“选择越少越幸福” 辩论赛立论稿
选择越多越幸福一辩稿

谢谢主席,评委以及对方辩友。
开明宗义,我方的观点是选择越多越幸福。
选择,顾名思义,就是从两者及其以上的事物中作出挑选。
而“幸福”则是人们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时的感觉。
对幸福的理解因所追求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下面就请允许我来陈述我方的几个观点:第一,选择越多越有机会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选择是建立在了解事物的基础上,选择越多代表了解越多,成功的几率才会越大。
如果说选择越多就是越痛苦的话,那么就不会存在“百家争鸣“的现象了。
在当今这个注重教育发展的时代,社会、学校、家长都在强调全面发展,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多的自主选择,说明多选择是对学生有益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需求,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思想,需求的多样化.就比如说工作,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对未来的憧憬,从而产生幸福感.俗话说“多一个选择就多一条出路”,更多的选择是为了有更好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不同的选择,所以才会有千差万别的结局,才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
当我们实现了我们的人生价值的时候,我们就是幸福的。
第二,选择越多就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现今社会,人类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与之对应,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从而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不断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在课余生活中,可以选择社团活动,也可以选择勤工俭学。
可以选择去图书馆自习,也可以选择与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伍。
这么多的选择都使我们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更加幸福。
第三,选择越多越有利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一直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当做我们的共同追求。
而共产主义的两大特征之一便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而这恰恰意味着选择会越来越多。
如果选择越多越痛苦的话,那我们的国家目标不就一直是错误的吗?幸福的共产主义社会怎么就变的痛苦了呢?最后,我们都听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选择越多,自由度越大,人心都是向往自由的,若我们的身心得到了越来越自由的发挥和施展,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
选择越多越幸福一辩稿

一辩稿3.0谢谢主席,大家好,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观点是:选择越多越幸福。
开宗明义,何谓选择?选择即可供我们挑选的对象,这对象包含具体实物和抽象概念。
同时我们需注意的是:选择本身便是不定项的。
而选择越多,则意味着可供选择的对象增加和变得多元化。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因人们的需要被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
其中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所以根据定义,我方的评判标准为:哪种情况越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哪种情况就越幸福。
接下来我方将从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两方面详细阐述为何选择越多越幸福。
第一,从物质需要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的需要不断增长且越来越多样化,而选择越来越多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从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人民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试想这样的情景,你拥有很多功能各不相同的鞋子,那么便可以选择在晴天时穿凉鞋,在雨天时穿雨靴,在下雪天时穿雪地靴,在运动时穿运动鞋等等。
而要是你只拥有一双板鞋和一双凉鞋,那么运动时不利于跑步和弹跳,冬天或下雪天时则不利于保暖。
在一家服装店我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是常事,而要是在购物中心、在淘宝上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时,是不是就更有机会能物色到令自己满意的衣服了呢?由此可见,选择越多越有可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要,进而使人感到越幸福。
而同时,选择越多越能提高选择本身的质量。
我们购买商品时可以发现,同一件商品往往有多家店在出售,而我们在挑选的同时,商家们也通常会使出浑身解数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比如提高产品质量、降价、包邮、售后等,这无形之中会使我们买到更好的产品和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从而获得更大的满足感,也就是感到越幸福。
第二,从精神需要的角度来看,人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把控自身命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精神需要,而选择越多有利于使生活变得更符合人心中的理想状态,使人产生更多满足感。
一方面,选择越多越有利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攻辩:选择越多越幸福

攻辩:选择越多越幸福
正⽅:选择的越多越幸福
*选择=选项
幸福=⽣活境遇称⼼如意幸福,是指⼀个⼈的需求得到满⾜⽽产⽣长久的喜悦,并希望⼀直保持现状的⼼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便划等号。
幸福感=R*满⾜感(R:幸福商)。
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快乐、投⼊、意义。
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件益处更⼤的事情。
1.选择多表明更被外界认可
2.更能找到适合⾃⼰的
3.减少孤独⼀掷的焦虑,有更多发展空间?
反⽅:
1.选择越多越不知道⾃⼰想选择什么,容易迷失——会有迷失之感是因为你⾃⼰
并不知道⾃⼰想要什么,⽽不是因为选择多了让你迷失。
在你不知道⾃⼰想选
择什么的时候,⽆论你⾯前是只有⼏个选择还是有多个选择,你都会觉得迷茫。
我想对⽅辩友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感到迷失的真正原因。
2.选择越多越焦虑,担⼼每⼀种选择给⾃⼰带来的结果——焦虑并不等于痛苦,
消极⾯对焦虑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若我们积极⾯对焦虑,它可以充分地调动
⾝体各脏器的技能,适度提⾼⼤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从⽽让我们做出更好
的选择,找到最适合⾃⼰的,从⽽更容易感到幸福,我想对⽅辩友错误地把痛
苦与焦虑等同起来了。
选择越多越幸福还是选择越少越幸福[1]
![选择越多越幸福还是选择越少越幸福[1]](https://img.taocdn.com/s3/m/2e461b1414791711cc791753.png)
选择越多是越痛苦,还是越幸福?正:选择多真的痛苦吗?今天到百货公司去购物,很多购物选择,可以让你从中比较物品的价钱与品质,做个精明的消费者,节俭消费,真得很痛苦吗?如果要是说消费者会因为太多选择而感到很犹豫,这根本就是个人因素,没有公平与宏观去看待选择。
再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迷惑与恐惧,那人还有资格做出选择吗?选择越少,如果真得越幸福的话,是不是说走投无路也算幸福呢?如果把选择越多形容成会造成人的不知足,那么是不是又能说选择越少越就不自由呢?各位,不自由的生活真的会越快乐,越幸福吗?反:选择越多你需要越多的精力,越多的资本,要很多的时间和思维花在那里,所以压力太大,就越痛苦了。
正:选择越多等同于全部的选择都要决定吗?例如,超市有很多种服装可购,就等同于超市里的服装你都要买下来吗?真是逻辑概念矛盾[公告]请正方一辩开篇明意大家好:中国有句俗话这么说的: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社会飞速发展带给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
选择是种进步,它还是一种动力,支持着人的创造,人的进步。
试问,如果我们不要选择。
那么我们的社会形态` 知识构成`等等.....必然是单一的.战国时期也就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了。
中国的文学给人影响也学就不会是博大精深。
到了肯得基你能选的东西很多,你快饿死的时候到了那,要是它只卖可乐,我不知道对方辩友是会欲哭无泪,还是兴高采烈?接下来我们看看对方辩友在辩论中可能走入的误区。
我们说选择是路。
从北京到上海有很多的路。
你可以选择乘飞机,可以开车,可以做火车。
但是如果你选择了一样,那你必然会去做到底,希望对方不要把我们看成是那种会半途而废,走一点,在开一段车,在去赶火车的傻瓜。
到是我不禁想问问对方辩友,从北京到上海你是不是认为只要有公路就可以了?有一个选择就行?多一个选择多一条路。
如果自己多给自己一条路的话,张国荣也就不会自杀了。
选择多了本身不是坏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你怎么选择而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越少越幸福”辩论赛立论稿

“选择越少越幸福”辩论赛立论稿选择越少越幸福感谢主席。
开宗明义,选择是指人们结合自我与选项的条件做出取舍。
幸福是指人的愿望得到满足。
选择越少是指比较而言选择时面临的选项和选择的次数少。
我方认为:人对自我认识的明晰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自我认知明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时候选项多与少对他都没有影响,就比如我只想吃草莓,我就会在水果店寻找草莓,其他橘子香蕉和苹果不仅不是选择,而且在浪费我找草莓的时间。
另一种人自我认知不明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认为对于自我认知不明晰的人,选择越少越幸福,论证如下。
一:选项越少越能节省选择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越幸福。
自我认识不明晰的人其实是用排除法来做人生的选择题,选项越多,我们对每个选项的权衡和尝试就越多,导致没有耐心的人草率选择,而有耐心的人好不容易尝试到那个适合自己选项时,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实现这个选项的质量,所以两种情况都更容易导致不幸福。
比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喜欢那个口味的水果,尝到柠檬时觉得酸,尝到西瓜时觉得甜,尝到榴莲时觉得臭,如果没耐心他就将就选一个吃了,如果有耐心又不愿将就的,尝到酸甜口味的草莓时已经饱了,也没有精力好好品尝那个草莓了。
二:选择越少越能减少欲望和所得的落差,所以越幸福。
人性贪婪,我们看到越多选项,就越想得到每个选项,但人的精力有限,所得有限,所以欲望和所得的落差会越来越大,越远离幸福。
欲望就像人心中的一头猛虎,人看到的选择就像这头猛虎看到的猪啊鸡啊鹅啊兔啊,猛虎想把所有肉都吃掉,但饭量有限,只能吃掉其中一种或每种都浅尝辄止。
他放弃其他许多选项的过程是痛苦的,并且那些没有吃到的东西都会变成他心里的刺和鞋里的沙,所以选择越多越远离幸福。
综上所述,我方得证~。
今人比前人幸福辩词

今人比前人幸福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很幸运今天能和大家讨论有关幸福的问题。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然而幸福本质是不变的。
幸福就是人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需要得到满足,目标得以达成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愉悦的状态。
而前人和今人指的是以时空差异为参照系相比较得出的两个主体。
由于所处时空的差异,前人和今人追求目标和理想以获得幸福的社会环境,主客观条件必然不同。
基于此,我方将从以下几点论述今人比前人幸福: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人是物质的,人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生存而在实践中满足需要和追逐目标,并在其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人幸福的源泉在于达成目标,实现自身价值。
所以不管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处在不同时空的前人和今人都是在不断的追求目标,实现理想,而后体会幸福的感觉。
其次,前人在追求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和物质积淀。
多样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参照,使得处在时空发展潮头浪尖的今人人格上更加独立,思想上更加开放,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的途径选择更加多元化。
这就使得今人能在获得前人物质和精神条件的助益下,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才能寻找、达成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幸福的本质不因为幸福感觉的消失而被抹煞,正是人在达成目标后,处在幸福的状态中去细心的体味才有幸福的感觉。
也许一时幸福的感觉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但是真正的幸福却留在人的心中,永不褪色。
今天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前人造就了我们发挥才智实现价值的要素。
我们的子孙是幸福的,因为我们达到幸福状态的过程中为他们进行了要素积淀。
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今人比前人幸福!。
选择越多是不是越幸福四辩结辩稿

谢谢主席+反驳的一至两个点(我方的论点)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在跟我们强调给这个社会提供更多的选择就会让这个社会更幸福。
但真的是这样嘛?社会上的选择确实变多了,但是出现好的选择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好的选择啊。
更好的选项确实让社会更幸福了,但是诸如地沟油、毒奶粉之类不好的选择出现让我们更幸福吗?没有啊。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在论证选项变好了我们会更幸福,哪里论证越来越多的选择带来更大的幸福啊。
所以选项的多少与社会的幸福感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吗。
从个人角度来看。
幸福不幸福在于我们能不能选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有了这个选项,给我再多别的也没有让我更加幸福啊。
如果一直没有这个这个选项,我就一直不幸福啊。
所以说选择的多少跟会不会更幸福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啊。
对方辩友还一直在设定一个大前提,就是人是理性的,选项也是很清晰的。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人性没有那么简单啊。
人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选项往往也不是简单明了的。
当更多的选择超过了我们的经验与能力的承载限度的时候,我们的很难再保持理性了。
苏格拉底让他的学生柏拉图去麦田里找一根最饱满的麦穗,结果柏拉图却两手空空的回来。
正是因为他总觉得前面会有更饱满的,这不正是因为太多的选择才让他迷茫纠结所以直到最后也没能选出合适的选项吗?好的,就算是我们费尽辛苦从混乱的选择中选出了一部分各有优势的选项,我们还要在接下来进一步的甄别,舍弃一些我们中意的选择,毕竟选择就是要有所取舍的。
而舍弃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我只有买一两件上衣的钱,我又想要爵士风又想要牛仔范还喜欢非主流,我就势必要放弃一些中意的选项。
这个时候你给我更纷繁复杂的选择不是让我更纠结更痛苦么?这哪里让我感觉到幸福了啊?退一步讲,就算我费尽努力做出选择了。
但是从人性的角度上来说,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你选择了白玫瑰,她就不再是明月光,而是一粒黏米粒。
红玫瑰就会是你心口的朱砂痣。
你选择了红玫瑰,她就不再是朱砂痣而是一抹蚊子血。
越多的选择同时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后悔的可能性,而这又怎么能让我感觉到幸福呢?诚然,今天我们的社会确实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但是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幸福寄托于越来越多的选择上。
选择越少越幸福一辩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对方一辩精彩的陈词,首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辩题的概念:选择是挑选,择取,选择本身无好坏、褒贬之分,选择所带来的机会和选择之后的结果均是未知的。
幸福则是当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感受。
而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比较型辩题,判断选择越多越幸福还是选择越少越幸福,不能仅凭主观臆断,而必须有一个评判标准,我们的标准是需求被满足时的收获比付出的代价越多,人越幸福。
我方认为选择越少越幸福,理由有三:首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曾做过一项这样研究,让顾客选果酱,在一组实验中有7种果酱可供选择,而另一组则是24种。
情况二中,丰富的果酱种类虽然吸引了很多客人前来,但他们看起来都很犹豫。
他们停下来、迟疑、讨论着不同种类的好坏,离开店的时候仅有百分之三的人买了果酱。
与此大为不同的是另一组的顾客,他们的选择很少:他们之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决定了买哪一款果酱。
由此看出,与眼花缭乱的选择项相比,当人们从约十个目标中选择一个的时候,他们不仅更果断,而且最后的时候也会感觉更幸福,因为需求被满足而且相对没那么烦恼,花的精力少,效率更高。
第二,不可否认的,当我们面前的选择越少,退路越少时,我们就越是会对自己所选择的的事物坚定不移,杂念更少,后悔的可能性更小。
毕竟,选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从概率的角度看,选择越多,得到最优选项的概率就越小。
选择意味着风险,当你作出一个好的选择的时候,你会想另一个会不会更好,而当你作出一个不好的选择的时候,你会后悔作出这样的决定,就更不用谈幸福了。
第三,现代有很多人认为自己选择多了,就能更多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选择的多样性并非处处皆好。
从经济学机会成本的角度,选择越多,机会成本可能也会相应增大。
一个明显不好的结果就是,随着选择的增多,人们也会系统地错失更多,就大大降低了选择的整体满足感。
选择越少,我们越容易全力以赴地做事,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是不是更容易达到目的呢?在相同的达到目的,满足需求的条件下,选择越少,我们所付出的的代价就相对少,我们当然会更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越少越幸福
感谢主席。
开宗明义,选择是指人们结合自我与选项的条件做出取舍。
幸福是指人的愿望得到满足。
选择越少是指比较而言选择时面临的选项和选择的次数少。
我方认为:人对自我认识的明晰程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自我认知明晰,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时候选项多与少对他都没有影响,就比如我只想吃草莓,我就会在水果店寻找草莓,其他橘子香蕉和苹果不仅不是选择,而且在浪费我找草莓的时间。
另一种人自我认知不明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认为对于自我认知不明晰的人,选择越少越幸福,论证如下。
一:选项越少越能节省选择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所以越幸福。
自我认识不明晰的人其实是用排除法来做人生的选择题,选项越多,我们对每个选项的权衡和尝试就越多,导致没有耐心的人草率选择,而有耐心的人好不容易尝试到那个适合自己选项时,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实现这个选项的质量,所以两种情况都更容易导致不幸福。
比如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喜欢那个口味的水果,尝到柠檬时觉得酸,尝到西瓜时觉得甜,尝到榴莲时觉得臭,如果没耐心他就将就选一个吃了,如果有耐心又不愿将就的,尝到酸甜口味的草莓时已经饱了,也没有精力好好品尝那个草莓了。
二:选择越少越能减少欲望和所得的落差,所以越幸福。
人性贪婪,我们看到越多选项,就越想得到每个选项,但人的精力有限,所得有限,所以欲望和所得的落差会越来越大,越远离幸福。
欲望就像人心中的一头猛虎,人看到的选择就像这头猛虎看到的猪啊鸡啊鹅啊兔啊,猛虎想把所有肉都吃掉,但饭量有限,只能吃掉其中一种或每种都浅尝辄止。
他放弃其他许多选项的过程是痛苦的,并且那些没有吃到的东西都会变成他心里的刺和鞋里的沙,所以选择越多越远离幸福。
综上所述,我方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