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教案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故事二则:纪昌学射》课堂实录

27*《故事二则》——《纪昌学射》课堂实录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老师:请同学们读小黑板上的词语(学生个别读、齐读)。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自信)学生: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射箭的词。
老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什么?学生1:可以看出射箭的本领。
学生2: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
老师:说得真好!那么,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的技术怎样?学生1: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技术高超。
学生2: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射箭设得好箭射得非常好。
老师:说得棒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
(板书:纪昌)老师:本节课,我们不研究纪昌如何射箭,而是看看他是如何学射箭的。
(板书:学射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检查反馈)(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老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抽到自己)(一学生读,其余学生聚精会神听,给朗读者挑错)师(点头):读得不错,谁能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说?(学生思考片刻,同桌讨论交流,举手回答)学生1、有个叫纪昌的,想学习射箭,就去向一名射箭能手飞卫请教。
学生2、纪昌向射箭能手飞卫学习射箭。
老师:概括得很精练。
那么,你们从这段话中了解到了什么呢?学生1:飞卫是个射箭能手。
学生2:纪昌想学射箭。
学生3:纪昌跟飞卫学射箭。
学生4:飞卫是纪昌的师傅。
老师:了解了这么多,了不起。
下面继续请同学们朗读后面的四个自然段。
全体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我来!我来!”(师看到学生情绪高涨,无法抉择,注视第一组一个不爱举手的学生,指名让她读第二自然段,其它同学觉得遗憾)(继续抽学生读剩下的三、四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段,随机正音,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老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流利。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学生1:“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十八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 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 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 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 的邮政编码。
信封的格式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 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 如,不宜写“爷爷收”。
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不 时地告诫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 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 以后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亲眼 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 解了这些话的深意。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老师说过的这些话太对了。有很多优秀的人, 我实在比不过他们。我要努力向他们学习,改正 自己的缺点。
而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会反省自己有
没有这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及时改正。
替国强同学再给柯岩老师回信
柯岩老师: 您好。 谢谢您帮我摆脱了困境。我读了您给我的信后很受启发。经过分析,我找出了自 身的不足。刚开始我半信半疑地按照您的方法做,效果很好。我学着发现与学习别人 的长处,不断地弥补自己的短处。虽然我没有把自己的缺点全部改正过来,但我已经 受益匪浅,飞快的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了。 自从我的作文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了奖后,我非常骄傲自大。我的好朋友一来问 问题,我就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去问其他同学去。”有一次我无意中听见两个 好朋友悄悄说着什么。一个同学说:“张国强同学得了奖后态度越来越差了。”“是 啊,也太骄傲了吧!”另一个同学说。我想:我骄傲了吗?他们真爱多管闲事,反正 我超过了他们,肯定是他们嫉妒我。 我看了你你的信后,主动向朋友们承认了错误,并让他们指出我的不足,他们很 高兴,把我应改正的缺点说了出来。比如:太飘飘然了,根本目中无人... ...我虚心地 接受并努力改正,以后朋友再来问我问题时,我就会耐心地给他们讲明白,同学们都 说我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现在态度竟变得这么好了。我现在又有了更多的好朋友,彼 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和睦相处,我非常开心。 谢谢柯岩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明白了“人上有人,天外有天”和“尺有所短,寸 有所长”的深意,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一定会取长补短,交到更多的朋友。 敬祝 身体健康 小学生 张国强 2013年11月13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PPT、优质教学课件

黄鹂说有百灵个故声音事悦,耳讲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的鹉是说喜一鹊些鸟儿在评 生说就,一副说奴什颜媚么骨呢?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谈谈你读后的想法。
尺
长
寸
短
我会读:
冒昧自读疏课文远,要嫉求读妒准字寂寞 音摆,脱读通处课文境。 分析 心态 患者 告诫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和睦相处
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 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 人意的地方, 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改
同桌交换作文,小声读。 第一遍:勾出写得优美的词句; 第二遍:与同桌讨论文章的问题,并作修改。 [评: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作要求,在遣词用句上也更有心 得。] 三、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引导学生进 行赏析。
日积月累 1在许多名言警句中,有许多关于节约和珍惜方面的名言警 句,给我们启发 很大,从以前我们的学习积累中,你积累了哪些这方 面的名言警句?
抽生背诵。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则常足; 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

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题和要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要传达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节等方式,引入课文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2. 学习课文。
首先,让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然后,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要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启发思考,展开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拓展延伸,引导表达。
通过写作、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加深对课文的体验和理解。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互动教学。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课外拓展。
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拓展课文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语文二十八课的讲解教案中,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语文S(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七单元 28 . “0”的突破》精品课教案_25

28、“0”的突破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许海峰比赛过程中的沉着,为国争光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字组词、拼读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朗读、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释疑,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意识。
增强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为国争光的精神。
◆难点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意识。
【教材分析】《“0”的突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八课。
《“0”的突破》是一篇自读文章,主要写的是许海峰沉着冷静,为中国夺下第一枚金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故事。
体现了作者无比喜悦之情,同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意识。
整篇课文都是围绕许海峰比赛的过程描写的。
通过对许海峰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许海峰的沉着,不畏强敌,为国争光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的是四年级学生。
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他们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阅读基础。
但其总结、理解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相应的方法;本课的学习要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应更注重对他们的学习方法等的培养和指导,才能使学生发散思维,建构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生缺乏理解能力,老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特别是对教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帮助。
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与文本的整合,使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具体,直观,清晰。
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1、本节课需要展示图片,如“射击靶子”等。
2、当学生感情升华时,结合多媒体配乐音频文件,能更好地创设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抒发无尽的感情。
3、多媒体能展示出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和问题,有利于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
四年级上册语文《飞夺泸定桥》课文及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飞夺泸定桥》课文及教案《飞夺泸定桥》课文《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歌颂红四团的全体指战员们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应把握“崇敬”“颂扬”的基调。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某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
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
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
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
”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
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
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
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第28课《卖油翁》教案优秀

第28课《卖油翁》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8课《卖油翁》。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古代炼丹家陈抟的故事,感受卖油翁的聪明才智和对技术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炼丹家陈抟的故事,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举例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卖油翁聪明才智技术追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1)卖油翁为什么能够准确地倒油进瓶子里?(2)你从卖油翁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答案:(1)卖油翁能够准确地倒油进瓶子里,是因为他长期从事倒油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2)从卖油翁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实现创新和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卖油翁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真正的技术,实现创新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较好。
但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炼丹家陈抟的故事,了解他在炼丹术方面的成就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 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 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