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04.25•【文号】教基[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4.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教党[2006]4号)要求,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我部将在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门课程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努力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正文:----------------------------------------------------------------------------------------------------------------------------------------------------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教育厅(教委),少工委: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在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邮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及其家长的热烈欢迎。

为进一步推动少年儿童书信写作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决定联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继续开展第三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以“小伙伴,我想对你说”为主题,引导少年儿童加强与身边的小伙伴、“手拉手”小伙伴等的交流沟通,通过书信分享彼此的快乐,分担对方的烦恼,学会沟通,学会合作,收获友情。

呼吁全社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活动时间2007年5月至12月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支持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承办单位:中国少年报社、中国邮政广告有限责任公司活动设全国组委会,全国组委会成员由主办单位和支持单位领导组成。

全国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国少年报社和中国邮政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联系电话:************,64634838,66013659,66599111转8548。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楼中国少年报编辑部,邮政编码100028;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131号中国邮政广告有限责任公司,邮政编码100808。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折叠编辑本段纲要全文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在全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的通知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在全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的通知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在全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少工委•【公布日期】2009.11.11•【文号】中少办发[2009]14号•【施行日期】2009.11.11•【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在全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的通知(中少办发[2009]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工委: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在广大少先队员和少先队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按照团中央书记处和全国少工委部署,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的贺信〉的通知》(中青联发[2009]27号)要求,决定在全队深入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

一、活动目的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60周年贺信精神,牢牢把握少先队组织属性,切实履行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通过主题鲜明、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活动,把党中央的关怀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传达到全体少先队员之中,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自觉按照党的要求健康成长,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活动内容1.组织争当“四个好少年”学习讨论。

基层学校少先队大队特别是中队、小队,通过队会、队日活动、队前教育、国旗下的讲话等方式,向全体少先队员讲解争当“四个好少年”的要求,重在讲解“四个好少年”的具体内涵。

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先队员的特点和实际,开展“人人争当好少年”讨论活动。

通过学习讨论,让少先队员原原本本知道争当“四个好少年”的具体内容,了解党、团、队的特殊关系,逐步认识和理解争当“四个好少年”与自身成长的密切关系。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少工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少工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少工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4.30•【字号】•【施行日期】2020.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少工委关于印发《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团委、教育(体)局、少工委,济源示范区团委、教体局、少工委:现将《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按照文件要求,抓好贯彻落实。

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少工委2020年4月30日河南省少先队“红领巾先锋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贺信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印发一、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全链条,实施少先队思想引领聚焦计划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主责主业,着眼构建党团队一体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全链条,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少年儿童的希望和要求,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团队组织意识等关键元素,充分融入少先队教育全过程。

广泛深入持久地在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少先队员心灵,引导广大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组织教育——学校少先队要组织队员学习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和少先队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落实《新时代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案》,开展学习队章、队史、少先队基本知识、基本礼仪等日常教育活动,充分了解少先队的传承发展,认识少先队标志礼仪的深刻含义和对于少先队员的独特意义,积极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珍惜爱护红领巾等少先队标志标识,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坚定信念,着力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现就中小学少先队活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意义
少先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

长期以来,少先队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坚定信念,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少先队活动对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少先队活动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予以加强。

二、准确把握少先队活动的总体要求
1. 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时间。

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其中,小学1-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小学3年级至初中2年级少先队活动课时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

2. 科学设计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要充分尊重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遵循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把握少年儿童的情感、意识、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将少先队活动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要精选与少年儿童学习、
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教育内容,采取少年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体验性活动,努力增强少先队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少先队活动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少先队活动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对少先队活动的课时安排、活动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等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少先队活动的有效开展。

2.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

各地要切实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中小学校可根据需要,聘请关心少年儿童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做校外辅导员,参与组织学校少先队活动。

3. 加强少先队活动基地建设。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挖掘各种社会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各级各类校外教育机构,包括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