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医治疗肺炎体会(医院讲座)
急性肺炎的中医治疗观点

急性肺炎的中医治疗观点
前言
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
中医认为,肺主气机,呼吸为肺之表现,肺为气的总管,气血运行的主要场所。
而肺炎则是肺部受病邪之害,气机郁滞,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可以从疏肝解郁,清热去痰,益气养阴等方面入手,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急性肺炎的中医治疗观点。
中医治疗急性肺炎的方案
疏肝解郁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滞,肺气无法正常流通而影响呼吸。
因此,
在治疗急性肺炎时,要采取疏肝解郁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放松身心,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愉悦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中药如柴胡、丹参、芍药等,以调节肝气,消除病邪,增强肺的功能。
清热去痰
急性肺炎多有咳嗽、痰多等症状,中医认为是病邪阻滞,使肺气无法正常吸收
营养、运行畅通。
因此,在清热去痰方面,要采用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紫菀汤、麻杏石甘汤、玄参汤等,可以清热泻火、化痰止咳,增强对病邪的抵御力。
益气养阴
急性肺炎多伴有气虚和阴虚的现象,表现为乏力、口干、咽喉干痛等。
因此,
在治疗急性肺炎时,要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人参汤、六味地黄丸、桑叶汤等,可以补益气虚和阴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在体内形成抗体,强化对病邪的行动。
总结
急性肺炎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病,但只要及时采取中医治疗,就可
以很好地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
在治疗中,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去痰、益气养阴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引起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
虽然肺炎克雷伯杆菌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发现克雷伯杆菌菌株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采取全面的治疗措施。
中医药在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养生调理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强调改善体质和调节机能,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缩短病程具有一定的疗效。
建议加强营养,饮食清淡,避免大鱼大肉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以增强免疫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配制有许多具有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的中药,常见的包括百合、黄芪、熟地、人参等。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灵活地选用中药配方进行调理,以达到改善症状和加快康复的目的。
三、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是一种神秘的生命能量通路,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和按摩,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命能量,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
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以改善气血畅通和加快康复。
四、汤剂疗法中药常常采用煎服的方式,将药材煎煮成汤剂,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调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和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尤其是对于耐药性强的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减轻病痛,缩短病程,达到痊愈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随着全球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肺炎克雷伯杆菌(KPC)是一种耐药性特别强的细菌,其引起的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在传统西医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方法和疗效进行介绍和探讨。
中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鸡内金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病情好转。
中药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排出,从而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在临床上,针灸疗法常常与中药治疗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较高,病情缓解和康复的时间也较短,而且不易导致细菌的二次耐药。
这些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需注意的问题1. 个体差异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预防和控制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治疗,除了及时做好治疗外,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加强卫生宣教,宣传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防控感染的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一中医疗法对间质性肺炎治疗有一定疗效

一中医疗法对间质性肺炎治疗有一定疗效。
我们通过对诊治病人的分析和总结,认为本病瘀、痰、热、肺肾两虚等病邪交结为主要病机,采用活血通络、补益肺肾、化痰清热、软坚散结等方法治疗,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减慢疾病进程,如改善肺功能、提高血氧分压和减轻气促等,使患者适当的参加体力活动,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可以防止因感染而致病情恶化。
二“磁药叠加”治疗肺纤维化原理《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是在胡斌清、陈银魁两位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临床研究独创的最新疗法,在运用中医治疗肺部常见病、多发病与疑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临床应用中以其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费用深得患友及其家属的赞誉,多次在专业学术交流会上以其独特的辩证观点和诊疗手法深得业界同行们的高度认同。
该疗法融入了中医几千年医道之精华,在基础腧穴理论的指导下,以"拔、熏、炙、针、贴"等多种手法进行综合调治,治疗原则以绿色(不损伤其它脏器机体功能)、自然(按自然变化规律来平和五脏阴阳)为主线,既要让患者达到"治已病"的效果,还要实现"治未病"的目的。
该疗法是辨证论治理论的完美释意,即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症状差异,因人而宜,因证而异的选取不同穴位、方剂,制定不同治疗方案,该疗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中医经络药罐法自动修复病变组织,促进肺部微循环,解除呼吸道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减少痰液生成,促进肺部病变组织细胞的回复和再生能力。
2、中药穴位熏蒸法促进粘膜细胞再生,提高肺泡生理功能,全面更新肺细胞,增强肺功能的通气能力,使病情得以恢复。
3、穴位免疫激活法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祛瘀生新,调理气血,给疾病一个出口。
具有解表泄热、疏通经络、解毒消炎,调整肺部乃至全身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
4、穴位注射法通过穴位药物的循经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效应,致肺部已发生功能障碍的生理活动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部感染临床体会

气 管炎 。人 院 以 “ 寒 蠲 饮 ” 法 , 参 芪 扶 正 针 静 滴 以扶 正 驱 散 为 予 邪 , 火 灸 关 元 , 海 固本 培 元 , 用 小青 龙 汤 合 四逆 汤 加 减 : 雷 气 方 麻 黄 1 ( 煎 )桂 枝 1 , 姜 2 , 芍 2 , 附 子 1 , 0g 先 , 0g 生 0g 赤 0g熟 Og 生 半 夏 2 , 辛 1 , 草 1 , 味 子 1 , 日 1剂 。 8月 1 0g 细 0g 甘 0g 五 0g 每 3 日患者 无 发 热 , 恶寒 、 咳嗽 、 白稀 痰 、 咯 鼻塞 流 涕 、 喷嚏 基 本 如 前 , 咽痛 较 前 明显 , 舌淡 , 黄 微 腻 , 弦 滑 略 浮 。 中药 继 以 “ 苔 脉 散寒 蠲
音 清 , 肺 未 闻 及 干 湿 哕音 。患 者 表 证 已解 , 舌 脉 转 变 为 中 焦 双 现
病 例 1 张某 . 性 ,1岁 , 血 压 病 史 4年 。 加 拿 大 华 侨 回 : 女 8 高 国探 亲 劳 累 , 季气 候 多变 之时 , 居 不 慎 感 受 凉 而 咳 嗽 、 汤 , 春 起 咯 并 喘 促 , 延 2周 不愈 。 2 1 迁 于 0 0年 3月 8日因 “ 咳嗽 、 痰 2周 , 咯 气 促 1 ” 院 。 院 症 见 患 者 神 清 , 倦 乏 力 , 促 , 则 尤 甚 , 0d 入 人 疲 气 动 时有 咳 嗽 , 较 多 白黏 痰 , 间 咳 多 , 咯 夜 咳甚 牵 引 胸 腹 疼 痛 , 寒 无 热 , 淡 , 热 饮 。 差 , 咳 喘 不 停 夜 眠 差 , 便 频 急 , 便 干 口 喜 纳 因 小 大
中医药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中医重视整体的观念,重点强调治病求本,在人们对肺炎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中医药在治疗肺炎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进展。
西医治疗肺炎主要是以抗生素为主,治疗效果并不良好。
中医表示肺驱邪和益气扶正,此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临床治疗肺炎为扶正驱邪为主,并且使用西医对症治疗,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此有效提高肺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药;肺炎;研究进展肺炎指的是感染病毒、细菌或者其他病原微生物之后出现在终末气道、肺间质、肺泡腔中的肺实质炎症,包括真菌、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多种致病的微生物导致的。
大部分的肺炎起病较急,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寒战、高热等,属于全球主要的传染病致死因素,也是全世界五岁以下儿童第一位的独立死因,每年大概有两百万人死亡。
我国肺炎是儿童和成人的主要死因,我国每年两百多万例肺炎病例,其中有5%死于肺炎相关疾病。
目前,因为抗生素滥用或者不规范的使用,从而出现了耐药菌株,降低了此病的治愈率。
肺炎属于中医学的风湿肺热病范围,使用中医学治疗肺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及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那么,以下就对中医药治疗肺炎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1辨证分型王雪峰【1】在对中医肺炎实热阶段研究及分析过程中,表示其主要包括痰热闭肺、风热闭肺及毒热闭肺三种类型,表示风热闭肺证毒热之邪偏表,毒热闭肺证毒热深重,痰热闭肺症内毒内热,毒热和痰相结。
赵琦, 吴莹等相关研究人员【2】以四诊八钢辨证施治原则使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型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肺脾气虚、痰热壅肺及阴虚肺热五种,另外比较少见的为肺肾两虚、热毒闭肺、湿热郁肺三种。
王成祥表示扶正祛邪应该为老年风温肺热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但是扶正不当会导致留邪,但是驱邪太多会对正气造成伤害,所以扶正祛邪要以患者自身体质为基础,感邪性质和病情阶段为主。
另外,么金凤等研究人员【3】还将肺炎分为实证、虚症和危重变症。
实证分为痰热阻肺、风寒外感、风热外感、痰湿阻肺等;虚症包括气阴两虚和肺脾气虚两种;危重变症包括邪陷正脱及邪陷心包。
肺炎的中医诊治

肺炎的中医诊治冯京帅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什么是肺炎肺炎是一种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通常是呼吸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结果。
肺炎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但老年人、幼儿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更容易受到影响,一般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和嗜睡等。
治疗方法有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种疫苗、戒烟、远离有害环境。
从中医角度看,肺炎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邪入侵肺脏,导致气道阻塞,肺气失司,从而出现咳嗽、咳痰、气急、胸闷等症状的疾病。
该病主要病机为风寒、风热、湿热等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阳失散,气机不畅,痰湿内停,从而出现肺燥热、气滞肺郁等。
肺炎的临床症状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发热、乏力、畏寒、全身不适等,严重时可能还会出现胸痛、呼吸急促、氧气饱和度下降等。
不同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炎,其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如病毒性肺炎可能伴有流感样症状,细菌性肺炎则可能表现为咳浓稠黏液痰等症状,重症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如何诊断肺炎中医诊断肺炎主要依据患者的辨证分型、症状、脉象和舌苔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和中药配方,从而达到清热解毒、祛邪扶正的治疗效果。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是指根据疾病的分型、治疗原则,以及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从而采用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治疗肺炎的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证候、舌苔、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选择中药、针灸、拔罐等综合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体内气血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预防病情恶化。
中医师会根据病情表现及舌象、脉象等特征,将肺炎分为风寒型、风热型、燥热型、湿热型、相火型等不同类型,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观察症状中医诊断肺炎的关键是观察患者症状,如是否存在发热现象:肺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常常伴随寒战;是否存在咳嗽现象:肺炎患者常常伴随有咳嗽,或干咳,或有痰咳;是否存在呼吸急促现象:肺炎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是否存在胸痛现象:肺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通常伴随呼吸困难和咳嗽;是否存在疲乏感:肺炎患者通常会感到疲乏,甚至出现无力、食欲不振和腹泻等症状。
纯中药制剂治疗老年感染性肺炎46例疗效分析

胸片。
I g E介导的体液免疫 , 著提高机体细胞 免疫功能 , 高机 显 提 体活力并显著提高内源性糖皮质 激素水平 , 在感染情况下 起应激作用。提高 自身 的抗 病能力 , 脉有益 气养 阴, 生 复 脉 固脱之功效 。有利于炎症吸收 , 短病程 。同时给予炎 缩 琥宁 , 本品糸植物穿心莲提取 , 有较强 的消炎抗病毒作用 ,
3 讨 论
目前老年性疾病已成 为病房 的常见病 , 因为老 年人 且 往往 免疫力低下 , 致肺部感 染 , 易 因此 我们针对 这类 患者 采用扶正祛邪法治疗 。通过 两组对 比, 发现治疗组在 临床 痊愈率和显效率方 面以及肺 部哕音吸收时 间、 病死率方面 均优于对照组 , 我们的体会 是因为老年病人综 合抗病能力 低下且易产生 耐药性 , 纯用抗 生素 治疗 , 疗效必定 降 单 其 低。治疗组通过生脉注射液 中人参 与麦冬 、 味子协同增 五
14 治疗方法 .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治疗组用生脉
注射液 3 0~5 LJ入 5 葡 萄 糖 ] 0 L 次/ 静
点 , 炎 琥 宁 4 Om 加 入 5 葡 萄 糖 或 09 氯 化 钠 用 O g % .% 20mL 用 5 0 ; %葡萄 糖2 0m , 0 L 痰热 清注 射液 1 L 次/ 0m 1 d 静点 ( 如为糖尿病 患者均改用 0 9 氯化钠液 ) 连续 应用 .% , l 4d 对照组 2 0—1 , 1例用头孢噻肟钠 3~4g 加人 0 9 . %氯
2 3 治疗组 4 . 6例胸 片复查 , 完全 消散吸收 2 4例 , 部分 大
吸收 1 例 , l 较前有所 吸收 7例 , 无变化 4例 。对照组 2 l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温丌降、最高体温 39.5度
典型病例3
入院症见:神清,精神疲倦,全身乏力,周身酸痛,
腰部尤甚,暂无収热,恶寒,咳嗽咯痰,色白质稀易
咯,咽痛,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色黄,晨起解黄 色烂便1次。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沉细,尺脉沉叏 无力。 既往史:2010年5月股骨骨折手术; 2011年4月腰椎手术; 否认特殊内科病史。
典型病例3
常,肺经有寒饮停伏,阳丌化饮,饮动则肺降丌利,肺气 上逆而咳作,饮邪善动,则咳作有时,咳状如犬吠。 治法:益火补土,温化寒饮。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生半夏、细辛、亐味子。
生附子30g 干姜45g 亐味子15g 红参45g 炙甘草45g 生半夏65g 白术45g 细辛30g
药后咳嗽改善明显。咳痰减少,胃纳、睡眠改善,舌淡,苔薄白,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觃:WBC 16.95*10e9/L,NEUT% 85.9%, 血气分析:PHTC 7.451,PCO2 30mmHg,PO2 70mmHg 胸片提示“左下肺感染”
入院前治疗:予补液支持、退热。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通脉四逆汤
加减治疗全身汗出,体温有所下降,现为求进一步中医治疗,由急诊 拟“肺部感染”收入。
脉弦滑较前和缓,沉叏无力。守方服药,咳嗽症状逐日改善,服药共
6天,至1月26日,咳嗽基本消失,一般情况良好。
实验室结果变化
实验室结果变化
实验室结果变化
实验室结果变化
典型病例3
典型 案例
基本资料:姓名:林**,女,86岁,住院叵:6028507 入院时间: 2011-07-20 主诉:咳嗽咯痰1周,収热1天。
考虑太阳表邪已解,少阴虚寒、太阴寒湿残留,太阴肺气宣降失叶,故以附子理
中汤加减固护两本,温化寒湿,加桔梗、杏仁开宣肺气。 处方: 生附子30gWHAT 白术45g 临证特点 薏苡仁30g 干姜60g 昡砂仁30g 细辛30g 炙甘草45g 广藿香30g(后下) 桔梗15g 生晒参30g 佩兰30g(后下) 苦杏仁15g 1剂,水煎,分3次服。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1
入院症见:収热, T 39.3℃,伴恶寒,微汗出,头痛,颈背部肌肉酸痛,咳
嗽咯痰,痰粘量少,纳眠差,二便调。舌暗淡胖大,苔薄白,中部微黄腻,
脉浮弦无力。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查体:T: 39.3℃ P:108次/分 R: 22次/分 BP: 144/90mmHg。左下肺呼吸音 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病机分析:本次外感风寒急性起病,症见咳嗽咯痰,
畏寒肢冷,咽痒,活动后气促,结合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滑,
重按空。
),为外感风寒,内有停饮之象。
治法:解表化饮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处方:小青龙汤加减(分3服)
麻黄15g 赤芍45g 款冬花45g 炙甘草30g 桂枝45g 蝉蜕45g 炮附子45g 白果20g 细辛45g 紫菀45g 干姜45g 亐味子33g 生姜65g
血气分析:pHTC:7.517,pCO2TC:22.4mmHg,pO2TC:
63.4mmHg。 痰培养无菌生长:衣原体、支原体抗体阴性。
CRP:135.8mg/L 出院前复查49.6mg/L。
典型病例3
中医诊断:肺热病(虚阳浮越) 西医诊断:1.重症肺炎(左下肺)(根据入院后表现) 2.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肝、心、脑) 3.呼吸衰竭(Ⅰ型) 4.手术史(左侧股骨、腰椎术后)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病机:脾肾阳虚,肺气不降
治法:温补脾肾,兼以温降肺气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紫菀、款冬花 熟附子30g 干姜45g 款冬花15g 红参45g 炙甘草45g 白术45g 紫菀15g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入院第2天证见: 神清,精神一般,仍咳嗽明显,咳
声如锯,咯痰色白质粘,咽痒,活动后轻度气促,畏寒肢 冷,纳眠欠佳,小便尚调,大便干。舌淡,苔薄白,脉浮 滑,重按空。
邪为患,湿性胶着粘腻,丌易速去,故加用薏苡仁、白术、茯苓等加强健脾祛湿
之力,处方: 生附子30g 昡砂仁30gWHAT 干姜60g 生苡米30g 炙甘草45g 白术45g 生晒参30g 于苓45g 1剂,分3次温服。
广藿香30g(后下) 佩兰30g(后下) 临证特点
药后反应:服药后微汗出,体温稍降,夜间体温又再次上升,波动亍38-39℃左 右,予适当加强补液支持。凌晨头痛明显,体温丌降,严重影响睡眠,给予布洛 芬混悬液口服消炎退热,药后全身汗出如雨,31/5清晨复测体温37℃。
纯中医治疗肺炎体会
广东省中医院
徐国峰
案例回顾
初步探索 治疗方案 临证体会
主要内容
案例回顾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1
基本资料:姓名:零**,男,32岁,住院叵:6040319 入院时间: 2013-05-29 主诉:反复収热伴咳嗽10余天 10余天前外出海边游玩后开始出现恶寒収热,至我院急诊就诊,查胸片、 胸部CT提示“左上肺尖后殌及左下背殌炎症”,予抗感染、清热解毒中药前 后治疗1周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复查胸片提示炎症较前吸收。2天前因劳累 后再次出现高热,最高体温39.5度,再次至我院急诊就诊,
5.肝囊肿
典型病例3 日期 7.20 症状 神清、収热、恶寒、咳嗽咯 痰、咽痛、口干口苦、纳眠 差 中药 疗效
麻附细汤 体温丌降、最高体温 +萸梅 39.4度、口气臭秽
7.21
精神疲倦、语声低微、痰液 转黄稠、口气臭秽、咽痛、 大便未解
口气臭秽减轻、舌苔转薄、 脉同前
三仁汤+ 乌梅 三仁汤+ 乌梅
入院一周前叐凉后开始咳嗽咯痰,自行
口服感冒药及休息后病情改善丌明显,18日
至我院急诊就诊初步检查处理后收入院。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辅助检查:
急诊胸片:左下肺感染,少量胸腔积液。 血常觃:WBC:12.58 10E9/L,NEUT%:80.6 %,RBC:3.68 10E12/L,Hb:118 g/L,PLT:253 10E9/L。 血气:PHTC:7.569,PCO2:38.8mmHg,PO2:53.2mmHg 凝血、肌钙蛋白、心酶4项未见异常。B型尿钠肽:167.7 pg/ml。 粪便常觃+潜血试验无异常。K+:2.02 mmol/L
入院第4天四诊:精神明显好转,収热恶寒已除,体温降至36.6℃,头痛、颈背 部肌肉酸痛较前明显缓解,咳嗽咯痰减少,纳眠改善,昢日解稀水样便8次,今
晨1次,小便调。舌暗淡,苔黄腻,脉浮细微紧,已无躁动之象。
考虑湿气渐去,但脉仍有紧象,继续施以扶正托透,芳香化湿之法,以叏微汗, 幵见脉和缓为度,紧象一去即减麻黄,防耗散太过,损伤正气。 处方:
典型 案例
治 疗 经 过
入院第3天三诊:精神较前有所好转,仍収热恶寒,T 38.8℃,全身微汗出,头痛,颈背部肌肉酸痛,咳嗽,痰粘 量少,纳眠差,昢日解黄色水样便5次,味臭秽,小便调。 舌暗淡,苔黄腻,脉浮细紧无力,考虑邪走太阴,顺势而为,
继续给予托透温化,守方继服。
药后变化:19:46患者诉头痛难耐,以后脑刺痛为主,双脉 浮紧,体温 38.4℃。
一周前叐凉后出现咳嗽咯痰,色白质稀易咯,恶寒,全身乏力,周身酸痛。 1天前出现収热,体温38度,护工给予冷水冲凉,収热更高,恶寒,仍有咳嗽咯 痰,全身乏力,周身酸痛,伴腹部隐痛,解黄色烂便多次,自行服用黄连素、保
济丸后未解大便,体温最高达39.1度,遂至我院急诊就诊,急诊予抗感染、补钾、
化痰、退热后,患者无収热,仍有咳嗽咯痰,纳差,收入院。
WHAT 临证特点
紫苏叴10g 苍术20g 生姜30g
大腹皮20g 厚朴6g 炙甘草15g
桔梗10g 法半夏10g 炒苍耳子18g
干姜24g
熟附子粉15g
1剂,顽服。
典型 案例
治 疗 经 过
入院第2天二诊:仍高热丌退,恶寒,汗出丌畅,舌苔黄腻,脉浮滑数。考虑服 用前方后正气鼓舞,欲驱邪外出,故脉见浮滑数之象,但表闭未开,加之兼夹湿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1
辅助检查: 2013-5-17我院胸部CT:1.左肺上叴、下叴病灶,考虑炎症;2.脂肪肝;3. 双侧肾盂所见,考虑结石。 2013-5-29我院胸片:左下肺感染,建议抗炎后复查。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1.収热 (太少两感) 西医诊断:1.肺部感染 (左下肺) 2.高血压病 (2级,中危组)
WHAT 临证特点
通脉四逆合麻附 细(2/6去麻黄)
附子理中汤加减
典型 案例
治疗前后对比
WHAT 临证特点
典型 案例
治疗前后对比
29/5 4/6 肺纹理较 前清晰
WHAT 临证特点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基本资料:黄** 女性 87岁 住院叵: 6031558 入院时间:2012-01-18 主诉:咳嗽咯痰7天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1.咳嗽(脾肾阳虚) 西医诊断:1.肺部感染 2. I型呼吸衰竭 3. 冠心病 4. 心律失常 5. 腔隙性脑梗塞 6. 高血压病3级 很高危组
7. 痛风
8. 腰椎退行性发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入院证见:神清,精神疲倦,咳嗽,咯痰色白质粘,
咽痒,活动后轻度气促,畏寒肢冷,纳眠欠佳,小便尚调, 大便干。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生山萸肉120g 生半夏130g
服第二服后汗出明显,气促,面红。急予破格救心汤回 阳固脱,病情好转,但咳嗽等症未见改善。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
入院第3天证见:仍咳嗽明显,易亍激惹,稍刺激即
咳嗽丌止,咳如犬吠,痰粘难咯,痰量少,咳甚气促,舌 淡,苔薄白,脉弦滑,重按空。
典型 案例
典型病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