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诗二首》赏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

《移居二首》是晋代大诗人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均写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又各有侧重。
其一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夕、谈古论今为乐。
其二写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忙时各纪衣食,勤力耕作,闲时随意来往、言笑无厌的兴味。
整个作品充溢着温暖与欢欣移居二首【其一】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⑴。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⑵。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⑶。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⑷。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⑸。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⑹。
【其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⑺。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⑻。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⑼。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⑽。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⑾。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⑿。
注释⑴南村:各家对“南村”的解释不同,丁福保认为在浔阳城(今江西九江)下(见《陶渊明诗笺注》)。
卜宅:占卜问宅之吉凶。
这两句是说从前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那里的宅地好。
⑵素心人:心地朴素的人。
李公焕注云:“指颜延年、殷景仁、庞通之辈。
”通,名遵,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之庞主簿。
数:屡。
晨夕:朝夕相见。
这两句是说听说南村有很多朴素的人,自己乐意和他们朝夕共处。
⑶怀此:抱着移居南村这个愿望。
颇有年:已经有很多年了。
兹役:这种活动,指移居。
从兹役:顺从心愿。
这两句是说多年来怀有移居南村的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⑷蔽庐:破旧的房屋。
何必广:何须求宽大。
蔽床席:遮蔽床和席子。
取足床席:能够放一张床一条席子就可取了。
⑸邻曲:邻居,指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即所谓“索心人”。
据他的《与殷晋安别》诗云:“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
”可见殷景仁当时曾是他的邻居。
抗:同亢,高的意思。
抗言:抗直之言,高谈阔论或高尚其志的言论。
谈在昔:谈论古事。
这两句是说邻居经常来访,来后便高谈阔论往事。
⑹析:剖析文义。
魏晋人喜欢辩难析理,如《晋春秋》记载:“谢安优游山水,以敷文析理自娱。
”陶渊明也不免有这种爱好。
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doc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下面是分享的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四首。
欢迎阅读参考!陶渊明《杂诗》古诗词赏析【一】《杂诗·其一》魏晋: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赏析陶渊明《杂诗》共有十二首,此为第一首。
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证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时陶渊明五十岁,距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正如明黄文焕《陶诗析义》卷四所云:“十二首中愁叹万端,第八首专叹贫困,余则慨叹老大,屡复不休,悲愤等于《楚辞》。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这组《杂诗》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这种音调,在我们今天看来不无消极悲观的意味,但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却反映了人的觉醒,是时代的进步。
“人生无根蒂”四句意本《古诗十九首》之“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感叹人生之无常。
蒂,即花果与枝茎相连接的部分。
人生在世即如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没有着落,没有根柢,又好比是大路上随风飘转的尘土。
由于命运变幻莫测,人生飘泊不定,种种遭遇和变故不断地改变着人,每一个人都已不再是最初的自我了。
这四句诗,语虽寻常,却寓奇崛,将人生比作无根之木、无蒂之花,是为一喻,再比作陌上尘,又是一喻,比中之比,象外之象,直把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写了出来,透露出至为沉痛的悲怆。
古诗鉴赏之二

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陶渊明隐居上京的旧宅失火,暂 时以船为家。两年后移居浔阳南村(今江西九江城外)。 移居共二首,是陶渊明四十六岁时迁居南村新居后不 久写的。诗人搬到新居后,对新居生活非常满意,两 首诗都是写他迁居后同邻人友好交往的愉快情形。陶 渊明隐居后的生活原本非常快乐,至于为什么要迁居, 就得追溯到二年前,义熙四年的一场大火,使诗人座 落在柴桑县柴桑里的老家,八、九间草屋一下子烧光, 他受此严重打击,并不自怨自艾,仍努力耕作,打算 重建家园,但搬家谈何容易,当时一家人只好暂时住 在门前水塘的船上,住了多久,我们并不知道,只知 道在二年后,陶渊明由柴桑山迁居到附近的南村,这 也是诗人终其一生的地方。第一首写移居求友的初衷, 邻里过往的快乐。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 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 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 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
【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 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 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 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 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 和担心。
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 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通过这 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 少女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 境。
点 绛 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 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解析 : 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 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 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 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 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 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 诗句”;C项“披衣起彷徨”分析 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古诗赏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诗歌鉴赏】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原文其一行行循归路,计日盼旧居。
一欣侍温颜,再加尔唐普友于。
鼓悼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凯风正数我心,戢?死守愁湖。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其二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哀帝浪贴天响,长风本息时。
长游恋所生,如何水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诅有几?纵心复何疑!陶渊明《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注解其一、规林:地名,今地无考。
据诗中“辨南岭”句所述距浸阳不远。
2、这首诗写盼望归家的急切而又喜悦的心情,但由于被风所阻而产生怅惆之情。
这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更深刻地抒发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路途多险的担忧。
3、亏行:跑着不停。
《古诗十九首》:“行行Behren行,与君生离别。
”循:沿着,顺着,计日:狡诈着日子,即为数着天数,则表示迫切的心情。
旧居:指老家。
4、一欣:首先感到欢欣的是,温颜:温和慈祥的容颜。
诗人这里是指母亲。
侍温颜:即侍奉母亲。
友于:代指兄弟。
《尚书?君陈》:“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5、锣棹(zhào照):独木舟。
棹:红头的甲具。
崎曲:同“崎岖不平”。
本所指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处境困难,《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不平强国之间。
”指:刘。
景:日光,指太阳。
减半西隅(yǘ仁义):高悬在西边天际,指太阳即将落山。
减半:暂停。
隅:边远的地方。
6、归子:回家的人,作者自指。
念:担忧。
前涂:前路,指回家的路程。
涂同“途”。
7、凯风: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
”正数我心:违反我的心愿。
戢(jí集):珍藏,发散。
陶渊明的《移居二首》(其一)赏析

【导语】《移居⼆⾸》是晋代⼤诗⼈陶渊明从园⽥居迁居⾄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两⾸诗均写与南村邻⼈交往过从之乐,⼜各有侧重。
其⼀谓新居虽然破旧低矮,但南村多有⼼地淡泊之⼈,因此颇以能和他们共度晨⼣、谈古论今为乐。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陶渊明的诗词《移居⼆⾸》(其⼀),欢迎阅读! 《移居⼆⾸》(其⼀) 魏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为⼘其宅。
闻多素⼼⼈,乐与数晨⼣。
怀此颇有年,今⽇从兹役。
敝庐何必⼴,取⾜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谈在昔。
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赏析】 “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句,描写的是得友之乐。
诗⼈与志同道合的读书⼈⼀起交流⽂学,遇到⾮常优秀的⽂章时,⼤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其中的奥妙;遇到不同的观点时,⼤家共同讨论分析疑难的⽂义,就这样,他们在学海中⾃由地遨游,不亦乐乎。
体现出诗⼈在摆脱污浊的官场后,洒脱⽽⼜热爱⼈⽣、恋念⼈⽣的⼼态。
这⼆句后来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共赏”。
“赏奇析疑”和原诗的意思⼀样,形容欣赏好的诗⽂、分析疑难问题;⽽“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相去甚远,带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指故意把那些不通的、可笑的⽂字公之于众,让⼤家⼀起来贬斥。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学第⼀个⼤量写饮酒诗的诗⼈。
他的以“醉⼈”的语态或指责是⾮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情;或表现诗⼈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读⼭海经》⼗三⾸为代表。
《杂诗》⼗⼆⾸多表现了⾃⼰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洁⼈格。
可见诗⼈内⼼⽆限深⼴的忧愤情绪。
《读⼭海经》⼗三⾸借吟咏《⼭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园诗 陶渊明的⽥园诗数量最多,成就。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守志不阿的⾼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对淳朴的⽥园⽣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诗歌鉴赏

陶渊明诗歌鉴赏陶渊明诗歌鉴赏引导语: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下面是小编收集陶渊明11首著名诗歌原文以及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
经过长期痛苦而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
道路虽然,曲折多艰,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
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安宁祥和下来。
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风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赏析:淳朴的民风,单纯的人际关系,让诗人的心灵如鱼得水,在这里,所拥有的只是愉悦和宁静。
此时的诗人已经不再是文人,而将自己完全改造成一位农夫,“短褐穿结”他的所有喜悦与担心只同自己的农夫生活密切相关,拥有自然,也就拥有了自己的一切生命。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赏析:披星戴月,侍弄着自己那点儿,“庄稼”,不去管它他收成如何,只要将自己放到泥地和作物之中,就已身心倍感愉悦了,农田那稀疏的庄稼,那萎萎的野草,那难行的田间小道,以及那冰凉爽净的露珠,都让诗人有种新鲜刺激的感觉,让他欣喜异常,这种感觉又是他生命的源泉。
与世无争、自然恬静的生活让他完成自己生命的极乐体验。
4.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陶渊明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陶渊明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陶渊明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一、陶渊明诗词陶渊明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也是诗词大家,其代表作有《饮酒》、《渔家傲》、《归园田居》等。
1、《饮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陶渊明在这首《饮酒》中,由情景感染,将自己的哀怨融汇于景物之中,表达出他对生活坎坷的情感,也显示出他为抒发情感而饮酒的态度。
2、《渔家傲》故乡何处是,风景旧曾谙。
渔歌互称处,潮落花易转。
木兰影里去,沙头错识闲。
蓑衣湿初晒,红袖濡更染。
此诗歌是陶渊明抒写渔民醉翁之情的传世佳作,其细腻洗练,抒情描写,运用比喻、象征、典故等笔调,把水墨、场景、行为、意象等表现出淋漓尽致,描绘出一段美好的景象。
3、《归园田居》桃园边畔青,路转柳垂新。
夜来风细柳索,却闻蛩声欲尽。
茅橹应无穷,清流似发潺湲。
小畦青早,耕者莫闲尘。
这首诗比较自然,感性浓重,带着浓浓的乡村景象,抓住了回归乡野的真实景象,感受到久居城里、突然回归故里的心境。
二、李清照诗词李清照是女词人中的佼佼者,也是南宋词坛上最重要的女词人,她的代表作品有《一剪梅》、《渔家傲》、《如梦令》等。
1、《一剪梅》红粉佳人谁伴侣,空有眉间心上愁。
小窗颤动灯影深,旧时钟声情不秋。
琴边清客似销魂,此曲最是剪梅风。
李清照运用多种手法,用诗歌叙述一段感情故事,表现出女性的思乡别离之感,立意非常独到,充满叠文增色之妙,也流露出她独有的抒叙造境能力。
2、《渔家傲》渔家傲,雁落翠湾滩。
咚咚乌夜啼,露湿楚江寒。
昨夜空扬怒,月明湖波安。
浅草深藏鱼,花发衰,何必乱叹蔺。
这首诗也是李清照的经典作品,由浅入深,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忧伤,抒发了深沉的情怀。
诗的收尾也太妙了,表现出诗人优雅贤淑、宽容大度的性格。
3、《如梦令》多少恨悔痕,恰似擦不去。
常将贤情说,若言双泪流。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片片风落望,千家人家远影杳。
李清照在这首诗歌中诗情画意地抒发了离别情歌怀恋之感,营造出一种焦躁、哀伤、回眸等诗情,把离别的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十分凄美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诗二首》赏析归园田居【解题】《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
《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
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
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
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
性:生性,性格。
本:本来,副词。
.丘山:这里指山林。
○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
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
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
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
○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
“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
诗人将官场斥为“尘网”,见其憎恨之情。
“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
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羁鸟:关在笼里的鸟。
羁,束缚。
旧林:过去栖息的山林。
池鱼:被捕捞来放养在池里的鱼。
故渊:过去生活的深潭。
这两句的“恋”与“思”“旧”与“故”均为互文。
○承前叙诗人误落官场“尘网”,意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深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见其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
诗以“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开荒南野际,守拙(zhuó)归田园。
南野:一作“南亩”,泛指田野。
际:间。
守拙:安守愚拙的本性。
拙,指不善于在官场逢迎取巧。
“守拙”句是说自己宁愿抱守愚拙的:性归隐田园,而不愿混迹在巧弄机谋的仕途之中。
○叙诗,现在终于离开仕途归耕田园,流露出无限的欣愉之情。
“守拙”一词,与诗的开头两句呼应,既是对“俗”的尖锐讽与否定,又是返朴归真“爱丘山”本性的再现。
以上为层,写自己归耕田园的决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方宅:住宅周围方,旁,周围。
宅,住宅。
○写诗人归隐后,只有微薄的产业,简陋的家室,表现了诗人淳朴的生活,淡泊而又舒畅的心境。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荫:树荫,引申为遮蔽,荫蔽。
罗:罗列,排列。
○写诗人田居的环境。
屋后榆柳,相互掩映,凝绿于夏,堂前桃李,列植成行,争艳于春,令人逸兴遄飞,心驰神往。
暧(ǎi)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暖暧:模糊不清隐约可见的样子。
远人村:远处的村庄。
村庄是人聚居的地方,所以称“人村”。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烟:指炊烟。
○写远望之景,静中寓动,一切都呈现出安宁、柔和的情调。
“暖暖”一词,写出了轻烟淡雾迷漫飘忽下,乡村似隐似现的杳远景象,极富诗意。
“依依”一词,画出了炊烟袅袅中的村落的安闲景象,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完全契合。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颠:本义是头顶,引申为泛指顶部。
○写近听之景,以动显静。
“狗吠”“鸡鸣”都衬出了田居的宁静和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
以上为三层,写田园生活的情景。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户庭:门庭,门户和庭院。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虚静的内室,陈设简单而安静的屋子。
这两句说,归田以后,因无世俗杂务的纠缠,闲暇的对间就显得多了。
○隐居家中,无世俗杂务烦扰,自然清静。
久在樊(fán)笼里,复得返自然。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
这里比喻仕途。
复:又,副词。
得:能,助动词。
返自然:回到大自然,指归耕田园。
这两句是说,辞官归田,有如长期关在笼中的鸟兽又重返大自然一样;○用一比喻,其欣喜舒畅之情,溢于言表。
“樊笼”句与前面的“羁鸟”“池鱼”遥相呼应;“复得”句与诗首二句相绾合。
全诗章法,转承起伏,变化多端,前后勾连,一脉相通。
以上为四层,写重返自然的感受,是全诗的总结。
【译文】从小没有适应世俗的习性,生性本来热爱田园和丘山。
违背本心误入仕途罗网,一别故园屈指一十三年。
笼中的鸟儿眷恋着旧林,池中的鱼儿思念着故渊。
如今在故乡山野开荒种地,安守愚拙的本性返回田园。
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简陋的茅屋盖上八九间。
榆柳成荫遮蔽着后面屋檐,桃李争妍罗列在厅堂面前。
远处的村庄望中隐约可见,村子里家家升起袅袅炊烟。
狗吠在深深的里巷之中,鸡鸣在宅旁的桑树之颠。
田家的门庭没有尘俗杂事,简朴的屋里多么安静清闲。
象鸟儿长期被关左樊笼里,如今又展翅飞回到大自然。
【简析】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
如诗中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然的趣味。
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诵,富有音乐美。
饮酒【解题】《饮酒》选自《陶渊明集》。
《饮酒》诗共二十首,都是陶渊明归隐后写的,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更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组诗前面有序云:“余闲居寡欢,兼(并且)比(近来)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往往)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铨次(选择而编排次序)。
聊命故人(友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据序可知这组诗都是酒后写成的,但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具有深刻的内容和涵义的。
【注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结庐:建筑房屋。
人境:人们聚居的地方。
而:却。
○言自己虽居污浊的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君:陶渊明白谓。
尔:这样,代词。
心远:思想远离尘俗。
自:副词,表事实的发展是顺乎情理的。
○设问自答,说明上两句之因,言只要内心远远地摆脱尘世的束缚,即使居在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处于偏僻之地。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以上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三后的感受。
托意高妙,寄情深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此处“悠然”二字用得甚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然。
苏东坡对此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山气:南山的气象。
夕:近黄昏的时候。
相与:结伴。
还:飞回巢。
○南山晚景,多么美好。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辨:辨别出来。
忘言:忘了怎样用言语表达。
这两句的意思是,领会到的真意不可言说,也无须言说。
○写诗人在大自然的启迪下,从南山飞鸟结伴而归的景象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人生的真正意义,充分本现了诗人不以仕途进退萦怀,安贫乐道,励志守节的高洁品德。
以上为二层,写南山晚景和美好的感受,诗人从中获得无限的意趣。
【译文】在扰攘的人间筑庐居住,却没有世俗的车马嚣喧。
问君怎能达到这般境地?心情淡泊住地自然偏远。
东篱下采那高洁的菊花,悠然自得抬头望见南山。
南山的气象近晚更加秀丽,自由自在的飞乌结伴归还。
此中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辩说又忘了如何言传。
【简析】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乡居生活悠然自得的心境。
由于诗人有高尚的理想,热爱田园生活,精神上有所寄托,所以“心远地自偏”,处在人境而不受尘俗烦扰,在喧嚣中也能找到闲静,处处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在东篱采菊,看南山云气夕阳,结伴归鸟,也能境与意会,情与景会,体现出诗人高尚的精神境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子,还原过来是“远人村暖暖,墟里烟依依”。
这种主谓倒装句是诗词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这种倒装与诗句的节奏、押韵都有关系。
从节奏方面看,“暖暖——远——人村”,节奏是二一二,。
读起来顺口;还原为“远——人村——暧暖”,节奏是一二二,就读不顺畅了。
从押韵方面说,如不倒装,“依”字押不上韵;倒装以使“烟”成为韵脚,就能同上文的“田”“间”“前”等相押了。
由于诗人们常用这种例装句,它也就成为了旧体诗的特殊句式之一,并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风味。
运用得恰当,句子的诗味似乎更浓一些。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对偶句。
它的持点是:1.上下两句语法结构相同,都是“定·主——谓——定·宾”的结构。
2.上下两句中彼此相对的词词性相同。
“鸟”和“鱼”都是各词,“恋”和“思”都是动词,“旧”和“故”都是形容词,“林”和“渊”都是名词。
只有“羁”和“池”词性不一致,“羁”是动词,“池”是名词;但这里的“羁鸟”是“被捕来关在笼子里的鸟”,“池鱼”是“被捕来养在池子里的鱼”,“羁”和“鱼”所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一致的,加上它们又都处在定语的位置上,所以仍然是对得很好的。
3.彼此相对的词,它们所表示的事物或动作行为属于同一个大范畴。
如“鸟”“鱼”都是动物,“恋”“思”都是表示心理活动的,“林”“渊”都是属于自然环境方面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化用了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句。
《庄子·齐物论》:“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
”(圣人默默体认一切事理,众人则喋喋争辩而竞相夸示。
……大道是不可名称的,大辩是不可言说的。
)又《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把握了意义便忘了语言。
)陶渊明这两句诗化用了《庄子》的这些文句,表达的意思是:由于景物与人心高度契合,已经领会到了人生的真意,而这种真意是不可言说的,因为“大辩不言”;也无须言说,因为“得意而忘言”。
(注:诗句中的“辨”同“辩”,一本作“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