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以及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中设计了多个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特性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知道空气也占据空间。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性。
2.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针筒、水槽、乒乓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空气的特性,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也具有质量和体积,从而引出空气也占据空间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实验包括:用针筒抽取空气使气球膨胀、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观察浮力等。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进行点评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汽车排放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存在、特性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空气为什么能占据空间?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2023年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精选8篇)

2023年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精选8篇)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反思1《空气占据空间》这节课教材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既生疏又难于理解。
因为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这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来的更抽象。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让学生通过详细形象的事物,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试验,去体会、去探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再集体探讨、沟通、开展探究活动,最终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从而培育学生动手试验、质疑、探究、自主学习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1、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改变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试验来验证。
在试验前先给先给学生简洁的讲解了空间的定义,前一个试验是在老师的演示试验“杯中的纸会湿吗?”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紧接着比较空气和水都占据空间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了?学生操作比较分别装有40ml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发觉它们之间的不同,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然后拓展学问,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最终一个环节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要学生通过今日所学习的学问帮助乌鸦喝到水。
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培育学生通过所学的科学学问帮助到其他人,让学生学会如何敏捷的运用学问体验到胜利的味道。
学会将所学的学问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相识到学问的价值,增加了学习的欲,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
课后学校的领导对我的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总的来说这节课课堂结构是比较完整,过程清晰,板书设计有心,各个环节紧扣,问题设计好,学生主动活跃。
不过也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语言平淡,激情不够,节奏太快应当留意细微环节。
在学生操作试验中,应当讲明试验要求,课堂组织方面有待加强,问题提出以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索和回答时间,对学生的表扬应多样,评价要有价值。
最终领导对我的工作做了确定,让作为新老师的我起先对以后的教学充溢信念。
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解析

样例: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解析(一)【实验名称】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目的】在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中,发现空气像粉笔、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实验一:漏斗、烧杯、水、橡皮泥、塑料瓶;实验二:水槽、水、玻璃杯、纸巾;实验三:气球、塑料瓶。
【实验步骤】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观察现象。
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倒扣在水中,观察现象。
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注意事项】1.这组实验所需器材多,需要进行充分准备。
2.实验一橡皮泥密封后需要细致检查,确保密封的效果;实验二纸巾要确保塞进杯底且不掉下来,杯子入水时要竖直插入;实验三观察的重点是气球能不能持续吹大。
3.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
4.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后,可让学生思考如何让水流下去?如何让纸巾变湿?如何将气球吹大?(二)【实验名称】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实验目的】在动手实验和观察现象中,发现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注射器、橡皮、染红的泡沫粒【实验步骤】1.在注射器内放入染红的泡沫粒,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
【实验结论】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注意事项】1.实验时要重点观察活塞的变化,体会手的感觉。
2.可以用注射器吸水,再推拉活塞,进行比较。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最全整理)

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一、空气占据空间吗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2.把一个袋口打开、口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握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空气。
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泡沫在针筒里会看得更清。
推动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松手,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用大一点力气推动活塞再松手,活塞会反弹回原来的位置。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床垫。
二、空气有质量吗1.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
(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
2.通过用电子天平测皮球充气前和充气后质量的变化,可以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3.17世纪,伽利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4.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空气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三、热空气和冷空气1.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取暖器、热气球、孔明灯等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3.制冷空调或冷藏柜应放在房间的上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下降,降低室内气温;取暖器或暖气片应放在房间的下方,这样可以让空气自然上升,提高室内气温。
4.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5.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在自然界,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都有冷热的不同,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
6.制造风的方法: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7.空气的性质: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可以流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第二单元研究土壤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含义: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空气占据空间吗》ppt课件

02
空气基本性质介绍
空气组成成分
氮气
约占空气体积的78%,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之一。
其他物质
包括水蒸气、尘埃、微生物等,含量很少 。
氧气
约占空气体积的21%,是生物呼吸和燃烧 所必需的。
二氧化碳
约占空气体积的0.04%,是植物进行光合 作用的重要原料。
稀有气体
包括氦、氖、氩、氪、氙等,约占空气体 积的0.934%。
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
01
无色
空气本身没有颜色,是透明的 。
02
无味
空气没有气味,不会对人的嗅 觉产生影响。
03
无固定形状
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会根 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自己的形
状。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空间
具有质量
虽然空气很轻,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质量。科学家通过精确的实验测量发现, 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千克/立方米。
教师点评
总结学生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情况,肯定学生的积极 参与和思考。
知识点总结
强调空气是一种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并且具有流动性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比如将纸团 塞入杯底,倒扣入水中,纸团不会湿等。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比 如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可以制作气垫船、潜水艇等。
步骤二
通过吸管向漏斗中吹气,观察实验现象 。
步骤三
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实验现象 背后的原因。
操作注意事项
确保操作步骤正确、规范,注意安全, 避免发生意外。
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
03
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结果记录
结果分析
观察漏斗中的水位变化以及橡皮泥的密封 情况。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相互合作、分享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水槽、水杯、吸管、粉笔、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认识“空间”“占据”1、出示一个空玻璃杯:这是一个玻璃杯——我们把里面的部分叫做空间。
(画图板书:空间)下面我们给杯子倒满水,现在,杯子的空间被水怎么样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画图板书:水占据空间2、出示一块橡皮:下面我把这块橡皮放到杯子里去,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演示)水真的溢出来了,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呢?3、学生交流。
4、小结:也就是说,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橡皮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让出一部分空间。
(画图板书:橡皮赶走了水,占据空间)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下面我把水倒掉,把杯子擦干,把一团纸放在杯子里,竖直倒扣在水里,(演示:杯子停在水面上)纸团会不会湿?2、学生猜测。
3、谈话:想知道答案吗?那等会儿试一试。
注意:实验时,把杯子竖直放进水槽,再竖直拿上来,然后用抹布把杯子的内壁擦干。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谈话:你们的纸湿了吗?为什么?杯子明明完全浸没在水中了?(纸被什么保护着?杯子里除了纸,还有什么?)也就是说,杯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进不去,纸就没有湿。
(画图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揭示课题。
三、深入领会“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现在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那么,你有没有办法,不改变杯子倒扣的方式,让水进去,占据杯子的空间呢?想一想,然后试一试。
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
(把杯子倾斜,看到有气泡出来,并且水进去了)4、画图板书:水赶走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现在杯子的空间又被水占据了,你有没有办法让空气重新回到杯中,让它再次占据杯子的空间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5、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
三上科学第十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小学科学知识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必备知识点第16 课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感觉空气的存在:扇扇子能感觉空气的流动,用塑料袋能够收集空气等。
3、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现象有:吹气球,打气筒打气,喷水枪,庆典气模,打针,潜水艇上升,空气减震器,救生圈。
4、进不去的水实验现象:水不容易流进瓶内。
原因:空气占据瓶内空间,阻碍了水的流动。
分析:松动瓶塞,可以让水快速流入。
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5、压杯入水实验:现象:把杯底有纸团的杯子倒扣压入水中一会,然后竖直取出杯子,发现纸团没有湿。
原因: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中,所以纸团没有打湿。
6、吹不大的气球实验现象:用力吹套在瓶口的气球,吹不大。
在瓶底扎一个孔之后,气球可以吹大。
原因:瓶内的空气阻碍了气球的膨胀。
基础达标及参考答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
①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占据空间。
(√)②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和防止空间被挤占。
(√)③空气充满各处,但土壤里没有空气。
(×)④通过球针一直往倒扣在水里的塑料杯中打气,最后会看到气泡从塑料杯中冒出来。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列物体中肯定有空气的是( A )。
A.土块B.铁块C.玻璃球②堵住注射器的出气孔,活塞就难往前推了,是因为( B )。
A.空气能被压缩B.空气占据了注射器内的空间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③关于空气占据空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有空气的地方,就有空间被空气占据着B.很容易就能往一个空杯子里倒满水,说明空气有时候不占据空间C.一个瘪的气球能被吹得鼓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气球里面的空间①这个实验要探究的主题是(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②杯子里除了纸团,还有(空气)。
③进行图a操作时,杯口要朝(下)。
④操作到图c时,杯底的纸团(不会)(填“会”或“不会”)湿。
⑤如果在进行图b操作时倾斜了杯子,水(会)(填“会”或“不会”)进入杯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及处理】
这节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6课。
是隶属“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个核心概念的。
本单元的前5课依次学习了水和空气这两个典型的液体和气体,并详细研究了水作为一种物质,它的物理特性。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形成“空气是存有的,是一种物质。
”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空气作为一种物质的基本属性---能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节课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吗”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两部分组成。
其中第一部分“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证实了石子(固体)和水(液体)能占据空间,进而通过将空气吹入瓶中挤出水的实验来证明空气(气体)也占据空间。
这个部分的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底部放有纸巾的杯子倒扣入水中的实验,通过纸巾没有被水打湿来说明杯子里有空气占据了空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课堂实验的组织水平、动手水平和合作水平等都有待训练和增强,我认为本课实验能够精减,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孩子们的课堂学习习惯和小组协调合作水平的培养上,所以将这个部分的第二个实验(底部放有纸巾的杯子倒扣入水中)提到了开课,作为一个激趣导入的小魔术来表现。
针对于第一个实验(将空气吹入瓶中挤出水),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有限,怕吸管穿过橡皮泥时橡皮泥堵塞吸管,所以我事先在橡皮泥中间戳出两个孔再给学生实验。
第二部分“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中,通过推拉两个分别吸入水和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来感受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容易被改变的。
这个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适合学生操作,更适合训练学生的实验结果记录水平。
该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实验表格
我的发现:
针对于这节课的难点---解释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容易被改变,考虑到空气分子看不见摸不着,不易观察和理解。
我采用模拟空气分子运动的动画视频来直观的实行解释学习,学生易于知晓空气分子间距很大,运动很快。
在本课的最后,继续巩固学生对维恩图的使用,自行填写维恩图。
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问题,将“例举生活中空气被压缩这个性质的使用”这个拓展改为课后兴趣延伸。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2.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能够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对比实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团结合作的实验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现象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解释为什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容易被改变的。
【教学准备】
教师:水槽、玻璃杯、纸巾、视频资料及PPT。
学生:每组一个瓶子、橡皮泥、两支吸管、两个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魔术,大智慧。
”(时间:2min.)
教师投影表演魔术。
将杯子底部放入一团纸巾,然后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
迅速竖直拿出杯子,取出纸巾,发现纸巾竟然没有湿!谁能解开魔术的秘密?为什么纸巾没有湿?我们将通过今天的学习来给魔术揭秘。
二、空气占据空间吗?
1.提出问题:(时间:5min.)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则小故事,请欣赏《乌鸦喝水》。
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视频。
小乌鸦是怎样喝到瓶子里的水的?(往瓶子里丢石子。
)为什么往瓶子里丢石子,瓶内的水就会上升?(石头重些。
石头占了体积。
石子把水挤上来了。
)石子把水挤上来了,是因为石子占据了瓶底的空间。
石头能占据空间,水也占据了瓶内的空间,那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2.学生猜测:(时间:1min.)
结合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认为空气占据空间吗?为什么?
3.设计实验:(时间:8min.)
究竟猜测的对不对?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些材料(出示为大家准备的材料),比照《乌鸦喝水》的故事,今天没有小石子能够把水挤出来,你能用空气把水挤出来吗?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步骤。
教师梳理。
实验步骤:
a.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b.将两支吸管穿过橡皮泥插入瓶中,①吸管插入水中,②吸管插入瓶子上部没有水的地方。
c.向②吸管吹入空气并观察①吸管中的现象。
注意事项:
a.橡皮泥一定要完全堵住瓶口,瓶子边缘以及吸管边缘都不能有漏缝。
b.必须有一支吸管插入水中。
c.向②吸管反复吹气时,①吸管口不能堵住。
4.学生分组实行实验。
(时间:8min)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时间:5min)
同学们,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①吸管中液面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吹入的空气起着怎样的作用?(空气把水挤上来了。
)《乌鸦喝水》的故事里,石子把水挤上来了,我们说石子占据了空间。
现在空气把水挤上来了,空气占据空间了吗?(空气占据空间)
6.拓展:(时间:1min)
出示开课时的魔术干纸巾。
现在谁能来揭秘一开始的小魔术啦?(纸巾不会湿是由于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导致水槽里的水不会进入杯子。
)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石子能占据空间,水也能占据空间,就连空气也能占据空间呢!只要是物质都会占据空间。
那空气和水比较,它们占据空间有什么不同呢?
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50ml的空气和水。
左手拿注射器并用食指堵住管口,右手用力反复推拉活塞三次。
观察到什么现象?(时间:5min)为什么装空气的注射器活塞更容易推拉?播放空气分子、水分子的扩散和压缩视频。
看来呀,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不容易变化的。
(时间:3min)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进一步完成水和空气的韦恩图了吗?请填写在P80。
(时间:2min)
四、课后拓展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回家以后查阅相关资料,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猜测:石子、水、空气
(√)(√)(?)
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