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发光技术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
单晶宝石的鉴定方法

单晶宝石的鉴定方法论文摘要:常见单晶宝石包括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族(祖母绿、海蓝宝石)、金绿宝石(变石、猫眼)、欧泊、石英单晶宝石、长石、托帕石、橄榄石、尖晶石、石榴子石族等,下面就简述几种常见单晶宝石的鉴定方法关键词:单晶,宝石,鉴定一、钻石的鉴别1.原石的鉴定方法a.结晶形态:常见单形有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以及他们间的聚形。
少数情况下还有四六面体、六八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和三角八面体等。
钻石常见接触双晶,称为三角薄片双晶b.表面特征:钻石的表面常有许多生长标志,如三角锥(座)、三角凹坑、台阶状生长纹等。
另外,在钻石表面及内部常见许多清晰的与钻石结构有关的线,例如生长纹、双晶纹等。
完全的八面体解理,钻石的摩氏硬度是10,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钻石原石可依据其强的金刚光泽,独特的晶体形态,特有的表面特征(如曲晶面、三角座、三角凹痕、阶梯状生长及生长纹等),高硬度等特点进行识别,对少数特征不明显的原石可通过显微观察、比重、光谱及荧光测试等实验方法进行鉴别。
2. 成品钻的鉴别成品钻石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但对圆多面琢型的钻石通常要求在肉眼或1 0 倍放大镜下能区分开,主要鉴别方法如下:(1)颜色及品种a.黄色系列:包括无色(轻微黄)至明显的黄色调的钻石,自然界产出的绝大部分钻石属此系列。
b. 褐色系列:由浅的褐色调至深褐色的一系列的钻石。
c. 彩色钻石:最罕见的是红色,其它颜色有紫红、黄、蓝、绿、橙黄等。
(2) 观察光学特征特有的金刚光泽,同绝大多数仿制品的玻璃光泽明显不同;特征的"火彩"强度,对有经验的鉴定者能通过火彩强弱将钻石与CZ相区别。
钻石亮度的及闪烁效果亦有别于大部分仿制品。
(3) 观察钻石的切磨特点钻石刻面平整、光滑,刻面棱线平直锋锐,当钻石的腰棱为未抛光的粗磨状态,该种较粗糙的腰棱呈特征的"蜡状",另外在腰部还常见到为获得最大切磨重量而保留的原始晶面,部分晶面上可见到生长纹及三角生长标志等;对抛光状态的腰棱很少见到抛光纹,这些切磨特点是钻石典型的鉴别标志。
从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看锆石成因

从阴极发光图像和微量元素特征看锆石成因摘要:锆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物,分布广泛,稳定性极强,可以指示源区的信息,本文主要从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进行讨论研究,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锆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变质岩中的锆石保留了多期生长结构和区域,往往给出多组年龄,结合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对这些年龄做出合理的解释。
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能够反映岩浆的成分演化、共生分离结晶相、熔融源区性质以及流体组成等诸多信息。
锆石作为矿物包裹体储存器、地球化学示踪剂、时间舱,已成为研究地球的地质历史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
关键词:锆石成因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特征引言:锆石成因分辨对于锆石年龄地质意义的正确解释至关重要。
不同成因锆石大多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为锆石成因分辨提供了可能。
锆石成因分辨是一个综合的方法,不仅是锆石本身的问题,基本思路是确定各种作用过程形成的岩石中的锆石的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确定可能的变化规律。
因此,在进行锆石地质年代学研究之前应先对锆石进行阴极发光电子(CL)图像和(或)背散射电子(BSE)图像等成因矿物学和锆石内部结构的深入研究,这样才有可能使测得的年龄数据得到合理的地质解释,才有可能对岩石成因、成矿年代学和地质体的构造演化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1.研究现状1.1岩浆锆石经过对岩浆成因锆石的晶体形态及其环带观察研究,岩浆锆石一般较为自形,为四方柱,四方锥,复四方双锥形,而且一般具有典型的振荡环带,查阅文献获知振荡环带的宽度可能与锆石结晶时岩浆的温度有关,在基性岩中由于成岩温度较高,微量元素扩散较快,环带较宽;在偏酸性岩石中由于成岩温度较低,微量元素扩散较慢,环带较窄且CL为亮色。
锆石中许多微量元素都具有相关性,利用微量元素相关图解,可以判别岩浆锆石的生长环境。
P-(∑REE+Y)正相关,反映了置换关系(Y,REE)3++P5+=Zr4++Si4+。
U和Th可以置换锆石中的Zr,Th、U分别和Y、REE正相关,反映了主岩微量元素组成的变化趋势,即演化程度高的岩浆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趋于更高。
钻石的鉴别与优化

(三)钻石与合成碳硅石的区别
目前国内钻石市场正悄然 兴起一种新型仿钻产品— —合成碳硅石。由于它具 有高的热导性,因此很难 用钻石热导仪将其与钻石 分开,引起了一些钻石业 者和消费者的恐慌。
下面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合成碳硅石的特点讲述二者的区分:
1、肉眼观察合成碳硅石火彩 比钻石强,但常常不及钻石亮。
3)内部显微特征
HTHP合成钻石内常可见到细小的铁 或镍铁合金触媒金属包体。。 这些包体 呈长圆型、角状、棒状平行晶棱或沿 内部生长区分界线定向排列,或呈十 分细小的微粒状散布于整个晶体中, 在反光条件下这些金属包体可见金属 光泽,因此部分合成钻石可具有磁性, 另可见不规则状的颜色分带、沙漏形 色带等。净度以P、SI级为主,个别
三、
五、钻石与仿制品的区别 The appraisal nature of a diamond
钻石的优化处理
Diamond optimization treatment
四、
一、 钻石的鉴别性质 The appraisal nature of a diamond
(一)钻石的基本性质
(1)矿物名称
钻石的矿物名称是金刚石(Diamond)。 在矿物学上属于金刚石族。
2、合成碳硅石颜色最高相当 于钻石H、I色,且从事部观
察有较明显的绿色、灰色色调。
3、合成碳硅石裸石在 3.33g/cm重液中上浮,钻石
下沉。
合成 碳硅石
4、合成碳硅石在正交偏光镜 下转动 360°呈四明四暗非均 质体消光现象。钻石呈全暗的 均质体消光现象。
5、放大检查,合成碳硅石常 见细长白色针状亮线,均有重 影,状如莲花;从桌面斜看腰 缘反光亦有重影。钻石则含有 天然晶态包状体、云状物、裂 隙等内含物,且无重影现象, 腰部常见原始晶面。
新型技术在小颗粒钻石快速排查中的应用

中国宝玉石184期页2024年4月Apr. 2024CHINA GEMS & JADES2-9新型技术在小颗粒钻石快速排查中的应用宫雨欣1, 2,张陈圣文1, 2,朱文芳1, 2*,陈佳1, 2,张光辉1, 2,祝晓霞1, 2,丁汀1, 2,黎辉煌1, 2,张天阳1, 21.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珠宝玉石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深圳实验室,深圳 5180202.国检中心深圳珠宝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深圳 518020摘要:NGTC 深圳实验室对实验室培育钻石(亦称合成钻石)的研究已开展多年,然而市场上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技术不断进步,给检测实验室培育钻石增加了难度。
为了在无色钻石厘石中更加快速精准地排查出实验室培育钻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碳硅石,笔者采用新型技术相关的智能化检测仪器,如宝石高清发光图像观察仪DT 、珠宝首饰观察测试仪DDO3210N 、多功能光致发光光谱仪MIP-100,并结合红外光谱仪对天然与实验室培育钻石样品进行进行宝石学测试,并且分析、总结数据,旨在进一步完善鉴定实验室培育钻石的研究资料,并为市场提供更权威、更准确、更高效的检测技术参考。
关键词:近无色钻石厘石;新型技术;智能化检测仪器中图分类号:P5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1442(2024)04-0002-08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the Rapid Screeningof Melee DiamondsGONG Yuxin 1, 2, ZHANG Chenshengwen 1, 2, ZHU Wenfang 1, 2*, CHEN Jia 1, 2, ZHANG Guanghui 1, 2, ZHU Xiaoxia 1, 2,DING Ting 1, 2, LI Huihuang 1, 2, ZHANG Tianyang 1, 21. National Gems & Jewelry Testing Co. Ltd. (National Gemstone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Lab, Shenzhen 5180202. National Gemstone Testing Center Shenzhen Laboratory Company LTD, Shenzhen 518020ABSTRACT: The NGTC Shenzhen Laboratory has been conducting research on laboratory-grown diamonds (also known as synthetic diamonds)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laboratory-grown diamond technology in the market has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detecting them. In order to rapidly and accurately identify laboratory-grown diamonds, synthetic cubic zirconia, and synthetic silicon carbide in colorless diamond melee, the author has employed advanced intelligent detection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Gem High-Definition Luminescence Imaging Observer DT, Jewelry Observation Tester DDO3210N, and Multi-Functional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 MIP-100. Combined with infrared spectrometry, gemological tests are conducted on natural and laboratory-grown diamond samples, followed by data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The aim i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search data for identifying laboratory-grown diamonds and to provide the market with more authoritativ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detection technology references.KEY WORDS: near-colorless melee diamond; new technology; intelligent detection instrument收稿日期: 2023-11-20,接受日期: 2024-03-11作者简介: 宫雨欣(2000-),女,本科,主要从事珠宝检测工作,Email:*****************自2012年NGTC首次在珠宝首饰中发现无色―近无色CVD合成钻石[1]开始,近年来国内外实验室培育钻石的企业急速增加并且大克拉实验室培育钻石的技术也逐步走向成熟,厘石级(0.01 ct-0.001 ct)无色―近无色CVD法及HPHT法合成钻石渐渐被有意或无意用于首饰厘钻镶嵌。
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
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石学中有许多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宝石鉴定: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宝石的鉴定和鉴别。
每种宝石都有独特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对宝石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确定宝石的种类和真伪。
红外光谱技术可以鉴别宝石中的矿物成分、杂质、热处理等信息。
2. 宝石原产地确定: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宝石的原产地。
不同地区的宝石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对宝石红外光谱的比对和分析,可以判断宝石的原产地。
这对于宝石市场的价值评估和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3. 宝石的矿物学研究:红外光谱技术对宝石的矿物学研究也十分重要。
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宝石中的主要矿物成分和晶格结构,了解宝石的形成历史和地质背景,对宝石的矿床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
4. 宝石的质量评估: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宝石的质量评估。
通过对宝石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了解宝石的内部结构、裂纹、杂质等特征,判断宝石的品质和美学价值。
总之,红外光谱技术在宝石学中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鉴定和鉴别宝石,还可以用于原产地确定、矿物学研究和质量评估等方面,对于宝石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光致发光(PL)在合成彩色钻石鉴定中的应用综述

2021年借助激光诱导的光致发光光谱尤其是低温光致发光谱研究钻石缺陷中心比较有效,它不仅可以清楚地证明Ia 型钻石(金刚石)中存在的氮,同时也可以揭示钻石(金刚石)晶格中分布的缺陷中心。
近年来,合成钻石的生长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化学气相沉积(CVD )技术已经能够制备出大尺寸的钻石,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处理可以优化合成钻石的光学性能。
珠宝行业中出现了大量未明确标注的人造钻石和改性钻石,给我们日常的钻石鉴定和分级业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依托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课题(2018-23)彩色钻石鉴定与分级,课题组跑了全国大部分合成钻石厂,诸如上海征世,杭州超然,河南中南,华晶等收集上千颗样品,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彩色钻石颜色分级》与团体标准《合成钻石检测技术》。
规范了合成钻石等的定义。
使用石墨或金刚石粉末为碳源,在金属催化剂(铁、镍等)中熔化的碳原子在高温高压下在金刚石籽晶上结晶,形成人造金刚石单晶,称为“HPHT 合成金刚石”。
该方法是模仿金刚石形成的自然条件,石墨在40万大气压、1500℃及以上转变为金刚石。
大多数人造钻石呈琥珀黄色,属于IB 型。
晶体中通常含有云状和针状的Fe 和Ni 金属催化剂包裹体(图1)。
以碳基混合气体为碳源,通过微波加热或直流电弧放电对引入CVD 装置的碳基混合气体进行解离。
游离的活性碳原子在基体上结晶生长成人造金刚石单晶,称为CVD 人造金刚石。
在室温或液氮低温条件下,CVD 法合成的大多数彩色金刚石中都可以看到737nm (Si-V )、575nm 、637nm 和741nm 的发光峰(图2);在HPHT 法合成的黄色金刚石中可以看到883nm (Ni-V )、794nm (Ni-n )、415nm 和477nm 的发光峰(图3)。
(1)黄色系列钻石A.在室温(405nm 激光源)下,大多数天然黄色钻石在415nm 和477nm 处有PL 峰,在H3(503nm )、575nm 和637nm 处有PL 峰。
阴极发光地质学基础(资料参考)

阴极发光地质学基础(资料参考)《阴极发光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宋志敏早在1859年,Crookes发明了阴极射线管,为矿物的阴极发光研究提供了基本装置。
一、阴极发光基本原理:这里涉及到两个定义:发光和阴极发光发光:当某些物质受到某种能量激发时,会从物体表面发射出光的辐射,光辐射频率大多在可见光范围,波长400-760nm,也有可能有紫外或近红外光辐射的发射,这种现象叫做发光。
阴极发光:指用带能量的电子束轰击某些物质表面时造成的发光现象。
由于带能量的电子束一般是由阴极发射出来,经过阳极电压加速而得到的,因而电子束轰击造成的发光,习惯上成为阴极发光。
为什么会产生阴极发光现象?当入射电子进入固体表面时,与固体原子的价电子相互作用,使价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由于价电子在激发态不稳定,经过极短时间(一般小于10-8秒)即跃迁回基态,同时发射出一个光子,产生光的辐射,也称跃迁辐射。
光子能量等于激发态能量E2与基态能量E1之差,即hv=E2—E1式中h—普朗克常数,6.62x10-34J·sv—光子频率。
二、矿物受辐射发光的条件:首先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种类的矿物受电子激发后都会辐射发光,有时甚至同一种矿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光也会不同。
矿物是否产生发光取决于下面的的一些因素:激活剂与猝灭剂、电子在激发态停留时间---能级寿命的长短。
激活剂与猝灭剂对于大多数矿物来说,只在其中存在某些微量的杂质原子或结构缺陷时,才有显著地发光现象,这些矿物的发光,实际上是由于杂质原子或结构缺陷造成的,而这些杂质原子和结构缺陷,为方便认识,在这里可理解为第一节中述及的“原子的价电子”。
激活剂原子中价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的过程中伴随着光的辐射,这些杂质原子或结构缺陷则称为激活剂,如方解石中的Mn2+使方解石发橙红或橙黄色光;长石中Fe2+使长石发绿色光,Ti4+使长石发天蓝色光,这些离子就是方解石和长石的激活剂。
流体包裹体及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其 他领域的应用
宝石鉴定与优化处理
添加标题
宝石鉴定:流体包裹体 可以作为宝石真伪的鉴 别依据通过观察包裹体 的形态、大小、颜色等 特征来判断宝石是否经
过人工处理或合成。
添加标题
优化处理:在宝石的优化 处理中流体包裹体也被广 泛应用。通过加热、加压 等方式改变流体包裹体的 状态可以使宝石的颜色、 透明度等外观特征得到改 善提高宝石的美观度和价
地球科学研究
流体包裹体在地球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石油 和天然气勘探中的 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矿床 学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在地质 年代学研究中的应 用
地质灾害预警
监测地壳活动预测地震
识别地下水污染保护水资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监测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流体包裹体是地质 过程中岩石或矿物 中包含的流体相物 质
形成机理包括成岩 期、变质期和成矿 期等不同地质时期
流体包裹体的形成 与地下水、油气、 地热等流体活动密 切相关
形成机理的研究有 助于了解地质历史 和矿产资源形成过 程
流体包裹体的研 究方法
显微观察技术
显微观察技术: 通过显微镜观察 流体包裹体的形 态、大小、数量 和分布特征确定 其类型和成因。
农业地质调查: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和地下水形成历史 农业环境监测: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状况 农业资源利用: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状况 农业气候变化研究: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具有封闭性、原生性和不 可再生性是地质历史中流体活动的记录和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极发光技术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
摘要:阴极发光(CL)技术属于无损鉴定的方式,被大量的应用于宝石矿物鉴定和研究领域。
从宝石学的角度来说,阴极发光技术的贡献巨大,它是宝石鉴定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阴极发光技术可以准确的判断天然宝石或者合成宝石,同时还可以判断出优化处理宝石,在区分外观相似的宝石材料方面也非常便捷快速。
本文主要分析阴极发光技术在单晶宝石材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阴极发光;单晶宝石;鉴定;应用
从目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分析,研究者通过阴极发光技术,在矿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阴极发光技术大量的使用到多个领域内。
阴极发光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宝石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准确的掌握研究者所需要的信息,进一步揭示出宝石内部蕴藏的奥秘。
在宝石学中,阴极发光技术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以有效的区别天然单晶宝石与合成单晶宝石,还可以优化处理单晶宝石,所使用范围比较广,是一种重要的单晶宝石无损鉴定方式。
1阴极发光技术原理
利用阴极射线管发出的电子束轰击到矿物的表面,因为电子束的能量较高,可以直接转化成为光辐射能,这就是阴极发光。
在阴极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束轰击矿物晶体时,矿物晶体的晶格会出现畸变的情况,晶体内部形成电子空穴,局部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以激发态的形式存在。
这些能量处于亚稳定状态的激发中心,能捕获电子从而形成发光中心。
2钻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应用
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其生长环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内部生长结构也会有明显差异,这就使得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的阴极发光特点很不相同,这就是我们区分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的主要方式。
从实际情况分析,两者的区别是如下两点:
(1)发光性。
在阴极发光的作用之下,天然钻石以蓝色荧光的状态存在,
颜色分布较为均匀,有少数会出现黄色或者蓝白荧光,由于没有生长区的影响,
这些荧光形态会有明显的不同,并且以不规则的形式存在。
在阴极发光的影响之下,合成钻石会以不同颜色的光出现,因为生长区的影响,形态会是多种结合图形,并且分布以规律性存在。
(2)生长纹。
阴极发光仪下天然钻石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生长纹发光图样,
极少数钻石会存在长方形或者规则型的生长纹。
合成钻石一般都会有生长纹,并
且因为生长区的影响导致形态的不同。
利用阴极发光的图样特点,钻石根据生长
类型大致可分为下述三种:
(1)具简单的生长环带的钻石。
这种钻石一般都会具备立方-八面体的生长
环带,以平直形式存在,宽窄相差较大,阴极发光主要是黄绿色的,有些位置则
不发光。
因为生长机制的影响,黄绿色光从中心向外平行分布,并且因为钻石生
长有阶段性的特点,有些钻石结构是环带形式,且层状密集分布。
(2)具复杂环带的钻石。
这种钻石有3个生长期,生长期之间也会有较大
的时间间隔。
第一期有3个生长区,并且是不发光的,以矩形形式存在,处于中
央区域内;第二生长区出现黄绿色光,以立方-八面体形式存在,且八面体和立
方体的发光颜色是不同的;第三生长区不发光,外形为浑圆状立方体-八面体。
第二期阴极发光是浅蓝色为主,发光强度高,以立方体的形式存在,边缘存在轻
微溶蚀的情况。
第三期包含两个时期:早期的颜色为黄绿色、深绿色为主,内部
相间排列的形式存在,后期则以黄绿色为主。
第三期生长环节,矿物立方体的侵
蚀问题非常的严重,会出现平行锯齿状纹层,后期八面体生长区变化很大,最终
成为八面体外形晶体的结构。
(3)具“似玛瑙状”结构的金刚石。
这种结构主要是出现在金刚石样品边缘,形状会存在明显差异,右侧圈层和主晶的八面体直线暗色纹层连接,一般会
在晶体形成的晚期出现溶蚀的问题,还会因为生长螺旋状与层状混合生长机制;
左侧是因为发光层与不发光层同时组成的同心圈结构形式,有些会出现黄绿色光。
3天然、优化处理和合成红宝石的阴极发光技术应用
红宝石,矿物学名称为刚玉,其主要化学成分为Al
2O
3
,致色元素为Cr
(铬)。
在阴极发光作用之下,天然红宝石发光颜色主要是鲜红色,并且分布均匀,强度中等,可以清晰的看到内部特征包体。
优化处理红宝石应用阴极发光技
术呈现出鲜红色、分布均匀、强度中等的发光特点;染色处理红宝石和填充处理
红宝石的现象以红色为主要存在,发光强度中等偏下,比天然红宝石稍弱;阴极
发光之下,合成红宝石具备鲜红色、强度高的特点,各方面都要强于天然红宝石,可以清晰看到内部结构特点。
4天然和处理托帕石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应用
托帕石,又被称为黄玉,有较高的硬度。
该材料颜色丰富,常见无色、蓝色、黄色品种,主要产自于巴西。
当前我国主要是以蓝色托帕石交易为主,这是由无
色托帕石辐射照射之后形成的,在辐射处理之后,蓝色托帕石与天然蓝色托帕石
的外观相似度是很高的,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反射率等方面也不存在太大差异。
通过阴极发光技术的检测,了解托帕石在阴极发光照射下的不同特点,可以
有效的区分天然和经辐照处理的蓝色的托帕石。
在阴极发光的作用之下,二者的
荧光颜色差距很大,虽然都是以蓝色为主,但其发光强度不同。
在阴极发光之下,天然蓝色托帕石荧光是蓝色,强度中等;天然托帕石是蓝色,强度稍弱;辐射处
理后的蓝色托帕石为蓝色,强度较强。
因为蓝色托帕石和辐射处理蓝色托帕石的
阴极发光颜色是相同的,只有强度上有差异,利用阴极发光仪仅可辅助鉴别天然
蓝色托帕石和辐照处理的蓝色托帕石。
5天然和合成水晶的阴极发光特征及其应用
石英是目前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大的岩石矿物之一,其种类繁多,单晶石英就
是水晶。
水晶的种类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无色水晶、黄晶、紫晶等。
(1)无色水晶与其合成品。
阴极发光的作用之下,天然水晶是蓝紫色的发
光形式区,强度较弱或没有发光;合成无色水晶主要是红色发光形式,强度中等
偏弱,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蓝色的。
经过研究发现,水晶的阴极发光特点与其内部
组成结构有着直接联系,水晶内存在包体,则荧光强度较高。
天然水晶内,有较
多的裂隙与包体水晶,发光强度是中等;内部包裹体少相对干净的水晶,则强度
较弱。
在合成水晶内,水晶种晶板两侧红色光强度较高,种晶板位置上蓝紫色光强度小,有些样品种晶板附近也没有发光现象。
(2)黄晶与其合成品。
阴极发光之下,天然黄晶的荧光是蓝紫光的形式存在,强度中等,有些则是表现出橙红色,发光强度较高;合成黄晶发光现象以红色为主,强度中等以下,内部干净,包体含量少,种晶两侧发光强度高。
(3)紫晶与其合成品。
在阴极发光下,天然紫晶主要是蓝紫色、红色,强度中等以上;合成紫晶主要是红色,强度中等以下。
天然紫晶内包含较多的裂隙与包体,红色为主,还有些是蓝紫色,主要是因为内部结构或者颜色不均匀所形成的;合成紫晶内部干净,裂隙、包体很少,有些区域发光强度高。
紫晶与合成紫晶发光颜色相差较大,可以作为区分的特征。
6阴极发光技术的应用展望
阴极发光技术最初研发的目的就是区分天然钻石和合成钻石,该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该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将其大量应用到实践中。
在宝石鉴定环节,阴极发光技术的优势明显,比如成本低、无损鉴定、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等。
矿物的内部组成就决定了阴极发光的现象差异,如果有条件,可以采集样品的阴极发光光谱,分析其光谱可以得到更准确的鉴定结果。
不同类型矿物质的阴极发光现象差异明显,主要是发光颜色以及强度。
通过阴极发光技术可以了解矿物材料的生长环境、结构等要素,所以在人工晶体、宝石材料研究方面效果非常好,未来必然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秦临莅,赵欣. 阴极发光技术在宝石鉴定及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宝玉石, 2020(05):21-26.
[2]刘欣蔚, 陈美华, 刘媛.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充胶处理宝石鉴定中的应用——以翡翠和绿松石为例[J].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19(01):7-17.
[3]孙若君, 张妮. 阴极发光技术在单晶宝石中的应用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