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艺术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第一章照相机(10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暗箱、输片装置、机身、取景器、测距系统等2.MC:多层加膜3.什么是焦距镜头中心到焦片的垂直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截成清晰影像时凸镜的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焦距的变化范围6mm~2000mm4.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成反比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成反比5.光圈用f表示6.光圈的作用a.调节景深(景深和光圈成反比)b.调节进光量c.影响画面质量7.标准镜头:指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35相机的标准镜头50mm8.快门速度和标记的关系:标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9.片速用ISO表示,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10.什么是曝光组合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搭配11.曝光的原则:宁多不少第二章.摄影构图(29分)1.拍摄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景别).(方向).(高度).2.景别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以人为例来划分:远:人在整个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关于环境的刻画.全:人物从头到脚都占据了画面,上下有少许的留白.中:膝盖以上部分近:腰部以上特:肩部以上,甚至是某一部分的特写,如眼睛,手部,脚部等等3.远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A.以宏观态势与规模为主的远景,更应讲究画面的“单纯”与简单,尤其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更是如此。
B从大处着眼,选择、提炼、确定画面中大的线条的走向,形成画面的自然结构。
Eg: 河流、道路等等。
C.光线配合构图,利用光线的穿越的方向来达到升画面表现力的作用。
D适当选用前景。
4.中景:拍摄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以情节取胜,在电视电影中,中景是用得比较多。
5.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的景别。
6.方向:(正面)(斜侧)(正侧)(背面)7.高度:(平拍)(仰拍)(俯拍)8.组成一个画面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后景),空白等等。
摄像技术与艺术复习资料答案

摄像技术与艺术复习资料一、填空或选择1.彩色电视制式:PAL制(中国)、NTSC制、SECAM制2.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3.固定画面三个前提条件:机位、光轴、焦距三固定不变4.电影24帧每秒,电视PAL制24帧每秒,NTSC制29.97帧每秒5.调节摄像机的聚焦环可以使成像清晰。
6.摄像的持机要领:扛式、托式、抱式、举式、拎式,拍摄姿势主要有立、坐、蹲、、7.曝光控制的手段: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曝光.快门优先曝光.手动曝光跪等。
二、1.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强调人物与景物的依存性、相关性、人物存在的方式和形式的合理性全景: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①表现一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②完整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③在一组蒙太奇镜头中具有“定位“作用中景: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①表现物体内部最富表现力的结构线;②在有情节的场景中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近景: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①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刻画人物性格②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
特写: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强调作用,排除多余形象。
2、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正反打镜头:指的是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镜头对人物进行互相切换。
一般的取景为“越肩”,即越过背向摄影机的人的肩膀拍摄说话对手的正面,切换插入几个不带肩膀背影的特写镜头作为正反打组合的补充。
期末摄影试题及答案

期末摄影试题及答案摄影试题一:自然风光题目描述:请选取一个自然风光的场景进行拍摄,并通过照片表达出你对自然美的理解。
在照片中可以突出自然景观的特色,色彩鲜明、构图美观,以及光影运用等方面展现摄影技巧。
摄影试题二:人物肖像题目描述:请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拍摄,并通过照片表达出你对该人物的理解。
照片应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特点、情感和个性,并运用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手法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摄影试题三:静物拍摄题目描述:请选取一个静物进行拍摄,并通过照片表达出你对静物的理解。
照片应能够突出静物的细节、质感和造型,并通过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手法来创造出照片的美感。
摄影试题四:纪实摄影题目描述:请选取一个具有纪实性质的场景进行拍摄,并通过照片表达出你对该场景的观察与记录。
照片应能够真实地表现出场景的细节、情感和背后的故事,并通过合适的光线和构图手法来增强照片的表现力。
答案及分析:摄影试题一:自然风光答案描述:题目要求拍摄自然风光的照片,我选择了一片绵延的山脉作为被摄对象。
照片通过长焦镜头的运用,突出了山脉的壮丽与高耸感。
光线明亮而柔和,从侧面照射在山脉上,使其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感。
构图上采用了对角线构图,使画面更具动感与张力。
整体色调偏暖,突出了大自然的温暖与宁静。
摄影试题二:人物肖像答案描述:我选择了一位老人进行人物肖像的拍摄。
照片中老人微笑着看向镜头,表情自然、深邃。
为了突出老人的眼神和面部细节,我采用了近景拍摄,并运用柔光灯营造了柔和的光线。
构图上采用了头部微微偏向一侧的角度,更好地凸显了老人的独特性格。
整体照片黑白处理,增强了画面的古典与真实感。
摄影试题三:静物拍摄答案描述:我选择了一朵盛开的玫瑰花进行静物拍摄。
照片中的玫瑰花表现了其丰满的花瓣、柔软的质感以及鲜艳的颜色。
我将玫瑰花放置在黑色背景上,突出了它的形状与颜色。
采用逆光摄影,使花瓣边缘呈现出柔和的光晕,增加了画面的浪漫与梦幻感。
整体照片保留了玫瑰花的原色,营造出温暖而柔美的氛围。
摄影专业考试必看的65个复习要点

摄影专业考试必看的65个复习要点对于想要在摄影专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来说,系统而全面的复习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 65 个复习要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摄影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了解相机的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度(ISO)等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掌握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对曝光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镜头的种类和特点熟悉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的区别。
了解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的视角和拍摄效果。
3、曝光的三要素理解快门速度如何控制进光时间。
明白光圈大小对景深和进光量的影响。
掌握感光度的调整对画质的影响。
4、景深的概念和控制知道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学会通过调整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来控制景深。
5、白平衡的设置明白不同光源下白平衡的重要性。
掌握如何手动设置白平衡以获得准确的色彩。
6、测光模式的选择了解评价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适用场景。
7、构图的基本原则掌握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常见构图方法。
理解构图中的线条、形状、色彩和质感的运用。
8、拍摄角度的选择明白平拍、俯拍和仰拍的视觉效果差异。
能够根据拍摄对象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二、摄影技巧与实践1、风光摄影掌握日出、日落、星空等特殊场景的拍摄技巧。
学会利用前景和背景增强画面层次感。
2、人像摄影熟悉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人像拍摄方法。
了解如何引导模特摆姿和捕捉自然的表情。
3、微距摄影掌握微距摄影的对焦技巧。
注意微距拍摄中的背景虚化和细节表现。
4、运动摄影学会使用高速快门捕捉瞬间动作。
尝试使用追随拍摄表现运动的动感。
5、夜景摄影了解长时间曝光的设置和噪点控制。
掌握夜景中灯光和阴影的处理。
6、建筑摄影学会运用线条和透视来展现建筑的立体感。
注意避免建筑的变形。
7、黑白摄影理解黑白摄影中影调的控制和表现力。
学会通过黑白对比突出主题。
8、创意摄影培养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后期处理。
三、摄影史与理论1、摄影的发展历程了解摄影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摄影技术与艺术重点

摄影技术与艺术1、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数码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开启与关闭,镜头把景物成像在CCD/CMOS芯片上,CCD/CMOS芯片把影像分解成为成千上万的像素,并转换为电流信号。
电流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二进制的影像数据,存储在照相机的存储器中。
2、传统的摄影系统是由拍摄、冲洗、印放三大部分组成的,数码摄影系统是由拍摄、计算机处理、输出和传递三大部分组成。
3、光圈是在镜头中间由数片互叠的金属叶片组成的可调节镜头通光口径的装置。
作用1、调节通光量2、改变景深范围大小。
F光圈大小,焦距与光孔直径的比。
4、快门是控制感光片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按下快门按钮,在快门开启与闭合的间隙,光线通过镜头到感光片,使感光片获得正确的曝光。
5、镜头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变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标准镜头的焦距是50mm,视角在50度左右,焦距与感光片的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
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相似,拍摄景物的透视效果符合人眼的透视标准和习惯。
广角镜头的焦距是30mm,视角在70度左右,镜头的焦距小于感光片对角线的长度。
随着视角的不断变大,又有超广角镜头(小于22mm,大于90度)和鱼眼镜头(小于26,在180度左右)。
特点是焦距短、视角大、景深长。
适合拍摄景物前后清晰度大的照片,或在狭窄范围内拍摄较大场面的照片。
望远镜头的视角在40度以下,焦距大于感光片对角线。
特点是焦距长、视角窄、看得远、成像大、景深小。
适合远景拉近拍大,适合拍摄不易接近的被摄物体,以及远距离偷拍。
容易获得主体清晰,背景虚化的画面效果。
变焦镜头指焦距在一定范围内可自由调节的镜头。
拍摄者站在同一个位置上推拉或旋转镜头,就可以变换焦距,拍摄出大小不同的画面。
微距镜头是指无需安装近摄附件就能用来微距或近距摄影的专用摄影镜头。
它从近距离拍摄到无限远都可以保持高清晰画面。
特别适合于拍摄昆虫、花卉、邮票、手表零件等题材。
摄影期末复习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摄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摄影的技术特性:1、忠实记录被摄体的形象与色彩,具有直观性和永久性,用真实形象说明问题,容易为人们接受。
(照片)2、摄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人们认识问题的限制。
(照片)什么叫摄影?(名词解释)从技术特性来说, 即在敏感材料上,由光(电磁辐射)的作用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像的过程。
三、摄影的表现特性1、纪实性真实可信的品格,来自纪实性和艺术的完美的结合。
2、瞬间性指拍摄时的瞬间;即摄影师在快门启闭的一瞬间。
指摄影只能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照片)3、选择性在纷纭万状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典型,来实现艺术典型的创造。
(照片)四种选择措施:(1)选择题材——摄影的题材(2)选择时机——最佳的状态(3)选择技术——拍摄的技术(4)选择方式——处理方式数码相机数码相机11、数码相机的特点(1)即拍即显(2)不必考虑拍摄成本,环保。
(3)可多次复制、影像品质永远不变(4)方便对图片进行编辑、处理(5)多种浏览、观赏方式(6)图声同时记录结构:镜头光敏元件(CCD或CMOS)模/数转换器(A/D )微处理器(MPU )内置存储器液晶显示器(LCD )可移动存储器接口(计算机接口、电视机接口)2、数码相机的结构和原理常见的变焦概念:光学变焦、数码(电子)变焦光学变焦(Optical Zoom):数码相机依靠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
通过改变变焦镜头中的各镜片的相对位置来改变镜头的焦距。
(名词解释)数码变焦:改变成像面的大小,即成像面的对角线长短,实际上数码变焦并没有改变镜头的焦距,只是通过改变成像面对角线的角度来改变视角,从而产生了“相当于”镜头焦距变化的效果。
确切地说,“数码变焦”仅是一种裁剪工具,数码变焦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感光度(感光度(ISO)介绍感光度:是胶片感光性能的重要指标,是表示胶片感光快慢的标志,是摄影时确定曝光组合的主要依据之一。
数值越大,对光线越敏感。
摄影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摄影技术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摄影中最基本的曝光三要素不包括以下哪项?A. 光圈B. 快门速度C. 感光度D. 焦距答案:D2.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镜头的视角范围?A. 焦距B. 光圈C. 景深D. 曝光答案:A3. 在摄影中,使用大光圈(低F值)会产生什么效果?A. 增加景深B. 减少景深C. 降低快门速度D. 增加曝光时间答案:B4. 什么是“黄金分割”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A. 将画面分为三等分B. 将画面中心作为重点C. 只使用黑白色调D. 避免使用前景答案:A5. 什么是“HDR”技术?A. 高动态范围B. 高分辨率C. 高对比度D. 高速度答案:A6. 在摄影中,什么是“白平衡”?A. 调整画面的亮度B. 调整画面的对比度C. 调整画面的色彩平衡D. 调整画面的饱和度答案:C7. 什么是“长曝光”技术?A. 使用高速快门拍摄B. 使用慢速快门拍摄C. 使用大光圈拍摄D. 使用小光圈拍摄答案:B8. 在摄影中,什么是“景深”?A. 画面的亮度B. 画面的清晰度C. 画面的对比度D. 画面的饱和度答案:B9. 什么是“黑白摄影”?A. 使用黑白胶片拍摄B. 只拍摄黑白照片C. 使用黑白滤镜拍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什么是“曝光补偿”?A. 调整相机的ISO值B. 调整相机的光圈大小C. 调整相机的快门速度D. 调整相机的曝光量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三分法则”以及它在摄影中的应用。
答案:三分法则是一种构图技巧,它建议将画面分为九宫格,然后将主要元素放置在这些线的交叉点上,以创造更平衡和吸引人的构图。
这种规则有助于避免将主体置于画面中心,从而产生更自然和动态的视觉效果。
2. 解释什么是“曝光”以及如何控制曝光。
答案:曝光是指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并作用于感光元件(如胶片或数字传感器)的过程。
控制曝光通常涉及调整光圈大小(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快门速度(控制光线作用于传感器的时间)和ISO值(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度)。
摄影技术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摄影技术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摄影中“光圈”是指:A. 镜头的焦距B. 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C. 相机的快门速度D. 图像的分辨率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A. 规则三分法B. 引导线C. 对称D. 随机性答案:D3. 在摄影中,ISO值的提高会导致:A. 曝光时间增加B. 曝光时间减少C. 图像噪点增加D. 图像锐度增加答案:C4. 黑白摄影中,对比度的调整主要通过改变:A. 曝光时间C. ISO值D. 滤镜的使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摄影中常用的曝光模式?A. 程序自动曝光B. 光圈优先C. 快门优先D. 手动曝光答案:D(注:所有选项均为常用曝光模式)6. 摄影中,使用三脚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图像锐度B. 减少拍摄成本C. 降低ISO值D. 增加拍摄速度答案:A7. 在摄影中,景深是指:A. 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B. 被摄物体前后清晰的区域C. 相机的快门速度D. 相机的光圈大小答案:B8. 以下哪个不是摄影中常用的测光模式?B. 平均测光C. 矩阵测光D. 手动测光答案:D(注:手动测光通常是指不使用相机的自动测光功能)9. 摄影中,使用闪光灯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图像的饱和度B. 减少图像的噪点C. 补充光线,改善曝光D. 增加图像的对比度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摄影中常用的镜头类型?A. 广角镜头B. 长焦镜头C. 微距镜头D. 变焦镜头答案:D(注:所有选项均为常用镜头类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如何使用规则三分法进行摄影构图。
答案:规则三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摄影构图技巧,它将画面分为九宫格,通过将被摄物体或主要元素放置在这些交叉点上,可以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吸引人。
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开启相机的构图辅助线,将主要元素放置在辅助线的交点附近,以实现规则三分法构图。
2. 解释什么是景深,并说明如何控制景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与艺术复习资料第一章摄影概述:一、摄影:通过光学仪器聚焦成像,以感光材料或感应器为介质,摄取(记录)客观景物瞬间影像的技术。
①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②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
③必须画面简洁。
二、摄影简史:1、摄影术诞生与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①人们对影像信息记录和传播的需求。
②物理学、化学、电子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时间:1826年名称:《窗外景色》作者:N·尼埃普斯(法国)方法:日光蚀刻法所用材料:白沥青所用时长:8个小时3、谁发明了照相机:时间:1839年方法:银版法发明者:路易斯·达盖尔(法国)4、世界上第一卷黑白胶卷:时间:1880年发明者:乔治·伊斯曼(美国)【柯达公司创始人】5、世界上第一批彩色胶卷:时间:1936年公司:柯达公司(美国)第二章照相机基础:一、数码单反相机:1、全称: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2、英文:DSLR(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3、特点:通过五棱镜和反光板等实现取景和拍摄成像光路的统一性,不会产生取景视差。
4、优点:像素高、画面质量高、响应速度快、卓越的手控能力、坚固耐用、配件的扩充能力强等。
5、不足:体积庞大、不方便携带、价格昂贵等。
二、135数码相机:135数码相机,主要是全画幅感光元件,其感光面积相同于传统135胶片(35mm 胶片)的尺寸,像素较高,性能优良,代表当今数码相机的最好水平和专业高度。
第三章数码照相机主要结构与功能:一、镜头:10片8组、6片4组等)分类1:根据是否可灵活变动焦距定焦镜头:成像质量高、口径大、价格低廉;但焦距固定,可控性差。
变焦镜头:焦距可变,可控性强,但相同焦距情况下,成像质量不如定焦镜头。
分类2:根据焦距范围标准镜头:135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范围一般在40mm-58mm。
标准镜头符合人眼视觉感受,无夸张变形、成像质量好。
适用于拍摄正常效果的画面,尤其在纪实类题材中使用得较多。
普通广角镜头:135相机中,焦距在38mm-24mm左右,视角在60°-90°之间。
广角镜头拍摄的画面,视野宽阔,空间纵深度大,可以展示强烈的空间效果。
但有一定的透视变形影响,容易造成扭曲失真。
大广角镜头:135相机中,焦距在20mm以下,视角在90°以上。
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135相机中,16mm、9mm的镜头,视角接近180°。
鱼眼镜头较一般的广角镜头景深更大,视野更宽阔,夸张地改变透视关系。
常用于拍摄大场面照片,能造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长焦距镜头(望远镜头):135相机中,焦距在135mm以上的镜头。
长焦镜头拍摄远距离景物时能把距离拉近,获得较大的影像,使得拍摄远处景物时不会惊动被摄对象,比较容易抓到自然、生动的画面。
“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1、口径=最大进光孔直径/焦距2、通常表示:F2、F1.4…(数字越小,口径越大)3、常用规格:58mm,62mm,67mm,72mm,77mm和78mm。
4、说明:口径越大,通光量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但体积和重量就越大。
二、焦距:从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在光学中称为焦距。
亦是指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
①焦距与视角成反比。
②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长焦距、小景深)单反等效焦距=镜头焦距×转换系数(尼康1.5/佳能1.6)三、感光元件:CCD(电荷耦合元器件):采用单一通道传送讯息,噪声少,但速度较慢,较费电。
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多通道传送讯息,效率高且省电,但噪声大。
常见的有1/2.5英寸、1/2英寸、1/1.8英寸、1/1.7英寸等。
四、画幅:1、非全画幅-APS①APS-C:24.9*16.6,长宽比为3:2,与135底片同比例。
②APS-H:30.3*16.6,长宽比为16:9。
③APS-P:30.3*10.1,长宽比为3:1,被称为全景模式。
2、全画幅:①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感光面积为36*24mm。
②与APS画幅相比,感光元件的尺寸越大,所获得影像的细节越丰富。
③全画幅感光元件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
五、像素:像素是指基本原色素及其灰度的基本编码。
例如,将一张照片放大到极点,可以看到影像是由一个个小方块组成的,这些小方块就是像素,是组成数字影像的最小单位。
纵向小于720个像素点:标清纵向大于720个像素点:高清指真正参与感光成像的像素值。
插值像素是通过数字运算的方式增加照片的像素量,即通过计算邻近两个像素得到一个虚拟的“新像素”,但对照片的质量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提高和改善,没有实用价值。
六、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影像载体对景物细微部的记录和表现能力,又称解像率、分析力。
它是感光元件在1mm范围内最大可分辨线条的能力,常用“线对/毫米”来表示。
数码相机画面质量的好坏,是由感光元件尺寸大小和像素高低共同决定的。
当两者都高时,才能得到较高的影像质量。
七、取景:1、光学平视取景:优点:取景系统构造简单、轻巧且实用,观看方便清楚,较快捷。
缺点:由于取景器和镜头是分开的,拍摄有视差,且被摄物体越近视差越大。
2、单镜头反光取景:优点:利用镜头、反光镜、五棱镜的巧妙组合,实现取景和成像的光路统一,消除了拍摄视差。
缺点:结构复杂且不够轻巧,成本高,工作时机身震动,噪音大,不易抓拍。
八、数码相片的格式:1、JPG: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有损图像压缩的格式,能够使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图像中的数据会被压缩,图像数据有损失,质量有一定下降。
2、TIFF:用于保存高分辨率的图像,是一种非压缩的照片格式,储存图像细节能力高,图像没有损失且质量较高,通用性较好,但占用的储存空间也很大。
3、RAW:既未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数码相机专用图像格式,是一种“无损失”的原始数据格式。
九、对焦:1、手动对焦(MF):手动对焦模式对于拍摄者的技术要求较高,手动对焦模式适合进行透明物体或多反射面物体的聚焦,可在光线过暗的环境下进行对焦,可根据拍摄者意愿自行进行对焦点的选择,但手动对焦难以完成移动物体或焦距不断变化的物体的对焦。
2、自动对焦(AF):自动对焦模式对于拍摄者的技术要求较低,并且结合相应的自动对焦模式可完成移动物体或焦距不断变化的物体的聚焦,但自动对焦模式难以完成透明物体或多反射面物体的聚焦,也难以在光线过暗的环境下完成对焦。
1、主动式自动调焦:相机主动发射一束红外线侦测光,并接收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的明暗状态,计算出与拍摄物体的距离,通过微型马达对准焦点直到画面清晰,这种方法多用于低档数码相机。
2、被动式自动调焦:相机本身不发射侦测光,而直接采纳外界景物自身反射来的表面明暗状况,并根据相位差原理计算出拍摄目标的距离,通过微型马达对准焦点直到画面清晰,这种方法多用于高档相机。
自动对焦区域分为中心点对焦和多点对焦区域(线型多点、十字多点、矩形多点等)。
多点对焦的好处是,增加了上下左右方位的对焦区域,便于主体处于不同位置时的构图的对焦,弥补了中心点对焦的不足,且在拍摄动态物体时,覆盖面大,对焦速度更快。
单次自动对焦:主要用于静态摄影。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根据主体的移动,相机将会自动在单次对焦模式与跟踪对焦模式之间切换。
适用于动态摄影。
跟踪对焦:适合拍摄焦距不断变化的运动主体,可以跟踪对焦。
十、防抖装置:1、镜头防抖:镜头防抖属于光学防抖技术,即当镜头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抖动时,将信号传送给微电脑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并指挥镜片组根据镜头抖动进行补偿,从而有效地克服抖动造成的影像模糊。
2、机身防抖:机身防抖的原理是将相机的感光元件固定在一个可以上下左右移动的支架上,当陀螺传感器检测到相机抖动时,微电脑指挥支架移动,利用感光元件的移动量来抵消抖动量,从而实现防抖。
2、电子防抖:电子防抖是一种“伪防抖”,它并没有通过实用装置来消除抖动,而是通过提高感光度间接提高快门速度到1/30秒以上,避免慢快门二造成的影像模糊。
但由于感光度的提高,会出现强烈噪点,严重影响画面质量。
十一、闪光灯:1、效果影响:闪光灯是一种补光设备,它可以保证在昏暗情况下拍摄画面的亮度,在户外拍摄时候,闪光灯还可用作辅助光源,用以强调相片的色调。
但闪光灯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在拍人物时,闪光灯的光线可能会在眼睛的瞳孔发生残留的现象,进而发生“红眼”现象,或使人物与背景的亮度发生极大反差等。
2、如何拍的闪光灯的好坏:闪光灯的好坏由闪光指数(GN)来决定。
GN值越大,意味着输出功率越大,亮度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GN值与距离和光圈有关,在ISO100的感光度前提下,有公式:GN=拍摄距离×光圈值(利用该公式可计算闪光灯亮度所能达到的距离)3、闪光同步:闪光同步是指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完全开启的瞬间闪亮,使得整幅画面均感受到闪光。
而电子闪光灯由于闪光持续时间短,容易造成闪光不同步,从而使得画面部分受到闪光,甚至整幅画面都没有感受到闪光,闪光效果不佳。
十一、滤镜:1、UV镜:UV镜是一块透明无色的玻璃镜片,装在镜头前面可用于吸收或削弱光源中的紫外线,提高画面的清晰度。
同时,UV镜有保护镜头的功能,防止镜头的污染或破损。
2、偏振镜(PL镜)偏振镜可以阻挡偏振光造成的无序杂光,从而消除或削弱(如玻璃)表面的亮斑或反光,清楚地拍摄出被摄物体的细节,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第四章拍照流程与操作:一、对焦失败与相应的解决方法:1、单色物体或透明物体的对焦:①选择单色物体旁的明暗反差较大的其他物体来代替对焦后再移回对象拍摄。
②找一个与被摄主体距离相同的对象进行代替对焦,然后再移回拍摄。
2、光照条件不好:高档相机可通过辅助对焦灯来实现对焦,低档相机则需要通过其他光源(如手电)来进行补光操作。
二、曝光:EV=光圈+快门①EV是量化相机曝光时进光量的单位,它和某组光圈、快门并非一一对应。
②同一曝光值可以由多组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实现。
③曝光值越高,表示环境亮度越强,或正确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越快、光圈越小。
①影响影像清晰度:·曝光量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光圈的大小形成了不同的景深;·快门速度的高低构成动体影像的不同清晰程度。
②影响色彩:·在彩色摄影中,准确的色彩再现需要以准确的曝光为前提,曝光过度或不足都会导致影像的偏色。
·CCD分别感受红光、绿光和蓝光对曝光过度或不足时受到的影像不是一致的,色彩平衡也会遭到破坏。
1、程序模式(P):是一种自动曝光模式,相机自动给出光圈和快门数值。
特点:操作简单,能应付复杂光照条件下的拍摄任务。
2、手动曝光(M):全自动模式,快门和光圈数值都必须由摄影者自己来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