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特色分析

合集下载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音乐美学分析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音乐美学分析
显 得 十分 宽 广 。它 是 女 主角 薇 奥 列塔 纯 真 爱 情 的象 征。著名“饮酒 歌”以及薇奥列塔的咏叹调“多奇怪”
四 、威 尔 第 歌剧 重 要 的 审 美教 化 现 实 意义 威尔第在其歌 剧创作 的内容 中始终贯 穿“人性 化”的价值理念 。在歌剧题材方面 ,威尔第无暇顾及 玄虚的神话传 说 ,而苦心钻研 于人性的写实。他崇 拜莎士 比亚的戏剧 ,认为莎翁的作品闪烁着 人性 的
三 、三幕 歌 剧 《茶 花 女 》音 乐 美学 特 征分 析 第一幕从简短的管弦乐前奏曲开始 ,简短前奏 的第一个主题是近于静 态的旋 律 ,这个前奏 曲又被
的音响又使这段音乐显得特别温暖而诚挚感人。随
蘸一 后转入 富有激情 的薇 奥列塔爱情 主题——乐 曲的
第二个 主题 的调性与和声都很清晰 ,旋律 的进 行也
二 、威 尔 第 创 造性 地 运 用 了 “场 ”的 手 段将 音乐 与 剧情 完 美 的 结合
众所周知 ,音乐 的表达具有非 指物性 、非语性 特点。即音乐不能像文学 、美术 、戏剧 、电影等姐妹 艺术那样将 曲折 的故事情 节和复杂 的人 物心理活 动等用综合的艺术手段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而在 威尔第 的歌剧创作 中,即使是小小 的动机都不会使 人感 到呆板和乏味 ,也就是说最抒情完美 的咏叹调 中随剧情发展 而出现的任何 音符都是恰 当和必要 的。它成为用来体现人物 内心活动 、思想痛苦挣扎 和情绪混沌不清的十分重要的手段 。
在歌剧里 ,威尔第巧妙地摆脱掉传统歌剧分曲 结构 的僵 硬刻板 ,创 造性地运用 “场 ”的手段 ,将 咏 叹调和宣叙调 ,重 唱、合 唱与独唱 ,声乐与乐队完美 地融合一起 ,使音乐根据戏剧情节动作的变化而连 续贯 通地发展 ,从 而达到音乐 和整个场面浑然一 体 。因此 ,在剧情与音乐 的近乎完美 的视听结合 中, 我们都 能体会到作 曲家 对脚本情节 的恰如其分 的 理解与诠释 。威尔第的音乐让我们体会到 了音乐艺 术的感染力 ,得到一种 发 自内心深处 的理解与共 鸣 。

刍议威尔第歌剧《茶花女》

刍议威尔第歌剧《茶花女》

刍议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摘要】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一部情节扣人心弦的作品,通过对主人公茜茜的生活和悲剧命运的描绘,展现了19世纪巴黎社会的阶级与爱情的冲突。

主要人物包括茜茜、她的情人亚芬和母亲。

歌剧中主题丰富,涉及爱情、背叛、财富和社会环境等。

音乐特点体现在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激情澎湃的唱腔上。

该作品在当时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一部社会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影响方面,威尔第《茶花女》为后人树立了艺术典范,对歌剧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成为经典不朽的作品之一。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茶花女》、情节、人物、主题、音乐、社会反响、影响、贡献、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是根据亚历山大·大仲马的小说《茶花女》改编而成,于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的费尼斯剧院。

该歌剧被认为是意大利歌剧的杰作之一,深受观众欢迎。

在19世纪的意大利歌剧舞台上,《茶花女》一经问世就迅速风靡,成为了当时的一大经典。

歌剧的背景设定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巴黎,以花魁玛格丽特的悲惨遭遇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牺牲和社会阶层的冲突。

威尔第在创作《茶花女》时,力图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希望引起人们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观念和人性的伦理。

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威尔第成功地描绘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阶层矛盾,使得这部作品在音乐剧界占有重要地位。

1.2 威尔第的创作意图威尔第创作《茶花女》的意图是要描绘出一个充满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这个故事揭示出社会和道德的弊端。

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引起观众的思考,让他们对于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有更深入的理解。

威尔第试图通过这部歌剧探索人性的脆弱性和欲望的无情,以及爱情和牺牲之间的复杂关系。

他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展示出自己对于音乐和戏剧的深刻理解和创作才华,将音乐和剧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部令人难忘的经典之作。

通过《茶花女》,威尔第不仅令观众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同时也让他们对于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产生思考,从而引起他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的反思。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论文:威尔第歌剧_茶花女_音乐赏析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他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

歌剧《茶花女》这部三幕歌剧是剧作家皮亚韦根据法国著名剧作家小仲马的著名小说《茶花女》改编的。

威尔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歌剧全部作曲工作,并于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的凤凰剧院进行了首次公演。

虽然首次演出没有成功,但他的艺术创作及音乐风格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认为是一部出色的歌剧巨著,并由此成为各国歌剧院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一(一)第一幕地点茶花女维奥莱塔富丽堂皇的客厅中。

演出人物有维奥莱塔、芙罗拉、加斯顿、阿弗列德等等。

这些人都是维奥莱塔请来参加晚会的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在富丽堂皇的客厅里欢快地跳着舞曲,加斯顿提议让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共同高唱《饮酒歌》来调动大家热情,就是在这场舞会上,维奥莱塔为阿弗列德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生活,与阿弗列德去了乡间共同生活,而阿弗列德的父亲却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无奈之下他们两个忍痛断绝了关系,维奥莱塔回到了巴黎过起了从前的生活。

(二)第二幕地点巴黎郊外的一个农庄、巴黎芙罗拉家的庭院。

演出人物有芙罗拉和侯爵、医生、阿弗列德等等。

由于阿弗列德的父亲的坚决反对,阿弗列德和维奥莱塔不得不分手,维奥莱塔重新回到了巴黎又过起来了以前的生活。

阿弗列德不甘心爱情的失败,来到巴黎寻找维奥莱塔。

夜幕低垂,芙罗拉家热闹的化妆舞会即将开始,宾客们正在一旁大桌上玩牌赌博。

此时,一群打扮成吉普赛算命女郎的女士们蜂拥进入,随后则是男士们装扮成西班牙斗牛士,把场面气氛带到最高潮。

在热闹的歌曲之后,阿弗列德登门拜访,并加入赌局。

未久,维奥莱塔在老恩客多佛男爵的陪伴之下进场;维奥莱塔一眼就看见赌桌旁的阿弗列德,心想: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

赌局中的阿弗列德运气颇佳,连盘皆赢,但他不断地冷嘲热讽赌运甚差的多佛男爵、以及大厅一旁的维奥莱塔。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

歌剧《茶花女》赏析学院:艺术学院班级:环艺一班名字:杨津津学号:摘要: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在意大利歌剧方面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茶花女》是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代表歌剧之一,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之手。

本文首先是阐述歌剧《茶花女》的基本内容, 最后分析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歌剧;茶花女;艺术特色一、歌剧内容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薇奥莉塔。

她是一个周旋于巴黎上流社交场的名妓,因每次出场都爱佩戴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她与出生正统家庭的年轻作家阿尔弗莱德相爱,并拒绝了其他所有的追求者。

在她身患肺结核后,阿尔弗莱德带她到乡下疗养,共同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但却也因此耽误了探望父亲的时间。

于是,阿尔弗莱德的父亲来巴黎找他,获知了儿子现在的状况。

他让阿尔弗莱德回去,自己却来到乡下以身份地位财力为由命令薇奥莉塔离开阿尔弗莱德,薇奥莉塔伤心欲绝,但还是同意了。

阿尔弗莱德回到乡下,发现薇奥莉塔已经回到了巴黎,又开始纸醉金迷的堕落生活,比以前更甚。

不明就里的阿尔弗莱德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找了一个漂亮的妓女做情妇,不断地刺激薇奥莉塔。

薇奥莉塔忍受不了,离开巴黎又病重住院,很快处于弥留状态。

她把事情的真相写在了日记里,交给了自己的朋友,求她转交给阿尔弗莱德。

直到去世后,阿尔弗莱德也没能来看她。

直到听说薇奥莉塔死去,来到她的遗物拍卖会现场,即作品开头的部分。

歌剧通过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整个故事,使观者回味无穷。

二、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一)题材的选取威尔第进行《茶花女》创作的时候, 着眼点是社会上的“小人物”的坎坷人生, 他在创作前期很多歌剧的主人公是以帝王、贵族、神仙为主, 而后期开始主要是一些“接地气”的社会上的小人物为主, 这些人与普通的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富有人文主义关怀。

《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十分的常见, 一个爱情悲剧, 彼此相爱却遭到父母的阻挠, 女主人公为爱而选择离开, 男主人公不知内情怀恨在心, 等知道隐情之后, 却和爱人阴阳相隔。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

浅析歌剧《茶花女》中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的艺术魅力1. 引言1.1 介绍《茶花女》及《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歌剧《茶花女》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

而其中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更是这部歌剧中的经典之作。

《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此曲以其悲伤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展现了主人公茶花女心碎的内心世界。

这首咏叹调描绘了茶花女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绝望,表达了她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

这首曲目在音乐上极具张力,旋律哀婉动人,情感真挚动人,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通过这首咏叹调,观众可以深入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进而对整个故事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鸣。

这首曲目不仅展现了茶花女的复杂人物性格,还表现了她对爱情、命运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令人感受到人性的脆弱和坚韧。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永别了,过去的美梦》这首咏叹调的艺术魅力,从音乐、情感、角色性格、舞台效果和观众共鸣等方面进行分析,带领读者进入这部经典歌剧的世界。

1.2 概括咏叹调的意义《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是歌剧《茶花女》中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深刻描绘了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面临的痛苦境地和内心挣扎。

通过这首曲目,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玛格丽特内心的矛盾和思绪纷乱,以及她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咏叹调在歌剧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对剧情发展的引导,更是展现角色内心世界的窗口。

通过这首咏叹调,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玛格丽特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命运转折,从而与她产生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

在歌剧表演中,这首咏叹调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还是展现音乐魅力、情感表达、角色性格和舞台效果的关键环节,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无限艺术魅力。

通过对这首咏叹调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歌剧《茶花女》中的情感丰富、人物立体和音乐美感。

2. 正文2.1 音乐旋律的魅力歌剧《茶花女》中的咏叹调《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以其优美动人的音乐旋律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茶花女》序曲赏析

《茶花女》序曲赏析

《茶花女》序曲赏析生活中我们都讲究先入为主,在音乐创作上,序曲这一体裁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序曲是歌剧正式开始演出之前所演奏的器乐作品,所以序曲这个首先布入人们"耳"帘的体裁经常起到概括全剧的中心思想、感情基调,造成作曲家想营造的气氛。

这里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十九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威尔弟的歌剧《茶花女》序曲。

十九世纪浪漫时期的音乐作品深受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歌剧《茶花女》也是由威尔第根据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十九世纪中叶,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由大型的历史题材转向了更加靠近生活的"百姓小人物生活"。

这部歌剧正好迎合了市民的需求,它描写了一位社会底层的巴黎名妓薇奥列塔与青年阿尔费莱德的悲惨爱情故事。

在剧中,他们抵御重重阻挠与压力,义无反顾的钟情对方。

然而薇奥列塔在阿尔费莱德父亲阿芒的要挟下,假意与她的意中人诀别,致使她遭到众人面前不明真相的爱人的羞辱,而她对没有一丝的恨,最终直至失去生命。

作品作于浪漫主义时期,那时的作曲家已经很注意了可以看出,薇奥列塔是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牺牲品。

"啊!您不喜欢《茶花女》?这个在威尼斯如此不走运的罪人!我努力使它驰誉全世界!当然不是在那不勒斯,你们那儿的僧侣修士们害怕在舞台上看到自己暗中做出的举动,其实这些举动最好是比如乔亨一类的公共场所的光天化日之下做出。

"这是威尔弟信中的话。

从这些话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歌剧《茶花女》的创作意图。

可以看到他为揭露封建婚姻等级制度的腐朽和虚伪的婚姻道德所做的努力,并起到了社会风尚改良的作用。

剧情的悲惨无疑要求序曲要表现出悲剧色彩。

序曲由两个主题组成。

第一个主题选自第三幕间奏曲,描写了薇奥列塔死一般的悲惨生活,她的命运像玩偶一样被捉弄。

同时又展现了她温柔、善良的形象。

乐曲的速度较慢,犹如女主人公的泪水在流淌。

(谱例7)此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句子长短不一,为非方整型结构,这是渴望爱情的动机。

威尔第的创作理念与音乐风格在歌剧_茶花女_中的体现

威尔第的创作理念与音乐风格在歌剧_茶花女_中的体现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威尔第;茶花女;创作理念
古希腊时期的悲剧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但真正称得 上“音乐的戏剧”的近代西洋歌剧,是在十六世纪末、十七 世纪初随着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世俗化而产生于意大利 的佛罗伦萨。1607年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世界 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 歌剧作品。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对欧洲各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 有重大影响,此后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迅速在欧洲各国普及 并发展兴盛,并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数百年 来,在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影响与激发下,许多音乐家和剧作 家以他们奇妙的创作灵感和精湛的创作技巧,创作出大量优 秀的歌剧作品,这些作品剧情动人、诗句美妙、曲调丰富, 演员的歌声迷人、表演精湛、场面布景宏大。因此,意大利 歌剧自诞生至今始终长盛不衰,歌剧的创作内容和风格也日 趋丰富。但是意大利歌剧缺乏音乐性内容,只是利用声音提 高戏剧效果,只有罗西尼创作的歌剧作品《塞尔维亚的理 发师》及《威廉•退尔》称得上意大利歌剧的精品。在他之 后,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大师威尔第把歌剧的音乐形式又推 到另一高度,才使意大利歌剧取得与法国歌剧同等的地位。 威尔第以作品反映时代,他的戏剧是大众化的,与大众密切 相关。威尔第把他的时代融入一种特殊的情境之中,充分运 用声乐技巧,写出优异、富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作品,使原有 的意大利式歌剧,成为更高层次的音乐,为此后的意大利歌 剧树立了楷模。
参考文献: [1]刘诗嵘.《歌剧大师威尔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6. [2]朱塞佩•塔罗齐(意),贾明译.《命运的力量--威尔第 传》[M]. 三联书店,1990,2. [3]高巧燕,布日古德.《威尔第对歌剧重唱的继承、发展与 创新》[J].文教资料(月刊).2010,4. [4]陈石萍.《名著、歌剧与音乐——威尔第和他的歌剧茶花 女》[J].厦门.厦门教育学院学报(季刊),2009,12. [5]鞠荣丽.《浅谈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J].郑州.郑 州铁路技术职业学院学报(季刊),2006,9. [6]苏毅苗.《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艺术特色》[J].齐 齐哈尔.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季刊),2010 年第1期. [7]邹建军.《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音乐美学分析》[J]. 音乐探索(季刊),2010,2. [8]苏毅苗.《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主题旋律设计探讨》 [J].四川.四川戏剧(季刊),2009,5.

茶花女歌剧赏析800字

茶花女歌剧赏析800字

茶花女歌剧赏析800字1. 求歌剧茶花女赏析一、赏析如下:1、威尔第在剧中以细微的心里描写,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心理状态。

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56662音乐采用了意大利风格的曲调和舞曲,旋律诚挚优美,明快流畅,在布局上以音乐主题的统一贯穿和场、段之间的强烈色彩对比为特点,体现出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

2、在整首歌剧当中,最脍炙人口、经久留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即第一幕里面的一首咏叹调《饮酒歌》。

在薇奥莱塔家中举行的宴会上,阿尔费雷多应大家请求,为青春、为爱情而场了这《饮酒歌》,借歌声向薇奥莱塔表达真挚爱情。

薇奥莱塔在祝酒时做出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加以热烈的应和。

3、歌曲为单三部曲式。

曲调共反复三遍,头两遍分别由阿尔费雷多和薇奥莱塔演唱,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

歌曲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朗的大调色彩,以及贯穿全曲的大六度跳进的动机,表现出男女主人公对青春和爱情的渴望和赞美。

第三遍的合唱由原调降B大调转到下属降E大调,使得情绪更加热烈。

全曲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曲调鲜明易记,广为流传。

4、薇奥莉塔一生的命运是多么地坎坷和无奈,然而这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是被社会压迫的下层市民,揭发了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剧本不仅饱含感情地写出了薇奥莉塔的不幸遭遇,为她的悲剧结局而叹息,而且突出了她那善良真诚的品格与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二、茶花女1、《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2、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

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2. 求歌剧茶花女的赏析您好!《茶花女》是威尔第的「通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其余两部是《弄臣》及《游唱诗人》),它所获意大利人的欢迎也是不亚于《游唱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音乐特色分析
摘要】本文浅析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论威尔第在西方歌剧上
的重要地位。

威尔第的《茶花女》的音乐细腻流畅、真挚动人,具有拨人心弦的
悲剧效果,其创作几极具特色;善于应用以歌唱为主的咏叹调书法人物内心情感;注重重唱、合唱的烘托及管弦乐的作用,充分体现威尔第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惊人
的艺术才华。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创作特色
一、绪论
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集大成者。

18岁时,威尔第来到他向往已久的意大利文化中心——米兰,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但被拒绝。

但年轻的威尔第并不气馁,他投靠音乐学院的一位教授、作曲家拉维尼亚门下学习作曲,取得了很大的
进步。

1853年《游吟诗人》在罗马的阿波罗剧院首演,大获成功。

在《游吟诗人》排练之际,威尔第又埋头创作《茶花女》,当其脚本由皮亚韦完成后,威尔第仅
用4周时间就写出了歌剧总谱。

《茶花女》经调整再度上演,大获成功,成为歌
剧舞台上演出最为频繁、最受欢迎的经典剧目之一。

二、歌剧《茶花女》的剧情简介
《茶花女》是三幕歌剧。

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
腑的悲剧力量,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

剧本对被侮辱与被
损害的弱者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压迫下层市民的资产阶级偏见与世俗势力作了
一定程度的揭露。

《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薇奥莱塔。

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
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

四、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色
(一)善于应用以歌唱为主的咏叹调抒发人物内心情感
威尔第的歌剧的特点是始终坚持以“歌唱”为主角,保持器乐与声乐艺术之间
的平衡感。

他为剧中人物设计了最优美、最有欣赏价值的合唱、重唱和独唱的宜
叙调以及咏叹调等,所有这些唱段都有规整的结构。

此外,他选用的题材大部分
是悲剧性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冷酷无情和真善美。

(二)重唱、合唱的烘托
威尔第不仅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入的刻画,把类型化的形象提
炼成个性化的形象并把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的采用重唱与合
唱推动着戏剧发展。

因此他创作的音乐布局与结构也起了显著的变化,变的更加
灵活,一气呵成。

五、茶花女的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
(一)歌剧《茶花女》中的薇奥莱塔形象
薇奥莱塔被公认是威尔第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它的原因在与,威尔第用
音乐的工笔细致刻画展现了薇奥莱塔从纵情享乐的名妓向为爱牺牲自我的幽怨圣
女转化的深层内心活动。

薇奥莱塔是一个兼有爱情、堕落与高尚的多重戏剧形象,她所有的心理活动,她的欢笑、悲苦、掩饰、哀伤与绝望,都一一体现在她的唱腔以及乐队的幽微曲
折之中。

(二)《茶花女》的艺术特色
1、在对比中塑造人物
第一幕置景于薇奥列塔的房间内,室内富丽堂皇,应邀前来得绅士淑女穿着
华贵,大家饮酒谈笑,一起高歌,阿尔弗来多在自己的生日酒会上与阿尔弗来多
共唱的一段祝酒歌,而阿尔弗来多借此机会向薇奥莱塔倾诉了心中的爱意。

第三
幕取景于薇奥莱塔的卧室桌上有盏发着微光的煤灯,摇曳着东日清晨的寒光,忧
怨凄美的音乐,昏暗的灯光,仿佛凝固的空气,衬托女主角苍白消瘦的面容,这
是人即将离开人间前的宁静,当阿尔弗来多终于回来他们久别重逢。

2、利用音乐的色调变化暗示人物内心的复杂活动
《永别了,过去的一切》是歌剧中第三幕,小提琴奏出了序曲中出现过的主
题音乐,富有悲剧色彩的薇奥莱塔悲惨的一生被浓缩在这哀婉的音乐里。

声乐部
分前九小结为a小调,切分节奏形象地刻画拉一个病弱的人在失望中向人生告别,旋律平稳缓慢。

3、从咏叹调和重唱艺术里发展悲剧性因素
咏叹调与重唱是最能体现歌剧这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形式魅力的载体,因此它
是抒发人物与冲突的重要手段。

咏叹调《再见,往日美丽的梦》第三幕薇奥莱塔
病危卧床不起,杰尔蒙写信来允许阿尔弗莱多回到她身边,可为时感人至深。


这首咏叹调中,薇奥莱塔唱出她的伤心失望,她那微弱的歌声给人无比感动,最
后的高音暗示一切都将终了。

4、宣叙调与说白
宣叙调的产生使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达到了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深层次的
加强了音乐艺术的完整性。

宣叙调是一种朗诵性质的曲调,为了突出叙事性,朗
诵性的特点,既要有音乐的展开性,又要注意歌唱性等。

第三幕薇奥莱塔垂危时刻,躺在病床上与女仆的对话宣叙调演唱时没有乐队的伴奏,场景悲惨、孤独给
演员更大的自由。

旋律在女高音的中低音区,伴随着《茶花女》歌剧的悲剧欣赏
贯穿主题,预示着女主人公悲剧性的命运就要到来,极大的补充了音乐的表现力,渲染了歌剧,《茶花女》这一悲的气氛。

5、演唱处理的分析
呼吸作为演唱的基本要素,在歌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吸气后会
感觉到自己的小腹膨胀,这时候横膈膜是下降的状态,胸腔底部呈扩张的趋势,
这样的吸气会吸的很深。

呼吸要根据情绪的变化、节奏的特点、旋律平缓的地方
演唱者要及时调整呼吸,第三幕中,薇奥莱塔看着镜中自己憔悴的容颜时唱起了《永别了,快乐的梦》这是一首悲哀的咏叹调反映出她悲观绝望的一种心态,当
开始唱这首咏叹调时要保持它的流动。

六、结语
本文论威尔第的歌剧《茶花女》的特色来总结出。

意大利19世纪的歌剧,
又是和威尔第这个响亮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们不能不感叹威尔第在西方歌
剧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浪漫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

威尔第的权威地位更是不
容质疑。

参考文献
[1]?Verdi?at?the?Golden?Gate,?Opera?and?san?Francisco?in?the?Gold?Rush?years,? George?Martin,?Uni
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93.
[2]?保.朗多尔米.《西方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202.
[3]?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4]?周枫,朱小强,周小燕.《外国歌剧选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彼得.索思韦尔—桑德.《威尔第》.新华出版社,1988.
简介:金顺福,女,1971.02,籍贯:黑龙江省勃利县,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与民族舞蹈教学,学历: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