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高中化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可以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有所帮助。

一、内容1.基础知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首先需要搭建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基础知识是化学学习的基石,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有所建树。

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

2.科学方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套科学思维和实证观察的方法。

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

3.实践能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4.创新思维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活跃的领域,新的化合物、新的反应在不断的出现。

要让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化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方法1.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化学知识,更加积极地参与化学实践,从而形成一定的化学素养。

2.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并观察现象,这样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深入人心,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

3.强化跨学科融合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培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化学是一门跨学科性较强的学科,它与物理、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强化跨学科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化学的内涵。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应注重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化学是一门概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应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化学概念。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验现象的解释与化学概念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化学原理,提高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还应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

实验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培养是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等。

学生还应具备实验设计、数据采集与加工、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能力,从而能够进行独立的科学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还应注重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强调观察、实验、推理和判断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还应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培养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应注重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技能的掌握、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方面。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作为理工科学科之一,化学课程在高中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建构,既包括丰富的化学知识体系,也包括化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化学知识的系统构建、化学思维的培养和化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建构。

一、化学知识的系统构建高中化学知识的系统构建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化学素养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方法。

首先是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化学中的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合物、元素等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用。

其次是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平衡、溶解平衡、化学能、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理论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是化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

最后是化学基本方法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化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培养化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知识的系统构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更要求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知识的系统构建,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全貌,形成对化学结构和规律的整体认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奠定了基础。

二、化学思维的培养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还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化学思维。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

首先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学生需要对化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其次是培养创新性思维,学生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化学实验和化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法,培养出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高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到的一门重要的科目,其核心素养的建构是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素养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首先需要正确选择和建构适合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建构的基础,它决定了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注重扩充学生的化学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水平,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综合和实践能力。

还要注意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深刻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还应注重传统知识与前沿科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发展空间。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还需要通过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水平。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中化学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学习途径和实践机会。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措施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措施,为学生的素养水平提供有效的保障。

素养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参与。

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措施应兼顾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角度。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摘要:高中化学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发展化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和健康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一、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成长阶段,也是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而高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面临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 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能力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通过掌握化学概念和原理,能够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通过数学和逻辑思维的辅助,学生能够用原理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建立起化学思维的框架。

2. 发展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化学思维是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够培养系统化思维、归纳思维和深层次的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是其一部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实验操作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通过参与化学实验,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实验中获得观察和实践的机会。

学生也需要培养安全意识,学习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品的方法,防止发生危险事故。

4. 了解化学与社会、环境和健康的关系化学与社会、环境和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需要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了解化学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学生也需要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改善环境、预防疾病。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践。

从学科范畴、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建构视角:首先,从学科范畴的角度出发,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各种化学原理和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验来锻炼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注重长期性和系统性。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渐进式地对知识进行认识和掌握,同时需要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整个学习过程需要有一个进度和目标的体系,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第三,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着重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贯通性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来进一步加深对化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需要通过许多有代表性的实例来加强内容的贯通性。

第四,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多元化和体验式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和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从评价方法的角度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反思机制。

学生需要有机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和评价来检验自己学习成果,同时学生也需要有机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探索改进的方法,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需要整个学校系统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需要建立科学而人性化的教学体系、提供全面的学科资源、优化评价机制、加强学科交流和合作等多项措施,以保障学生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具备更强的应用能力和发展潜力。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视角
从构建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来看,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科知识、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能力以及科学伦理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学科知识是构建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实验
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掌握一定的化学
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化学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还应当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
思考能力,以及对化学现象背后原理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也是构建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提问、预测、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等。

学生需要通过化学学科的学习,培养对化学现象和
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问题,并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数
据分析,从而进行科学推理和归纳总结。

科学实验能力也是构建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化
学理论的真实性和规律性。

在实验中,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实验技巧、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
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实验数据
进行科学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科学伦理和社会意识也是构建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应
该了解和遵守科学伦理,如诚实、严谨、尊重和保护生命。

学生还应该认识到化学科学对
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了解化学的应用和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培养
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化学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理解。

传统的化学教育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如何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体系,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建构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化学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建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水平。

通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研究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目的还在于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1. 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首先包括对化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

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能够理解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化学知识框架。

2. 思维方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提出具有科学依据的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核心概念的建构
作者:孙聪
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33期
摘要:在高中化学科目的学习中,核心概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揭示出化学事物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以及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在不断运用概念的过程中,从事物的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概念;建构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除形象思维外更侧重抽象思维,要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理解概念和规律,所以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才能形成。

下面我从几个角度分析如何进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

一、直观展示,了解概念
化学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既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概念,从而帮助学生从片面认识走向全面认识,达到核心概念建构的最佳效果。

1.情景展示
如在引入原子概念時,用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把a粒子射向金箔的情景展示了原子的结构,既让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周期表制订的依据、原子的真实结构,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实验展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形成概念。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原电池”的概念,课堂可以演示“水果电池”这个实验,引导学生观察:(1)铜片放入一个柠檬无现象,锌片放入另一个柠檬有气泡。

(2)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接后现象不变。

(3)将铜片、锌片放在同一个柠檬中并用导线连接后铜片有气泡,锌片没有。

通过观察,学生总结出此变化的特点:装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此时,教师引入“原电池”这一概念,学生很快就能接受。

二、分析探究,建构概念
常规教学在讲授概念时,往往会先入为主,直接给出结论,而忽视得到结论的过程,一些错误的知识会对学生运用科学概念起到阻碍、干扰的作用,此时,教师通过学生递进式的深度分析探究,帮助学生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主动地完成科学概念的建构。

例如,在讲化学平衡常数概念时,一些教师认为浓度熵概念超纲不讲,但我想给予学生平衡定量观的理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列出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平衡时生成物指数幂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指数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平衡常数,任意状态时的比值称之为浓度商,借助平衡常数,学生进而判断,Q和K不同值时,平衡向不同方向移动或不移动。

整个过程,学生充当了主动参与、探究的角色,我观察学生的表情是理解、接受的,而且我们将平衡上升到一个新的理念的高度。

三、揭示本质,理解概念
如在“物质的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制氧化汞历史事实为教学情景,介绍其最早使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工具并借氧化汞热分解实验推翻“燃素说”之后,提出问题:拉瓦锡为什么终生未能测出氧化汞的化学式?自然将学生引入了“由物质的质量设法得出微粒个数(N)”的任务型课堂。

师生共同行走于“尝试问题解决途径——猜想解决方案——筛选方案——设计单分子膜实验——得出物质的量概念——引出摩尔质量概念——赋值假设——求出氧化汞的化学式”的过程之中。

经过层层任务完成,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揭示和分析概念之间的内在矛盾,使学生理解概念和深化对概念的认识,不仅揭示了概念的本质,也感悟到“微粒观”与“定量观”及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科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解决难点,运用概念
形成概念并不等于掌握概念或能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只有引导学生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达到对概念的巩固、运用和还原。

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理解并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多处设置了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

(1)让学生思考Fe2+和Fe3+,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师提供药品让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对比实验,明白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需要加氯水等氧化剂,反之加铁粉等还原剂。

(2)设计了“FeCl2中混有FeCl3如何检验?如何除去杂质?”这项活动,同时也设计一系列的驱动性问题:①KSCN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先加?②加入氯水后再加可以吗?③加入氯水有什么优点?(3)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补充完整“铁三角”相互转化。

这样层层设疑促进了学生思考,驱动性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从对比实验中运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并解决难点。

总之,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景,设计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表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让学生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班伟.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146.
[2]朱雅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核心概念的建构[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9(5):66.
作者简介:孙聪,1969年1月出生,女,上海人,最高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化学正高级,研究方向:高中教学课程与高考研究,单位: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

编辑李建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