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 教案第3课
对外汉语教案

对外汉语教案教案设计:你吃什么任课教师:XXX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学生:XXXA4F汉语教学班43人(零基础)教材选择:《汉语口语速成(第二版)》之入门篇(上)课文题目:第三课你吃什么课程类型:汉语口语初级课时:1课时(60分钟)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汉语口语中关于日常饮食和文具的相关信息。
2.让学生掌握食物、饮料和文具等方面的名词和“吃、喝、买”三个动词。
3.通过学生小组对话练和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买什么?”等询问句的用法和“我吃…。
”、“我喝…。
”、“我买…。
”等回答用语。
4.文化展示部分:让学生了解几种中国传统乐器并欣赏由这些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生词:吃、什么、喝、买、饺子、米饭、面包、面条、啤酒、矿泉水、茶、书、书包、词典、本子、笔。
2.重点语法点:疑问代词“什么”的基本用法,“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买什么?”等疑问句的用法及其回答。
三、教学方法:导入话题、生词领读、生词讲解、回顾生词、小组问答对话、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文化介绍、教师表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先向同学们打招呼,复日常用语“你好、你们好、同学们好、老师好”。
告诉学生中国是美食国度,要在中国餐厅里点餐就必须先研究饮食方面的词汇,让学生知道这一课的实用性,引起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
同时,打开PPT课件,展示课文的题目“你吃什么”。
二)讲解、练生词(15分钟):老师利用带图片、拼音、汉字和英文释义的PPT课件带领同学读生词、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也用部分时间让学生单独念单词,主要纠正发音。
注意快速的随机轮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念。
重点讲解“饺子、米饭、面包、面条、啤酒、矿泉水、茶、书、书包、词典、本子、笔”等词语。
三)小组问答对话(2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用所学词汇进行对话,练“你吃什么?”、“你喝什么?”、“你买什么?”等疑问句的用法及其回答。
对外汉语教学口语第三课-问路PPT课件

.
问路
教学任务:
1.生词学习。 2.问路的礼貌用语。 3.问路常用的句型。
生词学习
• 上 shàng • 下 xià • 左 zuǒ • 右 yòu • 前 qián • 后 hòu • 东 dōng • 南 nán • 西 xī • 北 běi
上面shàng miàn 下面xiàmiàn 左转zuǒ zhuǎn 右转yòu zhuǎn 前面 qián miàn 后面hòu miàn 东边dōng biān 南边nán biān 西边xī biān 北边běi biān
麻烦你,去XXX怎么走?
2)直走,左转/右转就到了! 从XXX向北走就到了!
课堂练习
一.替换词语练习
1.麻烦你,去邮局怎么走 ?
邮局
超市
2.请问,超市在哪? 银行 图书馆
3.从教学楼向西走就到了。
东南
北
生词学习
• 麻烦máfan
• 请问qǐngwèn
?
• 怎么走zěnmezǒu
• 向北走xiàngběizǒu
• 就到了jiùdàole
• 去qù
• 第 XXX 个路口 dìXXX gèlùkǒu
↑ 向上 走
← 向左 走
→ 向右 走
↓ 向下 走
北京饭店 在哪儿?
北
北
西
东
南
前
后
重点句型
➢ 问路和指路的句型: 1)请问,XXX在哪儿?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3课教案

二、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尽量不查工具书),读完后做练习一
(一)练习“一、根据文章内容,将人名与各自观点连线”,概括人物观点和看法。参考答案:
张艺谋张艺谋电影中的女主角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感情生活中
林韶生张艺谋的电影太喜欢原始,喜欢搞笑
王一川张艺谋电影中的中国风俗是假的
第3课教案
教
学
任
务
一、细读文章一,了解调查报告,分析其中的数据并查找相关细节。
二、通读文章二,总结不同人物的观点,根据上下文解释短语的意思。
三、通读文章三,了解雷锋及雷锋精神对中国人的影响。
四、略读文章四,分析句段间逻辑关系,了解小说主题及作者态度。(严格限时)
五、实用阅读,了解银行开户与挂失,查找相关信息。(严格限时)
1.中坚力量:主要力量
例如:这批职员业务能力强,积极肯干,是公司未来发展的~。
2.百分点:一个百分点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维系在市民心里的报纸:和读者关系密切的报纸
(五)语素构词
1.~率
2.~权:话语权、人权、知情权
3.居:居住邻居高居榜首位居第一
文章二《一代名导张艺谋》【通读,约13分钟】
一、时代背景
(一)张艺谋,中国著名导演,世界著名导演。他的电影很有名,但在中国也有很多争议和批评。
(二)推测作者的态度。
二、技巧
(一)判断句段承接关系,寻找标志,如上下句的重复词语“教养”、“学校教育”、“父母/爸爸”等
(二)关于文章主题,可从最后一段分析出来;关于作者的态度,可从全文“我”的语言中看出来
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1D 2A 3C 4B
第二题:1D 2A
对外汉语hsks第三课语音教案(一)

对外汉语hsks第三课语音教案(一)
对外汉语HSK第三课语音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HSK第三课的语音知识点
•掌握HSK第三课的语音规则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声母的发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2.韵母的发音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3.声调的发音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教学步骤
1.引入HSK第三课的语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逐个介绍并示范声母的发音,帮助学生正确发出每个声母的音标。
3.逐个介绍并示范韵母的发音,帮助学生正确发出每个韵母的音标。
4.教授声调的发音规则,让学生学会区分不同声调的发音方式。
5.练习发音,通过课堂练习、对话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发音能力。
6.提供额外练习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
教学评估
1.监听学生发音,评估他们的发音准确性。
2.配置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检查发音并提供反馈。
3.针对发音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阅读
•[HSK汉语水平考试](
很抱歉,由于要遵守规则,故无法提供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希望您理解。
如需要更多拓展阅读资料,可以自行在百度或其他搜索引擎上搜索相关信息。
感谢您的理解。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Ⅱ第3课教案

领事:一个政府派驻他国某一地区或城市的外交官员,任务是保护本国与它的侨民的权益和处理侨民事务
(二)复杂句式等,(列出长句子,难句子,有用的句子等)
选手(player)们首先在自己的国家,参加预赛,每个赛区的优胜者(winner),来中国参加决赛。以“奥运、快乐、汉语”为主要内容的第七届“汉语桥”比赛,在湖南卫视举行。
(一)字词
列出重点生词短语等(大约5个左右)
牵:拉,引领向前
赶 :驱逐,驱使:~羊。驱~。
绳子:由两股以上的棉、麻、棕等纤维或金属丝绞合而成的条状物。
(二)复杂句式等,(列出长句子,难句子,有用的句子等)
1.不论是在港口,还是在小小的河湾,没有一只鸭离开鸭群走自己的路。
2.群羊常常不愿意走上船去,他就把这只老羊牵出来,老羊向群羊叫几声,走到河边上一跳,跳进船中。
3.等一群羊全部上船以后,他又把老羊牵上岸来,仍然送回羊圈。
二、课文的有关背景知识
这篇文章有深意,可以适当发掘。丰子恺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羊奸”与“汉奸”有共同之处,汉奸就是利用人的模仿性为虎作伥,坑害中国老百姓的。
动物与人类的共性——模仿性。羊和鸭都有相同的特点,就是前头牵了一只羊走,后面十几只都会跟着它走。不管是去哪里,没有一只羊离开羊群。
论坛:对公众发表议论的地方,指报刊、座谈会等
幽默: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二)复杂句式等,(列出长句子,难句子,有用的句子等)
虽然该书不能算是学术(academic)著作,但绝对是普及历史、历史大众化的经典著作,作者的语言十分幽默(humorous)。还进行许多现代化的形象类比(analogy)。
对外汉语高级综合课教案匆匆过客

第三课,匆匆过客
预料有理是有理……
算账x 是 x……让步
厚脸皮x: adj 安静
非凡n周末+ 就是、可是、但是……
老实说……v 听(转折小句)
课后反思
一、组织教学
1、通过叙述自身遇到的排队被插队经历引出课文主题。
2、询问学生:你在生活中有遇到插队的情况吗你是何反应呢让学 生简要回答。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买票插队的现象”。
二、处理生词
1、朗读生词:教师带读;学生齐读;点读。
2、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含“预料、”“算账”、“厚脸皮”、“非凡”的句子,教师列举目标词汇的例句,让学生猜测词义和用法。
五、教学总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重述目标词语和词语意思,重点句型及其例句。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1。
一、组织教学3分钟
学生回答问题
二、生词处理8分钟。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找词语,听授,朗读。
三、重点句式教学,8分钟。学生找句子,听授,情景对话,造句。
四、课文教学14分钟。朗读,自学,回答问题,复述课文。
五、教学总结和作业,2分钟。学生复述。
教 案(设计
教学对象
英美和澳洲大四留学生
课程名称
高级汉语综合
教材册课课题
《发展汉语》高级汉语(下) 第三课
《匆匆过客》
课 时
一课时
(45分钟)
课型
语言技能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情景法,问答法,提示法
教具
PPT
教学目标
1、利用朗读法、问答法让学生掌握所教课文内容;
2、用讲授法、举例法、情景法让学生掌握“预料、”“算账”、“厚脸皮”、“非凡”等词语,以及掌握表示真话或真实想法的“老实说”和表示让步的“X是X……”两个固定口语格式的用法;
对外汉语中级阅读Ⅰ第3课教案

五、布置作业
具体实施:
一、组织教学点名、上课
二、检查作业
三、导入新课
四、学习新课
具体过程:
文章一大爱农民细读:两膝弯曲着地,屈膝,单膝或双膝着地。跪礼
保重:指爱护身体,注重健康。
磕:犹叩头,拜。磕头
(二)复杂句式等,(列出长句子,难句子,有用的句子等)
1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许多河流可以形成大湖。人间的大爱,也是一样啊。
2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被人喜欢的人,就必须学会赞美别人。
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而且经常赞美别人的人,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赞美别人千万不能太过分,如果赞美过分,别人会认为你是个不真诚的人。
3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中国汉语网的目的是学习的互动和自觉。
三、阅读-------限时阅读课文
1.阅读提示:(2分钟)引入课文: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故事,很多是真实的故事。但真实的故事往往会让人疑问,这是不是真的?难道真的有人这么做吗?这一课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使很多人感动。请大家阅读:
2.约10分钟,请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3.之后,梳理文章内容,结构:
为什么他会觉得自己生病了?
赞美别人千万不能太过分,如果赞美过分,别人会认为你是个不真诚的人。
【赞美】发自内心的对于美好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我们更好的与同学交往,从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友谊。
【朋友】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就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亲近的人。
三、阅读-------限时阅读课文
1.引入课文
三、技能训练
细读文章一理解文章内容,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通读文章二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及作者观点
对外汉语提高篇1 L3教案

熊猫爸爸——潘文石“提高篇”第三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本课生词共54个。
2.重点词语8个,成语3(其中“精力充沛”相当于一个成语来处理)个,语素4个。
3.课文理解与讲述。
4.成段表达、讨论。
5.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生词及语法教学。
对重点、难点词语进行讲练,使学生掌握生词的认、读、写、用,掌握语法点的使用。
2.课文教学。
通过课文的讲练,进一步深入学习本课重点生词、语法,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较为流利地讲述课文,并进行一定的迁移练习。
3.语段语篇表达。
通过相关话题的表达,掌握语段语篇连接手段,提高语段语篇表达水平。
使学生能够运用本课重点词语、表达、语篇连接手段进行成段表达。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词语部分:(1)重点词语及语法点:将几乎一连以便过来而是甚至当(2)成语:精力充沛、聚精会神、不知不觉(3)语素:学外野集(4)四组同义词辨析:精力——精神满足——满意几乎——差点儿一连——连连其中“精力——精神”可略讲或不讲。
四、教学方法:1. 课前通过视频《潘文石谈保护大熊猫》(9分钟),使学生对课文背景进行了解。
2. 按“生词——课文——成段表达”顺序进行教学。
3. 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利用所学词语和语段结构,让学生讲述自己国家的一位科学家及其研究对象。
五、课时安排:本课教学时间为三次课(6学时)。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次课:生词1-27,课文1-3.5段。
第二次课:生词28-54,课文3.5-5段结束。
第三次课:课后练习和表达练习。
第一次课(第一、二课时)教学内容:生词1-27 课文从第1段到第3.5段。
重点生词及语法点:将几乎一连以便精力分布成语:精力充沛教学步骤:一、引入课文:1.看视频《潘文石谈保护大熊猫》(9分钟),了解大熊猫的生存情况。
看后简单回答问题:1)潘文石大约什么时候开始研究大熊猫的?2)最初他和学生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他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大熊猫?4)研究的主要结论是什么?2.听课文导入录音,简单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怀念这个影响自己人生的好人
4.我第一次见到性格开朗、善良的刘大叔
5.刘大叔很有钱,但好心对待我这个穷孩子
6.刘大叔出家了,他是我心中的好和尚
7.刘大叔带我去上学
答案:2-4-7-5-1-6-3
三重点部分语言提示:(约6分钟)
第2段:对刘大叔的外貌描写,关注几个排比句:他的声音那么大……
3.在有汉字之前,我们的祖先还是吃生东西。×
4.汉字中带四点的字,那四个点都是火的意思。×
5.能的右边很像熊掌。√
6.熊在原始时代,常常被用来祭祀。√
二内容梳理(约15分钟)
(一)让学生用5分钟熟悉全文的时间顺序,列出每段的第一个句子。
我小的时候——介绍家境。
有一天,刘大叔来了——介绍人物宗月大师(只是透过孩子眼中的成人,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强调休闲的,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
第二天,我随着刘大叔去上学。人生的最重要的台阶是刘大叔指引的。
自从我做了学生以后——这段开始提到刘大叔的独特人格,公平,善良。
一提问导入:
门的基本意思很简单,对带“门”字的词语有什么了解,能不能举出几个?提示:本课主要是“门”的各种引申义为例,谈了汉语词语的丰富性、
二理解核心词语
让学生用5分钟列出各个门的含义。
重点词语
1本义,及实际的意义:大门,门口……
2引申为家、家族:豪门,名门之后,
3“后门”的比喻义,走后门。
4到外地去:出门,
C交不起学费。
2文章中没有提到刘大叔的——
D身材
2、刘大叔性格主要特点是——
A乐于助人
3、下面哪一点符合刘大叔的情况?
B他出家当了和尚
五小结与答疑(4分钟)
老舍的语言风格在这篇小短文中也有反映,描画人物简洁生动,也有幽默感。而感情则很朴实真诚,特别最后一段,用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深意。
文章二《说“门”》(通读约15分钟)
练习二及答案,根据课文判断正误。
1.文章中引用的杜甫的诗句指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2.“豪门”这个词中用了“门”的引申义。√
3.“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是批评秀才不了解社会。×
4.关门弟子指的是老师的最后一个弟子。√
5.入门就是指对一门学问了解得不多。×
四小组互动:做练习三并拓展示例。
说明:练习三的讨论只关系到门,可以给学生其他的单音节词,让学生找到带某个常用字的词,并分析其不同的意义。结合本课的学习,可以举的例子有:“家、园、土”等。练习不在于举例多少,而让学生了解汉字意思的丰富性,建立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概念。
第5段了解刘大叔做的好事及我给他的帮助。有些词语较复杂,但全段语言简洁、意思清晰,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第6段:将刘大叔的状况做了对比,并表现出他对物质的淡漠:以前……现在……
第7段:两个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深切怀念。
四练习与回顾(约7分钟)
完成练习二根据课文判断正误
1、我妈妈认为读书很重要。√
第三课 教案
教学任务
一细读文章一《宗月大师》
(一)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对主人公宗月大师的人格特点及其对作者的影响有所了解,并老舍平实带幽默的语言风格有感性认识。
(二)对文中一些描写人物的语句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集中记忆,为运用语言打下基础。
二通读文章二《说“门”》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门的各种义项的介绍,对汉语词语的丰富性有所认识。训练学生自己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不同意义。
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破产了。刘大叔的品格在贫困中更显清晰,自己也受到影响。
在我出国留学之前,这段更直接地描述刘大叔,
没有他——开始的最后一段,总结作者对宗月大师的崇敬,虽然
文章按照时间讲述,语言简洁平实,叙事生动,把刘大叔从外貌到内心都展示出来。
(二)完成练习一,根据课文内容排序。
1.刘大叔破产了,仍然尽力做好事
时间安排
一.本课课时:2课时90分钟
二课时分配:
细读文章一(36分钟)
通读文章二(15分钟)
通读文章三(15分钟)
略读文章四(12分钟)
实用阅读(5分钟)
总结与布置课后任务(7分钟)
教学实施
文章一《宗月大师》(细读,约36分钟)
一简介导入(约3分钟)
用PPT等课件介绍老舍,包括老舍肖像,其作品的封面,作品改编的电影或剧作的海报等,以提高效率和课堂效果。
练习二答案:熟和煮是火的意思;鸟和鹰是燕子尾巴的意思。
第2段:理解为什么提出能、羊、犬三个字,它与上一段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第3、4段:提示能作为象形字的特点。并提出一些汉字的象形字让学生加深印象,了解象形字。
三完成练习,了解细节
练习一及答案:根据短文判断正误。
1.“熊”是一个象形字。×
2.古代“能”的本义跟现在常用的意思不同。√
5学问等技艺:一门手艺,刚入门,门徒,是独领进门,
6国境:走出国门。
7途径:报国无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三完成练习一、二
练习一答案
柴门:一般人家的门。
朱门:有钱人家的门。
豪门:有钱有地位的人家
名门:有名望的人家。
出门:去外地。
走后门: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办事。
门外汉:不懂行的人,外行。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很困难,没有出路,
2、刘大叔经常来我家。×
3、刘大叔因为很有钱,所以看不起穷人。×
4、刘大叔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一个外貌很体面的人。√
5、一听说自己有机会上学,我害怕得不想去。×
6、我的第一个老师是个好心人。√
7、刘大叔破产主要是因为他不愿意好好工作。×
8、我也帮助刘大叔做慈善工作。√
完成练习三选择正确答案。
1、母亲没让我早点上学,最主要的原因是——
文章三《“熊”是怎样从“能”变来的》(通读,约15分钟)
一解题与导入
两个字是否都认识,“熊”的字形和意思。
这两个词怎么用?
让学生造句,说明字形相近,但字义差 Nhomakorabea很远。二分段讲解
第1段:让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涉及的汉字,以及下面带四个点是什么意思?
说明:分别为两类:
A鱼和燕子的尾巴,马的四蹄:B火的变形
穿插完成练习二:
三通读文章三《“熊”是怎样从“能”变来的》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这个个例,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知识。
四略读文章四《减轻压力有良方》
指导学生通过限时略读的方式获取信息,具体了解各种减轻压力的方法及特点。培养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体验梳理文章核心内容的能力。
五实用阅读《国庆节、中秋节放假安排通知》
训练学生快速从实用文体中查找需要的信息的,限时把握基本的信息,并能查到具体日期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