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新版 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4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语文模拟试题4及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4)满分150分一、古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高余冠之岌岌兮,。
(屈原《离骚》)(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3),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苏轼《赤壁赋》)(5),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
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而集录之。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
故方其摈斥摧挫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
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
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
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
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古文反在其后。
天圣之间,予见时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
而子美独与其兄作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者稍趋于古焉。
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
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
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
高考仿真测试卷四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第一段“我国古代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对‘道’的阐释,既有哲学上的抽象,也有具体的生活实践”,可知“道”的概念既包含哲学层面的抽象,也涉及具体的生活实践。
2.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二段“‘道’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文学、艺术、伦理、政治等领域的指导思想”,可知“道”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概念。
3.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道’在古代哲学中的地位,可以从‘道法自然’这一观念中看出”,可知“道法自然”是体现“道”在哲学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观念。
4.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第四段“‘道’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可以从《诗经》中的‘道’观念来分析”,可知《诗经》中的“道”观念是体现“道”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5.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第五段“‘道’在伦理道德中的地位,可以从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对‘道’的阐释中看出”,可知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对“道”的阐释反映了“道”在伦理道德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诗人通过仰望明月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答案:C解析:根据原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知,诗人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壮美河山的赞美之情。
3.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知,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 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可知,诗人通过描绘葵花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知,诗人描绘了黄河奔腾不息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35分)1. 答案:D解析:根据原文“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诗人表达了自己立志高远、勇往直前的决心。
2. 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知,诗人表达了自己为国家、民族献身的决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四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低碳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低碳消费方式是其重要环节。
低碳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消费方式回答了消费者怎样拥有和拥有怎样的消费手段与对象,以及怎样利用它们来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的问题。
它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下,消费者消费理念与消费资料供给、利用的结合方式,也是当代消费者以对社会和后代负责任的态度,在消费过程中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消费方式。
这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的危机,其实质是以“低碳”为导向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使人类社会这一系统工程的各单元能够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均衡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使人类的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更加科学化;使社会总产品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更加趋于合理化。
低碳消费方式特别关注如何在保证实现气候目标的同时,维护个人基本需要获得满足的基本权利。
由于满足基本需要的人权特性和有限性,在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
人们应该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包括环境质量,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最终会下降。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的消费方式。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参考答案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及参考答案狠抓基础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收获高考胜利果实的保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仅供大家参考!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四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
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
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
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
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
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
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
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
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
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
《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
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
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
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
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
寿,即上酒。
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
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
釂,尽爵也。
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
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
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
高考模拟测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4

⾼考模拟测试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仿真试卷语⽂4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仿真试卷语⽂(四)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和第Ⅱ卷(共108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每⼩题选出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收回。
⼀、(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全相同的⼀组是A.氤.氲殷.红湮.没不闻姹紫嫣.红B.歼.灭信笺.间.不容发缄.⼝不⾔C.翘.⾸诀窍.春寒料峭.⾦蝉脱壳.D.枢.纽倏.忽殊.途同归⾃出机杼.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A.耗费突如其来元⽓⼤伤⾔必⾏,⾏必果B.抉择前倨后恭凤⽑麟⾓百⾜之⾍,死⽽不僵C.温馨义⽓⽤事针砭时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D.竣⼯凭⼼⽽论戮⼒同⼼⽉晕⽽风,础润⽽⾬3.依次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①《英雄》剧组打⼈事件曝光以后,⾯对记者的提问,导演张艺谋显得理屈词穷,只好说些“我不知道”“我不在场”之类的话作为_____。
②布什上台以后,并没有履⾏⾃⼰在竞选时向民众做出的“振兴经济”的承诺,完全_____旧制,以致两年多来美国的经济没有多⼤的起⾊。
③⼆⼗世纪五⼗年代,由于政治的原因,新中国在发展中_____受到资本主义国家遏制,_____全党和全国⼈民未⾬绸缪,同⼼协⼒,才得以战胜困难,渡过险关。
A.托词习⽤处处/幸亏B.遁词袭⽤处处/好在C.托词袭⽤到处/幸亏D.遁词习⽤到处/好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句是A.环境污染⽇趋严重,⼈类这种作茧⾃缚....的⾏为如果不停业,将会毁掉⾃⼰的家园。
B.这份⽂件清楚地表明,纪委已下决⼼花⼤⼒⽓来惩治这个单位内部长期存在的东拉西扯....结党营私的宗派主义的不正之风。
高考卷4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卷(新高考版)(解析版)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0·广东广州市·高三月考)材料一:李柯霓(以下简称李):邹老师,文学伦理学作为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于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请问对于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认识?邹建军(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以下简称邹):文学伦理学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文学批评方法,至少对中国学者来说是如此,因为我们从前没有自觉形态的文学伦理学理论。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学者研究文学所使用的批评理论,百分之九十五都来自西方,百分之五是来自于中国的古代,也就是说当代中国学者自己所创造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然而在最近十多年,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成为一个热点。
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这是由中国学者自主提出,并且在许多人的努力之下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所产生的反响,足以证明这种批评方法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李:我们知道,一种文学理论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对文学文本进行相关阐释。
请问您认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方法论上具有什么样的鲜明特点?邹:首先是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学问。
文学伦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文学文本,中外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大量的文学作品,许多都与伦理具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就成为文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其次,具有文学审美的过程。
因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并且多半是具有经典性的文学作品,所以我们在研究的时候,首先要有审美投入,要有审美分析,从而有自己的什么发现。
再次,伦理总是与人相关,伦理意识与伦理观念正是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之所在,所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还在于人,包括文学作品里的人、文学作品背后的人和作为创造者的作家本人。
以上三点就是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的不同之处。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四)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语文知识与语言运用。
(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济贫假公济私同舟共济...B.靡费撤乱旗靡靡日不思...C.落枕丢三落四失魂落魄...D.鲜明鲜为人知寡廉鲜耻...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变本加利和衷共济防碍交通合盘托出B.急功近利弱不禁风耽眈相向酸不滑丢C.至理名言一筹莫展如丧考妣陈言务去D.推心至腹殚精竭虑味同嚼腊自出技杼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四世同堂》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
它忠实地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 _____ ,浓郁而亲切的人情气息弥漫始终,它记述了历史,同时又记述了北平的,北平人及他们的思绪、感情和生活。
这种深沉、朴实的,是与导演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分不开的。
A.风格风俗风光情调B . 风采风物风俗格调C.风格风土风情格调D.风貌风俗风景情调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上海的娱记几乎倾巢出动,其他省市的也一大早就纷纷来到新闻发布会现场等候。
....B.海淀区十一学校甘兰佑老师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安之若素,依然坚守三尺讲台。
....C.清华大学水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在一次野外勘察中,意外发现了一片原始喀斯特岩溶地貌,那些岩石形态优美,真是巧夺天工。
....D.“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是说春秋时期的秦、晋两个国家之间几代都有婚烟关系,可谓是间不容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增强社会各方面对药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国家将健全并建立药品市场价格监测管理制度B.目前用于工业煤代油的燃烧技术,主要有水煤浆技术、煤气化技术和粉煤燃烧。
C.在中华恐龙公园内,设计者充分运用声光、影视成像、卡通动画、多媒体网络等展示手段将“博物馆”与“游乐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D.春节期间,上海的蔬菜礼品篮不仅价格实惠,外观也很漂亮,一般在10元至20元之间。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8页)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四)答案解析1.解析:选C。
A项,散(sàn)煤—散(sǎn)煤;B项,谋取—牟取;D项,旖(yī)旎—旖(yǐ)旎。
2.解析:选D。
“开释”指释放犯人,与语境不符,这里应为“释放”。
3.解析:选A。
“包括”后的逗号应为冒号。
4.解析:选A。
B项,不合逻辑,“逾”和“左右”去掉其一。
C项,中途易辙,在“融汇”前加“将其”。
D项,成分残缺,“人身伤害”后加“等弊端”。
故选A。
5.①阅读该作者(不同题材)的其他作品②把握该作品的主题③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6.解析:(1)首先分析语段,第一句说“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仿佛一夜之间,就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这是陈述火爆的情况,后面应提到原因,“不论哪种收费标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相对于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不用办卡,定位、借车、锁车、缴费等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对共享单车这种绿色环保创新模式表示支持”等,最后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文明提醒语”应是针对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而设,故应到语段中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乱停乱放、私藏乱毁等现象”,同时要注意共享单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修辞的使用。
答案:示例:(1)收费低廉、使用方便和政策支持。
(2)爱护我多一点,方便你多一天。
文明使用见素养,有序停放显文明。
我想成交通风景线,不想做城市垃圾堆。
(写出一条即可)7.解析:选A。
A项,夸大作用。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利且有效开展”,不是“目前绝大多数的疾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8.解析:选B。
B项,曲解文意。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放在子宫和输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
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只能想办法对前三个节点进行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四)(含解析)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本论坛秉承“自由交流、”之宗旨,为各位栋友创造一个轻松融洽、健康温馨的氛围,让栋友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平静烦躁的情绪,感受生活的乐趣。
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新兴互联网巨头,都企图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航向。
面对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形式,“金融大腕”们在不同场合。
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
如此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
A.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推心置腹B.畅所欲言推心置腹各抒己见C.推心置腹畅所欲言各抒己见D.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答案】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日本处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中,我们看不出日本对过去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有丝毫的悔意。
B.最新宣传片《大美开封》以全新的视角、唯美大气的制作风格,再现了古都昔日的繁华盛景和今天“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
C.专用发票打印要求严格,一定要在发票制定范围内打印,其中密码区的内容必须在规定的框区内,超出框区外的内容无法认证。
D.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质量不佳,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答案】D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对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排比)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C.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拟人)D.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对偶)【答案】D【解析】对仗。
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叫李博,18岁,是来自某某中学的高三学生。
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
③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
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
⑥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⑦我的家乡在青岛,那里依山傍海,是风光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
⑧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倍加珍惜。
谢谢!A.多余的句子是⑥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B.多余的句子是⑤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③④⑧C.多余的句子是③⑤,不得体的句子是④⑥⑦D.多余的句子是③⑦,不得体的句子是②⑤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得体与否。
从题干来看,所给材料是“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题干明确说明“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
此类题目,一应关注对象(即说者和听者)、场合、目的,二应关注语境(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从目的来看,这一自我介绍自己的特点,同时表达自己对某大学的向往之情,(3)是介绍自己的爱好,说得过于详细,第(2)句已经介绍自己的爱好,不需要仔细介绍;(7)是对自己家乡的介绍,脱离了中心。
从对象来看,第(2)句中“多有建树”形容自己不当,应用在对方身上;(5)“鼎力相助”形容自己不当,这为敬辞,应用在对方身上;(8)“慧眼识金”用于自己身上不当。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家应与宽广的胸怀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旁观者清,真诚接受他人的意见,能够提升自己的创作境界。
B.“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丰子恺早期的散文注重以童心观照世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漫步在池塘边,荷叶撑开一张张绿色,托出碧如翡翠的莲蓬,这让我想起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元宵佳节,秦淮河边灯火通明,游人如织,偶遇多年不见的知音更让人高兴不已。
【答案】B【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引用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后面给出的情境,找出契合点或不契合点。
比如B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
与句子中的“童心”“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朴素、宁静纯真的美”一致。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若水先生传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②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主人墙隅烋烋然,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jù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节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①僦:租。
②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强知县行属礼强:强迫B.长吏多其义多:赞赏C.诸君即共前遮之遮:拦D.人臣称委质故主质:身体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若水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避雨,描述不时出入,这是为了追求远离世俗,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B.余若水的朋友劝他不要明节避世,而他自认并非是外高人,只愿做一农夫度过余生,委婉表明不愿为清廷效力的心态。
C.余若水一生穷困,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下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生前隐居的丁斗垄。
D.作者对余若水既赞赏又同情,认为它既有志节又有智慧,长期隐居于乡间,宫怀抱负,终了一生,真是难能可贵。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造焉。
9.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6.D 7.A8.(1)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自己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病推辞。
(2)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愿,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9.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心兄长的去世,捍卫自己的节操,表明对旧主的忠心。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第一句中,“其故同年友也”判断句;“恃”,依仗;“造”,拜访;“辞”,推辞;第二句中,“以”,因为;“重”,重视,不轻易;“造”,拜访;“焉”,代词,代指他。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第一节来看,“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若水不屈”,这是捍卫自己的节操;“悼邦国之云亡”,这是哀吊国家的灭亡;“痛哲兄之先萎”,这是痛心兄长的去世。
从最后一节来看,他的这一举动表明对旧主的忠心。
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
他的兄长余武贞先生,名煌,是天启乙丑年廷试的第一名,担任翰林院修撰。
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
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
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
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
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余若水虽然是进士出身,但家中非常贫困,住在三间破旧的房子里,房子不能遮风蔽雨,鸟鼠不时出入。
他在房子旁边租了二亩田地,亲自带领家人耕种来养家,经常到断粮的地步,妻子儿女安然自乐,没有怨恨的神色。
官吏们敬重他的节义,就一起去慰问他,也极少有人能见到他,有的人就在门外行礼后离开。
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
沈静澜就假托探病径直入内,进了门就看到余若水躺在一张胡床上,胡床破烂不堪,床边有一张无腿的小桌,桌子四角用破瓦支撑着。
听到朋友进来,想起身跳墙逃走。
沈静澜已经预先考虑到这点,就邀请同年中进士的四五个人和他一起去的。
看见余若水从床上起身要逃走,他们就一齐上前拦住他,对他说:“若水!人生在世应该有朋友和亲戚,你为什么如此(决绝地)逃避呢?”若水说:“我并非隐居避世而自命清高的人,只是自己觉得福分浅薄,不能与世人融洽相处,姑且一个人按照自身的方式安然生活,长久地做一个农夫到死,就很满足了。
现在你们如此显耀地来拜访我,还要盛礼款待我,这会让别人认为我避名是为了求取名望,不是我的愿望。
”朋友们都席地而坐,他尘灰满面地坐在墙角,朋友们环视屋内,屋内有一个甑放在土台上,饭还没有蒸熟;衣架上散乱地放着破旧的衣裙,其它的便什么也没有了。
朋友们带着酒和器具,拿出来倒上酒,他勉强喝了两杯,硬劝他喝,他也不再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