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
发生药物外渗时医护人员的应对处理

发生药物外渗时医护人员的应对处理
1、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血管通路装置。
2、应使用注射器回抽静脉通路中的残余药液后,拔除PVC或PORT无损伤针。
3、应评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认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外渗远端组织的血运情况。
4、化疗药物外渗发生24~48h内,宜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C~60°C,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C。
5、应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
6、应记录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
1例静脉输入盐酸表柔比星外渗的护理

1例静脉输入盐酸表柔比星外渗的护理盐酸表柔比星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其对血管内膜有极强的刺激性,静脉输入时一旦发生外渗,会引起局部皮肤溃疡及组织坏死【1】。
因此在静脉输入的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外渗。
资料与方法病例:张某,男,83岁,以淋巴瘤术后化疗收住院,护士在执行医嘱之前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置管,患者拒绝PICC置管及深静脉置管,在左手臂建立静脉通路,生理盐水250ml+表柔比星60mg,以20-30滴/min的速度输入,1小时后病人上厕所后发现穿刺部位肿胀,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
护理方法:1.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回抽5ml血量,渗出部位用25%的硫酸镁湿敷24小时。
24小时后改用冷敷。
2.第3天局部出现3cmx2cm大小的水泡,用手触摸局部皮肤温度较高,局部给予涂抹喜辽妥软膏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间隔2小时一次,厚度薄于1mm,每次换药前需将残留在创面上的药物拭去。
暴露创面用药。
嘱患者误用手抓挠,以防局部皮肤破损。
注意休息。
结果1周后,水泡处已结痂,皮肤红肿症状减轻,无疼痛,无组织坏死,患肢活动自如。
继续用喜辽妥与美宝湿润烧伤膏每间隔4小时涂抹至吸收。
一个月后皮肤红肿症状消失,无组织破溃坏死。
2个月后结痂处已脱落,周围皮肤有脱皮现象,其它无任何症状。
讨论硫酸镁属于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喜辽妥软膏是由动物器官中提取的黏多糖类而制成的药膏。
局部涂用后可迅速渗入皮下,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水肿,缓解疼痛,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发生。
美宝湿润烧伤膏主要作用清热解毒、止痛、生肌。
用于各种烧、烫、灼伤。
其主要成分:黄连、黄柏、黄芩、地龙、罂粟壳。
在应用化疗药物时要正确选择用药部位,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且避开手背、足背及关节肌腱等处,并安全固定药物部位,在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的同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以免造成给药部位的局部疲劳。
常见药物渗漏的应对措施

常见药物渗漏的应对措施在医疗护理中,药物渗漏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患者获得不正确的剂量或其他不适当的治疗影响。
为了应对药物渗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对措施:1. 立即停止药物输液:一旦发现药物渗漏,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药物的输液,以防止继续渗漏和减少对患者的潜在危害。
立即停止药物输液:一旦发现药物渗漏,护理人员应立即停止药物的输液,以防止继续渗漏和减少对患者的潜在危害。
2. 评估患者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症状,以判断药物渗漏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
评估患者症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症状,以判断药物渗漏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
3. 通知医生和负责人员:护理人员应尽快通知医生和负责的管理人员,告知他们发生的药物渗漏情况,以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通知医生和负责人员:护理人员应尽快通知医生和负责的管理人员,告知他们发生的药物渗漏情况,以便他们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4. 记录药物渗漏事件: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药物渗漏的事件,包括时间、药物名称、剂量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这有助于追踪和评估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并为改进护理过程提供参考。
记录药物渗漏事件: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药物渗漏的事件,包括时间、药物名称、剂量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
这有助于追踪和评估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并为改进护理过程提供参考。
5. 重新评估药物输液途径:护理人员应重新评估药物输液的途径,确保正确的插管和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减少药物渗漏的风险。
重新评估药物输液途径:护理人员应重新评估药物输液的途径,确保正确的插管和正确的操作流程,以减少药物渗漏的风险。
6. 采取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药物渗漏,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仔细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使用正确的输液器和针头,以及确保药物的正确配比和稀释。
采取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药物渗漏,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仔细检查输液设备的完整性、使用正确的输液器和针头,以及确保药物的正确配比和稀释。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药液外渗是指在输液或注射过程中,药物从注射器或输液袋中渗漏出来的现象。
这可能会导致药物浪费、感染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液外渗处理方法:
1.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一旦发现药液外渗,立即停止注射或输液,以避免进一步的药液浪费和感染风险。
2.处理渗漏点:检查药液外渗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例如更换漏液的输液管、注射器或输液袋等。
3.处理药液外渗的药物:如果药液外渗的药物尚未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可以考虑将药物回收至干净的容器中,以便后续使用。
如果已经接触到患者或环境,应丢弃药物并遵循相应的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4.检查设备是否损坏:检查输液管、注射器、输液袋等设备是否损坏或存在破损,必要时更换设备。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进行输液或注射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使用正确,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6.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的状态,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设备,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可靠。
7.培训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对输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总的来说,对于药液外渗,需要及时停止注射或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渗漏点和药物,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和医护人员培训,
以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并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
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发生药液外渗性损伤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
理流程
【应急预案】
(1)立即终止输液。
(2)发生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按临床表现于分级评估表来评判液体渗出的级别和严重性,并制定治疗方案。
(4)少量非刺激性药物渗出:持续的观察与评估,渗出部位采用湿热敷。
(5)非刺激药物渗出量较多,症状严重者遵医嘱局部用药或湿热敷。
(6)发泡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7)持续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包括皮肤、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8)按下列时间间隔给病患部位拍照:损伤发生时、损伤后24h、损伤后48h、损伤后7d。
(9)严格执行上报流程。
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重大事件30分钟内)护士长以口头、电话等形式上报护理部,24小时内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
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改进措施。
【处理流程】。
柔红霉素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150-01【摘要】目的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方法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卫生宣教、血管的选择、使用静脉留置针,及加强巡视;结果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柔红霉素药物外渗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柔红霉素外渗护理附件(0 个) 柔红霉素(dnr)联合阿糖胞苷(ara - c) 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 的首选方案(da 方案) [2]。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化疗药物外渗的问题。
一般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5%,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护理工作量,还影响化疗质量及护理质量。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我们采用50%硫酸镁湿冷敷、紫金锭加食醋外敷及外敷聚维酮碘乳膏等方法处理柔红霉素外渗所引起的局部毒副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0年10月共发生8例柔红霉素外渗事件,其中男性3人,女性5人。
年龄自17岁至53岁,平均32岁。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前者给予的化疗方案为vdcp (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 ,后者则为da (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方案,并配合抗感染、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
本组病人中有7例为头皮针穿刺活动后引起外渗,1例为留置针移位引起外渗。
2 结果7例病人外渗后2天,穿刺部位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肿胀、发红、疼痛,皮温升高,经过我们的及时护理,3~5天后主诉刺痛症状明显减轻,局部发红、肿胀减退,一周后,症状消退;有1例病人由于药物外渗量较多,局部出现浅表组织坏死、溃疡,以外科处理。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的论文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的论文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关键词】盐酸柔红霉素;渗漏;局部组织坏死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是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盐酸柔红霉素属于发疱性强刺激性化疗药物,由于血管条件或操作等多种因素影响,化疗时会发生渗漏(其外周静脉外渗发生率是%~6%[1]),一旦发生渗漏治疗不及时极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损伤肌腱和关节,造成肢体功能障碍[2]。
因此,做好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后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料与资料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血液病房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63例,其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1~13岁,平均年龄岁;治疗期间共注射盐酸柔红霉素475例次,其中发生不同程度外渗18例。
我科对18例静脉注射盐酸柔红霉素发生不同程度外渗的患儿进行了观察并及时处理,其中一期5例次,二期12例次,3期1例次,出现了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并累及肌层,深部组织受累。
经精心护理,大多数患儿静脉外渗控制在二期以内,无致残及功能障碍者发生。
静脉外渗的临床分期、表现和分型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二期(静脉性反应期):见于渗漏后2~3 d,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热;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方泽琼[3]报道,临床上可将其分为3型,其发生率红热型%,栓塞型%,坏死型%。
2 护理早期处理一旦发现或怀疑渗出立即停止输液,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水疱液吸出。
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冷垫,冰垫等,在外渗后24~48 h内进行,每15分钟更换1次。
实验证明,渗漏初期4~6℃水冷敷效果优于中药湿敷,且早期不可热敷[4]。
可促进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力,限制损伤范围[5]。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

倾诉 自己的情感 ; 员家庭成员 关心 、 动 支持 、 理解患者 ; 为患者
3 讨 论
提供康复成功的病友 , 鼓励患者 与病友接触 交流 ; 并 向患者讲
脑卒 中是一 种严
3 1 脑卒中后抑郁患病 率较高 , . 危害性 大
解疾病 的相关知识 , 帮助 患者建立有 利于健康 的行为模式 ; 鼓 励患者主动接受家人 、 朋友 的帮助 ; 积极参加社 区活动; 运用音
理状态关注甚少 。因此 , 卒 中患者 出 院后 抑郁情 绪更 易产 脑 生。社 区心理护理干预完善 了护理服务的延续性 , 出院回家 让 的患者更加有安全感 , 这将对提 高患者生存质 量 , 促进 P D患 S 者 的康复 , 使患者早 日回归社会有着重要 的意义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应用 S S 10统计 软件 , P S1. 计量 资料 以蔸±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 <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
2组 社 会 支持 系统 评 分 比较 , 表 1 见 。
表 1 2组社 会 支 持 系统 评 分 比 较 n=3, 4 i±s
34 社区心理 护理 .
kraoa2 0 ,6 sp1 :37 . oskv.0 6 1 (u p)7 -9
7 Jre Kou siW . erl fsca u p r nteq ai o lf fe aa zK, z b k Th o eo o il p oti h u  ̄ f i atr s l e
srk . e iw fS lc e x e i n a e e r h Ne rl Ne re i o , to e A rv e o e e td e p r me tlr s a c . u o u o h r l 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概述
盐酸柔红霉素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然而,在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时,偶尔会出现渗漏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或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希望对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渗漏的原因
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注射方式不当:在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时,如果针头没有插入到肌肉层
或者血管内,而是停留在皮下组织中,就会导致渗漏。
2.强制注射:当注射者在使用力气催促药物渗入时,可能会过度增加注
射压力,使药液渗出造成渗漏。
3.局部组织病变:如果将针头插入局部有红肿或瘤块的区域进行注射,
也可能造成盐酸柔红霉素的渗漏。
处理方法
当发生盐酸柔红霉素渗漏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避免局部组织损伤或感染。
以下是处理方法:
1.停止注射:发现渗漏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并避免继续注射盐酸柔
红霉素。
2.将药液擦干: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纸巾将渗漏的药液擦干,并彻底
清洗渗漏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
3.压迫止血:如果患者出现渗漏后出血的情况,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进行
适当的压迫止血。
4.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过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
救措施,如口服抗组胺药物、肌注肾上腺素等。
5.咨询医生:及时咨询医生,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预防和处
理。
护理措施
除了上述渗漏后的紧急处理,还需要特别注意渗漏部位的护理,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以下是护理措施:
1.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清洁,避免病
菌滋生。
2.用药处理: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来消毒和刺激伤口,
促进伤口愈合。
3.监测变化: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
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饮食调理: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液体,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
恢复。
5.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减轻患者的不适和恐惧。
结论
盐酸柔红霉素渗漏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如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因此,在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时,务必要注意规范注射方式,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