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常用化疗药毒性对比

氮芥:1.该药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症状较明显,眩晕、耳聋、皮疹、脱发等症状少见。
2.注意注射时防止外溢出静脉,不成静脉滴注。
3.孕妇、肝肾功能不良及血象低下者慎用。
环磷酰胺(环磷氮芥、癌得星、CTX):1.较罕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口腔炎、及胃肠道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性皮炎、视力模糊、可逆性精子低下等;剂量过大时可引起心肌病变和肾毒型;肝肾功能不良可加重该药毒性。
2.巴比妥类、皮质激素、别嘌醇等药物对该药代谢、活性和毒性均有影响。
3.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明显恶液质者、孕妇忌用。
4.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一般不必于腹腔内注射。
5.该药应防止高热及日光照射。
氮甲: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苯丙氨酸氮芥(马法兰、美法仑):1.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动脉灌注会引起水肿、神经毒性、皮肤起疱等。
2.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根据血象调整剂量。
硝卡芥(消瘤芥):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塞替派(三胺硫磷、TSPA、TESPA):1.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男性无精子、女性无月经、发热、皮疹等。
2.与琥珀胆碱合用可引起呼吸困难;与尿激酶合用可提高该药治疗膀胱癌的作用;该药可增加血尿酸水平。
3.有痛风病史、肝肾功能损害、泌尿系结石患者慎用。
孕妇禁用。
4.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稀释后如发现混浊不得使用。
白消安(马利兰、二甲磺酸丁酯、白血福恩、米埃罗生):1.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偶有肺纤维化、头昏、面红、男性乳房发育、女性闭经、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畸形胎儿,大剂量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注意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象。
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孕妇禁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司莫司汀(甲环亚硝脲、甲基-CCNU):1.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迟发性骨髓抑制、肝肾毒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肾脏萎缩)。
2.用药期间严格检查血象,药物应在8ºC以下保管。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

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概述盐酸柔红霉素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常用于治疗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疾病。
然而,在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时,偶尔会出现渗漏的情况,这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损伤或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处理及护理,希望对临床工作中的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渗漏的原因盐酸柔红霉素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注射方式不当:在注射盐酸柔红霉素时,如果针头没有插入到肌肉层或者血管内,而是停留在皮下组织中,就会导致渗漏。
2.强制注射:当注射者在使用力气催促药物渗入时,可能会过度增加注射压力,使药液渗出造成渗漏。
3.局部组织病变:如果将针头插入局部有红肿或瘤块的区域进行注射,也可能造成盐酸柔红霉素的渗漏。
处理方法当发生盐酸柔红霉素渗漏时,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避免局部组织损伤或感染。
以下是处理方法:1.停止注射:发现渗漏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并避免继续注射盐酸柔红霉素。
2.将药液擦干:用无菌纱布或者干净的纸巾将渗漏的药液擦干,并彻底清洗渗漏部位,以减少感染风险。
3.压迫止血:如果患者出现渗漏后出血的情况,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进行适当的压迫止血。
4.紧急处理:如果患者出现严重过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口服抗组胺药物、肌注肾上腺素等。
5.咨询医生:及时咨询医生,对于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进行预防和处理。
护理措施除了上述渗漏后的紧急处理,还需要特别注意渗漏部位的护理,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
以下是护理措施:1.清洁伤口: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和清洁,避免病菌滋生。
2.用药处理: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外用药物来消毒和刺激伤口,促进伤口愈合。
3.监测变化: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4.饮食调理: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和液体,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恢复。
5.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不适和恐惧。
等级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单选题50题含答案,练习题50题含答案

等级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单选题50题含答案,练习题50题含答案单选题1、具有心脏毒性的抗肿瘤药物A柔红霉素B长春新碱C紫杉醇D博来霉素E环磷酰胺答案:A柔红霉素的典型不良反应表现为骨髓抑制、心脏毒性、胃炎、脱发等。
单选题2、主要用于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是A秋水仙碱B别嘌醇C阿司匹林D丙磺舒E萘普生答案:A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防止新的痛风结石的形成和缩小已经形成的痛风结石,用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关节炎的长期治疗,也可抑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别嘌醇是目前常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别嘌醇及其代谢物氧嘌呤醇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尿酸的生成。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常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
单选题3、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应当首选的抗痛风药是A阿司匹林B苯溴马隆C秋水仙碱D别嘌醇E吲哚美辛答案:A急性发作期应控制关节炎症和发作、抑制粒细胞浸润和白细胞趋化或减少细胞坏死、缓解疼痛。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如上述两类药效果差或不宜应用时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或口服)。
单选题4、可导致跟腱炎或跟腱断裂不良反应的药品是A环丙沙星B克霉唑C灰黄霉素D咪康唑答案:A环丙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典型不良反应包括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可能与肌腱的胶原组织缺乏和缺血性坏死有关。
单选题5、四环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是A青霉素B庆大霉素C链霉素D四环素E多黏菌素答案:D四环素为立克次体病的首选药,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也可用于治疗支原体属感染、回归热、鼠疫等。
单选题6、下列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有A伊曲康唑B甲硝唑C特比萘芬D氟胞嘧啶答案:C特比萘芬对皮肤癣菌具杀菌效应;对酵母菌多呈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马拉色菌、隐球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曲霉具杀菌效应,活性与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相当或较高,与后两者有协同作用;对孢子丝菌、部分暗色真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利什曼原虫、卡氏肺孢子菌等有抗菌活性。
红霉素软膏副作用

红霉素软膏副作用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创伤感染等疾病。
虽然红霉素软膏在药物治疗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以下是红霉素软膏的一些常见副作用。
首先,红霉素软膏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部分人群对红霉素成分过敏,使用红霉素软膏后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发疹、烧灼感等不适症状。
严重的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喉咙肿胀等严重后果。
因此,在使用红霉素软膏前,我们应该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其次,长期大面积使用红霉素软膏还可能导致红霉素耐药性的产生。
红霉素软膏属于广谱抗生素,使用过度或不合理的剂量和频率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从而使药物失去疗效。
因此,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应遵医嘱正确使用,避免过度或长期使用。
另外,红霉素软膏还可能引起局部水肿和疼痛。
由于红霉素软膏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局部使用时可能引起皮肤水肿和疼痛。
这些不适症状通常会在停药后逐渐消失,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此外,红霉素软膏还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干燥或脱皮。
由于红霉素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炎作用,长期使用或过度使用容易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脱皮现象。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滋润霜或保湿乳液,帮助皮肤保持湿润。
最后,红霉素软膏还可能引起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使用其他药物时,红霉素软膏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副作用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我们应告知医生使用的其他药物情况,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综上所述,红霉素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我们在使用红霉素软膏时应注意观察和咨询医生,合理使用药物,并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红霉素副作用

红霉素副作用
红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其主要成分是红霉素,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
然而,红霉素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红霉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在使用红霉素后,可能出现皮疹、荨麻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严重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其次,红霉素还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的负担。
长期或过量使用红霉素,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异常,表现为黄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红霉素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对肝脏的损害。
此外,红霉素还可影响胃肠道功能。
部分患者在使用红霉素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特别是在使用高剂量的红霉素时,这些不良反应更容易发生。
另外,一些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也与红霉素的使用相关。
例如,红霉素可能导致肌肉疼痛、肌无力等症状,这可能是由于红霉素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所致。
此外,红霉素还可能导致内耳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晕眩等症状。
要注意的是,红霉素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孕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异常者、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以及对红霉素过敏的人都应该避免使用红霉素。
总之,红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虽然可以有效治疗各种感染,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在使用红霉素时,医生需要权衡病情和风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警惕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同时,患者在使用红霉素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抗生素类抗肿瘤药

丝裂霉素C与DNA作用机理
• MMC属于DNA交联剂,分子中的氮丙啶与氨甲酰 基具有烷化功能,在活化条件下,具备反应活性 进入双链DNA的疏水性沟槽(Minor Groove)内 ,并与其中的碱基发生双烷基化交联反应。而高 浓度条件下,MMC分子还可能部分地嵌入到碱基 对之间与双链DNA上的其他碱基继续发生交联反 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DNA稳定的双螺旋构象 。和DNA结合时候大部分只和其中的一条链结合 ,一部分形成交联而阻碍了DNA双链的拆开,同 时也引起单链断裂。[3]
表阿霉素
• 表阿霉素是C-4’ 上的羟基由阿霉素的 a键变为e键
表阿霉素
作用机制:是直接嵌入DNA核碱对之间,干扰 转录过程,阻止mRNA的形成,从而抑制DNA 和RNA的合成。此外,表阿霉素对拓朴异构酶 Ⅱ也有抑制作用。为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对多种移植性肿瘤均有效。
表阿霉素
• 已证实表阿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 用。用于治疗白血病,恶性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 、肺癌 、软组 织肉瘤、胃癌 、肝癌、结肠直肠癌、 卵巢癌等。 • 疗效与阿霉素相等或略高,而毒性尤 其是心脏毒性低于阿霉素。
4、自由基的诱导
• 在1970年至1980年间,人们开始认识到阿霉素的心脏毒 性并非其本身的结构所致,而是由于在体内被还原成为 半醌自由基。
• 该自由基在厌氧条件下相当不稳定,它很容易地将氧还 原成为超氧化物,超氧化物离子可以进一步使脂质过氧 化。超氧化物将启动导致产生活性.OH和H2O2的级联放大 反应。这些自由基都涉及到对细胞的损伤,包括DNA的断 裂、DNA-蛋白的交链,以及蛋白质的破坏。
2.在细胞毒作用浓度下,还可抑制核内 拓扑异构酶的活力,干扰拓扑异构酶 所以起得DNA断裂-重接反应,导致 DNA双链断裂,也可引起DNA单链断 裂。
初级药士-专业实践能力-药物治疗学-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初级药士-专业实践能力-药物治疗学-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白血病分类的是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淋(江南博哥)巴细胞性白血病E.慢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11)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N1D;慢性白血病分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少见类型。
掌握“白血病”知识点。
[单选题]2.下列不属于白血病支持疗法的是A.防治感染B.纠正贫血C.维持营养D.防治高尿酸血症E.干细胞移植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支持疗法:包括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维持营养等。
例如,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缩短粒细胞缺乏期;严重贫血可输浓缩红细胞;输注单采血小板防治血小板过低引起的出血;碱化尿液、服用别口票吟醇防治尿酸性肾病等。
掌握“白血病”知识点。
[单选题]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一般不应使用的治疗是A.放疗B.控制感染C.联合化疗D.造血干细胞移植E.支持疗法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白血病的治疗原则: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为化学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疗法及放疗。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应着重于慢性期的治疗,一旦急性病变,治疗很难奏效。
联合化疗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易引起感染和出血,仅适合于中、高危病例,一般不联合化疗。
掌握“白血病”知识点。
[单选题]4.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首选治疗药是A白消安B.羟基胭C.阿糖胞普D .伊马替尼E.干扰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羟基胭(HU):目前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掌握“白血病”知识点。
[单选题]5.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首选治疗药是A.米托慈醒B.泼尼松C .阿糖胞首D.苯丁酸氮芥E.氟达拉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苯丁酸氮芥(C1B):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肿瘤化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化疗得基本原则1、化疗敏感性2、多程化疗3、治疗质数与计量强度4、辅佐化疗5、联合化疗目得 :提高疗效、减少抗药性、减轻毒副作用、达到这三项目得,便能提高治疗指数。
因此,在药物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肿瘤敏感药物;2)选用毒副作用不同得药物;3)联合应用时相特异性与非特异性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一、烷化剂1、盐酸氮芥作用用途:使肿瘤细胞得DNA发生烷化,破坏它得结构,干扰它得复制,使肿瘤细胞不能进行繁殖而被杀灭。
用于恶性淋巴瘤、肺癌、鼻咽癌、慢性白血病、绒癌、乳腺癌、卵巢癌。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1)常见有恶心、呕吐,可服氯丙嗪缓解;2)静注时药物勿漏于血管外,浓度要低,需缓慢注射;3)抑制骨髓,减少白细胞与血小板,用药期间严格检查血象;4)可引起乏力、头晕、头痛、寒战、发热、月经不调;5)肝肾功能不全及血象低下患者慎用。
2、苯丁酸氮芥/瘤可宁作用用途:作用似氮芥,作用慢、毒性低,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效果好。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1)毒性较其她烷化剂低,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大剂量可见肝脏毒性反应,出现黄疸;3)对白血病病人易产生继发性肿瘤;4)妊娠初期禁用。
3、马利兰作用用途:选择性抑制骨髓细胞,治疗慢粒有效,对恶性淋巴瘤、肺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骨髓纤维化有一定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1)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发生再障,用药期间严格检查血象;2)可引起肺泡内纤维渗出,出现干咳、呼吸困难;3)偶见类似Addison综合征症状;4)有月经不调、脱发、不育等。
4、环磷酰胺作用用途:本药在体外无活性,进入体内后在肝或血液中进行活化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常见副反应有1)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2)骨髓抑制症状,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出现膀胱炎引起得尿频、尿急与血尿等症状;4)偶见肝功能损害,出现黄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盐酸柔红霉素可以治疗白血病,那么盐酸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你知道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盐酸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盐酸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1.心肌损伤、心电图异常、心动过速等。
总投药量超过25mg/kg 时可致严重心肌损伤。
2.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贫血、粒细胞减少,出血。
3.过敏;发烧、皮疹。
4.肝脏损伤。
GOP、GPT、AI-P升高,黄疸。
5.肾脏损伤。
BUN升高、蛋白尿。
6.消化器官。
溃疡性口腔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7.脱发。
8.倦怠、头痛、眩晕等精神症状。
9.畏寒,呼吸困难等。
盐酸柔红霉素的注意事项
特殊提示
在操作盐酸柔红霉素时,需避免皮肤和粘膜的直接接触。
因为盐酸柔红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需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警示。
此外,由于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可能含有柔红霉素或其活性代谢产物,也应特别注意防止接触。
孕妇不得接触细胞抑制剂类药物。
使用注意事项
相关的禁忌症是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或仅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进一步相关的禁忌症是严重心律失常,特别是临床表现为血液动力学改变和心衰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或曾有此类疾病病史、心肌梗死、严重的肝肾疾病、怀孕及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差。
主治医生需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益与风险。
由于盐酸柔红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未经控制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在用药后可能恶化至危及生命的程度。
对既往接受过放疗、正在或计划进行放疗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正在接受盐酸柔红霉素治疗的患者,照射区域发生局部反应(放射治疗回忆反应)的风险增加。
患者既往接受过纵隔放疗会增加盐酸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
盐酸柔红霉素治疗开始前,患者应已从之前的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急性毒性反应(如口腔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全身性感染)中恢复。
血液系统毒性
在接受治疗剂量的所有患者中都将发生骨髓抑制。
可逆性的骨髓抑制为剂量依赖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
较少发生贫血。
在开始给药后8-10天达到最低点。
骨髓通常在末次给药后的第2~3周恢复。
为避免骨髓毒性综合征,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都应该对患者的血细胞计数进行仔细监测,包括白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
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有发热、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出血和组织缺氧,这些症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严重感染和/或出血情况应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骨髓抑制可能需要进行强化支持治疗。
继发性白血病:有报道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包括柔红霉素的患者中出现了继发性白血病,可伴或不伴白血病前期症状。
下列情况下出现继发性白血病更为常见:与作用机制为破坏DNA 结构的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与放疗联合应用时,或患者既往多次使用细胞毒药物时,或者蒽环类药物剂量加量时。
此类白血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年。
心脏毒性
发生心脏毒性是使用盐酸柔红霉素的主要风险之一。
盐酸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损害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剂量依赖性的急性事件表现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和/或非特异性心电图(ECG)异常(ST-T波改变、QRS波群低电压、T波改变)。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心包炎/心肌
炎也有所报道。
迟发性心脏毒性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在盐酸柔红霉素的高累积剂量后发生。
迟发性心脏毒性有时在柔红霉素治疗中发生,但也常在治疗结束后数月至数年中发生,临床表现为全心衰竭,有时因急性心衰导致患者死亡。
这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取决于盐酸柔红霉素的累积剂量。
建议在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仔细监测心脏功能,以尽早发现心脏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常规监测,最常用的方法是ECG及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UCG,多门核素血管造影术MUGA扫描)。
成人的最大累积剂量约为550mg/m2,2岁以上儿童约为300mg/m2,2岁以下儿童约为10mg/kg体重。
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因素包括活动性或隐匿性心血管疾病、目前或既往接受过纵膈/心脏周围区域的放疗、既往采用其它蒽环类或蒽二酮类药物治疗、同时使用其他抑制心肌收缩功能的药物或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例如曲妥珠单抗)。
除非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严密的监测,否则包括柔红霉素在内的蒽环类药物不能与其它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
患者在停止使用其它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特别是具有长半衰期的药物(例如曲妥珠单抗)之后接受蒽环类药物,也可能会增加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
在这些情况中,当成人累积剂量超过400mg/m2时,需要特别小心。
老年患者、有心脏病史或明显高血压和胸部放疗史的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程度会更深。
儿童中也具有相似的特点。
在这些情况下,成人总累积剂量应不超过400mg/m2。
由于儿童及成人中发生心脏毒性的风险增加,建议进行长期的心脏功能的随访。
在儿童中进行的数项长期研究提示,使用蒽环类药物后,可能会经过很多年的潜伏期才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呈进行性的改变。
与成人相比,较低累积剂量的蒽环类药物也可能导致儿童出现临床心脏功能异常。
Steinherz等(JAMA,Sep 25,1991-Vol 266,no.12)报道了接受多柔比星及盐酸柔红霉素治疗的201例患儿中心脏毒性的长期影响。
患儿中多柔比星和/或盐酸
盐酸柔红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
不相容性
有报道柔红霉素与肝素钠不相容,会导致药物在溶液中或和铝产生沉淀。
盐酸柔红霉素溶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安曲南、别嘌醇钠、氟达拉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氨茶碱等混合不相容。
柔红霉素可以和其它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但建议不要在同一注射器中混合。
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它形式的相互作用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盐酸柔红霉素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发生毒性相加作用,尤其是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
采用盐酸柔红霉素与其它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或联合纵膈放疗,均能增加柔红霉素的心脏毒性。
所以,当与其它作用于心脏的药物(例如钙通道阻滞剂)同时使用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需要仔细监测心脏功能。
如果患者曾经或正在接受其他影响骨髓功能的治疗(如细胞毒药物、磺胺类药物、氯霉素、苯妥英、氨基比林衍生物和抗逆转录病毒制剂等),需注意发生严重造血异常的可能。
必要时可调整盐酸柔红霉素的剂量。
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合使用时(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等),盐酸柔红霉素的毒性作用可能增加。
盐酸柔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中代谢,能影响肝功能的任何合并用药可能会影响盐酸柔红霉素的代谢、药代动力学,继而影响疗效和/或毒性。
盐酸柔红霉素与可能影响肝脏功能的药物联合使用(如氨甲蝶呤)时,可能损害肝脏的代谢功能和/或盐酸柔红霉素的胆汁排泄,这将导致其毒性增加,并增加不良反应。
在联合其他细胞毒药物时,发生胃肠道反应的风险也会增加。
可导致尿酸排泄延迟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及某些利尿剂)与盐酸柔红霉素合用时可能导致高尿酸血症。
应考虑到,接受含盐酸柔红霉素的强化化疗后常会发生口腔和胃肠道粘膜炎,这可能会显著影响合并使用的口服药物的摄入和吸收。
与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合并使用时,会增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出血倾向。
使用盐酸柔红霉素治疗时,不得接种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