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收购历程表1:收购历程收购价格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交易架构此次收购将以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的形式进行。
为便于收购,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来作为国内的收购主体。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正如李书福“农村小伙儿追求国际巨星”的比喻那样,在一些人眼中, 正如李书福“农村小伙儿追求国际巨星”的比喻那样,在一些人眼中,沃尔沃轿 车和吉利并非门当户对。那么,福特为什么会选择吉利呢? 车和吉利并非门当户对。那么,福特为什么会选择吉利呢?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 年多了,正式跟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沟通 年多了 也将近3年多 据介绍,早在2008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吉利 年多。 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 也将近 年多。 据介绍,早在 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 便秘密成立了项目小组,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 便秘密成立了项目小组,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张芃便是项目组的核心成 员之一。据他介绍,项目组成立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员之一。据他介绍,项目组成立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一,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制定总体收购战略; 第二,制定总体收购战略;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 年底, 年底 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 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因为它准备得非常充分, 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它准备得非常充分,里面的 数据非常翔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跟我们谈判的基础。 数据非常翔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跟我们谈判的基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 年进入轿
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 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 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 亿元, 展,资产总值超过 亿元 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 强 连续五年进入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 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 成长最好” 年发展速度最快、 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 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 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 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 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 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 万辆整 万台发动机、 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整 万台发动机 年吉利集团实现整 车销售33万辆 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 万辆, 亿元, 车销售 万辆,同比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 亿元 同比增长28%; ; 实现利税近24亿元 同比增长35%,资产总值达到 亿元, 亿元, 实现利税近 亿元,同比增长 ,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 亿元 64%。 。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三大品牌:
福特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吉利收购后的整 合运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的要求:对沃尔沃内部,保 留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 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裁员。李书福一 直承诺要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这种尊重让福特对吉利产生 了极大的好感,对收购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收购团队 收购价格 收购资金 收购运作括顾问公司的团队,吉利为 并购组织了200多人的全职运作团队。骨干人员 既有并购专家,如洛希尔的俞丽萍,也不乏业 界巨擘,如原华泰汽车总裁,曾主持过JEEP大 切诺基、三菱欧兰德、帕杰罗、奔驰E级和C级 豪华轿车等七款车型的引进和国产化工作的童 志远;原世界500强三甲之一英国BP的财务与 内控高级顾问张芃;原菲亚特集团动力科技中 国区总裁沈晖;国际并购专家,长期在英国BP 伦敦总部负责重大并购项目的袁小林。如此多 重量级的专家为吉利出谋划策,扫除了并购路 上一个又一个障碍,获得最终成功。
2007年,福特以8.5亿美元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英国的一个投资集团。 2008年,福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路虎打包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 同年,福特将其持有的20%的马自达股份出售,持股降低至13.4%。可见出 售沃尔沃是迟早的事。
(2)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 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剧。同时,福 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自己身处险境还拿着沃尔沃这 个烫手的山芋,当然急于丢给别人。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之间的并购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战略选择。
并购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效率、追求协同效应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将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分析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背景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瑞典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
在2010年,吉利汽车宣布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此次交易规模高达18亿美元,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一次重要突破。
二、协同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协同效应是指在两个或更多的组织合并或联合后,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式所产生的额外效益。
协同效应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等。
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协同效应1. 技术交流与共享吉利与沃尔沃在汽车技术领域有着互补的优势。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具有全球领先地位,而吉利在低成本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两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将得到加强,可以通过沃尔沃的技术优势提升吉利汽车的品质和安全性能,同时通过吉利的优势提高沃尔沃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市场份额的扩大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沃尔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而吉利作为中国本土品牌,有着国内市场的优势。
通过并购,吉利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品牌声誉和市场资源,更好地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
3. 供应链管理优化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和优化管理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
吉利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而沃尔沃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
双方合并后,可以通过共享供应商资源和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货物流转效率,进一步提高整体竞争力。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现金支付将增加公司资本中负债的比重,而股票支付则增大股本或股东权益的比 重,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公司控制权
并购方,特别是在一些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中,股东为防止并购后控制权稀释而 影响个人财富,甚至被目标公司“逆向并购",在并购对价中更偏好现金对价。
4 目标公司的影响
13并购过程2009年08月0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2009年09月09日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2009年10月28日福特已选中吉利集团是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10年03月28日吉利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100股权2010年08月0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以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高盛“炒作” 09年9月底,高盛公开宣布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截止10
月底,吉利股价暴涨350%。高盛这样炒作的好处在于使吉利市值快速增长, 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用以收购沃尔沃。
政府助力 在这次沃尔沃并购案中,吉利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以战略投资换
资金、以项目基地换资金方法,这种民营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融 资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谢谢观赏!
3 并购后项目基地融资
按照吉利财务顾问洛希尔的估算,初期运营资本在5亿~10亿美元之间。对并购后的整 合资金,吉利的策略是“哪里投资,未来基地就落户哪里”,通过沃尔沃中国工厂选 址撬动地方政府资本。在项目运作中,有30亿元成都市政府的资金,而作为交换条件, 国产沃尔沃可能需要在成都、大庆和上海嘉定分别建立工厂。
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 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2010年8月2日,英国伦敦,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在此举办交接仪式,正式将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给吉利。
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了所有法定程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的第一宗案例,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汽车业的“山乡小伙儿”最终将“国际名媛”娶回了家。
吉利的创新与造车理念和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领先技术将实现融合,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的话来说,这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好事。
鉴于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就可以被认定为跨国公司,而目前沃尔沃轿车海外营收远高于吉利,因此,随着这场收购的尘埃落定,吉利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2010年3月28日,吉利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方案标的。
内容如下:1.吉利是福特汽车首选竞购方,收购的标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
2.沃尔沃轿车公司将保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公司为实施既定商业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福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3.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有权使用大量的知识产权,包括沃尔沃的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
到8月2日,吉利为完成收购沃尔沃,共开出了2亿美元票据并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也就是总共支付了15亿美元。
协议约定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总价是18亿美元,其余3亿美元主要用于员工养老金和运营资本。
因此,吉利实际支付的收购价低于标的价。
收购资金来自吉利控股集团、中资机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交割后,沃尔沃轿车将会保留其瑞典总部以及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
在董事会授权下,管理层将拥有执行商业计划的自主权。
换言之,沃尔沃交割之后将保持独立运营。
同时,作为交易的组成部分,福特将继续为沃尔沃提供生产所需的配件,这就最大限度减小了交割对沃尔沃的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PEST分析案例: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当地时间15:20,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8月2日中午在伦敦进行,吉利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业务单元的收购。
用PEST分析法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如下:一、政治环境(Political)1.国际关系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②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②我国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
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
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③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了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④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案例最初是在2010年宣布的。
吉利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一家瑞典汽车制造商。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部门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
该交易于2010年8月宣布,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受此交易影响,沃尔沃汽车将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将成为全球拥有沃尔沃品牌的所有权者。
通过这一交易,吉利得到了access to 沃尔沃的高端汽车技术、品牌声誉和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遇,因为吉利一直在努力拓展其汽车业务,并提高品质和技术水平,以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抗衡。
沃尔沃的重组并不仅仅是收购而已,吉利还增加了公司的研发投资,并引入了沃尔沃换挡齿轮系统的技术,塑造吉利在汽车行业的更高品质和创新形象。
吉利也在加强沃尔沃的国际扩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全球业务的影响力。
尽管有对吉利对沃尔沃的投入质疑,这次交易成交后,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
这次并购提升了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拓展了它的国际业务,同时也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