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3-油气藏评价
合集下载
ZK-3井试油资料分析及评价

尔 善 组组 成 的 断 陷 构 造 层 、 腾 格 尔 组 一 段 和 二 段 组 成 断坳 构 造层 及 新 生 界 组 成 的 泛 凹陷 构 造 层 四
2 7日对 Z K . 3 井 试油 层腾 一 中进行 改进 的等 时试
井试 油 , 压力 计 下深 1 4 3 6 . 0 I T I , 现场 分别 采 用 3 mm、 4 mm、 5 mm、 6 mm油 嘴进行 试 油求产 , 等 时 间
隔2 4 h , 延 时 回测 4 mm 油 嘴后 , 关井恢复 , 成 功测
取 了地 层 压力 、 温度 及 产 量 , 了解 了油 藏 产 能及
类型 。 1 . 1 原 油性质 及油 藏类 型
对井 底取得 原 油样 品进行 P VT高压 物性 分析 ,
地层 条 件 下 ( 6 0 . 9 ℃, 1 4 . 8 6 MP a ) 原 油 密 度 为
Z K . 3井为一 口区域预探 井, 射孔后油气显示活跃 。为 了解油藏产 能、 流体性质 、 边界 特征及 区域 动态
储量 , 现场实施 了改进 的等时试 井进 行试 油。对试 井资料进 行 了系统分析和 评价 , 计算 了井 的无 阻流 量和采 油指
数, 绘制 了产能指示 曲线及 I P R曲线 , 确定 了油藏形状 、 异常边界 性质及单 井控制储 量 , 为该 区块 开发 方案研 究提
1 试油工艺及资料分析
Z K . 3井 中深 1 4 3 8 . 5 i n , 原始地层 压力 1 4 . 8 6
MP a , 压力 系数 1 . 0 4 9 7 , 饱和压 力 1 . 5 7 MP a , 地 饱
时试井进行试油。首先 , 分别应用 3 m m、 4 m m、 5 mm、 6 m m油嘴进行系统试油求产 , 然后 回测 4 m m
2 7日对 Z K . 3 井 试油 层腾 一 中进行 改进 的等 时试
井试 油 , 压力 计 下深 1 4 3 6 . 0 I T I , 现场 分别 采 用 3 mm、 4 mm、 5 mm、 6 mm油 嘴进行 试 油求产 , 等 时 间
隔2 4 h , 延 时 回测 4 mm 油 嘴后 , 关井恢复 , 成 功测
取 了地 层 压力 、 温度 及 产 量 , 了解 了油 藏 产 能及
类型 。 1 . 1 原 油性质 及油 藏类 型
对井 底取得 原 油样 品进行 P VT高压 物性 分析 ,
地层 条 件 下 ( 6 0 . 9 ℃, 1 4 . 8 6 MP a ) 原 油 密 度 为
Z K . 3井为一 口区域预探 井, 射孔后油气显示活跃 。为 了解油藏产 能、 流体性质 、 边界 特征及 区域 动态
储量 , 现场实施 了改进 的等时试 井进 行试 油。对试 井资料进 行 了系统分析和 评价 , 计算 了井 的无 阻流 量和采 油指
数, 绘制 了产能指示 曲线及 I P R曲线 , 确定 了油藏形状 、 异常边界 性质及单 井控制储 量 , 为该 区块 开发 方案研 究提
1 试油工艺及资料分析
Z K . 3井 中深 1 4 3 8 . 5 i n , 原始地层 压力 1 4 . 8 6
MP a , 压力 系数 1 . 0 4 9 7 , 饱和压 力 1 . 5 7 MP a , 地 饱
时试井进行试油。首先 , 分别应用 3 m m、 4 m m、 5 mm、 6 m m油嘴进行系统试油求产 , 然后 回测 4 m m
从油气田开发看油气藏评价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油气田开发看油气藏评价阶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米立军;杨俊茹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年(卷),期】2001(015)006
【摘要】随着渤海海域油气田开发高潮的到来,众多油气田相继投入开发,与此同时,大量含油气构造的评价工作也提到议事日程.研究和总结油气田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而反思油气藏评价工作,有利于降低开发风险.文中根据JZ9-3、QHD32-6、
SZ36-1、QK18-1、QK17-3、QK1 7-2等油气田ODP方案实施和生产情况,分析和总结了由于油气藏评价阶段工作量不足以及对地质模式认识上的偏差给油气田开发造成的困难,并对今后的油气藏评价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总页数】4页(P371-373,398)
【作者】米立军;杨俊茹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天津,300452;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天津,3004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评价标准及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牛存良
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师秀峰;奥民的力根;冯志强
3.从支持公诉看侦查阶段证据收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付彦梅;张金颖
4.研究还需再深入开发应当重规律——试谈九寨旅游环线旅游经济研究与资源开发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王康
5.紧扣高职特色开发机电专业教学计划──兼谈高职专业教学计划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谷礼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_油气藏评价

•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理解油藏评价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进一步落实储量,就是把石油控制储量上升 到探明储量,达到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动用的 程度。其目标动用程度要达到90%以上。落实储 量必须符合新的储量规范,其核心是井控程度, 比如岩性油藏井控程度大约是每平方公里1口井。 落实储量必须具备满足SEC准则,也就是说被井 证实的可采储量,而可采储量与当时的油价挂钩, 达到经济可采储量的条件。落实储量必须经得住 DM公司的评估,按SEC准则,突出剩余经济可 采储量,进行储量评估和价值评估,预测今后资 源的价值、成本和利润。
地温级度: 指地温每增加1℃所需增加的深度值,单位 为m/℃。 地温梯度与地温级度互为倒数关系,地温梯度更常用。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温度系统
油气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
也可指静温梯度图。
油气藏的静温主要受地壳温度的控制,而不 受储层的岩性及其所含流体性质的影响。因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四、水压驱动
水驱油藏生产特征
特征 变化趋势
储层压力
地面气油比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保持较高程度
保持较低值 见水较早,数量逐渐增加 一直生产到高含水 35%~75%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五、重力驱动
形成条件: 1、油层比较厚、倾角大;
2、渗透性好;
3、开采后期
(1)油藏压力:油藏压力不断缓慢衰减,压力保持水平高 于一般衰竭式开采油藏,压力保持程度取决于气顶体积与油 区体积的比值。 (2)产水量:不产水或产水量可忽略不计。 (3)气油比:气油比在构造高部位的井中不断升高,当膨 胀的气顶到达构造高部位井时,该井气油比将变得很高。 (4)最终采收率:气顶驱机理实际上是前缘驱替,采收率会 比溶解气驱大得多,预测采收率为20%~40%。 (5)井的动态:气顶膨胀保持了油藏压力,同时使井筒中 液柱重量降低,因此气顶驱比溶解气驱自喷时间更长。
Sazankurak油田油藏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大 的情 况 , 实 施 井 网加 密 , 采用 人 工 举 升 方式 开 采 。 本 阶段没 有 进行 注水 , 仍 依靠 天然 能量 开 发 。 阶段末 综 合含水 为 6 9 . 8 。
整 井 钻 井实 施 效 果验 证 , 详 细分析 油 藏剩 余 油宏 观 的分 布规律 。 原来认 为 S a z a n k u r a k为层 状 边水 油藏 , 通过对 储 层 和 隔夹 层 精 细 的研 究 , 重 新界 定 本 区油藏 的类 型为 块状边 底 水油 藏 。油 田生 产 上表现 出边底水块
关 键词 : 濒 里海盆 地 ; 三 角洲 ; 剩 余油 ; 隔 夹层 ;
中图分类 号 : TE 3 2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O 8 一O 1 3 O —O 4
5 0 0 m 。
哈萨克 斯滨 里海 盆地 是世 界 上沉 降最 深 , 沉 积 厚度 最大 的含油 气盆 地之 一 , 面积 约为 5 O 万 平方公
i - 1 - 1 高永 飞 , 温春艳 , 郭 永军. 火 电厂 节能减排 现状 问题 及 对策探 讨 [ J ] . 科 技传播 , 2 0 1 1 , ( 2 1 ) .
用 汽 的优 化 ; 合 理 吹灰 , 排污 ;
尾 部 烟道积 灰 、 省煤器/ 空 预器 / 除 尘 器定 期 清 灰, 暖 风器 定期 清 理 ; 锅 炉尾 部 烟 道漏 风 的 问题 ; 汽 水 回收 , 特 别是 供热 疏水 回收 ; 因蒙 西 网电厂普 遍面
1 9 9 2年 发 现 , 主 要 含 油 层 系 为 下 白 垩 系 凡 兰 呤 阶
圈 1 滨 里 海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分 布及 示 意 图
整 井 钻 井实 施 效 果验 证 , 详 细分析 油 藏剩 余 油宏 观 的分 布规律 。 原来认 为 S a z a n k u r a k为层 状 边水 油藏 , 通过对 储 层 和 隔夹 层 精 细 的研 究 , 重 新界 定 本 区油藏 的类 型为 块状边 底 水油 藏 。油 田生 产 上表现 出边底水块
关 键词 : 濒 里海盆 地 ; 三 角洲 ; 剩 余油 ; 隔 夹层 ;
中图分类 号 : TE 3 2 7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O 8 一O 1 3 O —O 4
5 0 0 m 。
哈萨克 斯滨 里海 盆地 是世 界 上沉 降最 深 , 沉 积 厚度 最大 的含油 气盆 地之 一 , 面积 约为 5 O 万 平方公
i - 1 - 1 高永 飞 , 温春艳 , 郭 永军. 火 电厂 节能减排 现状 问题 及 对策探 讨 [ J ] . 科 技传播 , 2 0 1 1 , ( 2 1 ) .
用 汽 的优 化 ; 合 理 吹灰 , 排污 ;
尾 部 烟道积 灰 、 省煤器/ 空 预器 / 除 尘 器定 期 清 灰, 暖 风器 定期 清 理 ; 锅 炉尾 部 烟 道漏 风 的 问题 ; 汽 水 回收 , 特 别是 供热 疏水 回收 ; 因蒙 西 网电厂普 遍面
1 9 9 2年 发 现 , 主 要 含 油 层 系 为 下 白 垩 系 凡 兰 呤 阶
圈 1 滨 里 海 盆 地 构 造 单 元 划分 布及 示 意 图
南鄱阳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及评价

残留状况、烃源供给等因素差异可细分为 7 个含油 气保存单元( 图 2、表 1) 。
( 1) 泾口 南昌含油气保存单元( B) 位于赣江 断裂以东、江埠 喻坊断裂以西, 北至东升圩断裂, 南抵龙岗断裂, 呈近 NNE 展布的四方块。受控于赣 江断裂的 K 2+ 3 E1 q 厚 2000~ 4300 m, 是盆地内上 构造层沉降最大的单元, 整体封闭体系好。地震勘 探 与钻探证实, 柏翠 幽兰以北的下构造层是一个
南鄱阳盆地位于江西省中北部, 面积 6790 km2。 这是在海相 海陆过渡相( 兹后简称为 海相 ) D T 3 逆掩冲断构造背景上受控于赣江断裂体系的 K2 E 张扭性断陷沉积盆地, 呈 N E 向 展布, 为 三 凸五凹三斜坡 的构造格局, 属于 上张下压型 叠合 盆地。该区目前仍处于区域勘探早期阶段。勘探查 明盆地沉积岩系厚度多为 3200~ 5500 m, 地质结构 复杂, 具备晚期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 有一定的油气 勘探前景 1 。
* 本文由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金资助( 编号: SZD0414) 。 作者简介: 梁兴, 1965 年生, 高级工程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 从事石 油地质与勘探工作, 现为中国石 油浙江勘 探分公司副 总 地质师。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 376 号。电话: ( 0571) 85025382。E mail: liangx 85@ petrochina. com. cn
( 5) 丁树 松湖含油气保存单元( ) 以盆地西 南角的松湖凹陷为主体。地表为 E1 q + Q, 上构造层 由盆地边缘向凹陷中部变厚( 达 1500~ 2600 m) , 整 体封闭体系较 好。以 P 为实体东 倾单斜 构造带明 显, 晚期海相烃源生烃条件不错。
( 1) 泾口 南昌含油气保存单元( B) 位于赣江 断裂以东、江埠 喻坊断裂以西, 北至东升圩断裂, 南抵龙岗断裂, 呈近 NNE 展布的四方块。受控于赣 江断裂的 K 2+ 3 E1 q 厚 2000~ 4300 m, 是盆地内上 构造层沉降最大的单元, 整体封闭体系好。地震勘 探 与钻探证实, 柏翠 幽兰以北的下构造层是一个
南鄱阳盆地位于江西省中北部, 面积 6790 km2。 这是在海相 海陆过渡相( 兹后简称为 海相 ) D T 3 逆掩冲断构造背景上受控于赣江断裂体系的 K2 E 张扭性断陷沉积盆地, 呈 N E 向 展布, 为 三 凸五凹三斜坡 的构造格局, 属于 上张下压型 叠合 盆地。该区目前仍处于区域勘探早期阶段。勘探查 明盆地沉积岩系厚度多为 3200~ 5500 m, 地质结构 复杂, 具备晚期油气成藏与保存条件, 有一定的油气 勘探前景 1 。
* 本文由四川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基金资助( 编号: SZD0414) 。 作者简介: 梁兴, 1965 年生, 高级工程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 从事石 油地质与勘探工作, 现为中国石 油浙江勘 探分公司副 总 地质师。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天目山路 376 号。电话: ( 0571) 85025382。E mail: liangx 85@ petrochina. com. cn
( 5) 丁树 松湖含油气保存单元( ) 以盆地西 南角的松湖凹陷为主体。地表为 E1 q + Q, 上构造层 由盆地边缘向凹陷中部变厚( 达 1500~ 2600 m) , 整 体封闭体系较 好。以 P 为实体东 倾单斜 构造带明 显, 晚期海相烃源生烃条件不错。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图1-10 重力驱动油藏的剖面图
.
油气藏评价
• 该当指出,假假设油藏的产量低于重力驱油率时,那么会产生比较好 的重力驱动效果。反之,假设油藏的产量大于重力驱油率时,那么会 降低重力驱动的效果。在重力驱动条件下,油藏最高的产量,可由下 式近似地加以确定:
〔1-8〕
式中:
Qo— 重力驱的最高产量,m /d;
D — 埋深,m 。
实践资料阐明,由于地壳温度遭到构造断裂运动及其岩浆活动的影响,因此, 不同地域的静温梯度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域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 3.5℃~4.5℃/lOOm;中西部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2.5℃~3.5℃/100m。油气 田的静温数据,普通在探井进展测井和测压时,由附带的温度计丈量。
.
油气藏评价
储量评价
• 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在己发现或未发现油气田的地域, 寻觅新的油气田或油气藏,储量评价那么是油气勘探的重要 成果。本节内容将涉及到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级分类、计算 方法和年度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的计算等内容。
• 一.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类分级 • 资源是一个广义的物质名词。它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
对于气藏来说,在其投入开发之后,由于消费井的消费,呵斥地层 压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具有边底水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边 底水的驱动,以及气藏本体内天然气和储层岩石与束缚水的弹性膨胀 作用。对于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泼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定 容耗费式驱动。在一样的地质条件下,定容耗费式气藏的采收率会比 水驱气藏要高出一倍左右,而且水驱愈活泼,那么对气藏采收率的影 响愈大。由于气藏的驱动机理比较简单,本节主要讨论油藏的驱动机 理和驱动类型。
.
油气藏评价
一.天然水驱
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当油藏的 边部或底部与宽广或比较宽广的 天然水域相连通时,在油藏投入 开发之后,由于在含油部分产生 的地层压降,会延续地向外传送 到天然水域,引起天然水域内的 地层水和储层岩石的累加式弹性 膨胀作用,并呵斥对油藏含油部 分的水侵作用。天然水域愈大, 浸透率愈高,那么水驱作用愈强。 假设天然水域的储层与地面具有 稳定供水的露头相连通,那么可 构成到达供采平衡和地层压力略 降的理想水驱条件。天然水驱, 又可以根据油藏的类型和油水分 布的产状,划分为边水驱动和底 水驱动。在图1-4上给出了一个 具有有限边水油藏的剖面图和俯 视图。
.
油气藏评价
• 该当指出,假假设油藏的产量低于重力驱油率时,那么会产生比较好 的重力驱动效果。反之,假设油藏的产量大于重力驱油率时,那么会 降低重力驱动的效果。在重力驱动条件下,油藏最高的产量,可由下 式近似地加以确定:
〔1-8〕
式中:
Qo— 重力驱的最高产量,m /d;
D — 埋深,m 。
实践资料阐明,由于地壳温度遭到构造断裂运动及其岩浆活动的影响,因此, 不同地域的静温梯度有所不同。比如,我国东部地域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 3.5℃~4.5℃/lOOm;中西部各油气田的静温梯度约为2.5℃~3.5℃/100m。油气 田的静温数据,普通在探井进展测井和测压时,由附带的温度计丈量。
.
油气藏评价
储量评价
• 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在己发现或未发现油气田的地域, 寻觅新的油气田或油气藏,储量评价那么是油气勘探的重要 成果。本节内容将涉及到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级分类、计算 方法和年度剩余可采储量、储采比的计算等内容。
• 一.油气资源与储量的分类分级 • 资源是一个广义的物质名词。它是人类在地球上赖以生存
对于气藏来说,在其投入开发之后,由于消费井的消费,呵斥地层 压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具有边底水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边 底水的驱动,以及气藏本体内天然气和储层岩石与束缚水的弹性膨胀 作用。对于没有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泼的气藏,其主要驱动机理为定 容耗费式驱动。在一样的地质条件下,定容耗费式气藏的采收率会比 水驱气藏要高出一倍左右,而且水驱愈活泼,那么对气藏采收率的影 响愈大。由于气藏的驱动机理比较简单,本节主要讨论油藏的驱动机 理和驱动类型。
.
油气藏评价
一.天然水驱
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当油藏的 边部或底部与宽广或比较宽广的 天然水域相连通时,在油藏投入 开发之后,由于在含油部分产生 的地层压降,会延续地向外传送 到天然水域,引起天然水域内的 地层水和储层岩石的累加式弹性 膨胀作用,并呵斥对油藏含油部 分的水侵作用。天然水域愈大, 浸透率愈高,那么水驱作用愈强。 假设天然水域的储层与地面具有 稳定供水的露头相连通,那么可 构成到达供采平衡和地层压力略 降的理想水驱条件。天然水驱, 又可以根据油藏的类型和油水分 布的产状,划分为边水驱动和底 水驱动。在图1-4上给出了一个 具有有限边水油藏的剖面图和俯 视图。
雁木西油田第三系油藏注水效果评价

1 注 采 状 况分 析
11 水 驱 控 制 程 度 .
占 2 . ;s 层 注采 比不 合理 ( 于 1 的井组 00 E h % 小 )
占 4 .%,大 于 2的井组 占 2 .%, 67 6 6 1~2的井 组
占 2. 67 %。
15 剖 面 动 用 及 地 层 压 力 .
从 水驱层 数 上看 , 所有层 均 受到水 驱 , 向水 双 驱 占 6 . 多 向水驱 占 1 . 单 向水驱 占 1. 9 %, 0 4 %, 3 6 %。 7 从水 驱厚 度上 看 , 向水驱 占 6 . , 向水驱 占 双 78 多 % 1 .%, 向水 驱 占 l .%。 69 单 54
摘
要
雁 木 西油 田第 三 系油藏 水 驱控 制程 度和 水驱 动 用程 度均 比较 好 ,但 由 于注水 结
构不合 理 导致 注水利 用率低 、 面水 驱状 况 不均衡 。根 据 第 三 系油藏存 在 问题 , 定 了考虑 气 平 确
体亏 空时 的平衡 注 采 比和不 同注采 比 下的地 层 压 力恢复 速度 ,并 进 一步 确定 不 同井组 合理 的
话 :0 0 )7 24 。 (9 2 2 60 2
剧上 升 ; 当开 发达 到最 终采 收率 时 , 水 指数 均 耗
维普资讯
20 0 7年 9月
断
块
油
气
田
第1 4卷 第 5期
采 油井必 须保 持合理 的工作 制度 , 参数 不宜调 大 , 否 则会形 成水 窜 ,造 成含水 率上 升加剧 和产 油量 降低, 缩短 油井 采油 时间 , 在油井周 围局 部形 成死 油 区 , 响采收率 。 影 雁 6 7井 2 0 1 0 3年 7月射 开 K 层 ( 、 2 l 3m)K 层 ( 投 产 , 3m) 地层 供 液 不 足 , 力 下 降 ,0 4年 压 20 5月 见 K 2底 水 。 6 7井 生产层 7 8号层 为单 向 雁 1 、
jbs2油气藏评价

3.3 油田的单储系数(SNF)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还有一种经验统计型油田开发模型,它是建立在对生产数据和实验 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的。经验统计模型可用来估算油田稳产年限、产量递 减规律、含水变化规律、采收率等。这是一种实用而又简便的分析油田动态 的方法。
地质模型, 相对于开发模型,还有地质模型 相对于开发模型,还有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是指描述油藏 特征的数据体,包括油藏的各个方面,例如构造、岩性、沉积 特征的数据体,包括油藏的各个方面,例如构造、岩性、 环境、流体特征等等。 环境、流体特征等等。 静态的描述
油藏评价
5、地面原油平均密度: 地面原油平均密度: 利用地面原油测定其密度, 利用地面原油测定其密度,选用不 含水或者含水比较低的原油进行分析, 含水或者含水比较低的原油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全区的数值。 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全区的数值。 对于原油密度变化比较大的油藏要分开 计算。 计算。 6、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 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 利用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 利用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一般采用样品块数平均方 法确定其平均值。 法确定其平均值。 注意储量计算的单位以及所给的参数单位。 注意储量计算的单位以及所给的参数单位。
确定六类参数的大小: 确定六类参数的大小:
1、含油面积:确定油水油气界面后,确定含油的范围,利用求积仪求出。 含油面积:确定油水油气界面后,确定含油的范围,利用求积仪求出。 2、有效厚度:扣除隔夹层后的有效厚度,由于厚度变化的范围比较大,厚度 有效厚度:扣除隔夹层后的有效厚度,由于厚度变化的范围比较大, 应该进行平均,主要采用厚度算术平均和面积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应该进行平均,主要采用厚度算术平均和面积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指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指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一般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 资料取得。当孔隙度变化比较大时,采用有效厚度加权平均, 资料取得。当孔隙度变化比较大时,采用有效厚度加权平均,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 可用算术平均。
φ=
φ1h1 + φ2 h2 + ....φn hn
要了解的三部分内容: 要了解的三部分内容:
1) 地质储量的概念 2) 储量的分级 油藏、气藏、 3) 油藏、气藏、凝析气藏的储量计算
油藏评价
1)地质储量的概念 1)地质储量的概念
指油气藏内所包含油气的量。 指油气藏内所包含油气的量。 绝对的地质储量:凡是有油气显示, 绝对的地质储量:凡是有油气显示,包括不能流动的原 油的储量。 油的储量。 可流动的地质储量:凡是相对渗透率大于零, 可流动的地质储量:凡是相对渗透率大于零,可以流动 的原油,即在最大的生产压差下,可以流动的原油, 的原油,即在最大的生产压差下,可以流动的原油,包括只 见油花的地质储量。 见油花的地质储量。 可能开采的地质储量: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能开采的地质储量: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可 能开采的原油的地质储量,随技术经济条件而发生改变。 能开采的原油的地质储量,随技术经济条件而发生改变。前 苏联的平衡表内储量、美国的净厚度储量, 苏联的平衡表内储量、美国的净厚度储量,我国目前的计算 的储量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含水98%以上(标定)。 的储量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含水98%以上(标定)。 98%以上
此外还有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原始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有效厚度、 此外还有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原始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有效厚度、 油水界面 压力、 压力、温度等
油藏评价
含气边缘 含油内边缘 含油外缘 等值线 气区 油区 水区
油水界面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油藏参数的取得: 油藏参数的取得:
流体、岩石: 流体、岩石: 高压物性试验、 1 高压物性试验、试验室内分析 地层厚度、孔隙度、构造、饱和度、渗透率: 地层厚度、孔隙度、构造、饱和度、渗透率: 2 测井解释成果 地层流动系数、渗透率(动态资料): 地层流动系数、渗透率(动态资料): 3 试井确定
油藏评价
资源量 推测 潜在 远景储量
探明储量 详探阶段, 详探阶段,资料比 较清晰
开发储量 地质、 地质、生产资料 都比较齐全
类比法
容积法
动态方法
油藏评价
3) 容积法地质储量的计算
油藏 气藏 凝析气藏
油藏评价
油田地质储量
油田地质储量表示为:
wi o
地面密度, 地面密度,储量 为地面值
oi
N = 100 Ah φ (1 − S ) ρ / B
井名 w1 w2 w3 有效厚度 孔隙度 原始含水饱和度 4.5 0.278 0.32 6.2 0.26 0.3 7.3 0.281 0.31
w1 w2 w3
平均厚度:6.0m; 平均厚度:6.0m; 平均孔隙度0.273 0.273; 平均孔隙度0.273; 平均含油饱和度0.69 平均含油饱和度0.69
油藏由含油岩石和油藏流体两部分组成。其中油藏流体—油、气、 水—在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对于特殊的低渗透油气藏有部分的例外。 对于特殊的低渗透油气藏有部分的例外。
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参数: 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参数: 几个参数 含油边缘: 含油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 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 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 含水边缘: 含水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 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 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一般情 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气, 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气,而没有可流 动的水。 动的水。 油水过渡带: 油水过渡带:指含油边缘与含水边缘之间 的地带。 的地带。 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 含油面积: 油面积。 油面积。 边水和底水: 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 油藏的水,称为底水; 油藏的水,称为底水;而在含油边缘以外 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含气边缘: 含气边缘: 含油( 含油(气)高度:指油、水接触面与油藏 高度:指油、 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0 h1 + h2 + ..... + hn 油藏油n口井的算术平均,简单 h= 2 n 4 h1 + h2 h2 + h3 hn + hn +1 ( ) × F1 + ( ) × F2 + ...( ) × Fn F2 F1 2 2 2 h= 等厚线面积加权平均法, F
还有单井控制法。
油藏评价
3、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1 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2 储量计算方法
3 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油藏评价
油气藏的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油气藏的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经确定即上报 全国储委,不能随意变动。它关系到油藏的规模、投资、 全国储委,不能随意变动。它关系到油藏的规模、投资、建 设以及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设以及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储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储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是是随人们对油气藏的认识而 逐步的加深的。 逐步的加深的。
油藏评价
2)根据油藏成因的不同可把油藏分为三类: 根据油藏成因的不同可把油藏分为三类:
(1)构造油藏--包括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 (2)地层油藏 (3)岩性油藏
(1)构造油藏
(2)地层油气藏
泥岩
砂岩
石油聚集
运移方向
不整合面
由于地层被侵蚀以后,在其上面又沉积了新的地层,其接触面称不整合面, 由于地层被侵蚀以后,在其上面又沉积了新的地层,其接触面称不整合面,如果 上面的地层具有渗透性和储集特征以及盖层,形成地层油气藏。 上面的地层具有渗透性和储集特征以及盖层,形成地层油气藏。
N = 100 Ah φ (1 − S wi ) ρ o / Boi = 100 × 7.4 × 6 × 0 .273 × 0 .69 × 0.96 = 708 .3 1 .15
h1 + h2 + ... + hn
4、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 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
利用油基泥浆取心或者密闭取心的确定的含水饱和度求出原始含油饱 和度。或者利用测井解释的原始含油饱和度。 和度。或者利用测井解释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确定的方法也有加权平均和 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
S o1φ1h1 + S o 2φ2 h2 + ....S onφn hn So = φ1h1 + φ2 h2 + ... + φn hn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2) ) 储量的分级
已开发探明储量 (I类) 油气储量分类分级表 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II类) (III类) 地质认识程度
主要分为三级储量: 主要分为三级储量:
三级储量:概算储量,一个含油气构造在有3口以上的探井发现工业油流后, 三级储量:概算储量,一个含油气构造在有3口以上的探井发现工业油流后,在基 本掌握油藏类型、含油范围以后,利用钻井、地震、 本掌握油藏类型、含油范围以后,利用钻井、地震、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三 级地质储量。与远景储量相比概算储量具有工业储量的性质, 级地质储量。与远景储量相比概算储量具有工业储量的性质,与二级和一级相比具 有推测的性质。该储量是进一步详探的依据,不能作为开发使用, 有推测的性质。该储量是进一步详探的依据,不能作为开发使用,与一级储量相比 具有50%的精确度。 50%的精确度 具有50%的精确度。 二级储量:探明储量,在探井和资料井达到一定的密度以后, 二级储量:探明储量,在探井和资料井达到一定的密度以后,取得相当的试油试采 资料以后,计算的储量,与一级储量相比具有80%的精度。 80%的精度 资料以后,计算的储量,与一级储量相比具有80%的精度。 一级地质储量:开发储量。开发井网钻完以后,依据岩心资料、 一级地质储量:开发储量。开发井网钻完以后,依据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开采资料 确定的储量,它要求油藏类型清楚、含油面积准确、有效厚度可靠,各项参数落实, 确定的储量,它要求油藏类型清楚、含油面积准确、有效厚度可靠,各项参数落实, 是制定生产计划和编制开发调整方案的依据。 是制定生产计划和编制开发调整方案的依据。
地质模型, 相对于开发模型,还有地质模型 相对于开发模型,还有地质模型,地质模型是指描述油藏 特征的数据体,包括油藏的各个方面,例如构造、岩性、沉积 特征的数据体,包括油藏的各个方面,例如构造、岩性、 环境、流体特征等等。 环境、流体特征等等。 静态的描述
油藏评价
5、地面原油平均密度: 地面原油平均密度: 利用地面原油测定其密度, 利用地面原油测定其密度,选用不 含水或者含水比较低的原油进行分析, 含水或者含水比较低的原油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全区的数值。 可以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全区的数值。 对于原油密度变化比较大的油藏要分开 计算。 计算。 6、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 原油体积系数的确定: 利用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 利用高压物性分析资料确定,一般采用样品块数平均方 法确定其平均值。 法确定其平均值。 注意储量计算的单位以及所给的参数单位。 注意储量计算的单位以及所给的参数单位。
确定六类参数的大小: 确定六类参数的大小:
1、含油面积:确定油水油气界面后,确定含油的范围,利用求积仪求出。 含油面积:确定油水油气界面后,确定含油的范围,利用求积仪求出。 2、有效厚度:扣除隔夹层后的有效厚度,由于厚度变化的范围比较大,厚度 有效厚度:扣除隔夹层后的有效厚度,由于厚度变化的范围比较大, 应该进行平均,主要采用厚度算术平均和面积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应该进行平均,主要采用厚度算术平均和面积加权平均两种方法。
指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 指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数。一般根据岩心分析和测井解释 资料取得。当孔隙度变化比较大时,采用有效厚度加权平均, 资料取得。当孔隙度变化比较大时,采用有效厚度加权平均,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 可用算术平均。
φ=
φ1h1 + φ2 h2 + ....φn hn
要了解的三部分内容: 要了解的三部分内容:
1) 地质储量的概念 2) 储量的分级 油藏、气藏、 3) 油藏、气藏、凝析气藏的储量计算
油藏评价
1)地质储量的概念 1)地质储量的概念
指油气藏内所包含油气的量。 指油气藏内所包含油气的量。 绝对的地质储量:凡是有油气显示, 绝对的地质储量:凡是有油气显示,包括不能流动的原 油的储量。 油的储量。 可流动的地质储量:凡是相对渗透率大于零, 可流动的地质储量:凡是相对渗透率大于零,可以流动 的原油,即在最大的生产压差下,可以流动的原油, 的原油,即在最大的生产压差下,可以流动的原油,包括只 见油花的地质储量。 见油花的地质储量。 可能开采的地质储量: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可能开采的地质储量: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可 能开采的原油的地质储量,随技术经济条件而发生改变。 能开采的原油的地质储量,随技术经济条件而发生改变。前 苏联的平衡表内储量、美国的净厚度储量, 苏联的平衡表内储量、美国的净厚度储量,我国目前的计算 的储量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含水98%以上(标定)。 的储量都是这种情况。比如:含水98%以上(标定)。 98%以上
此外还有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原始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有效厚度、 此外还有油水界面、油气界面、原始含油饱和度、砂层厚度、有效厚度、 油水界面 压力、 压力、温度等
油藏评价
含气边缘 含油内边缘 含油外缘 等值线 气区 油区 水区
油水界面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油藏参数的取得: 油藏参数的取得:
流体、岩石: 流体、岩石: 高压物性试验、 1 高压物性试验、试验室内分析 地层厚度、孔隙度、构造、饱和度、渗透率: 地层厚度、孔隙度、构造、饱和度、渗透率: 2 测井解释成果 地层流动系数、渗透率(动态资料): 地层流动系数、渗透率(动态资料): 3 试井确定
油藏评价
资源量 推测 潜在 远景储量
探明储量 详探阶段, 详探阶段,资料比 较清晰
开发储量 地质、 地质、生产资料 都比较齐全
类比法
容积法
动态方法
油藏评价
3) 容积法地质储量的计算
油藏 气藏 凝析气藏
油藏评价
油田地质储量
油田地质储量表示为:
wi o
地面密度, 地面密度,储量 为地面值
oi
N = 100 Ah φ (1 − S ) ρ / B
井名 w1 w2 w3 有效厚度 孔隙度 原始含水饱和度 4.5 0.278 0.32 6.2 0.26 0.3 7.3 0.281 0.31
w1 w2 w3
平均厚度:6.0m; 平均厚度:6.0m; 平均孔隙度0.273 0.273; 平均孔隙度0.273; 平均含油饱和度0.69 平均含油饱和度0.69
油藏由含油岩石和油藏流体两部分组成。其中油藏流体—油、气、 水—在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油藏中是按密度大小呈有规律的分布 对于特殊的低渗透油气藏有部分的例外。 对于特殊的低渗透油气藏有部分的例外。
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参数: 从图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参数: 几个参数 含油边缘: 含油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 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 交线。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 含水边缘: 含水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 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 交线。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一般情 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气, 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气,而没有可流 动的水。 动的水。 油水过渡带: 油水过渡带:指含油边缘与含水边缘之间 的地带。 的地带。 含油面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 含油面积: 油面积。 油面积。 边水和底水: 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 油藏的水,称为底水; 油藏的水,称为底水;而在含油边缘以外 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含气边缘: 含气边缘: 含油( 含油(气)高度:指油、水接触面与油藏 高度:指油、 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0 h1 + h2 + ..... + hn 油藏油n口井的算术平均,简单 h= 2 n 4 h1 + h2 h2 + h3 hn + hn +1 ( ) × F1 + ( ) × F2 + ...( ) × Fn F2 F1 2 2 2 h= 等厚线面积加权平均法, F
还有单井控制法。
油藏评价
3、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有效孔隙度的确定: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1 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2 储量计算方法
3 油藏的驱动方式及其开采特征
油藏评价
油气藏的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油气藏的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一经确定即上报 全国储委,不能随意变动。它关系到油藏的规模、投资、 全国储委,不能随意变动。它关系到油藏的规模、投资、建 设以及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设以及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开发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 储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 储量是一个确定的数值,但是是随人们对油气藏的认识而 逐步的加深的。 逐步的加深的。
油藏评价
2)根据油藏成因的不同可把油藏分为三类: 根据油藏成因的不同可把油藏分为三类:
(1)构造油藏--包括背斜油气藏和断层油气藏 (2)地层油藏 (3)岩性油藏
(1)构造油藏
(2)地层油气藏
泥岩
砂岩
石油聚集
运移方向
不整合面
由于地层被侵蚀以后,在其上面又沉积了新的地层,其接触面称不整合面, 由于地层被侵蚀以后,在其上面又沉积了新的地层,其接触面称不整合面,如果 上面的地层具有渗透性和储集特征以及盖层,形成地层油气藏。 上面的地层具有渗透性和储集特征以及盖层,形成地层油气藏。
N = 100 Ah φ (1 − S wi ) ρ o / Boi = 100 × 7.4 × 6 × 0 .273 × 0 .69 × 0.96 = 708 .3 1 .15
h1 + h2 + ... + hn
4、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 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
利用油基泥浆取心或者密闭取心的确定的含水饱和度求出原始含油饱 和度。或者利用测井解释的原始含油饱和度。 和度。或者利用测井解释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确定的方法也有加权平均和 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均法。
S o1φ1h1 + S o 2φ2 h2 + ....S onφn hn So = φ1h1 + φ2 h2 + ... + φn hn
油藏评价
油藏评价
2) ) 储量的分级
已开发探明储量 (I类) 油气储量分类分级表 探明储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 基本探明储量 控制储量 预测储量 (II类) (III类) 地质认识程度
主要分为三级储量: 主要分为三级储量:
三级储量:概算储量,一个含油气构造在有3口以上的探井发现工业油流后, 三级储量:概算储量,一个含油气构造在有3口以上的探井发现工业油流后,在基 本掌握油藏类型、含油范围以后,利用钻井、地震、 本掌握油藏类型、含油范围以后,利用钻井、地震、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三 级地质储量。与远景储量相比概算储量具有工业储量的性质, 级地质储量。与远景储量相比概算储量具有工业储量的性质,与二级和一级相比具 有推测的性质。该储量是进一步详探的依据,不能作为开发使用, 有推测的性质。该储量是进一步详探的依据,不能作为开发使用,与一级储量相比 具有50%的精确度。 50%的精确度 具有50%的精确度。 二级储量:探明储量,在探井和资料井达到一定的密度以后, 二级储量:探明储量,在探井和资料井达到一定的密度以后,取得相当的试油试采 资料以后,计算的储量,与一级储量相比具有80%的精度。 80%的精度 资料以后,计算的储量,与一级储量相比具有80%的精度。 一级地质储量:开发储量。开发井网钻完以后,依据岩心资料、 一级地质储量:开发储量。开发井网钻完以后,依据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开采资料 确定的储量,它要求油藏类型清楚、含油面积准确、有效厚度可靠,各项参数落实, 确定的储量,它要求油藏类型清楚、含油面积准确、有效厚度可靠,各项参数落实, 是制定生产计划和编制开发调整方案的依据。 是制定生产计划和编制开发调整方案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