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影评
浅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郝如璟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05期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讲述了女主人公一英国中产阶级出身的贵族少女露西在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勇于打破男权社会束缚追求自由与真爱的故事。
通过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她的女性意识在一步步地觉醒。
英国作家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名家,他充满诗意和内涵深刻的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让他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被奉为经典。
他在1908年创作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认为是他作品中最为欢快和充满生命力的一部。
这部小说描述了英国中产阶级出身的贵族小姐露西从处处受到男权社会束缚到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呼唤和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挑战。
本文将从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变化角度出发,分析本部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看》中英国男权社会对女性意识的束缚正是由于当时男权社会文化氛围及思想禁锢过于强大,才导致包括女主人公露西在内的一众女性角色丧失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以至于发展道这种禁锢不仅仅来自于男性的“强制”,女性自动就将自己束缚在其中的地步。
这种现象往往是在社会等级越高时,便越加严重和苛刻。
比如小说中一开始与女主人公一同旅行的表姐巴特利特小姐就认为,乔治父子贸然搭话并提出交换房间的行为是及其缺乏教养的行为。
“巴特利特小姐吃了一惊。
通常在一家供应膳宿的公寓里,人们对她们先要观察一、二天,然后开口攀谈,而且往往要等到她们走了才会发觉她们是‘合适的’对象。
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缺乏教养。
”[]本来乔治父子只是好意将能看到风景的房间让给她们,结果被巴特利特认为了是没教养。
而且巴特利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说明她已然将这种认识刻入了潜意识中。
这充分体现出了当时英国男权主义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已将女性牢牢地圈在了一个圈里,并且她们还毫不自知此种地步,是对女性意识残忍的无视和压制。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影评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2219bc55901020206409ccf.png)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影评二十岁那年,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二十岁以前,我、姐姐和爸爸妈妈挤在16平米的小房子里住了十年。
我是那么想要一间自己的房间。
不要大,只要它属于我自己。
白色的墙壁,蓝色的窗帘,我的小床,一张书桌。
关上门,全世界便只有我一个人。
仅此而已。
可是,我只有一个兼做客厅、餐厅、书房和卧室的小得不能再小的所在。
吃饭、看电视和做作业的时候,我只能坐在自己的床上,来了客人,我就要闪到屋子的一角呆着。
尽管如此,那个见不到阳光的局促的住所,仍然集聚了我成长岁月里所有的或温暖或快乐或惆怅或忧伤的记忆。
虽然小,但它是我的家,我和爸爸妈妈亲爱的家。
没人能够理解我是多么疯狂的渴望让爸爸妈妈住上大房子,还有洒满阳光的小小院落。
上大学的某天夜里,同寝室的姐妹聊起各自的理想。
我说,我要找到好的工作,我要拼命挣钱,我希望可以带父母走进我为他们在市郊一个美丽的湖畔购置的新家。
虽然不那么大,但是足够可爱。
一楼,有小小的院落,明媚的阳光房,从卧室的窗外看去,有青翠的绿树和美丽的鲜花,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湖水的芬芳。
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仍然亲亲爱爱的在一起。
每天吃过晚饭,我和妈妈一起推着小车带孩子去湖边散步,半个小时后慢悠悠地溜达回家,客厅的灯温柔地亮着,老公已经回家了,坐在餐桌旁吃饭。
爸爸在小花园里忙碌着,把他的栀子花从左边移栽到右边,或者从右边移栽到中间。
孩子坐在他的小车里开始咿呀乱叫,和外公打招呼。
我会在暮色中呵呵地笑。
说完这些后我就开始痛哭,用完整整一盒纸巾。
现在,我的理想,仍然在远远的天空悬挂着,等着我触碰。
妈妈却离开我八年了。
偶尔闪念想起从前老房子被我画得班驳的墙壁,暑假里妈妈上班前放在我枕边的早点钱,还有爸爸曾经亲手为我打制的书桌,我仍然会流出眼泪。
现在我已是孩子的母亲,看着他一天一天长大,我想:飘走的妈妈在微笑,因为在看得见或者看不见风景的房间里,我很幸福。
因为有爱。
基于女性主义视域分析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得 到 自己 真正 的爱 情 , 和 家 庭决 裂 , 解 除了和 塞 西
尔・ 韦斯 的婚约 , 最 终和乔 治生活在了意大 利 。 整 部 电影 从 表面 上 来 看 , 只 是 一 个 单 纯 的 爱
她 和 露 西一起 去意 大利 旅 行 的途 中, 不仅 是她 的陪
影主题 背后所 带给 女性 的积极 意 义是不言而喻 的,
这也是 当前这部 电影 还能 受到 众多人喜爱 的主要原
因 之一 。
性 怎样 找到 自我并追 求自我 的过程 。
一
、
文学改编电影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二、 《 看的见风景的房间》 积极意义
( 一) 女性意识丧失的主要表现
201 7 / ¥
第1 看 得见 风景 的房 间 》 自从 被搬 上银幕 后就 得 到了 观 众 的赞誉 , 在 口碑 和 票房 上取得 了较 好 的成 绩, 甚 至还 获得了奥斯 卡 的多项提 名 。 『 1 男女 主人公
为了最 终在 一起 而 突破 了重 重障 碍 , 作 者 也着重 阐 述了这个 过程 , 让 一 代 又一 代的观 众 们 受到 感染 。
国 。之 后 , 露 西 和 同阶 层 的 塞 西尔 ・ 韦斯订婚 。 但 是, 露 西心 里其 实无 法接 受 这个没有任 何激 情 可言 的婚 姻 , 她 的内心更 是充满 了矛盾 。 于是 , 露 西再 次 来 到意 大 利 , 在 老埃 莫森 的 帮助下 , 露 西 知道 了乔 治对 她 真 挚 的感 情 , 于 是 开始 醒 悟 , 露 西 为了能 够
影片展 示了以露 西为代 表的女性 自主 意识 的丧 失, 也 表现 出当时英国 中产阶 级 的女 性 处于 边缘 社
逃离城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另一种解读

逃离城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另一种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这部小说具有逃离城市的主题,主人翁露西所期望的“风景”不是在“房间”中观察,而是发自自我内心寻找到的风景。
所以露西敢于追求自我,寻找真我。
本文试着从主人翁露西慢慢觉醒的意识中叙述这一主题。
标签: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逃离城市城市,从地理学上讲就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的集聚点。
它涉及到广泛的区域,人口相对比较稠密之处。
“城”与“市”如果分开来讲,“城”是用来防御的,“市”是贸易的公共区域。
这两种解释中都涉及到人的因素在其中,有人喜欢城市的喧闹,有人侧喜欢脱离城市的喧嚣,追求自己内心的所向。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主人翁露西展现出逆城市化现象,她对大自然的美好充满了向往,同时也展现作家福斯特的写作主旨:女性冲破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奔向自我选择的生活。
作为“房间”的城市是封闭空间在小说的题目中,“房间”是一个密闭的空间,在文化生活中它象征令人压抑的生活空间———城市。
小说的第一个章节中,叙述到:女主人翁露西看到“望着悬挂在英国人背后、装在厚实宽边镜框里的已故女王与已故桂冠诗人的肖像;望着那张英国国教的通告,这是墙上除了肖像外的唯一装饰品”,这个唯一饰品突显了露西的厌恶感,同时还有当地人说着“满口伦敦东区土话”,女主人翁感觉到“好像还在伦敦”。
这个时候,“房间”的象征意义,就是自身被当时社会阶层及城市的束缚丝毫没有减少,使主人翁感受到这所“房间”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自己还有压抑的空间围绕在四周。
小说中的塞西尔和牧师伊格就是女主人翁周围的“房间”,是他们的束缚使露西想逃脱周围的这个生活环境。
塞西尔没有自由平等的思想,只是把女人看做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品;牧师伊格表面上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传道士,让人感觉到他很神圣,事实上他好如一個装在套子里的人,极度装作正派高尚而已。
在这个社会的束缚之下,有一个牺牲品形象跃然在读者眼前,这个人就女主人翁的表姐巴特利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观后感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观后感我最近有幸入住了一间特别的房间,这是一间可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入住后的感受令我难以忘怀,简直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
进入房间的一瞬间,我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
整个房间的一面墙被打造成巨大的玻璃窗,透过它可以看到外面的美景。
天空湛蓝,云朵洁白,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在地板上绘制出斑驳的光影。
我不禁感叹自然的美丽。
房间的设计非常巧妙,每一个角落都被精心打造。
房间内摆设着一张舒适的沙发,墙上挂着一幅抽象画,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
整个空间散发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
我走到窗前,仔细欣赏着窗外的风景。
远处是一片湖泊,湖面上的水波荡漾,仿佛在欢快地跳舞。
湖边的杨树轻轻摇曳着,似乎与微风做着柔软的对话。
湖的对面是一片山脉,山峦起伏,雄伟壮观。
远处是一座小桥,桥上有人正在悠闲地垂钓。
整个景色宛如一幅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坐在窗前,我不禁开始思考起生活的意义。
看着外面的风景,我感到自己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在喧嚣的城市中,人们往往忽略了自然的美丽,心灵也逐渐迷失了方向。
而这个房间,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审视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个房间里,时间似乎也变得不再重要。
我可以静静地坐在窗前,欣赏风景,思考人生。
也可以在房间内漫步,品味每一个角落的设计。
内心的烦忧和压力,在这个房间里都可以暂时抛到脑后,感受到一种解脱和放松。
除了美景和宁静的氛围,这个房间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服务。
房间内有一台音乐播放器,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歌曲。
音乐的韵律与外面的风景相得益彰,让我感到更加愉悦。
另外,房间里还提供了一些书籍,我可以随意选择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同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
这个房间的设计理念令人深思。
它告诉我,生活不仅仅是忙碌和压力,更是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放松。
人们应该学会与自然相融合,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离开这个房间时,我感到心满意足。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刘洋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刘洋(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要: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福斯特给我们讲述了贵族少女露西的爱情故事。
露西依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追求真爱,最终达到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联系;女性意识;女性角色;风景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147-02一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
1908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出版时,福斯特只有29岁。
在此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天使们不敢踏上的地方》和《最长的行程》。
当时,他虽然受人尊敬,但尚未享有盛名。
而出现在前两部小说中的主题——激情和传统、真实与矫饰——也是在这第三部小说中方显成熟,层次更加丰满,说服力也更强[1]。
在他的作品中,福斯特一向致力于强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他将这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真诚关系称为“唯一”的联系[2],而当这种联系具体在他作品中的某一个女主人公身上时——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与乔治、塞西尔的关系上时,我们不难发现福斯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正视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二20世纪初正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崛起的时候,西方的妇女开始重新审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定位。
在传统社会中(包括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女性不但政治经济地位低下,而且遭受伦理道德规范的压迫和束缚。
女人被禁锢在家庭中,除了做一个“贤妻良母”,便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们把女性的这种定位称之为“女性角色”[3]。
女性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以表现为争取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社会冲突,但更多的是表现为单个女性反抗既定社会角色的个人冲突。
由于女性被限制在婚姻和家庭之内,与此相关的束缚人性的道德规范也主要指向女性,比如女性必须保持贞洁,相夫教子,从一而终,任何婚外性行为都是禁止的,是道德败坏的,因此,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就出现在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反叛上。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意识探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描绘了一对受社会压迫的少女感情的故事。
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探析小说的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一、小说中的女性意识1、独立思考能力——两个女主人公都有自己独立和不同于众多的思想,“尽管她们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也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这表明她们在压力下也不会被深陷爱情而混乱头脑,能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2、神圣婚姻感——尽管友美有自己的个人目标以及一段令人艳羡的小家庭,但她仍愿意参加平民化的婚礼,彰显出她内心深处对婚姻至高无上的尊重,表现出女性神圣婚姻感。
3、反叛式坚守——寻亲女性把看护婚姻的期望置于一旁,决然地选择了反叛,表现出女性的理想主义和内心的担当。
二、小说中的女性受压迫1、长久的婚姻传统——在小说中,清廉的社会立场是传统期望婚姻走向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女性受社会压迫的表现之一,造成女性在感情上的无力感。
2、婚姻被他人牵制——对女性而言,婚姻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也影响全家的命运,因此经常面临男人外表上的礼仪和他人的审判,因而陷入极端困境下回避正常的婚姻旅程。
三、小说中的女性解放1、追求自由——尽管友美的生活宏大小美丽,但她的内心还是不愿屈服,半哑半清的咬文嚼字中透露出顽强而勇敢的追求自由的力量,这种情绪表达让人打动,在爱情诗词中流露出充满自由狂舞的颓废感。
2、用微笑应对苦难——在经历苦难后仍用无论多么简陋的微笑应对苦难,这标志着女性解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友美表达出绝望、勇敢和美好的一种方式。
3、用温柔抗拒传统——在小说中,友美以温和的态度抗争传统观念,表明女性的意识正在不断的成长和改变,进而将社会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得到改善。
总结:《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上被压抑的普遍现象,其中,独立思考能力、神圣婚姻感、反叛式坚守、对婚姻传统的受压、追求自由、微笑应对苦难以及用温柔抗拒传统等方面都体现了女性的意识的解放与发展,体现了女性不畏惧压力、勇敢抗争、体现独立、自主、坚强的精神。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观后感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观后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观后感范文人们总是相信社会中的某些行为规范是为了让我们得更加文明,这些规范的确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当我们用所谓的文明过度修饰自己,过度要求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因为感受一切的从来都是我们的内心。
去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因为我很喜欢看英国18、19世纪那种绅士和和淑女的情感历程,说白了本人就是喜欢看那种欲言又止,矜持含蓄的情感戏。
汉尼小姐是一位受传统教育的淑女,不同的是家庭原因使得她行为符合准则却并不古板,不会出格但却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而埃莫森先生则是一个“新奇的事物”,他的行为虽不是粗鲁无礼,但是直接简单,毫不掩饰,这绝对在当时压抑拘束的英国社会里算是异类。
一个热情,热生活的父亲总会有一个敢爱敢恨的儿子,性格秉性终究是源于家庭。
埃莫森先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绅士,老埃莫森也对汉尼小姐说了,我的孩子很有脑子,但是太糊涂了,愿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
这样的一个男人放在现在真是俏皮、可爱、惹人怜,但在当时估计就有耍流氓的嫌疑了。
女人总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浪漫、富有情趣,就像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一定要住在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样。
男人则不一样,男人的风景在男人心中,男人貌似并不像女人一样在意这些生活上的小情趣,也许这就是为男人更容易跟随自己的心。
或者说因为男人善于跟从自己的心所以忽略那些细节,而女人会被更多的条框所限制,更容易身不由己,而乐于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小情趣上。
无论如何,男女行为的准则是不一样的,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男女对同一事物反应的差异。
很多时候男人对事情的发生要付更多责任,而女人则要为事情承担更多后果,这确实不公平。
意大利,窗外引入眼帘的就是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一个充满浪漫与自由的国度,像汉尼小姐说的,意大利人热情友好同时又这么暴力,这不让人觉得新奇么?这儿的人们性情张扬,感情丰富直白,在这里,不用管那些繁文缛节,不能让那些腐朽的东西辜负了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佛罗伦萨看风景吧
A Room with a View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评论
1.女人总是喜欢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而对于男人来说,风景是在心里的。
蓝蓝的天,小鸟的歌唱,这一切都在心里。
爱默森先生用叉指着自己的胸口,虔诚地说道。
这是《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那对奇怪的爱默森父子刚出场时的一句台词。
于是来自英国的美丽的露西小姐在牧师的说服下接受了他们的好意,和表姐——所有欧洲古典文学里最常见的陪衬角色——一个老处女搬进了能够看见佛罗伦萨美丽风景的房间。
镜头拉伸,从露西小姐的视野看出去,窗外是Arno河,意大利的美丽风光安静地铺陈在整个画面里。
故事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舒缓而宁静,带着欧洲古朴的生活气息。
福斯特的原著我觉得甚至不如电影拍的好,有些章节太拖沓,不如电影脉络清晰。
整部影片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它被分成了十几个小节,每一个小节开始之前会出现一个用繁复的花纹做外框的标题,有一种英国特有的严肃刻板的幽默成分,并且带着十足的欧洲文艺腔。
影片里的台词大部分还是忠于原著,花哨而正式的句式,从直着脖子持一口英国英语的演员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的动人。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看的是中文配音版。
我认为西片如果是配音的,一般来说,好看程度就要打很大一个折扣。
因为老的配音演员总喜欢过于夸张地表现外国电影中的人物情绪。
这一次再看,不但让我感受到演员们平缓而得体地表现福斯特笔下优美的语句,而且还看到中文版中已经被剪切掉的,英国古典电影中不多见的一场裸戏。
那是露西和她的未婚夫还有妈妈一起散步时,遇见自己的弟弟、乔治还有镇上的牧师在池塘里洗澡的情境。
从露西的眼神以及偷笑的表情就可以看出,她不是那种被繁文缛节束缚着的英国上流社会人家的小姐,她必不甘于作为自己未婚夫的摆设,她的心里太多激情。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佛罗伦萨开满罂粟花的乡间,露西被乔治强吻之后,表面上如同一个大家闺秀应该做的那样愤怒地离开了他,其实心里却偷偷地萌发了爱的念头。
说起那个不由分说的吻,再和露西与那个假模假式未婚夫订婚后的那个吻一比较,后者便让人忍俊不禁了。
我们这位戴着金边夹鼻眼镜的未婚夫对露西说,露西,好像我们订婚之后我还没有吻过你。
露西说,是的。
未婚夫说,那我可以吻你么。
露西说,当然可以。
于是未婚夫紧紧地抿着双唇像品尝中药那样蹙着眉接近了露西,在十分勉强的接触中,这位先生的夹鼻眼镜险些掉了下来,慌忙地用手去扶。
露西说对不起。
未婚夫说没关系。
然后他又扶了扶眼镜,捋了捋头发,像一个绅士一样拿着文明棍走在前面。
影片的音乐是另一个动人的部分。
里面多次选取了贝多芬、莫扎特和舒伯特的曲子,在乔治第一次吻露西的时候,还引用了普契尼的歌剧燕子中的咏叹调朵瑞塔的梦想。
那也是一个和爱情有关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朵瑞塔也和男主角有着让人荡气回肠的一吻。
而片头普契尼脍炙人口的唱段我亲爱的父亲与影片主题也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吻合,描述的都是女主角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这个曲子在鉴赏课的时候老师曾经提醒我们注意其中凄婉的意味。
老师是个意大利中年女子,她说英语的时候,某些音节仍让我联想起那些优美的咏叹调,难怪人有曾经告诉我意大利语是音乐的语言。
我想用乔治在说服露西离开她未婚夫时的话语来结束这篇文章,他说:他只是想占有你,然后像欣赏一副油画或者一个象牙盒子一样看着你。
你只是他可以占有并展示的一件东西。
他不希望你思考,不需要你真实地存在。
他不爱你,可是我爱。
即使当我紧紧拥抱你的时候,我仍然希望你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看完这样的电影,我去欧洲的念头又更强烈了一些。
2.“有些美妙的事发生。
”乔治站在河边对汉娜说。
“发生在我身上,也发生在你身上。
”扔在河里的照片被卷进翻滚的波浪中。
或许那一刻,便已注定这两个年轻人不再只是对方生命中的过客。
乔治爱上汉娜,并大胆地表现出来,在风吹麦浪的山间,他一把揽住汉娜亲吻了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示爱,汉娜选择离开。
回到英国后,汉娜在如常生活中渐渐忘记乔治,忘记这段经历。
她接受了另一个男人西瑟的求婚,她觉得自己是爱西瑟的,只是在与西瑟那次不怎么愉悦的初次接吻后,脑海里会猛然闪现乔治亲吻自己的那一瞬。
或许是天意又或者是有意为之,乔治再次出现在汉娜的生活中。
汉娜未曾意识或一直被她压抑的昔日情愫,在乔治的热烈表白中慢慢复苏,她似乎没有任何痛苦挣扎地拒绝了西瑟。
电影结尾,乔治与汉娜重回初遇之地佛罗伦萨,同样的旅馆同样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所不同的是,他们不再是旅途偶遇的陌生人。
人世间,像这样有着美丽开始的爱情故事仍在不断上演。
汉娜是幸运的。
也有许多人,曾像她一样心动过,浑然不觉地爱过,逃避过,淡忘了……只是,只是,错过便就真的错过了。
没有巧合,没有重逢。
还未来得及投入便戛然而止,就像一个半成品,生生地摆在那,不可撤销又难以为继,不完满却自有其轮廓。
它或许会在庸常的岁月中尘封、褪色,但又偶尔会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给你重重一击。
其实,这与幸运与否无关,有过美妙的事发生,便已足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再美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美的梦都有苏醒的一天,再爱的人都有远走的一天,再深的记忆都有淡忘的一天。
你说,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可是我仍旧执着于镜花水月般的情事,如梦朦胧不醒。
”——安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