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拉梁计算
基础拉梁的计算

基础拉梁的计算1、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4)基础埋深较大时;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2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
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
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基础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3、基础拉梁设计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取基础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0.08~0.15)Nmax ,作为基础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另一种是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 拉通。
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
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0.03L~0.04 L,高度大于等于0.05L~ 0.067L。
如按0.1Nmax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mm2。
此外,当拉梁承受底层墙体荷载时,不管采用上述何种方法计算的,都必须对基础拉梁另行按“梁”或“连续梁”进行验算。
1.独立基础不一定要设拉梁,跟地基土质的均匀性和地面的刚度有关。
土质均匀,采用刚性地面时,对柱子侧向有可靠支承时可以不加拉梁。
2.计算方法:(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拉梁与基础梁的区别及计算方法

基础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础的竖向反力,是受力构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据竖向反力值确定.基础拉梁是调节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承受一层隔墙的荷载,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确定.在计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虑为仅承受自重和底层墙体总量并且将之传给两边基础的两边铰支(或者有时可以考虑是弹性支座)的单跨梁(即在两边基础内钢筋不连续而是达到锚固长度),它的计算同一般的上部结构两边铰支梁;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
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
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
拉梁是基础之间的联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计算方法依其作用而异1.仅为加强基础的整体性。
调节各基础间的不均匀沉降,消除或减轻框架结构对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结的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梁的区别各柱轴力较大者的1/10,按受拉计算配筋,钢筋通长,按受压计算稳定;此时基础按偏心受压基础考虑。
基础上土质较好时,建议采用该方法2.用拉梁平衡柱底弯矩。
按受弯构件计算,考虑到柱底弯矩的方向的反复性,钢筋通长。
此时基础按中心受压基础考虑。
3.上两相并兼承托首层墙体或其他竖向荷载。
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两种结果之一组合进行计算。
4.构造措施梁宽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满足构造要求001: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
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
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
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
拉梁设计

拉梁位置及作用不同各自的计算方法
相关标签:
•配筋
•框架结构
•拉梁
一、拉梁截面的高度取(1/15~1/20)L,宽度取(1/25~1/30)L,其中L为柱间距
二、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又较深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
算长度和底层位移,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的基础拉梁,从基础顶面至拉梁顶面为一层,从拉梁顶面至首层顶面为二层,即将原结构增加一层进行分析。
所以,框架梁(含拉梁)和柱的最终配筋宜取上述两次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三、当多层框架结构无地下室,柱下独立基础埋置深度较浅而设置拉梁,一般应设置在
基础顶面,此时拉梁的配筋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l/10作为拉梁的轴心拉(压)力,拉梁按轴心受拉(压)构件计算。
此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
基础土质较好时,采用此法较为经济;(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当抗震等级为
一、二级的框架结构,柱底组合弯矩设计值尚应分别乘以l.5和l.25增大系数;柱基础按
轴心受压考虑。
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弯矩与上述两种方法之一计算的内力进行组合,按拉(压)弯构件或受弯构件计算拉梁纵向受力钢筋。
拉梁截面配筋:应上下相同,各不小于2f14,箍筋不少于Φ18@200,
四、拉梁的配筋构造。
拉梁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正弯矩钢筋应全部拉通,
负弯矩钢筋50%拉通。
基础梁计算公式

基础梁计算公式基础梁计算公式和示例解释弹性基本公式•弹性模量:E=受拉应力应变•Poisson比:μ=纵向应变横向应变•应力:σ=PA•应变:ε=ΔLL0•应变能量:U=12EAε2示例解释:弹性模量指材料在受到应力时产生的应变程度,它描述了材料在弹性阶段的性能。
当材料受到拉伸或压缩力时,通过测量应变和应力,可以计算出弹性模量。
基础梁计算公式•梁的切线方向弯矩:M=dMdz =d2Mdy2•梁的法线方向弯矩:N=dNdz =d2Ndx2•横向剪切力:Q=dQdz =dSdx•直角平面内的挠曲曲率:k=d 2ydx2•稳定方程:d 2Mdy2+dQdx+N=0示例解释:基础梁是指在土层中埋设的梁,用于支撑或传递载荷。
通过梁的切线方向弯矩、法线方向弯矩、横向剪切力和挠曲曲率等参数的计算,可以评估基础梁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梁的静力平衡公式•受力平衡方程:∑F x=0,∑F y=0,∑M=0•弯曲刚度:EI•断面模量:S•结构刚度:K=EIL示例解释:梁的静力平衡公式描述了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达到平衡的条件。
通过受力平衡方程和梁的弯曲刚度、断面模量以及结构刚度的计算,可以确定梁的受力情况和结构稳定性。
基础梁荷载计算公式•重力荷载:G=γ⋅A•地震荷载:E=G⋅z•风荷载:F=12⋅C d⋅A⋅V2•水荷载:P=γ⋅ℎ⋅A示例解释: 基础梁荷载计算公式用于计算梁在不同荷载情况下的受力情况。
通过应用重力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和水荷载的计算公式,可以评估基础梁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
基础梁变形计算公式• 直线受力变形:Δ=PL EA• 弯曲变形:δ=5PL 3384EI•剪切变形:δ=QL 33EI示例解释: 基础梁变形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基础梁在受到荷载时的变形情况。
通过直线受力变形、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基础梁的变形程度和结构的稳定性。
结论基础梁的设计和计算涉及多个参数和公式。
通过应用弹性基本公式、梁的静力平衡公式、荷载计算公式和变形计算公式,可以详细评估基础梁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确保其结构稳定。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

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 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
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
1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
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
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框架基础拉梁计算方法

-48-二、基础拉梁层的计算模型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结点,用总刚分板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时虽然定义楼板厚度为零,也定义弹性结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仍然会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房屋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
三、基础拉梁设计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
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
一般来说,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埋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方案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
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时,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Φ14(二级钢),箍筋不得小于Ф8@200。
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框架基础拉梁计算方法刘洋 李亮 杨育文一、框架计算简图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
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
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
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
设计中关于地梁与拉梁的计算问题

设计中关于地梁与拉梁的计算问题“基础拉梁截面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截面宽度可取1/20~1/30。
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内的下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上述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0%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拉梁和地梁是有区别的。
2、拉梁可按照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
3、用拉梁平衡柱底弯距,则基础按照中心受压考虑。
4、上部墙体荷载应组合计算。
正常情况下:1.柱间距方向设地梁,比如说柱间距为6000m,设计中用1/15,即400mm;刚架跨度方向不设地梁。
2.地梁设计时可以考虑两边刚接,因为厂房设计时按照一品刚架设计而来,基础并不整体建模,所以必须在pkpm中重新建一个模型输入墙体荷载,整理出地梁计算书(这也是审图需要的),最终配筋时放大1.2倍,上下配筋取一样(没有什么道理,这样去做不会让别人认为你是个新手);特殊情况下(仅供参考,无实际工程依据,无经验时请不要采用!):1.当地基有比较混乱关系的暗浜、土层分布不均匀或其它复杂地基问题时,在没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建议不要建造跨度大的厂房;不然必须就得用条形基础了,可以仅柱间距方向有地梁,但地梁高度为1/6跨度,最终做成口字形;四边挑出1/4跨地梁(也有称弹性地基梁):1、地梁一般指梁板式筏形基础和柱下条基中的梁,该梁的最大弯矩在上部跨中及下部支座处,纵向钢筋的接头尽情避免在内力较大的地方,选择在内力较小的部位,宜采用机械连接和搭接,不应采用现场电弧焊接。
2、地梁的纵向钢筋应该在支座锚固,筏基地梁因之延性要求,所以纵筋的接头位置、接头百分率的控制,纵向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按抗震构件的构造要求执行。
地基梁:通常是指用以承担围护结构荷载的梁,如厂房的围护砖墙下,有时不做墙基础,而是设基础梁将其荷载传至柱基础。
这时,可以和地圈梁,拉梁一起考虑,一梁多用!地基梁是结构构件,要承受荷载,而地圈梁一般是为了满足构造而设立的。
不过,我曾经在一个独立基础框架结构的基础工程施工中,设计的地圈梁按照常规设置,没有考虑跨度达到了将近5米(因为独立基坑开挖,造成地梁势必有悬空的),上部有将近4米的砌体,地圈梁施工时因为下部的土方没有夯实(施工管理问题),造成地圈梁施工后还没有砌筑上部的砌体就已经因为自身的问题开裂了,所以在框架结构的地梁施工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基础梁计算公式(一)

基础梁计算公式(一)基础梁计算公式及示例1. 弹性基础梁扭转角度公式•公式: θ=T⋅LG⋅J•说明: 弹性基础梁的扭转角度与所施加的扭矩、梁长度、横截面积的扭转刚度及剪切模量有关。
•示例: 假设基础梁横截面积的扭转刚度为J= m4,剪切模量为G=80 GPa,梁长度为L=3 m,扭矩为T=1000 Nm,则扭=75 rad转角度为θ=1000⋅380⋅2. 基础梁最大弯矩公式•公式: M max=P⋅L4•说明: 基础梁在给定端点受到的最大弯矩与所施加的集中力、梁长度有关。
该公式适用于集中力施加在梁的中央或两端的情况。
•示例: 假设基础梁长度为L=5 m,集中力为P=2000 N,则=2500 Nm最大弯矩为M max=2000⋅543. 基础梁最大剪力公式•公式: V max=P2• 说明: 基础梁在给定端点受到的最大剪力与所施加的集中力有关。
该公式适用于集中力施加在梁的中央或两端的情况。
• 示例: 假设基础梁受到的集中力为 P =5000 N ,则最大剪力为V max =50002=2500 N4. 基础梁挠度公式• 公式: y =F⋅L 348⋅E⋅I• 说明: 基础梁的挠度与所受的集中力、梁长度、截面惯性矩及弹性模量有关。
• 示例: 假设基础梁所受集中力为 F =10000 N ,梁长度为 L =4 m ,截面惯性矩为 I = m 4,弹性模量为 E =200 GPa ,则挠度为 y =10000⋅4348⋅200⋅=10 mm5. 基础梁应力公式• 公式: σ=M⋅c I• 说明: 基础梁的应力与所受的弯矩、截面离心距、截面惯性矩有关。
• 示例: 假设基础梁所受弯矩为 M =5000 Nm ,截面离心距为c = m ,截面惯性矩为 I = m 4,则应力为 σ=5000⋅= Pa以上是关于基础梁相关的计算公式及示例解释。
基础梁的设计及分析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计算,以确保基础梁的结构稳定性和负载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