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石油管线的由来、发展

合集下载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工艺设计方案优选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工艺设计方案优选

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工艺设计方案优选作者:杜文友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5期摘要:中俄原油管道刚刚建成投产,鉴于漠大线地处寒冷的大兴安岭地段,在管道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流量、地温、站间距等综合因素。

该文采用美国Stoner公司SPS9.5版软件,计算各方案的主要工程量、消耗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方案的优选。

同时该文阐述了方案的优选规律,对管道今后的运行调度以及后期的增输改造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运行;方案;最优化1.概况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以下简称漠大线),起自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的漠河首站,止于大庆市庆铁线林源输油泵站东侧的大庆末站,线路全长950.50km。

漠河-大庆原油管道的设计输量为1500€?04t/a,输油管道系统在线路管道壁厚的选择及输油站场的平面布局上考虑远期输送2200€?04t/a的可能性。

于2011年1月建成投产。

2.工艺方案比选按照设计输量1500€?04t/a、运行时间20年,结合线路的推荐走向,以8.0MPa设计压力、L415及L450钢级管材,对711mm、813mm和914mm三种管径方案进行全线输油工艺方案的比选。

(工艺计算采用美国Stoner公司SPS(Stoner Pipeline Simulator)9.5版软件。

)2.1 L415与L450钢级各管径工艺方案对比根据核算,各输油工艺方案主要工程量和消耗量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管道采用L415钢级管材与采用L450钢级管材相比,在相同的设计压力等级下,输油站场布置数量相同,采用L415钢级时管道管材消耗量明显比L450钢级管材消耗量大得多,同时由于管道壁厚上的差异,采用L415钢级时管道输送站场出站压力比采用L450钢级时大,全线输油站场运行耗电高,相应运行费用大。

因此,输油工艺方案管道的材质选用L450钢级管材。

以下按照设计输量1500€?04t/a、运行时间20年,8.0MPa设计压力、L450钢级管材,着重对711mm、813mm和914mm三种管径方案进行详细对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中俄天然气管道)是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境天然气管道之一。

其建设标志着中俄两国天然气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为双方经济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

工程概述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自2014年开始建设,2019年正式投产。

该工程总长度约为3,000公里,起点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雅尔塔镇,终点则是中国吉林省珲春市。

该管道经过俄罗斯远东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

其中,俄境内管道约长2,200公里,中国境内管道约长800公里,规划输气量高达每年380亿立方米。

工程优势实现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中国对能源进口国家的多元化,打破了其长期依赖单一国家石油天然气来源的局面。

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这也有利于俄罗斯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降低了该国对欧盟等国家天然气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评估估计,相比海运,管道输气方式可以降低相当数量的成本。

此外,天然气可以根据需求稳定的分期输送,而不能储存的液化天然气在运输中往往会出现浪费。

双方互利共赢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除了有助于对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外,还有许多明显的共同利益。

该项目在此前,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天然气,不仅增加了中国的能源来源,也增加了俄罗斯的外汇收入,这对于俄罗斯尤为重要。

将来展望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能源大国,加强能源合作合乎两国利益。

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已经投入试运行,并已经按时交付试运行的天然气。

这是中俄合作建设的另一座丰碑,为加强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外,随着中国城市燃气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双方还将继续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未来可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

俄罗斯原油管道运输系统(1)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BTC)。

20世纪90年代初,独立后的波罗的海三国对过境的俄罗斯石油制定了高昂的运费,俄为此每年损失数亿美元。

为降低对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输送管线的依赖,俄从1997年正式开始建设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

管道东起雅罗斯拉夫尔,西到波罗的海边的普里摩尔斯克港,长709千米,将俄罗斯季曼—伯朝拉地区、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等地区生产的石油运至列宁格勒州的普里摩尔斯克港,然后再用油轮运至欧洲主要的石油贸易和加工中心。

2006年4月工程全部竣工,石油年输送规模将达到6500万吨的最大设计量。

俄罗斯能源界人士认为,该管道运输系统有助于维护俄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它的建成使俄可以主要通过本国港口出口石油,这不仅节省了俄石油出口的过境费用,还减轻了石油出口对相关国家过境服务的依赖性。

该系统的运营商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2)友谊管道系统。

俄罗斯原油向欧洲出口主要是通过友谊管道系统。

1959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等经互会成员签署了共同建设友谊管道的协议,并于1964年建成该管道。

其主干线从俄罗斯中部伏尔加河沿岸的萨马拉州开始向西延伸,途经八个州,最终从布良斯克州进入白俄罗斯。

主干线在白俄罗斯的莫济廖夫市形成北部和南部支线,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延伸至波兰和德国,南部支线从白俄罗斯经乌克兰延伸至斯洛伐克、捷克和匈牙利,管道单线长度近8900千米。

此外,该输油管道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乌涅恰市还分出一条经过白俄罗斯通往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支线。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加,友谊管道的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2001年为7640万吨,2003年为9780万吨,2004年为11670万吨。

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德国每天进口约50万桶石油,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20%;波兰每天进口约53万桶;捷克每天进口约10万桶,约占其日石油消费量的一半;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每天进口分别约为7.6万桶和13.5万桶。

中俄两国对世界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

中俄两国对世界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

中俄两国对世界能源合作的影响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能源合作愈加频繁和密切。

其中,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国际能源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油气管道和天然气资源合作方面。

1、油气管道合作中俄两国的油气管道合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西伯利亚-中国管道和东线天然气管道。

西伯利亚-中国管道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是中俄两国至今最大的管道合作项目。

该管道起点位于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的西西伯利亚油田,经过蒙古国,终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

该管道全长约3500千米,输送的油气量每年可达到3000万吨。

该管道的建设不仅扩大了中俄两国间的能源合作规模,也加强了两国间的经贸联系。

东线天然气管道则是指从俄罗斯开发的远东天然气田,通过哈萨克斯坦中线天然气管道和中国境内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两部分,输送到中国东北地区。

该项目自2014年提出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磋商和协商,直至2019年正式开始投产。

该项目的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能够满足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天然气需求,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出口市场。

2、天然气资源合作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不仅体现在管道建设方面,也包括天然气资源的合作。

中俄天然气合作历史悠久,远在2004年就已开始。

目前,中俄两国天然气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俄罗斯自东方燃气管道向中国运输不同形式的天然气,其中包括LNG (液化天然气)和CNG(压缩天然气)等;(2)中俄两国在打造天然气超级管道方面对接,促进能源市场的融合,扩大两国间的合作交流;(3)中俄两国还合作开发了包括琼海地区的南海和东海以及北极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等。

二、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关系: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扩大了两国间的经贸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互补性。

中俄石油协议-尘埃落定后的回味

中俄石油协议-尘埃落定后的回味

中俄石油协议:尘埃落定后的回味2005年,在签署了一份4840万吨石油的合同之后,俄罗斯石油公司从中方获得了60亿美元贷款,用来购买尤科斯公司资产。

这一协议的达成,如同在俄罗斯顽固的石油保护主义堡垒上炸开一道豁口,此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又同中石化公司签署了“萨哈林-3”合作项目协议以及后来购买秋明石油子公司的协议,直到目前的中俄石油大单。

2月17日是奥巴马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越战争爆发30周年以及胡主席结束中东非洲5国之行归国的日子。

这一天,随着中俄3亿吨石油供应合同和250亿美元贷款协议的签署,延宕了将近4个月的中俄“石油换贷款”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去年10月28日,中俄总理在莫斯科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金融危机肆虐的背景下,该文件中关于中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分别贷款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条款格外引人注目。

中俄分别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最大的石油出口国,这笔买卖也是两国迄今在石油领域的最大手笔。

但值得注意的是,两国政府首脑签署的是《备忘录》而不是正式协议,这一事实本身就蕴含着极大的玄机。

在随后的3轮具体谈判中,俄方拒绝采用中方提出的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相挂钩的浮动利率制,而坚持采用较低的固定利率制。

加上在诸如国家担保等细节问题上的分歧,双方从去年11月12日到12月11日的3轮谈判开展得异常艰苦。

今年1月,俄石油运输公司总裁托卡列夫突然宣布双方谈判进入政治协商阶段,标志着谈判柳暗花明。

最终,在《备忘录》失效前夕,俄石油领域的“灰衣主教”、政府副总理谢钦成功访华,并在中俄第三次“副总理级能源对话”框架内签署了“石油换贷款”的最终协议。

《备忘录》的压力去年10月两国总理石油备忘录签订现场,俄《生意人报》记者雷什科夫敏锐地注意到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波格丹奇科夫的座位是空着的,且直至签订仪式结束波氏也没有出现。

俄罗斯石油公司是目前主导“对华石油铁路供应”的主要公司,也是此轮大单签署后的主要经营方和贷款受益者,所以,波格丹奇科夫的地位对于两国石油合作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管线现状与发展分析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管线现状与发展分析

84
300
1213
610 251
160
1224
1220 220
550



315
(1)“兄弟”管线系统(BrotherhoodSystem) 该管线系统建成于 1967年,起点为位于俄罗
斯西西伯利亚的纳德姆气田,为俄罗斯经乌克兰 向东、西欧供应天然气的大动脉之一。“兄弟”管 线系统经乌克兰后,与欧洲当地天然气管网相连, 向西为斯洛伐克、捷克、德国和奥地利供气,向南 为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供气。每年俄 罗斯通过该管道向欧洲输送大约 240×1010 m3 天然气。
西欧的天然气管网联通。管线建设投资 360亿美 元,其中俄罗斯至白俄罗斯部分花费了 295亿美元。
“亚马尔 -欧洲”输气管线对俄罗斯大量出 口天然气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条管线将来自俄罗 斯的天然气直接输送至中欧国家,使得俄罗斯不 仅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与 中欧国家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政治效益更为显 著。同时,该管线绕过乌克兰,使得俄罗斯向欧洲 出口天然气的路径更加多元化,有利用保障供气 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势,修建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天然气管线系统——— UGSS。UGSS不仅 保 证 俄 罗 斯 国 内 天 然 气 供 应, 而且还将天然气出口到欧洲。UGSS干线输气管 线长 16×105 km,支线输气管线约 6000km;有 压缩机站 250座,总功率达到 40GW,配气管线长 约 38×105 km,大口径输气管线(1220mm和 1420mm)占 50%以上。 21 俄罗斯已建和在建的出境天然气管线
通过“北 溪 ”管 线 俄 罗 斯 实 现 了 直 接 通 过 德 国向欧洲部分国家输送天然气的目的。这条管线 将俄罗斯的输气管网与西欧的输气管网直接相 连,不经过中转国家,实现了俄罗斯出口欧洲天然 气的多样化途径。

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

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

黑 龙 江 省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漠 河
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 。 璇
原 油 将 为 中 俄 两 国 增 加 约 8 亿 美 元 贸 0
办 事 处 承 担 进 口俄 罗 斯 原 油 的质 量 检
T eW ol dCh n ig77 h dAn o gqn r
俄 方 提 供 的 检 验 数 据 比 对 。 “ 前 期 从 试 运 行 阶 段 和 正 式 输 油 首 日的 检 测 结 果 看 ,原 油 符 合 双 方 协 定 的 标 准 。 ”
担 负中俄原 油管道 漠大线 运行任
务 的 中 国 石 油 管 道 公 司 大 庆 分 公 司介 绍 说 ,管 道 从 2 1 年 1 月 试 运 行 至 今 0 0 1 状 态 良好 。 姚 伟 表 示 , 中俄 原 油 管 道
能源合作进入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示 ,俄 罗 斯 原 油 输 送 流 速 约 每 小 时
2 0 方 米 。按 照 计 划 ,俄 罗 斯 原 油 1 立 0 开 阀首 日将 输 送 42 吨 ,一 月 份 总 计 万
1 万吨 。 32
中 国海 关 方 面 提 供 的 数 据 说 。依 照 目前 国 际 原 油 价 格 测 算 ,1 0 万 吨 50
GIb l io a Vs n o i
油 主 要 靠 铁 路 运 输 。 输 油 管 道 开 通 后 ,不 仅 输 送 量 大 幅 提 高 ,运 输 成 本
也 将 大大 降低 。
易额 。
验 任 务 。办 事 处 主 任 罗 学 锋 介 绍 说 , 工 作 人 员每 天 采 样 一 次 ,检 验 进 口 原 油 的 水 分 、 杂 质 、 含 硫 等 指 标 Nhomakorabea, 并 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中俄原油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 议》,双方根据此协议于1999年12月完成了预
可行性研究。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0年7月中俄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 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继续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 协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被列为合作内容之一。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中俄双方经过谈 判,就原油管道走向,向中国供油数量、原油购 销承诺方式和原油价格公式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的前期工作。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1996年4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代表团访华期间, 双方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 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协 议》,正式确定中俄原油管道项目。

1999年2月,中国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
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关于开

2003年2月7日,在俄联邦能源部召开的会议上,俄罗斯 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和与会的俄大石油公司、石油管道 运输公司的代表提出“二并一”的折衷方案:将“安大 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一条线路,在安加尔斯克 -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其中到 中国的管道线路将优先开工。

第一,中俄合作中的美日因素 美国希望控制和获得俄的石油 “9.11”后,美俄加强了能源合作。近两年,俄 美多次进行能源会谈。 2002年5月,在俄美高峰会议上,美国表示对俄罗 斯石油感兴趣,决定向俄东西伯利亚和太平洋沿 岸投资; 同年10月初,俄美能源部长峰会决定,继续投资 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田;在摩尔曼斯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口阿曼的石油减少

中俄友好合作会降低美国的影响。 日本有关专家分析,日本政府表示对“安纳”管线投资, 首先考虑的是战略,即“要在中国影响日益扩大的东北 亚地区确保日本的地位”。 2000年2月,日本在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的公开合作 竞标中败下阵来,2003年5月,伊朗迫于政治压力,又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全部完工后,年输油量3000 万吨,不仅俄西伯利
亚的探明石油储量有基础,进口石油的中国市场 需求也有保证。中方还要以法律形式承诺,连续
20 年进口俄石油。因此,管线成本可按期收回,
管线收入也能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证。而且,中 国的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石油市场前景广阔。

实施“安纳”管线还很不现实。首先,俄东西伯 利亚探明的石油储量不足。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 高层经理就明确表示,“安纳”管线只有潜在的 石油出口市场,日韩美对俄石油的需求量还没有 现实的保证。而且,目前项目既无“具体建设计 划”,又未征询日本商社意见,远谈不到实施。

尽快建立能够协调全局的中国能源管理协调机构,制定 中国长期能源发展战略,这是顺利推进我国与其他国家 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和迫切需要。
中 国 今 后 的 对 策

由于能源合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中俄双方又都处于转轨
时期,国际环境、社会经济形式、内外政策、管理体制、 法律法规,乃至思想意识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加强 对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对增进互相了解和推进项目的 实施十分重要。仅仅依靠有关公司对合作项目进行调查 研究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其他有关机构进行全面地跟 踪研究,以此作为双方谈判和决策的依据和参考。

意见,并在江泽民主席和俄罗斯卡西亚诺夫总理
会谈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开展铺设俄罗斯至中 国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 原则协议》。

2001年8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中方的原油管道项目建
议书。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时,双方签署了《中 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 协议》。双方计划于 2003年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步

俄方认为,中国一些人看不起俄罗斯公司,“三峡”、 “外高桥”等项目竞标失败就是例证;俄方希望与中方 开展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中方有关公司却表示,开发 中亚能源不需要中俄合作。这些均使俄罗斯人的心理收 到伤害。

第三,在中俄能源合作中双方各自存在问题 俄罗斯方面 投资环境有问题,法律不完善,《产品分成法》问题尚 未最终解决,特别是税法和《产品分成法》有矛盾,新 法能否起作业,令投资者存有疑虑。 俄方公司在中方进行项目谈判前,公司之间,公司与总 统和政府之间没有达成共识,致使签署“可行性研究总 协议”以后又出变故和风波,尽管不代表俄总统和政府 决定,但是,使中方内心的不信任的阴影放大了,对本 已脆弱的中俄经贸合作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俄罗斯有关机构和公司,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和内 部机制变化的特点,出现的问题不够了解和理解,更不 能主动适应和积极开拓;对中俄经贸合作出现的一些问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题心存疑虑和怨气,在心理层面的负面影响变成激烈言
辞和行动。

俄罗斯社会“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深远,一遇风吹草动, 便掀起波澜。不少人对中俄合作有一种错误看法:认为 中国对俄罗斯的需要远远大于俄对中国的需要,必要时, 给中国点儿颜色瞧瞧,俄罗斯不会有什么损失。殊不知, 这些过激行动和言论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感情,成为中 俄经贸合作正常发展的障碍。

取消了日本在石油合作方面的有限谈判权,在扩展原油
进口渠道多元化方面屡屡碰壁的日本,几乎把俄罗斯看 作是它近乎唯一的目标,获得西伯利亚石油对日本能源 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二,“安大”和“安纳”管线的利弊分析 在技术、经济和地缘政治方面,目前“安大”比 “安纳”方案更有优势,对双方都有利。与“安 纳”管线相比,“安大”管线短得多,费用低得 多,费用低得多,资金筹措也有保障。前者造价 17 亿美元,后者造价近 50 亿美元。“安大”管线

由于体制原因,中国有关公司缺乏发展中俄能源合作的 长远观点,俄方认为,中方虽早与俄罗斯人接触,但不 了解俄罗斯人的心理和俄罗斯形势的变化,缺乏应有的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灵活性。在中俄能源项目谈判中,中方出席者常常是行
政官员,而美国和其他国家大公司的项目谈判者是企业 家和专家。

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复杂性认识不够 讲成绩多,研究问题不够;出现矛盾找对方责任多,研 究自己的问题不够,认真研究俄方的有关建议少,及时 思考和切实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则不够。

会使中国垄断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石油出口,对俄罗斯
推进亚太能源市场多元化不利。

俄方认为,承担“安大”管线的中国公司思维方式陈旧, 对中俄能源合作态度被动、不够积极,对俄罗斯没有国 家保障的现状也不能适应,对俄法律的变化也持怀疑态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俄油气合作项目的进程。
设计工作并开工建设。

2002年8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的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写 明“为及时落实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双方国家主管机构 必须加快对项目进行审批,以便批准后根据项目可行性 研究总协议将该项目转入初步设计阶段,双方将为实施 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创造条件”。 2002年12月在江泽民主席与来访的普京总统共同签署的 联合声明中宣布:“考虑到能源合作对双方的重大意义, 两国元首认为,保证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 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并协调落实有前景的能源项目, 对确保油气的长期稳定供应至关重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国家间利益的纷争, 集团间、公司间利益的纷争在所难免,中俄能源合作也是 如此。特别是,俄罗斯已不同于前苏联。内部的不一致, 公司之间、公司与政府之间意见的不一致性是经常性的,
必然性的。因此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等对中俄石油管
个 人 心 得
线项目提出不同意见不足为怪。安装俄方法律程序,“安 大”管线尚未得到政府和总统批准,还处在“零”阶段, 存在任何变化的可能。俄罗斯的任何国际合作项目在实施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韩国和美国也没明确要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倘
若“安纳”管线的供油量和延续时间达不到管道 设计能力,投资方会造成巨额损失。这是日韩美 等大石油公司必然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支持安纳线的人士的看法

与“安大”管线相比,“安纳”管线设计的年输油量高得多, 利润也大得多,前者为2000万-3000万吨,后者则为5000万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前都须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的投资论证和设
计实施论证三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论证报告都须经政府 批准,总统签字,此后,方可开工。在项目论证、批准的 三个阶段期间,都有改变或否决项目的可能性。而按中国 人的思维方式看,既然两国政府首脑签署了《中俄输油管 道可行性研究总协议》就表明“安大”管线已确定无疑, 因此,在中石油对斯拉夫部分股份参与拍卖权被否决之后, 中国媒体反映俄罗斯“出尔反尔”也实属必然。因此实行 对外贸易应该先了解对方的背景是十分必要的

中俄能源合作已进入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推进的阶段, 要充分利用双方各级会谈的机会增进沟通,解决存在的 实际问题。要提高各级会谈的效率和质量,谈判和沟通
中 国 今 后 的 对 策
要坦诚相见,增加相互理解,在维护各国国家利益的基
础上,相互协商,相互妥协,以取得合作项目的双赢。

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机制的创新,促进公司体制改革是中 俄能源合作得以成功的有利条件。创新机制要有利于培 养和提高有关机构和公司领导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专家 的作用。中俄双方有关机构和公司领导人不仅应懂得经 营,还应了解合作伙伴国机制的特点,思维方式,社会 心理等,这是顺利推进合作项目不容忽视的因素。

回 顾 中 俄 石 油 管 线 风 波

2002年12月9日,俄罗斯《消息报》发表了题为
《石油另辟他径——东西伯利亚最大输油管线可
能改变》的文章,就是指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 改修绕过中国、完全在俄罗斯境内铺设到太平洋 出海口的新线路,即从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港口 纳霍德卡的“安纳线”石油管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