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始末

合集下载

东北原油管网现状调查

东北原油管网现状调查
维普资讯
3 4
石油规划设计 第 1 卷第 2期 3
蒸 问题探讨 蒸
翩 黼
马 建 国 刘 智 慧
中 国石油天 然气 股份有 限公 司规 划总院
马 建 国等 车 北原 油菅 网现 状 调 查.石油 规 划 设计 一20 0 2, 1 2) 3 f 3 4—3 5
开始 ,管道每年将输送 2 00万 t 0 原油 ,2 1 年起 00 将输送 3 0 万 t 00 ,供应期 为 2 5年。 俄 罗斯原油进入我 国东北原油管 网后 ,东北原 油管 网要承担输送俄罗斯 原油 的任务 。因此 ,很 有 必要开展对东北 原油管 网现状 的彻底调查 ,为今后 的合理利用和改造提供依 据 ,使管 网能同时满足进 口和 国产原油 的输送需 要 ,并 确保管 网输送安全 、 可靠 ;其次 ,通过调查可 以提出改造管网的合理化
摘 要 东北原 油管网始建 于 2 0世 纪 7 0年代初期 ,是我 国建成最早、输 油量最大 、输送 距 离最 长 的 原 油 管 网 为 解 袅 国 内原 油 短 缺 问题 ,计 划 向 我 国 东 北地 区 引进 俄 罗斯 原 油 , 因此 要对 东北原 油管网进 行安全技 术改造 。文章 以 东北原油 管网的现状调 查为基础 ,提 出了夸后 管
19 9 1年 开 始 了 以 节 能 和 安 全 改 造 为 中 心 、提 高管 道 自动化控 制水平 的输油站改造 ,采用 了国内试制
山炼油厂输油 。17 9 5年 9月铁 一 大线投产 ,鞍炼 改 由铁一 线鞍山站供 油后 ,抚 一 线封 闭。 18 大 鞍 9 5年 修建高速公路 时 ,将该管道 1 m压在路基下 。抚 6k 鞍线虽然 多处断管 ,但阴极保 护并没有 因此断路 。 t 5)鞍 一 大线 始 末 站 为 鞍 山 输 油 站 和 大 连 小 松 岚 。鞍 一 线 大 全长 2 9k 7 m,管径 为059m 2 m,设计 输量 为 100 0

中国石油管线

中国石油管线

前景
• 资源开发方面 • 从石油管道效益来讲,“安纳线” 方向的盈亏 平衡点是每年输油5000万吨,但是在东西伯利 亚石油资源未得到大规模开发前,5000万吨实 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东西伯利亚的油田位于 高寒区,开采成本极高,投入可以说是天文数 字,仅开发萨哈共和国境内油田并建设相关管 道网络就需至少 150 亿美元,俄罗斯根本没有 能力进行开发,而日本目前正在集中精力对萨 哈林岛的油田进行开发,预计将投入数百亿美 元,再投资开发东西伯利亚油田也力不从心。
前景
• 日本是否能够跟中国共享石油资源 • 首先,由于亚洲没有能和中东竞争的石油资源,中东销售给日本、 中国的石油每桶要比欧洲国家及美国高1~2美元。日本如果能每 年从俄国进口5000万吨石油,不仅能把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90%降 低到60%,更在手中多了一张交涉价格的牌。 • 其次,基于安全因素,中东石油能否长期稳定地供应给日本,日本 政府心中无底。 • 然后,日本的能源十分匮乏,战前及1973年的石油危机都给日本经 济以重创,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也是日本的一项长期国策。通过安 纳线把俄国石油直接输送到日本海沿岸,增加了石油运输的安全性, 和中东石油相比,运输距离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为降低。 • 能把俄国石油握在手中,是日本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俄国的石 油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两个石油需求大国日益增长的需要,供 需平衡难以解决。中日合作共同使用俄罗斯石油的设想固然很好, 但实施起来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很可能会在能源领域中出 现恶性竞争的局面。

发展
• 安纳线的劣势 • 安纳线方案则明显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 输油管道的目的地是纳霍德卡港,原油要到达 日本境内,还必须经过装船海运的周折,石油 通过这条管道从西伯利亚产油区运到日本,每 吨石油的运输成本就要30美元,而从波斯湾到 日本的运输成本只有 9 到 10 美元,俄罗斯石油 在日本市场将不具价格优势。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沿线城市概况调查(参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沿线城市概况调查(参考)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沿线城市概况调查(参考)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1)项目名称: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黑河—长岭段)2)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集中建设项目管理部3)项目性质:新建项目4)地理位置:本段线路干线起点为黑河首站,终点为长岭分输站,线路沿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黑龙江省的黑河市的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克东县、拜泉县、明水县、青冈县、安达市、肇东县、肇州县、肇源县以及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蒙古自治县。

长岭-长春支线起点为长岭分输站,终点为哈沈线长春分输站,途经吉林省的前郭尔罗斯蒙古自治县、长岭县、农安县和德惠市,全线基本与长长吉输气管道并行敷设。

5)建设规模及工程量:本工程包括1干1支,分别为黑河—长岭段干线和长春支线。

其中干线全长737km,管径1422mm,设计输量380×108m3/a,设计压力12MPa;长岭—长春支线长度为115km,管径为1016mm,设计输量110×108m3/a,设计压力为10MPa,基本与长长吉输气管道并行敷设。

站场工程包括首站1座,分输压气站 6)投产时间:工程预计2018年建成投产二、沿线城市相关信息(黑龙江段)城市名称人口(万人)天然气燃气供应管道燃气公司相关说明总人口城区人口管道燃气车用CNG站黑河市(爱辉区)21 21 1孙吴县10 5 世纪大地燃气嫩江县50 27五大连池市37 8 1北安市47 20 双禾燃气 2克山县50 12 中京燃气2013年投产克东县31 10拜泉县60 10 1 2012年项目经营权招标依安县50 10 港华燃气海伦市82 30 中瑞燃气 1 2011年进入明水县35 8 1林甸县27 7 奥德燃气 1 10年签订独家经营绥棱县32 8 1 2014年项目经营权BOT招标望奎县50 12 2青冈县43 10 奥德燃气 2兰西县53 15 奥德燃气 1 2012年安达市52 14 英联燃气♦7肇东市94 30 中庆燃气♦ 1肇州县47 12 徐深燃气♦ 1肇源县48 13 英联燃气♦ 2带有“”的表示确定该家燃气公司在该地区从事相关业务;未有的,表示不确定)天然气价格调整:天然气价格超预期下调下游应用行业受益国家发改委通知,自11月20日起,将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 700 元,并由现行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降低后的门站价格作为基准门站价格,供需双方可在上浮 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发改委完善油价定价机制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不调整1月13日电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今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投资控制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投资控制

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投资控制李鸣【摘要】从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工程的管材费、土石方工程、管道安装、站场及阀室、线路附属工程等方面解析高纬度地区长输管道工程投资控制重点,针对工程造价、线路工程费用构成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高纬度长输管道工程应严格控制寒季施工管道长度,着重分析管材与防腐保温费用,应继续加强项目的后续分析工作,及时完善相关数据指标,确保高纬度地区长输管道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4(033)009【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长输管道;投资控制;防腐保温;成本;造价【作者】李鸣【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广西管理处【正文语种】中文1 项目背景中俄原油管道漠河—大庆段起自黑龙江省漠河县连崟口岸东侧的首站,止于大庆市庆铁线林源输油泵站东侧的末站,自北向南途经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漠河县、塔河县、新林区、松岭区、加格达奇区、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的嫩江县、讷河市、依安县、林甸县和大庆市,最终到达位于大庆市中南部的大庆末站(紧邻现有的庆铁线林源首站)。

项目的实施与建设开辟了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陆路进口原油到我国北部内陆地区的石油干线通道,实现了我国进口原油运输和供应的多元化,提高了我国石油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首个高纬度严寒地区长输管道工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为后续中俄油气战略合作项目投资控制提供了分析依据。

项目线路全长926.303 km,新建5座工艺站场,34座阀室,3个维抢修站点,以及配套外部供电线路及伴行路等。

2 投资控制的重点2.1 管材费管材费主要包括管材价格、冷弯管价格、热煨弯管价格及其加工费。

由于长输管道路径长、管材重量大,项目所处高纬度地区地质条件差,因此管材费是项目工程费用的重要部分,管材价格为控制重点。

项目采用常温密闭输油工艺管道,管径为Ø 813 mm,管道材质选用L450级钢材,管材价格采用多家询价方式进行合理控制,并结合管材中转站的不同对管材运输费用影响予以比选。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中国三条石油管道
近年来,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满足能源需求,中国建设
了三条重要的石油管道,分别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中国—俄罗
斯管道和中国—缅甸管道。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这三条管道。

第一条管道是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这条管道是中国和哈萨克
斯坦两国为增强经济合作所共建,全长1434千米,运输能力为2000
万吨/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管道外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
经济圈,对于满足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条管道是中国—俄罗斯管道,这条管道全长2921千米,运
输能力为3000万吨/年。

该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体现,其建成后将有效增加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此外,这条管道还得到
了俄罗斯境内的轨道交通运输补充,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的优势。

最后一条管道是中国—缅甸管道,这条管道全长771千米,分为
原油管和天然气管,其原油运输能力为2200万吨/年,天然气运输能
力为120亿立方米/年。

这条管道连接了中国的云南省和缅甸的若开邦,是中国对外运输石油的第三大通道。

通过这两根管道,中国可以直接
从缅甸进口原油和天然气,满足国内能源需求。

总之,中国建设三条石油管道是为了满足国内能源需求,增强国
家安全保障能力和推动经济发展。

这些管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我国
能源短缺问题,也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缅甸等国家的经济
合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加强了本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俄罗斯油气工业现状及出口管道建设

俄罗斯油气工业现状及出口管道建设

2 0 国 缘石 油矗 济 06 4
● I
维普资讯
2 石 油供 应 .
( )原 油产量 1
俄罗斯原油大多通过管道出 口, 供向欧洲, 主要买家是德
国、 意大 利 、 荷兰 、 波兰 和乌克 兰 。由于国 内原油 消费量 有限 ,
俄 如果说 俄 罗斯 原 油产 量 的高峰 期是 在 18 ~18 年 , 产量 达 加上 国际油价 一直走 高 , 罗斯原 油 出 口量快速 增长 。 97 98 年 到 5 亿吨 。随后 ,由于苏 联解 体 、经济 改革 、 融危 机等 原 20 年的原 油产量 只是接 近 19 年水 平 的话 ,那 么这期 间的 . 7 金 04 91 因 , 油产 量 急剧 下滑 , 19 年 ,原油 产量 几乎 下 降 了一 原 油 出 口量却 增加 了近一半 (7 %) 原 到 96 4 . ,而且 原 油产量 中的 出 口 9 半 , 到 20 年 , 油产 量 才开 始稳 步 回升 。 05 已经达 比重从 19 年 的 3. 直 00 原 20 年 90 7 %提 高到 了 20 年 的 5 . ( 5 04 5 % 见表 3 。 9 )
谁 就控 制 了 国家 。

俄 罗斯天 然 气探 明储量 占世界天 然气 探 明储量 的三 分之

共计 4 .万亿 立方 米 , 7 8 其天 然 气资源 与储 量情 况 见表 1 。
俄 罗斯油气工业现状
1 油气资源 .
俄 罗斯 已有 10 3 多年 的油 气 勘探 开发 历 史 ,先后 发现 和 证 实 了北 高加 素 、伏 尔加 一 乌拉 尔 、季 曼一 伯朝 拉 、西西 伯 利 亚 东 西伯 利亚 及远 东 等几 个大 型 含油 气 区 ,还 在远 东的 萨 哈林 岛 、北 极 海 域的 巴伦 支海 和 喀拉 海 的大 陆架 发现 了大

第10讲 中国石油运输布局

第10讲 中国石油运输布局

中俄天然气管道介绍
2006年6月底,俄气董事长米勒宣布,将修建 两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西线由西西 伯利亚,经阿尔泰共和国至中国新疆,最 终和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连接;而东线则 由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供气,管道修 至中国东北将每年向中国提供天然气700亿 立方米,其中西线管道300亿立方米,东线 管道380亿立方米。
• 我国最早的一条石油管道于四十年代初期铺设,是从印度边境境 通到我国云南昆明的石油管道,由于该管道质量较差,效率很低, 使用时间不长便弃之不用了。
第一条运输管道:
• 1958年冬修建了中国第1条现代输油干线管道:新疆克拉玛依到乌 苏独山子的原油管道,全长147公里。

我国最长管道:
• 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4000公里。 •
3.中国需要能源多元化、原油来源地多 元化,才可以一方面可以保证石油的 安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控制价格。
已建或在建的国际合作管道有:
中俄油气管道 中哈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
建设背景


1996年4月25日,中俄两国在北京发表《中俄联 合声明》。同日,两国政府签订《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开展能源领域 合作的协定》,中俄原油管道建设初见端倪。 历经十多年的前期工作,在两国领导人的大力支 持和有关部门的辛勤努力下,经过两国石油企业 的艰辛工作,2009年4月21日,中俄两国政府正 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 关于石油领域合作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双 方政府同意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并授权中国石油 和俄管道公司建设中俄原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完工的视频 /show/NSvWw0nYL 4chgQsj.html 或《物流地理》——课程资料—— 资源类型—斯坦石油管道

长输输油气管道铺设过程--详细图文介绍

长输输油气管道铺设过程--详细图文介绍

长输输油气管道铺设过程--详细图文介绍长输输油管道的建设实施过程第一步工序是测量放线,接下来是施工作业带清理、管材运输、管沟开挖、布管、组对焊接、补口补伤、吊管下沟、管沟回填、地貌恢复等工序,最后一步是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了解一下石油管线的建设知识,也许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国家保护管线,维护管线安全有所帮助。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长输输油管道总长度达10.6万公里。

其中天然气管道长约6万公里,主要包括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线系统、川气东送管道等;原油管道长约2.6万公里,主要包括中俄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甬沪宁原油管道等;成品油管道长约2万公里,主要包括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西部成品油管道、大西南成品油管道等。

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指由测量人员依据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线路控制桩等设计资料,采用专用仪器来确定沿线管道安装的中心线位置并划出施工作业带界限的过程。

该项工作既是对设计文件的校核,也是现场施工的第一项工作。

通过测量放线,我们可以详细掌握管道所经地区的地形、地势、地质、沿线建筑物、障碍物以及交通情况,为项目施工提供第一手资料。

施工作业带清理该项工作是用推土机等施工设备将作业带进行平整,去除作业带内的树木等障碍物,以便管沟的开挖、土壤的临时堆放以及管道的焊接等作业。

根据《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管道施工作业带宽度一般为20米,管道穿越或跨越河流、沟渠、公路、铁路,地下水丰富和管沟挖深超过5米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作业带宽度,对于山区非机械化施工地段,可根据地形条件适当减小作业带宽度。

管沟开挖长输输油管道一般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管道施工时需开挖一定深度和宽度的管沟。

根据管道所经地区土壤性质,管沟的形状一般分为直沟、梯形沟和阶梯沟,深度一般在3米-5米之间,沟底宽度一般小于3米。

土方地段一般采用人工或挖掘机开挖的方式,坚硬石方地段一般采用爆破开挖的方式。

为保证管道组焊时管道两侧有顺畅的机械化流水作业面,管沟开挖工序一般在管道组焊工序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6月,俄方突然宣布,一直进展顺利的“泰纳线”铺 设工作由于“环保原因”暂停。起因是俄罗斯国内关于泰纳线的 铺设将污染贝加尔湖水源的呼声日益高涨。 这场“环保风波”背后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国际原油 价格在2005年的连续升高。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 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 8月以后,油价继续屡屡刷新最高纪录,在8月29日创70.85美元的 天价纪录。人们惊呼:“高油价时代到来了。” 石油管道进展受挫的同时,中俄两国已经签订的长期供货合同 也受到了影响。 俄罗斯石油公司对履行该协议的积极性大大下降, 多次要求与中方重新签订石油出口价格协议。如果中方坚持按现 行价格购油,2010年合同期满后俄石油将不再续签。俄中石油价格 谈判陷入僵局。 2006年1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将在今年夏天 开工泰舍特—纳霍德卡(简称泰纳线)的太平洋输油管道一期工 程的建设。根据之前约定,并率先开通中国支线。
2009年4月22日中俄两国在京共同签署了《中 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至此,双方于 今年2月草签的包括“石油换贷款”在内的一 揽子能源合作协议正式生效,中俄之间迄今最 大的一笔能源合同正式落子 。
由于中方许诺以低息贷给俄方250亿美元,而 俄方也许诺未来20年内通过管道每年向中方 供油1500万吨,因此,有人将中俄草签的一揽子 协议称为“石油换贷款”协议。现在,“石油换 贷款”协议终于以政府间协议的形式固定了 下来。
2008.10.28,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 解备忘录》、中石油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等能源领域合作文件,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席签字仪式。 150亿美元贷款给俄国家石油公司+100亿美元给石油管道公司换 3亿吨15年的石油供应。
• 2010年08月29日,中俄石油管道 俄罗斯段完工,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典礼仪式上打开俄罗斯段阀 门。历时十余年建设的中俄原油管道有望在10 月底贯通投产。这标志“俄中原油管道”俄境 内段正式注入石油。 • 2010年9月27日,中俄原油 • 管道全线竣工。中国国家 • 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 • 梅德韦杰夫在北京人民大 • 会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 • 刻。同时启动按钮,祝贺 • 工程竣工。
在谈判桌上鏖战了近5个月之后,中俄双方终于在 “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上达成了一致。 2009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能源 对话。由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带队的中方谈判代表和 由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谢尔盖· 什马特科带队的俄方谈判代 表已就中俄“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草 签了协议。 根据双方草签的协议,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 亿美元的长期贷款,采取固定利率,约为6%左右;俄罗 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从2011年至2030 年按照每年1500万吨的规模向中国通过管道供应总计3亿 吨石油,石油价格以俄石油运到纳霍特卡港口的价格为 基准,随行就市。目前俄方每年向中国通过铁路运输的 石油供应不受该协议影响,并增加至1500万吨。
• 2008年11月14日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 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已经同中国暂停了有关 从中方获得250亿美元贷款的会谈,建设东 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泰纳线)并 向中国供应原油的谈判也突然终止。双方 在贷款利率等问题产生分歧。 • • 2008年11月26日中俄“石油换贷款”谈判 目前仍处于胶着状态。在利率水平上的分 歧成为了双方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不知 何时能最终签订协议,中方要求7%。
• 2009年11月3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 行贷款换石油协议的最终协议落签。 • 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 供100亿美元贷款用于技术升级设备改造和提高产能, 作为回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则将在未来10年内向中 国石化公司供应石油。具体而言,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在第一年的供应标准是每天15万桶原油,随后9年的 供应标准则提升到每天20万桶原油,共计约7亿余桶。
• 2010年4月19日中国石油已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 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 根据协议,中方将向委内瑞拉提供期限十年总额相当 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与中 石油股份公司签署石油购销合同,作为还款保障,预计 在25年合同期内,项目将生产29亿桶左右的超重原油.
• 2009年4月27日,俄罗斯斯克沃罗季诺市俄远东 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末站,中俄原油管道零公里处 施工现场,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开工建设。 • 2009年5月18日,中俄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 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开工建设。中俄管道工 程(中国境内段)全长926公里,总投资约80亿 元,计划2010年10月底具备试运条件。标志着中 俄能源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 2009年09月01日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开 工。中俄双方商定中俄原油管道黑龙江穿越工程 采用定向钻工艺,使用对穿技术在两岸同时施工, 双线敷设,一用一备,穿越中俄两国界河,长度 为1150米,计划2010年6月前完工。
2004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哈萨克斯坦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 的会谈,双方共签署了 ,《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 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标志着中哈 石油管道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中哈输油管道:中国替代进口 俄石油的路线 。 2004年9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俄罗斯,中俄能源合作达成新 的共识:首先,中俄将坚定不移地加强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合作; 第二,俄方表示,将通过充分论证确定远东石油管道走向,不管 采取何种规划方案,都将积极考虑将石油管道通往中国;第三, 双方一致同意增加陆路石油贸易,使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 石油的总量在2005年达1000万吨,争取在2006年达到1500万吨。
2002年12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俄两国首脑签 署《中俄联合声明》,保证已达成协议的中俄原油和天 然气管道合作项目按期实施。有利中国的安公司被政府收购,“安大 线”工程陡生变局。使得俄方对于石油管道的战略安全考虑再三。 同时,中俄石油管线合作的顺利进展,使得同样身在远东,并且 能源需求量旺盛的日本也开始蠢蠢欲动,介入到俄罗斯远东输油 管道的计划中来。这给“安大线”未卜的前途再次蒙上了浓重的 阴影。 2003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飞抵莫斯科,与普京总统签署了俄 日能源合作计划,提出了一条以西伯利亚地区安加尔斯克为起点, 建成一条直通海参崴地区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安纳线)的建议。 2003年3月:俄提出折中方案,分别建设通往中日的两条支线, 但通往中方的支线将优先开工。由于短期内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根 本无法保证供应两条管道,这一折中方案让日本朝野震惊。
• 中俄石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注油试运行。 • 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行, 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东北方向 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每年1500 万吨、期限20年的中俄原油管道输油合同 开始履行。
• 2011年3月21日,中国两年前与俄罗斯签署的250 亿美元“石油换贷款”协议受到了威胁。俄罗斯 石油公司声称,中方1月份少支付了大约4000万 美元油款。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谈判,双方对石油 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费用应该由哪一方承担产生 分歧。但争议可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或者提交给 国际仲裁法院解决。 • 2011年10月11日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共同出 席中俄总理第十六次定期会晤。中俄双方就管道 原油贸易价格完全达成一致,与中国就中方石油 欠款支付达成原则性协议 。并决定按照互利共赢 的原则,积极推进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
2003年6月,日本外相川口顺子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日本承诺, 如果俄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输油管道,日将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 将接收该管线所有的石油运量,并协助俄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
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俄方的立场开始在中日之间暧昧不定, “安大线”的计划在几经反复之后,最终宣告流产。
2003年9月:参与方案认证的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扬科夫宣布, 自然资源部将最终否决安大线。在几轮的试探性谈判和达到了初 步的战略目的之后,日本最终并没有兑现之前的承诺,“安纳线” 的走向也开始模糊不清。
2004年3月3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公布了远东石油管道“新方案”: 建设一条西起东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 湾,全长4000多公里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即“泰纳 线”。 “泰纳线”输油管道将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全长2694公里,从泰舍特 延伸至斯科沃罗季诺,预计2008年底完工。(自己自费修) 几个月之后???,该项计划正式由俄罗斯政府通过。干线确定之后, 中俄双方即开始了关于在斯科沃罗季诺修建一条长达64公里,通往中国 的支线输油管道问题的具体商谈。
中国石油战略
中俄“贷款换石油”合同谈判是在2008年10月28日双方 在莫斯科签署的《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 展开的。根据当时的框架性协议,中国将分别向俄罗斯 石油公司(Rosneft)和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Transneft) 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 则在20年的期限中,向中国出口3亿吨原油,并放行俄 罗斯通往我国的石油运输管道。备忘录中并没有规定贷 款利率,但双方初步同意利率在6%~9%之间浮动。 中俄在2008年10月、11月和12月进行了三轮“拉锯式” 艰难谈判,均由于双方分歧严重而无果而终。分歧一是 在贷款利率问题上,俄方倾向于采用固定利率,中方则 要求实行浮动利率。另外在供油方式上,是全部由铁路 还是管道运输,双方也存在分歧。
• 2006年6月20日温家宝前往安哥拉这个非洲石油重镇 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向安哥拉提供30亿美元的贷款信 用额度,以换取这个第二大石油供应国的石油开采股 权。 • 2009年04月16日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股份 公司签署了《中哈关于扩大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及50 亿美元融资支持的框架协议》。随后,双方与中亚石 油公司签署了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48%的股权 的协议。 • 2009年7月27日中石油与厄瓜多尔国有石油公司签署 协议,将在两年内向其购买原油,并预先支付10亿美 元。在未来两年内,该公司将向中石油每月出口288 万桶原油,其中216万桶Oriente原油以及72万桶 Napo原油,发货价将据市场状况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