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初步认识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认识图形 精选教学PPT课件1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认识图形 精选教学PPT课件1北师大版

我更厌倦了那些人嘲笑我的自哀自怜, 甚至有很多时候,我分辨不清人心的真伪。
然而, 他们离去了,我却又这样的不情愿。 世界上的一切人或事都是容易被轻易遗忘的。 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什么是永远不能失去的。
曾经拥有的,我渐渐失去了; 曾经的人,渐渐离开了。
友情与爱情,也给了伟大的时间。 我们离散在岁月的风里,最后,不见了踪影。 突然,我发现自己也在渐渐遗忘某些人,某些事,渐渐在远离一些人的生活。
这是圆
这是长方形
这是正方 形
小朋友在干什么?请模仿他们的做法做一做。
连一连 提示:请左键单击需要连线的图形
三角形
圆 正方形 长方形
1.左键单击,并说出新出现图形的名称。
练一练
2.连一连
我要找的物体的 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 有两个面是圆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 的面都是正方形。
提示:请点击需要连线的卡通人物
安静的走近,安静的离开。 离开·遗忘
我不怕遗忘,只是心里会遗憾, 然而,面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我们本就无力。 我想,我们都可以,空空的前行.一对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姐妹,几经周折才被一家礼品公司招聘为业务员。 她们没有固定的客户,也没有任何关系,每天只能提着沉重的钟表、影集、茶杯、台灯以及各种工艺品的样品,沿着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买主。五个多月过去了,她们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仍然到处碰壁,连一个钥匙链也没有推销出去。 无数次的失望磨掉了妹妹最后的耐心,她向姐姐提出两个人一起辞职,重找出路。姐姐说,万事开头难,再坚持一阵,兴许下一次就有收获。妹妹不顾姐姐的挽留,毅然告别那家公司。 第二天,姐妹俩一同出门。妹妹按照招聘广告的指引到处找工作,姐姐依然提着样品四处寻找客户。那天晚上,两个人回到出租屋时却是两种心境:妹妹求职无功而返,姐姐却拿回来推销生涯的第一张订单。一家姐姐四次登门过的公司要招开一个大型会议,向她订购二百五十套精美的工艺品作为与会代表的纪念品,总价值二十多万元。姐姐因此拿到两万元的提成,淘到了打工的第一桶金。从此,姐姐的业绩不断攀升,订单一个接一个而来。 六年过去了,姐姐不仅拥有了汽车,还拥有一百多平方米的住房和自己的礼品公司。而妹妹的工作却走马灯似地换着,连穿衣吃饭都要靠姐姐资助。 妹妹向姐姐请教成功真谛。姐姐说:“其实,我成功的全部秘诀就在于我比你多了一次努力。” 只相差一次努力啊,原本天赋相当机遇相同的姐妹俩,自此走上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不只是这位姐姐,多少业绩辉煌的知名人士,最初的成功也就源于“多了一次努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Xue)下册知识点汇总主要(Yao)内容:一、计(Ji)算1.十(Shi)几减92.十(Shi)几减8、73.十(Shi)几减6、5、4、3、2计算方(Fang)法:例(Li):13-9(1)平十法先算13-3=10,再算10-6=4;(2)破十法先算10-9=1,再算1+3=4;(3)想加算减★因为(4)+ 9=13,所以13-9=4。

二、解决问题1.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原来有14份报纸,卖了8份,还剩多少份?2.已知两个部分数,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

(一上已经学过)如:桃树有9棵,梨树有8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3.从总数中去掉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用减法。

如:一共有13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易错题:1.在()里填合适的数。

14-()=5 12-9=()-1016-8=2+() 11-()=9-()2.()里最大能填几。

9+()<15 8+() <18()-9 < 2 12-()> 33.树上原来有15只小鸟,第一次飞走了6只,第二次飞走了4只。

(1)两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2)现在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4.饲养场里有16只牛,8只羊,9只兔。

(1)羊和兔一共有(You)多少只?(2)母牛有9只,公(Gong)牛有多少只?5. 教室里(Li)原有14个小朋(Peng)友,第一次走了一些小朋友,第二次又走了一些小朋友,现在教室里还剩5个小朋友,两次一共走(Zou)了几个小朋友?6.第二单元认(Ren)识图形主(Zhu)要内容:一(Yi)、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通过观察、操作等各种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

2.通过画、折、摆等各种活动,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

(1)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概述一、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 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 了解自然数的基本概念2. 加法与减法- 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简单的几何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 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4. 初步的测量概念- 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学习使用尺子、天平和量杯进行简单测量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 初步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二、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 进阶的数的认识- 认识100-1000之间的数字- 学习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2. 乘法与除法- 掌握表内乘法和除法-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3.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认识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4. 时间和金钱的认识- 学习读时钟和日历- 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货币计算5. 数据的进一步处理- 学习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和饼图 - 理解数据的平均值和中位数的概念三、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 大数的认识和运算- 认识四位数和五位数- 学习简单的大数加减法2.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1-9的乘法表- 学习简单的乘法分配律3.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 了解不同图形的分类方法5. 应用题的解答技巧- 学习解决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四、四年级数学知识点1. 多位数的乘除法- 学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 - 掌握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 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3. 小数的初步认识- 了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小数与整数的相互转换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学习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 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时间的计算- 学习时间的加减法- 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和时间的推算五、五年级数学知识点1. 分数的乘除法- 学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的乘法-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的除法2. 小数的四则运算- 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则3. 比例和百分数- 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计算4. 几何图形的变换-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5. 复杂应用题的解答- 学习解决多步骤的数学应用题-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六年级数学知识点1. 比例和比例关系- 学习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理解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复杂的分数运算- 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3. 代数初步- 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代数式和方程4.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学习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 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5. 统计和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以上是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概述,每个年级的知识点都建立在前一年级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拓展。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类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这些图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比较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了解图形的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实物和模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卡片、模型等。

2.准备PPT或黑板,展示图形的相关图片和题目。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操场上的足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概念,并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卡片或模型进行拼图,尝试组成不同的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有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1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相等,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是封闭图形。

圆形:边缘光滑,没有角。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

2、平面图形的拼组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可以分别拼成更大的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

① 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 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3、立体图形的拼组(1)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 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4、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5、认识七巧板(1)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2)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2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2-9=□方法一:破十法12-9=3先算:10-9=1,再算:1+2=3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2-9=3因为:9+(3)=12,所以:12-9=3方法三:连减法12-9=312-1-1-1-1-1-1-1-1-1=3方法四:平十法如:15-9 =( )15-5-4=62、顺口溜十几减几退位减,算法多样要细选。

想加算减最实用,还有口诀要记全。

十几减5,几加5,十几减4,几加6。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三棱柱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请输入标题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这部分的口算题的速度取决于20以内的口算熟练程度;2.竖式计算(1)要按照课本格式进行计算(进位必须写1,借必须在十位的数字上加点)(2)竖式计算需注意以下要点:①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之间一般要空出一个数字的位置;②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③“+”或“-”要写在下面一个数的前面;④横线要用直尺画(不要画得太长,也不要画得太短,刚好包住“+”“-”号和数字为宜);⑤“+”时个位向十位进上的“1”要写得略小些;“-”时,如果个位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的话,必须在十位数字的上面点上一个点;⑥有横式的一定不要忘记将计算出的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3.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按照“秘诀”将需要的两个数字写出来;(2)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判断是加法还是减法;(3)算出答案,带上单位名称;(4)口头答一下(其实一年级不作要求,只是为了提前训练).备注:①“秘诀”即:将题目中的大数写在前面,小数写在后面,目的为了防止孩子们算减法时将小数写在前面或将答案写在了前面;②“关键词”:一般情况下,若是求:一共的总数、付出的钱数、原来有多少……此类题目用“+”法计算;若是求:还剩多少?卖出多少?拿走多少?借走多少?用去多少钱?找回多少钱?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贵多少、便宜多少?……此类问题用“-”法计算.【例1】:丽丽拿了30元钱去买水壶,一个水壶要39元钱,丽丽还差多少钱?常见错误:30+9=39(元) 30-39=9(元)正确列式:39-30=9(元)【按照“秘诀”就不会出错,先写大数39,再写小数30.判断“-”法……】【例2】:李叔叔收了一批鸡蛋,前3天卖出64个,还剩6个。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1.图形分类
图形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2.拼一拼
A.两个相同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拼一拼
B.两个相同正方形拼一拼
C.两个相同三角形拼一拼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一个大三角形;
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
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正方形;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
用4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3.找对面
A.正方形的展开图:11种
三排,中间连4方,上下各有一个:6种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三排,中间连3方,上下各有一、二个:3种
三排,中间连2方,上下各有二个:1种
两排各有3个:1种
B.找对面:特点-相对不相邻(跳格子-跳到对面)
1的对面是(2),4的对面是(3),5的对面是(6)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4.补墙砖
方法一:画图法
观察砖的排列规律:每隔一行,砖的排列方式是一样的,我们只需要参照隔一行砖的排列方式,将砖补齐即可算出;
1
方法二:计算法
通过观察会发现每一行砖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先数一下完整的一行一共有多少块砖(两个半块算一块),用一行完整的砖数减去已有的砖,就是缺少的砖,全部加起来算总数;
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难点、易错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难点、易错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难点、易错点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
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重点难点讲解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正正方方的,有4条直直的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直角
平行四边形:像长方形拉变形了,有4条直直的边,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有4个角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有3个角圆: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2、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长方形,还可以拼成正方形。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观察图形的特点,发挥想象力,拼一拼。

难点知识梳理
(1)不能明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要弄清其中的联系,知道平面图形是薄薄的一片,不能立起来,立体图形是可以站立起来,身上有多个平面图形。

(2)不能正确说出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接后的组合大图形的形状,可多进行实际操作,利用七巧板多进行拼接组合更多理解图形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初步认识的知识点
苏教版初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初步认识的知识点
概念、定义: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figure)。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planefigure)。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net)。

5、几何体简称为体(solid)。

6、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line),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point)。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intersection)。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14、角∠(angle)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angularbisector)。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angle),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angle),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