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件

合集下载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上高中时,曾经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国文老师,她对于我们的国文课程要求非常严格,但也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

第一印象第一次上她的课,我就被她那气场强劲的外表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所吸引。

周一到周五的早晨,她总会早早来到教室,准备好教案,然后在教室里等待我们的到来。

当我们进入教室时,她总是会先用认真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然后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始上课。

苛刻的标准与要求她的国文课程可谓是难上加难,不管是语文阅读还是写作,都要求我们做到最好。

她从不容许我们的笔误、错别字等低级错误,一旦发现,便会立刻提醒我们改正。

她还常常布置大量的作业,每次作文都要求我们认真仔细地推敲每一个字,甚至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有严格的要求。

细致入微的教学方式尽管要求非常严格,但我觉得她的教学方式却非常细致入微。

每到上课时,她都会首先预习,准备好精心编写的教案,然后仔细地讲解,注重让我们理解每一篇文章的内涵、词汇的用法等等。

同时,她还会经常组织我们进行各种语文活动,如写作比赛、阅读会等,使我们能够以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严格而又充满爱心的教育尽管对我们的语文要求非常严格,但她的态度却充满爱心。

她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着公正、平等的态度。

她经常在作文和阅读的完成后,用心地批改作文,并亲自指导我们,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提高的地方,同时也会对我们的优点进行肯定和鼓励。

对我的影响在她的课堂上,我深深地感受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并获得了很多提高语文能力的技巧和方法。

她对我的影响还不仅于此,她还教给我一些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人生哲理。

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成为了我修养的一部分。

结语我的这位国文老师对我的影响深远,她的语文课不仅教给我如何用文字表达感受,还启迪我对人生的看法,并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语文基础。

虽然我已经离开了她的教室,但她的话语和教诲,仍旧在我的心中回荡。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一位国文老师新北京课改实用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一位国文老师新北京课改实用课件

琐事娓娓道来,妙趣横生。这些家常又琐细的题目,在他笔下,篇篇都化为读来亲切有味的
小品。
第5页/共18页
学读文章
• 1、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位国文老师在作者心中的总印象。 • 2、作者在文中描述这位老师时,怀着的是一种什么感情?(默读最后一个自然
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 读文章第一步,仔细品读标题、首段 和尾段。里面往往有基本的情感、态 度或主张。
第13页/共18页
• 10、 沉郁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如杜甫,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
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
• 11、 悲慨

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
4、又,末段虽然也提及“徐老虎”这一绰号,但他所表达的感情跟第2自然段称 “徐老虎”一样吗?
第8页/共18页
写法探究
• 1、作者在描写徐先生的外貌和行为时,几乎全是用贬义的笔墨,你认为这样有 损徐先生的形象吗?为什么?
• 2、从全文来说,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使用这种写法可达到什么效果? • 3、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本文语言特点
• 16、整散结合
• 整句(对偶、排比等)与散句错杂。语言 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 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富有文采,情 浓意满,酣畅淋漓。
• 17、率性

其率直如流,彻悟通达。特点是不加任何
丝。
第11页/共18页
• 7、幽默讽刺
• 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 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 忍俊不禁。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执教: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羊君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现代作家, 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浙 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后与闻一多等 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 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 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先后与鲁迅等就人 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问题1、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 姆外貌的特征。(2’)
问题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 出来的?请作简要分析。(4’)
他(赛艾姆)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
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 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
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 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 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 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 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 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 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 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 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 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答: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 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 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 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
(答出“作者没有直接描写赛艾姆外貌” 的给1分,答出“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 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的给2分,答出 “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心中拼接(组合) 而成”的给1分。答案不必拘泥,意思对即 可。)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优秀课件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优秀课件

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 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 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 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 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黏成一团,而且内 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 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 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 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 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 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 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 婚后才开始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 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 鼠! ——梁实秋《男人》节选
梁实秋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 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 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 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缠绵动 人;思乡则深沉浓郁、感人至深;写景则错 落有致、别具一格;叙事则娓娓道来、不流 于俗……总之,梁实秋的散文幽默典雅,雍 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读来让你爱 不释手。
女人的嘴,大概是用在说话方面的时候多。 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就是学外国语也容易琅 琅上口,不像嘴里含着一个大舌头。等到长大之 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 蝉噪,如蛙鸣,真抵上好几部鼓吹!等到年事再 长,万一堕入“长舌”型,则东家长,西家短, 飞短流长,搬弄多少是非,惹出无数口舌;万一 堕入“喷壶嘴”型,则琐碎繁杂,絮聒唠叨,一 件事要说多少回,一句话要说多少遍,如喷壶下 注,万流齐发,当者披靡,不可向迩!一个人给 他的妻子买一件皮大衣,朋友问他:“你是为使 她舒适吗?”那人回答说:“不是,为使她少说 些话!” ——梁实秋《女人》节选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ppt9 苏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ppt9 苏教版精品课件
梁实秋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萧 情
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 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 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 早年留学美国,回国以后曾在清华、北 大等大学任教,并从事译著工作,是30 年代初《新月》杂志的主将之一。1949 年他赴台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 院长。
情窦初开的年华,一朵鲜花,谁采不是采,谁献不是献。也可以说、谁先采来谁先戴。但是、爱情还存有它诸多的要素与情感的诠释。 人到成熟自然而然就会寻求恋爱。恋爱会造就情侣的幸福与美满。爱情与年龄无关;有共同语言,相似情怀,类似的经历坦诚自然的交流,毫不做作的表现。只有深入了解,才有爱情的起因。爱情用真情来实现相互交流的过程。爱情是向往,是打造婚姻的基础。 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从古至今,在世俗面前往往是种摆设。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才会有爱情悲剧故事的上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全面再现了封建世俗末世人性世态,揭示了弱势与强势的种种悲剧与无法调和的社会矛盾。 爱情的行为是柔,慢条斯理,不是急于求成。爱情是双方感情的因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叫爱情。爱情是有针对性的,千万别搞错,有的只是友情层面上对你好,那不是爱情。一个人来维持痴情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没有物质的爱情是可悲的,他保证不了爱情的延续性。
写人情人伦文化:《想我的母 亲》、《父母的爱》、《我的一 位国文老师》、《谈徐志摩》、 《忆沈从文》等等;写乡土民俗 文化:《过年》、《爆竹》、 《听戏》、《放风筝》、《北平 年景》、《北平的街道》等等; 写中西文化比较:《圆桌与筷子》 等。
散文风格
梁实秋散文有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 读书札记、杂文等多种样式,但以随笔小品 为多。他称自己是“古典的头脑,浪漫的心 肠”。 他的散文讲究对仗工整,音调雅洁,口语 活泼,用字讲究平仄谐调,并且善于在自然 散淡的书写中安排一些不规则的对偶、排比, 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使得散文读起来琅 琅上口,很有“国文味道”。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我曾经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国文老师,他是我学习国文的良师益友。

尽管我已经毕业多年了,但至今仍然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他是一位非常热爱教育的老师,总是尽心尽力地为我们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和帮助,因此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带领我们探索古代文献,引导我们学习经典,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

每节课上,他都会讲授故事背后的意义,将文学作品穿透到深处。

他教会我们怎样在文学作品中窥探现实学、心理学和人性学,发现不同作家的创作手法及其风格的区别,在对作品的表面进行细致分析的同时,还能找到内在的感受。

国文老师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

他热心回答我们的问题,引导我们的思考,听取我们的观点和看法,然后耐心地纠正我们的错误,激励我们慢慢提高。

他经常会问我们关于作家、文学作品或是自己的情感生活等等的问题,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开阔,更好地学会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

他还善于用图像化的方式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比如说讲到《红楼梦》的时候,他能将人设、家族关系、人物之间的互动等等呈现出来,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元素和历史背景。

我的国文老师不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思想家。

他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每个授课都能让我们感到有深度,是真正的学有所获。

他鼓励我们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给我们讲述了许多文学经典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感受文化的智慧。

我的国文老师也是一位非常严谨的批判性思考者。

他总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使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需要学习的重要领域,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与分析性思维,形成批判的眼光和自我评价的意识。

他教育我们应当批判地思考,去挑战我们所知的常识和认识,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创新,形成一个有质量的社会和社区。

在我的国文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学会了感受文化、挖掘历史、发现人性,知道如何将古代文学作品与当代生活联系起来,并在其中找到自身的价值和信仰。

他的教学方法和风格对我们的成长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是通向知识进阶的一扇大门。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精华版) PPT课件 图文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精华版) PPT课件 图文
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 。
➢ 有时候逗先生开顽笑。国文先生呢,大部分都是年高有德的,不 是榜眼、就是探花,再不就是举人。他们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 乐得敷敷衍衍。
➢ 他在讲台上来回的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 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
4.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老师,这样写有无恶意? 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
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
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
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
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
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
家笔战不断。

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
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
、暨南大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
新月社。
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 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 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 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 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 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英国文学史》、《远 东英汉大辞典》。《雅舍小品》在港台已经再版了50多 次。这本书奠定了他散文大家的地位。
•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 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 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ppt精品课件7

【高中语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ppt精品课件7

一、心中地位:印象最深、受益最多
绰号“徐老虎”
二、可笑和可畏 相貌古怪


脑袋、头、脸形、鼻 子、眼睛、嘴、眼镜、 两桶鼻涕,衣服
怒骂
爱骂人
自己选辑教材,油印发给大家
三、可敬和可亲
朗诵文章极富感情,很有意思 批改作文讲求简明扼要 交给我许多作文技巧

四、深切怀念
①绰号非常可怕
①选编教材 新旧兼收
他(赛艾姆)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 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 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 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 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 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 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 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 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 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 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 华盛顿 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 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 与汉尼拔和马克· 安东尼齐肩。
6、最后一节表现了我对徐先生怎 样的感情?
怀念、敬慕
先抑后扬 的手法刻 文章分四部分,以__________ 画了形象。 第一部分:(1)总述先生在自己心目中 的地位。 第二部分:(2—6)以贬抑之笔描写先 生之可笑之处和可畏之处。 ~~~~~ ~~~~~ 第三部分:(7—11)以褒扬之笔描写先 生可敬之处和可亲之处。 ______ ______ 第四部分:(12)总结自己对先生的深 切怀念。
3、3—5节,主要写了徐先生什 么样的性格特点?有何具体表 现? 凶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一、导入新课 1.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 2.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
活动一、自主研习 对这位国文老师第一印象如何? 请同学们用原文中的一个字形容。
相貌古怪 凶
脾气暴躁 生活邋遢
生活邋遢 脾气暴躁
不拘小节 心忧现实
兴趣培养(选辑教材新旧兼收) 习惯养成(重视诵读) 方法指导(割爱之理、少用虚字、硬转硬接、 开门见山、譬喻说理)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 学任教。1928年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 立新月社。后迁至台,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 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 国立编译馆馆长。 先 后与鲁迅等就人性描写诸问题展开论战。 鲁迅在当时的文坛上一直慨叹碰不上一个像 样的对手,并由此而感到孤寂无聊。当他遇 到梁实秋之后凭借直感,他明白终于碰上了 一个理想的“敌手”,先生的情绪立即亢奋 起来,一个能让鲁迅先生感兴趣的对手一定 不是等闲之辈。只是当年的梁实秋还是一个 年仅25岁的毛头小伙。
把人写活的方法: 1.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特征 2.善抓富有个性化的细节 3.善抓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活动四、巩固提升 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碰到过富有个 性的老师吗?请你用简要的语言向我们 口头描述一下。
教学有方
育人有成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 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 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 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 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 《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等。 1915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与闻一多等成 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亮点之三:语言幽默,谐趣横生
①“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 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 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有没气儿, 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 ②“我急得汗水直流,如果每一滴汗水都是 一颗金豆子,那幺我肯定比李嘉诚还有 钱。”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以写人为主的 散文,单元的标题就是“活生生的这一 个”。“活生生”是指写人就要把人写 活了,“这一个”是指写人就要写出人 的个性。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能总结一 下,怎样写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富有 个性的人来呢?
亮点之一:欲扬先抑,似贬实褒貌描写“他本人有点像皮革 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 微红和蜷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 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 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 僵硬和迟钝。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 有他蓝灰色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 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yì ),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 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 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 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心忧现实 教学有方 育人有成
相貌古怪 生活邋遢 脾气暴躁 兴趣培养 习惯养成 方法指导
不拘小节 心忧现实(热爱国文) 教学有方(热爱教育) 育人有成(热爱学生)
凶 敬慕 爱
活动二、亮点赏析 对于这位既让作者敬慕又让读 者敬慕的老师,梁实秋先生却从他 的所谓“凶”写起,运用了什么写 作手法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