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

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的三个公式一、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1、M=K·P·Y/V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二、流通率调整公式:1、K=M/P·Y/V2、其中,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M表示货币流通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三、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1、M=K·P·Y/V2、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货币流通量的三个公式可以用来理解其规律,也可用来进行货币流通量的调整和流动率的调节。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是货币流通量理论最基本的模型,它反映了政府对货币流通量的引导意图,它将政府的货币增发量抽象为四个变量:货币流通量M,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入水平Y,支票速率V,以及比率调节变量K。
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定义为M=K·P·Y/V,比率调整公式为K=M/P·Y/V,从中可以看出,当政府改变比率调节变量K时,M型货币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
同样,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用来调整货币流通量,它定义为M=K·P·Y/V,其中M表示货币流通量,K表示比率调节变量,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水平,V表示支票速率。
当比率调节变量K发生变化时,货币流通量也会随之改变,但货币流通量不仅受到K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其他变量的影响,包括商品价格水平P,国民收入水平Y,以及支票速率V。
因此,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量有三个公式:M型货币流通量公式M=K·P·Y/V,比率调整公式K=M/P·Y/V,以及货币流通量调整公式M=K·P·Y/V。
这三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也可以运用这些公式调整货币流通量,使其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考研802经济学综合讲义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P61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P45-48答:1货币的产生: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形成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探求货币的起源,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历史。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2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①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②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只能)。
③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④支付手段(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和工资等的职能)⑤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3、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P57-59答:1货币流通量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
其基本规律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
2公式:①在不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②在考虑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金属货币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互相抵消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3纸币流通量也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但其实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不管纸币发行了多少,流通纸币总量必须同它所代表的流通金量相等。
即: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货币金属量应该是: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额所以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必须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发行并调节纸币的流通量,以保证宏观经济的顺利运转。
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

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的内容。
说到货币流通量,其实它就是指市场上流通的钱的多少。
你想想,如果人人口袋里都装着钱,那消费就像开跑车,嗖的一下就上去了!但如果口袋里的钱就像是青蛙,呱呱叫却不敢出来,那整个经济就得“闷声发大财”了,所以啊,货币流通量可真是个不得了的玩意儿。
它不仅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水平,还关乎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你说,我们的工资、消费,甚至买个包包都离不开这个“流动的水”。
二、货币流通量的影响因素2.1 经济活动情况好吧,现在我们来聊聊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几个因素。
首先,当然就是经济的活动情况了。
比如说,某个店推出了一个超火的折扣活动,顾客们蜂拥而至,钱就像回旋镖一样来回飞,流通量自然就大了。
而倘若经济萎缩,就像放了个大石头在水面上,水面波动都没有,大家都不敢花钱,流通量就急速下滑。
果然是“风水轮流转”,今天你的折扣,明天我来了就没得玩了。
2.2 人民消费心理再说说消费心理。
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朋友买了新手机,心里不禁就会想:“我也想要!”于是,就算明知道工资不够,心里还是会想:先花着再说。
这样的“跟风”消费给流通量注入了活力。
反之,如果大家心慌慌,觉得经济不景气,手里的钱就像被粘住了一样,生怕一动就不见了,这时候流通量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呀,消费心理真是个强大的推手,就像给煤气灶上的火加了油,哧一声就燃起来了。
三、货币和利率影响3.1 相关部门货币你也得知道,相关部门的货币对流通量的影响可大了。
比方说,央行决定降息,就像是给大家发了个“红包”,让银行的利率低了,借钱变得容易了,大家的消费欲望就上来了。
反过来,央行要提高利率,那可真是要给咱们的消费泼冷水。
一时间,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流通量自然就少了。
你瞧,这个就像庄家的一枚棋子,随时可能改变局面,让我们的经济游戏盘活或者“冷清如冰”。
3.2 利率与投资还有,就是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当利率上升,投资的成本就相应增加,企业不愿意投资新项目、扩展生产,手里的钱也就像猫抓了一样慢慢抽走了。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指经济中货币的流通方式和影响因素的表达式。
货
币作为经济交易的媒介,其流通对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基本公式中的尺度可表示为:M × V = P × Q。
其中,M代表货币供应量,V代
表货币的速度或周转次数,P代表物价水平,Q代表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
这个公式反映了货币供应量、货币周转速度、物价水平和实际物质商品交易量
之间的关系。
它表达了货币的购买力和货币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着物价的水平和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
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增加,进而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
上升。
同样的,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可能导致物价水平的下降。
货币的周转速度(V)也会影响物价水平和交易量。
如果货币的周转速度增加,物价水平可能上升。
相反,如果货币的周转速度下降,物价水平可能下降。
物价水平(P)则反映了货币购买力的相对水平。
当物价上涨时,货币的购买
力下降。
物价水平(P)与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Q)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关系。
如果实际物质商品的交易量增加,可能表明经济活动增加,同时也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上升。
通过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此公式的变化和调整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参考,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政治经济学 第3章

(3)短期资金的国际移动 若一国发生资本内流,该国货币汇率会趋于上浮,反之,汇率 下浮。
(4)一国的货币政策 降低利率,会引起国内的短期资本外流。相反,提高利率,将 促其汇率上浮。
(5)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少,则表明外币需求增加,外币相对增值,一国的汇 率将上浮。反之,一国的汇率将下浮。
(6)财政状况 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这表明政府支出过度,通 货膨胀和经常项目收支状况将进一步恶化,结果汇率就会自动下浮; 反之,汇率将自动上浮。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 富贮藏起来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谁拥有货币谁就能够自由地购买商品,这 样货币便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货币的这种性质引起了人们贮 藏货币的欲望。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 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 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的重要发展。这个变化不是 简单的等式位移,而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 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商品生产 者只要把自己的产品换成一般等价物,其劳动就获得了社会承认。 不过,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 上,它因时因地而异。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等价物终于固定在最 具优势的贵金属——金银身上。
存款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
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
的活期存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是指应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在支付时,既不需要 现金也不需要支票,只需要出示这些卡片,并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5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概念题1.货币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
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
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
《货币和货币流通量》课件

商品货币
2
货币。
一些特定商品作为媒介,例如牛、盐等。
3
金属货币
贵重金属例如金、银被用作货币,具备
纸币货币
4
通用价值。
纸币作为货币的代表,实现了货币的可 携带性和便捷性。
货币流通量的意义
货币流通量是指在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和作用。
货币流通量的计算方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货币供应量
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货 币供应量,在统计上有不同的 计算方法。
3 价值尺度单位
货币用于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并进行比较和评估。
货币的种类
现金货币
包括纸币和硬币,由政府发 行和管理。
存款货币
存在于银行账户中的电子货 币,代表存款人的权益。
虚拟货币
基于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 数字货币,具有独立的价值 存储和交换功能。
货币的历史发展
1
原始交换
物物交换是最早的交换方式,没有使用
货币速度
衡量货币在经济中的流通速度, 通常通过交易速度和货币持有 时间衡量。
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指数是货币供应量与 货币流通量之间的关系,可用 来预测经济发展。
货币流通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 通胀控制
适度的货币流通量可以帮 助控制通胀水平,维持经 济的稳定。
2 经济增长
适度的货币流通量可以促 进经济活动和投资,推动 经济增长。
3 经济波动
过高或过低的货币流通量 可能导致经济的波动和不 稳定。
《货币和货币流通量》 PPT课件
货币是指一种被广泛接受并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媒介。
货币的定义
货币是指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媒介,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并作为价值储藏和 价值尺度单位。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2章

第2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货币相对价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货币流通规律答案略二、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2、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是()A.实实在在的货币B.足值的货币C.想象的观念形态上的货币D.不足值的货币3、赊购到期还债的货币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的职能B.流通手段的职能C.贮藏手段的职能D.支付手段的职能4、货币()A.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是作为特殊等价物的商品C.体现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D.体现着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E.是价值的符号5、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进入流通的商品的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C.商品价格总额D.货币流通速度E.货币发行量6、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是()A.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B.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反映C.货币流通不能离开商品流通D.货币流通引起商品流通E.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三、问答题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2、为什么说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完成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方面的职能?3、辨析“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同其他商品没有任何区别”。
4、如果某一时期社会上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0亿元,那么是否需要投入10亿元货币用于流通?为什么?如果用纸币作为流通中的货币符号,那么纸币的发行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律?5、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是价格持续下跌,是否通货紧缩不会像通货膨胀那样给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不利的影响,而只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D,2、C,3、D,4、AD,5、ABCD,6、ABC。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