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书法欣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书法鉴赏教案

书法鉴赏教案

书法鉴赏教案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鉴赏优秀书法作品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下面是一份书法鉴赏教案,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鉴赏古代和现代优秀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择古代和现代优秀书法作品,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

2. 分析和评价选定的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和认识。

2. 导入:简要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和不同的书法字体。

3. 展示优秀书法作品:选择一幅古代或现代的楷书作品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作品的构图、笔画和气息。

4. 学生讨论:学生就所展示的书法作品进行讨论,对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进行评价,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学生练习:提供书法练习纸和毛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书法作品进行练习,并指导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方法。

6. 展示学生作品和评价: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7.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

2. 演示法:教师可以对书法作品进行实际演示,并指导学生正确的书写技巧和方法。

3. 互动法:通过学生讨论和互相欣赏作品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书法作品来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学生的书法练习作品展示了他们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自主学习:1. 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观赏和研究优秀的书法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和书法表达能力。

书法鉴赏授课教案

书法鉴赏授课教案

书法鉴赏授课教案教案标题:书法鉴赏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和字体风格。

3. 培养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4. 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字体的特点。

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书法技法。

3. 分析和欣赏不同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

4. 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作品的图片或书法实物。

2. 准备书法教学用具,如毛笔、宣纸、砚台等。

3. 准备书法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书法字帖和书法视频等。

4. 提前了解学生的书法基础和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中国书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引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授课步骤:步骤一: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 向学生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解释不同字体的特点,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3. 展示并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和风格。

步骤二:学习书法的基本技法和字体风格1. 向学生介绍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握笔方法、用笔力度、书写节奏等。

2. 演示并让学生跟随练习基本的笔画和字形。

3. 引导学生练习不同字体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步骤三:分析和欣赏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1. 展示不同书法作品,并引导学生分析其字体风格、用笔技法和艺术表现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书法作品的意境、气韵和审美特点。

步骤四: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1. 给予学生书法写作任务,如抄写名人名言、诗词或自己喜欢的文字。

2. 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用笔技法和字体风格的运用。

3. 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书法写作。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书法鉴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实践书法艺术。

拓展活动:1. 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2. 鼓励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参加书法培训班,拓宽书法学习的渠道。

欣赏书法作品教案

欣赏书法作品教案

欣赏书法作品教案教案标题:欣赏书法作品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

2. 分析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了解其艺术魅力和技巧。

4. 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作,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

教学准备:1. 书法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展示。

2. 书法名家的介绍材料。

3. 书法工具和纸张。

4. 学生的书法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步骤: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书法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参与讨论。

主体:3. 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4. 分析不同书法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书法的艺术表达方式。

5. 欣赏名家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其艺术魅力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感受。

6. 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作,提供书法工具和纸张,让学生亲自体验书法的过程,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

7. 学生书法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总结:8.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实践书法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艺术博物馆,进一步拓展他们对书法艺术的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比赛或展览,展示个人的书法才华,并与他人分享交流。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书法作品,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等方面。

教学资源:1. 书法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2. 书法名家的介绍材料。

3. 书法工具和纸张。

4. 学生的书法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书法作品进行欣赏。

小学教师书法欣赏教案模板

小学教师书法欣赏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认识不同书体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

2. 不同书体的特点及其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学生在书法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书法艺术介绍、不同书体作品展示、书法大师简介等。

2. 书法作品: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不同书体作品。

3. 书法工具:毛笔、宣纸、墨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书法的定义、历史、分类等。

2. 介绍不同书体的特点:a. 楷书:端庄、大方、易读。

b. 行书:流畅、自然、有节奏。

c. 隶书:古朴、厚重、有力度。

d. 草书:奔放、狂野、富有表现力。

三、欣赏作品1. 展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评价。

2. 分组讨论:你们最喜欢哪种书体?为什么?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书法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书法艺术知识。

2. 提问:你们还记得书法的不同书体及其特点吗?二、书法大师简介1. 介绍几位著名的书法大师,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2. 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书法成就和艺术风格。

三、书法作品欣赏1. 展示书法大师的代表作,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评价。

2. 分组讨论:你们认为这些作品有哪些艺术特点?四、书法创作体验1. 教师示范书法创作过程,包括执笔姿势、运笔方法、基本笔画等。

2. 学生尝试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书法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和不同书体的特点的掌握程度。

书法艺术欣赏教案设计模板

书法艺术欣赏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法习惯。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2. 书法的基本知识,如字体、笔法、墨法等。

3. 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2. 书法作品的审美评价。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书法艺术。

2. 提问:你们知道这幅作品是什么字体吗?作者是谁?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 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介绍汉字的产生、演变过程。

- 介绍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如魏碑、唐楷、宋词、元曲等。

2. 书法的基本知识- 介绍字体: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等。

- 介绍笔法:点、横、竖、撇、捺、折等。

- 介绍墨法:浓、淡、干、湿等。

3. 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 从线条、结构、气韵三个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 学习如何分析书法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从线条、结构、气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尝试书写一幅书法作品,体会书法艺术的魅力。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书法艺术知识。

2. 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欣赏、多练习书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积极性。

2. 实践环节:学生的书法作品质量。

3.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幅书法作品,并撰写欣赏心得。

八、教学资源1. 书法作品图片或实物。

2. 书法教材或相关书籍。

3. 书法教学视频。

九、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毛笔书法艺术欣赏教案1-15课时全

毛笔书法艺术欣赏教案1-15课时全

毛笔书法艺术欣赏教案1-15课时全课时1:介绍毛笔书法艺术- 目标:学生了解毛笔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并培养对毛笔书法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内容:- 毛笔书法的起源和演变;- 毛笔书法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著名的毛笔书法家介绍。

课时2: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 目标:学生掌握毛笔书法的基本技法,并能正确使用毛笔进行书写。

- 内容:- 毛笔的分类和选购;- 毛笔的持笔和用笔姿势;- 毛笔书写的基本笔画和造型;- 临摹著名毛笔字体的练。

课时3:楷书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楷书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楷书。

- 内容:- 楷书的起源和演变;- 楷书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著名的楷书作品欣赏;- 楷书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4:行书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行书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行书。

- 内容:- 行书的起源和演变;- 行书的基本结构和动态美;- 著名的行书作品欣赏;- 行书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5:草书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草书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草书。

- 内容:- 草书的起源和演变;- 草书的基本结构和个性韵味;- 著名的草书作品欣赏;- 草书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6:隶书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隶书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隶书。

- 内容:- 隶书的起源和演变;- 隶书的基本结构和规范;- 著名的隶书作品欣赏;- 隶书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7:篆书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篆书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篆书。

- 内容:- 篆书的起源和演变;- 篆书的基本结构和独特形态;- 著名的篆书作品欣赏;- 篆书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8:小楷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小楷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小楷。

- 内容:- 小楷的起源和演变;- 小楷的基本结构和纤细秀美;- 著名的小楷作品欣赏;- 小楷的临摹和创作。

课时9:大楷欣赏与书写- 目标:学生了解大楷的特点和发展,并能正确书写大楷。

- 内容:- 大楷的起源和演变;- 大楷的基本结构和庄重美丽;- 著名的大楷作品欣赏;- 大楷的临摹和创作。

高中书法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高中书法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高中书法艺术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高中书法艺术欣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2. 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法;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书写规范性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和篆书;- 隶书和楷书的发展;- 行书、草书和隶变楷的出现;- 现代书法的创新和发展。

2. 书法的基本构造和技法- 笔画的基本要素和规范;- 书写的姿势和笔法;- 纸、墨、砚的使用方法;- 常用的书法字体和字形。

3. 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鉴赏- 名家书法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了解名家的书法艺术风格;- 分享书法作品的个人感悟和体会。

4. 书法创作与实践- 学习书法作品的抄写和模仿;- 创作个人的书法作品;- 书法展示与分享。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书法的要领。

2. 实践法:从书法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在课堂中进行字帖的抄写和模仿,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3. 欣赏法:通过观赏和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4. 讨论法:在欣赏和鉴赏书法作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几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知识讲解:讲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字体的特点,介绍书法基本构造和技法的要点。

3. 实践演练:提供一些基础字帖供学生进行抄写和模仿,帮助他们掌握书写的基本规范和技巧。

4. 欣赏鉴赏:展示一些名家的书法作品,解读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其中的美学价值。

5.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的书法创作,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幼儿园书法欣赏活动教案

幼儿园书法欣赏活动教案

幼儿园书法欣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的美。

2. 能够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书法字体和基本笔画。

3. 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所学的书法知识。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

2. 一套水墨画笔和一些毛笔。

3. 一些书法练习纸。

4. 一些水彩笔或其他有色笔。

三、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环节(10分钟)1. 给幼儿展示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幼儿感受书法的美。

2. 导师可对这些图片进行一些简短的解说,让幼儿能够有所了解。

3. 提问:“大家觉得这些书法作品好看吗?”“你为什么觉得好看?”步骤二:学习笔画(15分钟)1. 现在,导师可以给幼儿介绍一些常用的书法字体,比如楷书、行书、草书等。

2. 然后,导师给幼儿展示一些基本的笔画,例如横、竖、撇、捺、点等,并让幼儿模仿练习。

3. 导师可以给幼儿演示一些基本的书法字体,让幼儿跟着模仿,练习写字。

步骤三:书法欣赏活动(25分钟)1. 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张和毛笔。

2. 接下来,导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简单的书法字体并进行讲解。

3. 然后,提供一些书法题材的话题,例如“春天、秋天、夏天、冬天、大雁、小鸟、清风、明月等”,让幼儿尝试用所学的书法知识进行创作。

4. 导师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书法创作的指导,例如写字时的手势、用笔力度等。

5. 幼儿完成作品后,可以在书法作品上使用一些有色笔进行涂鸦,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步骤四:展示作品(10分钟)1. 幼儿们将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2. 可以让幼儿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使用的书法字体和笔画。

3. 导师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并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总结:1. 通过这次书法欣赏活动,幼儿们能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书法作品,感受书法的美,掌握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和笔画。

2. 在书法作品创作过程中,幼儿们能够进行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欣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及书法评价标准,能够结合书家的人格、精神等对书画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知、体验、练习、展示、评述等完成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书法的艺术美,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王羲之、颜真卿的书法特点及如何评价书法作品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书法的字如其人以乃精神风貌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提问:书法是什么?书法工具有哪些?中国书法的书体演变是什么?(二)、讲授新课一、引入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

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

每一次书体的变化,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

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

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

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二、介绍书法欣赏的有关内容(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1.书法欣赏的特点。

(1)书法欣赏的再创造。

欣赏者欣赏书法作品,总是根据自己的学识修养在感受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对书法作品进行积极的能动的再创造。

但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简约的线条艺术,它不应言,也不具象,仅以一线或浓或淡、或枯或润的墨迹,表达书者情思。

可以说,任何一种艺术欣赏都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欣赏书法的再创造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看小说可根据自己生活经历想象出书中的情景、气氛和人物相貌,看绘画则可以所绘形象跟现实物体建立起一种对应的联系。

书法更接近于音乐,有人称书法为“无声之音”,音乐的要素一是旋律,二是节奏。

书法也一样,每一笔每一字都是在不同的轻重缓急中有节奏地写出来,而每一行每一篇忽如“奔雷坠石,鸿飞兽骇”,忽如“山崩海啸”,忽如光风明月。

这正象音乐中的不同旋律和不同乐曲。

音乐可以表现喜、怒、哀、乐,可表现激昂、忧伤、悲壮、恬静各种不同的感情,书法亦然。

各种艺术都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我们以为文字内容就象歌词,表现文字内容的书法就象为歌词谱曲。

曲谱要尽可能地去表现歌词(文字)的内容。

这样的书法既可以与文字内容一起欣赏,也可以独立欣赏书法。

单看书法也有欣赏价值,但不够完美,因为连同文字内容一起欣赏是民族传统习惯。

比如我们用“瘦金体”去写岳飞的“满江红”,如果连同“壮怀激烈”的内容一起去欣赏,就很难令人满意了。

总之,书法欣赏具有再创造的特点。

(2)书法欣赏的模糊性。

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是什么?首先是线条的抽象性。

中国书法中的线条,是书法者内心感情活动的轨迹,它区别于几何学上的线条,它活生生,有感情,有力量,有形象。

但它究景是什么情调和意趣,难以确指。

例如,一横,在欣赏者眼里,可以看作“千里阵云“,也可看作是“一条钢筋”;一点,可以是“高峰坠石”,也可以是“平地砖头”。

很难用准确语言表达出来,是因为书法欣赏具有较强的“模糊性”或叫“朦胧感”。

只是道出大致的感觉而已。

书法欣赏的层次,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审美力的高下。

由于书法欣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那就必然带有欣赏者的主观色彩,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造成其差异性的原因有主要有三个:一是受政治立场影响。

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欣赏作品就是欣赏人格,如果一个人在政治上有亏大节,在道德品行上低下,那么他的书法作品技巧再高,格调再雅,也为人所不耻。

苏东坡说:“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

”如古人对赵孟兆之书法,他作为元代书坛盟主,练就一身笔墨工夫,虽然缺少变化和过于平整,也足以是一代大家。

而不少人认为他身为南宋宗胄,不应仕元,由此而大受批判。

说是“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李桢伯)。

二是受趣味爱好的影响。

有的人喜欢雄强质朴,有的人喜欢精巧别致,不一而足,“萝卜青菜,各有所好”。

而这势必影响对书家及其作品的评价。

如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他的书法秀美典雅,而有人却站在壮美的立场上说他的作品“虽圆丰妍美,乃乏神气,无戈戟铦锐可畏,无物象生动可奇”,“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三是受流派观念影响。

一定历史时期的各书法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基础、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因此互相之间必然会出现互相竞争甚至互相争斗的局面。

往往对同派的书家和作品加以褒扬,对异派进行批评甚至抵毁。

如康有为作为碑派代表,极力鼓吹北碑,称颂魏碑之美,“北魏碑无不佳者”。

而对以妍美见长的帖派书家董其昌的书法大力抨击,贬低。

“局束如辕下驹,骞怯如三日新妇”。

由于有这种“门户之见”,就很难产生公允的评论。

2. 书法欣赏的标准。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的欣赏一样,有个相对的审美标准。

古人云:“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书法艺术重在有神采,而要有神采,必须有“功”和“性”。

“功”,指功力、技巧,即指对一定的法度对笔画、结构、章法等的把握。

“性,指性情、风格,即指其中寄托的意趣、情操、学识、修养和感情。

因此,功力、技巧、个性、风格是我们欣赏书法的基本标准。

具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1)点画的线条美。

汉字由点画组成,点是线的浓缩,线是点的延伸。

点画是中国书法的基本造型因素,本身也具有独立的美学品格。

线条美主要表现在:一是线条的力度。

不论何种书法作品,都必须以“力度”为基础。

没有笔力,形态再美,也毫无审美内涵。

只有笔力雄浑,才显示其美妙。

所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就是对笔力的称赞。

二是线条的节奏。

书法线条是书家情感和心理变化在纸上留下的轨迹。

线条的节奏像音乐。

音乐的节奏是通过音的长短、高低现出来的。

而线条的节奏则通过用笔的轻重快慢表现出来。

音乐可以“一唱三叹”,书法线条可以“一波三折”。

这正节奏上的起伏。

所以,书法被称为“无声之音”。

墨色也是线条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使作品具有立体感。

黑白反差,虚实对比更增强艺术效果。

(2)结构的造型美。

书法的艺术结构是指每个字点画之间的搭配组合。

点画的轻重粗细、方圆长短、部首大小高低,偏正宽窄,经过书家巧妙的组合可使字起伏隐显,阴阳向背皆有意态”。

简单的笔画可以产生出姿态万千,变个化无穷的结构造型。

如小篆的古朴、隶书的阿娜、楷书的端庄、行草的险劲等。

结构形式的多变,但离不开其中的规律,即平衡、对比、变化、统一是最基本的规律。

历史上的书法家,对汉字的艺术结构进行了十分丰富的创造,如颜体的端稳丰润、欧体字的险峻修长、柳体的刚健骨气等。

在遵循形式美内在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汉字形体的可塑性,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趣,给人以不同的艺术感受。

(3)章法的整体美。

学习书法一般是从笔画到结构到章法,而欣赏书法则正好相反。

因为章法给人以第一视觉效果。

有不少书法作品,笔画结字都不错,但组成篇后却毫无生气,艺术效果不好,原因是章法处理不当。

历来书家都重视章法。

“篇幅以章法为先。

”(蒋骥)怎样处理章法?一是虚实恰当。

章法也叫“布白”,无论分行布列安排,还是落款铃印位置,做到实处不挤,虚处不空,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二是行畅通。

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一气呵成。

做到一字管领数字,数字管领一行,一行管领数行,数行管领全篇。

(4)风格的个性美。

“风格就是人”(马克思),风格就是在作品中体现的个性,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历史上光照千古的书法家无一不是个性特出,风格鲜明的。

有的平和简静,有的跌宕洒脱,有的端庄,有砾雅逸,有的霸悍,有的敦厚,都能给人以审美上的享受。

(5)构思的意境美。

意境,就是书者通过作品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对其形式必定作一番构思,这种构思就是设计布局。

(三)、展示一些书法作品并直到欣赏。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真迹无存,传世均为临摹本。

)被人们誉为“书圣”,张旭,怀素,唐代书法家。

(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

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柳公权(他书法初学王羲之,以后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然后自成一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为后世百代楷模。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而柳体较精瘦,有骨感美。

)(四)、总结反思:通过书法的赏析,学生更深的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字的精深内涵,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习字如学做人,通过他写的文字可以看出此人的性格气质(五)、作业布置临摹一页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书法家的书帖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