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等诸多因素导致近年来汽车安全事故的损失逐年上升。
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
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防抱死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上的配置保护乘员的能力。
目前主要有安全带、安全气垫、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 Airbag Restraint System以下简称为:安全气囊)等。
关键词:汽车被动安全辅助约束系统安全气囊一、汽车安全的概述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主动安全性”,又称“积极安全性”。
重点是将车轮悬架、制动和转向的性能调教到最好的程度,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服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
例如安装制动防抱死装置(Antilock Braking System)以提高制动性能防止甩尾现象,安装驱动防滑装置(Acceleration Slip Regulation)防止汽车产生侧滑,采用转向动力辅助减轻驾驶者的疲劳程度,采用新式光源提高照明射程,等等。
另一类叫做“被动安全性”,又称“消极安全性”,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事故发生时,汽车保护内部乘员及外部人员的安全程度。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就属于汽车乘员“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
其中安全带在被动保护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安全气囊属于“辅助约束系统”(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即SRS。
它的作用是弥补佩带安全带仍不能保护的汽车乘员头部、脸部和胸部。
二、安全气囊的发展安全气囊的使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减少撞车伤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机构”的报告指出,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在撞车时,死亡人数减少了23%。
新泽西某一医院整形外科在4年时间里对2300起事故作了研究后认为,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驾驶员在车祸中面部受伤减少了75%,而这主要是安全气囊的功劳。
安全管理之智能化安全气囊

05
04
规模化生产
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的成 本。
法规与标准问题与解决方案
法规与标准问题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法 规和标准尚不完善, 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和市场风险。
解决方案
针对法规和标准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解决 方案
加强法规制定
政府应加强对智能化 安全气囊的法规制定 ,明确相关标准和要 求。
建立行业标准
安全管理之智能化安全气囊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智能化安全气囊概述 • 智能化安全气囊技术 •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应用 •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案例研究
01
智能化安全气囊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能化安全气囊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 、计算单元和执行器等组件的被动安 全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 响应并保护乘员。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轨道交通
在轨道交通车辆上配备智能化安全气囊,能 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或脱轨时为乘客提供紧急 保护。
特种设备
在电梯、起重机等特种设备上安装智能化安全气囊 ,能够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为操作人员提供紧 急防护。
公共场所
在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设置智能化安全 气囊,能够在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为人 员提供紧急避难空间。
特点
智能化安全气囊具备自适应、个性化 保护和实时监控等功能,能够根据乘 员的位置、体型和碰撞严重程度等因 素进行智能调节,提高保护效果。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重要性
提高安全性
01
智能化安全气囊能够减少乘员在碰撞事故中的伤害程度,提高
车辆的安全性能。
增强行车信心
02
驾驶员和乘客在使用配备智能化安全气囊的车辆时,能够更加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

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毕业论文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自动充气,并防止车内乘员碰撞到车辆结构或者其他硬物而造成伤害的装置。
它是车辆 passivesafety system 被动安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乘员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不断地有新技术在该领域得到应用,下面就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探讨。
汽车安全气囊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1973年才实现了商业化的应用。
最早的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的,后来逐渐发展出了具有更完善功能的驾驶员和乘客座椅安全气囊。
如今,安全气囊广泛应用于汽车的驾驶员、乘员、侧面、头部和膝部等位置,为乘员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安全气囊技术的进步,目前的安全气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前安全气囊、侧安全气囊、头部安全气囊和膝部安全气囊等。
前安全气囊主要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前部碰撞时的安全。
侧安全气囊为乘员提供侧面碰撞时的保护。
头部安全气囊主要用于防止侧面碰撞导致的头部伤害。
膝部安全气囊则能够减轻车辆前部碰撞时膝盖受伤的风险。
除了不断完善安全气囊的类型和位置之外,安全气囊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传统的安全气囊是依靠碰撞感应器来检测碰撞,并触发气囊充气的。
而现在,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如车辆速度传感器、车辆加速度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等,来共同判断碰撞的严重程度,从而精确地控制安全气囊的充气时间和力度,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也有一些新的技术开始在安全气囊中应用,例如智能安全气囊和多功能安全气囊等。
智能安全气囊可以根据乘员的位置、体重等信息,智能地调整气囊的充气和敏感度,更为人性化地保护乘员。
多功能安全气囊则不仅可以提供保护功能,还可以通过包覆乘员来防止乘员与车辆内部结构或者其他硬物的直接接触。
当然,安全气囊的应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安全气囊的充气过程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尤其是对儿童和垂直安装的婴儿座椅。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

【摘要】 (2)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1)(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1)(二)国内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2)(三)国内安全气囊的评价 (3)(四)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3)(五)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动态 (6)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原理 (9)(一)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 (9)(二)汽车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0)(三)安全气囊系统的类型 (12)三、汽车安全气囊的运用 (14)(一)汽车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 (14)(二)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15)(三)汽车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 (15)(四)汽车安全气囊的缺点 (17)参考文献 (19)致谢 (20)安全气囊的发展与运用【摘要】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条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的效用已越来越得到肯定,当今社会对安全气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智能安全气囊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第一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导致了汽车速度的急剧变化。
由于惯性的作用,车上的乘员向前运动,于是发生了车内乘员与车内结构件之间的第二次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碰撞。
为了减轻和避免驾乘人员在第二次碰撞中受到伤害,乘员保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碰撞中利用约束系统(包括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件碰撞造成的伤害。
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构件之间插入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囊,让乘员“扑”在气囊上,通过气囊上的排气节流阻力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第二次碰撞得以减缓,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所以安全气囊作为一种防护措施已经是必不可少了。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组成部分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一)国外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安全气囊的雏形是美国人JHON.W.HETRICH发明的安全气囊。
1952年Hetrick 发明了他自己称为“汽车安全气垫”的装置,用来减轻急刹车或正面碰撞带来的严重伤害。
汽车新技术安全气囊

汽车新技术:安全气囊1. 引言汽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其中,安全气囊作为一种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新技术中的安全气囊,包括其原理、种类、功能和未来发展。
2. 安全气囊原理安全气囊的原理是在车辆碰撞时,通过感应器检测到碰撞的冲击力,然后迅速充气以保护乘员。
其基本原理包括感应器、控制单元和充气装置。
•感应器:感应器用于检测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
常用的感应器类型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感应器将检测到的冲击力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安全气囊系统的中枢,它接收感应器传来的冲击力信号,并根据预设的触发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充气。
如果判断需要充气,则控制单元会向充气装置发送指令。
•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和气袋。
当控制单元判断需要充气时,气体发生器会迅速生成一定量的气体,然后将气体发送到气袋中,使其迅速充气,从而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
3. 安全气囊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安全气囊:•驾驶员气囊:安装在驾驶员方向盘上方,主要保护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
•副驾驶员气囊:安装在副驾驶员座位上方,主要保护副驾驶员的头部和胸部。
•侧气囊:安装在座椅侧部,主要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躯干。
•侧帘气囊:安装在车顶附近,主要保护乘员的头部。
•膝部气囊: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前方,主要保护驾驶员的膝盖。
4. 安全气囊的重要功能安全气囊作为车辆被动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功能:•缓冲撞击力:当车辆遭受碰撞时,安全气囊能够迅速充气,形成一个缓冲物体,减轻乘员与车辆内部结构物之间的冲击力。
从而有效保护乘员免受撞击的伤害。
•分散冲击力:安全气囊能够分散碰撞力,将冲击力分散到乘员的身体各个方向,从而减轻对乘员特定部位的压力,降低受伤风险。
•抵御车辆倾翻:安全气囊可以帮助保持乘员在车辆侧翻时的位置稳定,防止乘员从车辆中滑出。
2024年安全气囊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气囊市场调研报告1. 简介安全气囊是一种车载安全装置,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客和驾驶员免受伤害。
近年来,随着车辆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相关法规的加强,安全气囊市场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2.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安全气囊市场在过去几年稳步增长。
2019年,全球安全气囊市场规模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车辆销售量的增加、安全法规的严格要求以及人们对车辆安全的日益重视。
3. 市场分析3.1 主要应用领域安全气囊主要应用于汽车行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各类车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购车需求的增加以及政府对车辆安全要求的提高,乘用车和商用车市场对安全气囊的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3.2 主要产品类型安全气囊市场主要分为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侧面气囊、头部气囊和膝部气囊等多个产品类型。
其中,驾驶员气囊是市场上需求最大的产品类型,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
乘客气囊和侧面气囊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量。
3.3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安全气囊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Autoliv、Takata、ZF TRW、东风安全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来增加市场份额。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新兴厂商和地区性厂商,它们通过价格战和本土市场优势来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
4. 市场趋势4.1 智能化和自动化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安全气囊市场也出现了智能化的趋势。
例如,一些高端车型已经开始采用智能气囊系统,能够根据碰撞的方向和强度来自动充气和释放气体,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客和驾驶员。
4.2 新材料的应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型材料,如列预应力钢、碳纤维等,可以用于制造安全气囊。
这些新材料具有更好的耐撞性能和轻质化特性,能够进一步提升安全气囊的效果和可靠性。
5. 挑战与机遇5.1 挑战随着安全气囊市场的竞争加剧,厂商面临着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挑战。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passiv 安全装置,在预防和减轻车辆碰撞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汽车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
1. 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汽车安全气囊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用于飞机上的救生系统。
随着对于车辆碰撞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安全气囊开始被应用于汽车行业。
最早期的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的设计,然而现在几乎每辆汽车都配备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气囊。
2. 安全气囊的原理与作用安全气囊是由感应器、气体发生器和充气囊组成的。
感应器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迅速探测到碰撞力度,然后通过气体发生器使充气囊迅速充气,以保护乘员免受碰撞的冲击和潜在危险。
3. 安全气囊的创新与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中,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
3.1 全方位保护传统安全气囊只能进行正面碰撞的保护,而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保护,包括侧面和侧翻碰撞的防护。
这些新型安全气囊设计和系统会在侧面碰撞事故中迅速展开,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和身体。
3.2 多段式充气传统气囊只有一个充气阶段,但是现代汽车安全气囊多采用多段式充气设计,可以根据碰撞力度的不同进行自适应充气。
这种多段式充气可以更精确地调节气囊的充气速度和硬度,以减少乘员在碰撞中的伤害。
3.3 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另一个创新是座位压力感应控制系统。
这种系统通过感应座椅上的压力分布,可以判断出乘员的位置和体重,从而根据乘员的特点进行安全气囊的充气调节。
这样可以让安全气囊更加符合不同乘员的需求,提供更好的保护。
3.4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气囊也开始应用更加智能化的技术。
例如,一些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可以通过车辆的传感器和摄像头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如疲劳、分心等,以提前预警并自动展开安全气囊。
4. 汽车安全气囊面临的挑战虽然汽车安全气囊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安全气囊的研发和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其发展历程和应用方式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改进。
本文将针对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汽车被动安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研发和实验。
最早的安全气囊是由美国汽车公司安装在车内,用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和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气囊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中必备的安全装置。
起初,安全气囊只有驾驶员座椅上的一只,主要用于保护驾驶员在碰撞事故中的上体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员座椅及其他汽车组成部分也开始安装安全气囊,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现在,汽车安全气囊已经成为了汽车内部的常见装置,包括驾驶员和乘客座椅的各个部位、汽车车门、车顶等都可以安装安全气囊。
目前,汽车安全气囊主要由气囊和充气装置两部分组成。
气囊通常由耐磨、抗撕裂的材料制成,能够抵御碰撞时的高速摩擦和挤压力。
充气装置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检测到碰撞信号后,会迅速将气囊内充满气体,形成一个保护罩,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缓冲和保护。
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不仅在安全性能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而且在技术层面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如今,安全气囊可以根据不同碰撞力度和角度的不同,灵敏地调节气囊的大小和充气时间,以提供更精准的保护。
此外,一些先进的安全气囊还可以识别车内乘客的体重和身高,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来调节气囊的充气力度和方向,使得保护更加精准和高效。
未来,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气囊将会与车辆的智能系统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例如,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安全气囊可以通过与车辆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相连接,实时监测并分析车辆周围的交通状况和碰撞风险,为驾驶人和乘客提供更加精准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课题名称:安全气囊的应用与发展作者:系别:___ 汽车工程系_________专业:___ 汽车电子技术____ 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2011年03月26日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摘要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
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安全气囊;被动安全;伤害程度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1.1汽车安全 (1)1.2安全气囊的好处 (1)1.3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关系 (2)二、作用过程 (2)三、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 (3)3.1按结构形式 (3)3.1.1电子式安全气囊 (4)3.1.2机械式安全气囊 (4)3.2按保护对象和方位 (4)3.2.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 (4)3.2.2防侧撞安全气囊 (5)3.2.3前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5)3.2.4后排座乘员用安全气囊 (6)3.2.5下肢用安全气囊发展 (6)四、安全气囊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7)4.1美欧安全气囊比较 (7)4.2.国内安全气囊的发展 (8)五、拆除与报废 (10)结论 (10)参考文献 (10)致谢 (11)一、引言1.1 汽车安全当汽车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碰撞角度与汽车中轴线成30°角度之内)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碰撞强度。
SRSECU将碰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管的工作电路,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
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十分剧烈,在瞬间产生释放出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充入折叠的安全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
在驾驶员或乘员头部、胸部或身体因碰撞时的反冲力向前或向侧面冲去时,鼓起的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或侧面车身硬件间成弹性缓冲气垫,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
气囊鼓起后很快就从气囊背面的小孔排出部分气体而变瘪,柔软的气囊表面就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1.2安全气囊的好处安全保护范围对乘员能够提供各种碰撞事故和滚翻事故的全方位保护在汽车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时,对乘员提供头部和胸部有效的保护装备的可靠性可以随时对系统的零部件故障进行检查依靠诊断装置进行一般故障检查,但无法进行系统零部件的无损检查装备的方便性需要佩带和解开安全带,即使采用自动安全带,对乘员的行动有很大的约束,可以防止乘员从座位上甩出,乘员的碰撞范围较小对乘员无任何约束,但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乘员可能会甩出座椅,在很大的范围内与车内装备发生碰撞维修的方便性安装、维修、更换都很方便维修较复杂,如零部件出现大的故障,则要更换全套安全气囊系统使用的普及性及成本普及容易,成本低廉,不需要提高汽车总造价正在普及驾驶员和前排座安全气囊,并作为汽车标准装备装车,但造价高。
其他形式的安全气囊暂时为选装件1.3安全带与安全气囊关系电子控制安全带预收紧(与安全气囊电子控制系统统一控制)多方位、多个气囊的电子控制的安全气囊系统;智能安全气囊系统实验分析中,发现安全带对乘员,特别对驾驶员的头部、胸部以及膝部所能提供的保护是很薄弱的。
而安全气囊则对驾驶员头部、胸部以及膝部的保护效果特别明显,大大地减少了乘员的死亡率和减轻了乘员的损伤程度。
值得指出的是,安全气囊只是辅助保护系统,需要佩带安全带才能起到预想的保护效果。
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表明,“三点式安全带+安全气囊”的防护效果最好,其有效保护率高达60%;仅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为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保护率急剧下降到18%。
引用上述统计数据有助于我们消除两个误区:第一,安全气囊不是万能的;第二,佩带安全带十分重要。
现在人们的统一认识是:必须通过强制措施提高安全带的佩带率;在低速碰撞中,安全气囊的展开反而会增加意外伤害的可能性而降低保护效果;在中等或严重程度的碰撞事故中,安全气囊对乘员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一般说来,车内乘员如果未系安全带的话,在速度为20km/h左右的固定壁障碰撞中就会受到严重伤害;而系了安全带的乘员,在30km/h的固定壁障碰撞中才会受到严重伤害。
气囊内部充填的气体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时,能缓冲驾驶员或乘员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避免了驾驶员头部和身体与汽车零部件的硬碰撞,从而减少驾驶员或乘员的伤害程度。
但如果膨胀后有弹性的安全气囊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的反冲压迫时还不放气变瘪,则有可能因驾乘人员的头部埋在气囊中无法呼吸,憋气死亡。
或内部有压力气体使有很强弹性的气囊将驾乘人员反弹回去,与汽车上其他零部件产生二次碰撞,造成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
二、作用过程a.0~10ms:在汽车特定的敏感部位处,装置碰撞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受到足够的碰撞冲量作用时,在10ms的瞬间内,将触发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
b.10~20ms:在中央电子控制器中,主要有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的微处理器,能够对传感器输入的触发信号立即进行计算、比较和判断。
如果碰撞冲量超过预先的设定值,中央电子控制器立即释放一个电脉冲火花,使气体发生器中的雷管急速爆炸。
c.20~60ms:雷管的爆炸击穿装气体发生器的燃料盒,将固定燃料点燃并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氮气),快速地经过滤器过滤冷却后冲入安全气囊。
气囊在20~60ms 内张开达到最大容积,在乘员与车内装备之间形成一个气垫。
在同一瞬间,乘员因惯性力的作用,可能向前冲出150~200mm,头部、脸部和胸部正好与迎面而来的气囊相接触。
但高压气囊膨胀的能量,会把乘员“回弹”到座椅上,使得乘员身体受到一定损伤。
d.60~100ms:与此同时,装在气囊后面的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
由气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使乘员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
由于安全气囊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而使得乘员得到保护。
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
整个碰撞——安全气囊展开对乘员的安全保护过程,大约60~100ms。
安全气囊展开进行护的过程,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在完成上述过程后,必须重新装置雷管、气体发生器和折叠好的气囊等。
每个气囊只能使用一次,也就是说气囊只要引爆就不再有下一次保护的能力,也不能塞回去再使用,引爆后须回厂换一个新的气囊。
汽车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气囊引爆管引爆点燃气体发生器的具体点火时间,是决定SRS系统性能优劣的十分重要的指标。
如果碰撞事故发生时,引爆管引爆点火过早,则在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向前冲的同时,气囊也迅速膨胀,则有可能导致乘员头部和胸部受到高速爆出的气囊的冲击,造成乘员伤亡或巨大的伤害。
如果引爆管引爆点火过晚,则在乘员头部和胸部已经冲撞到转向盘或汽车其他汽车零部件上时,气囊尚未膨胀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引爆管引爆的最佳点火时间是当气囊充满气体膨胀时,乘员头部和胸部正好与膨胀的气袋接触。
从引燃气体发生剂安全气囊开始膨胀鼓起,到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迅速泄气变瘪的时间很短,仅有约0.1s。
安全气囊从充满气体膨胀到泄气只有如此短暂的时间,因此必须具备极迅速地完成冲气和放气动作的功能,才能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乘员的安全。
三、安全气囊系统的分类3.1按结构形式从结构形式上,安全气囊可分为电子式和机械式两种。
无论是电子式还是机械式,工作原理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不一样。
3.1.1电子式安全气囊由电子传感器、中央电子控制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等组成。
传感器接到碰撞信号后,将信号传至中央电子控制器(ECU),信号经过判断、确认,传至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引发点火、充气,气囊膨胀。
电子式安全气囊可以分为很多种情况。
3.1.2机械式安全气囊由机械式传感器、气体发生器、气囊组成。
气囊装于方向盘衬垫内,气体发生器在气囊之下,传感器在气体发生器的下面。
当传感器受到设定(以上)的冲量后,传感器内的球体下移,导致拨杆下移并由转动,支块也随之移动,拨杆的另一端上移,压迫偏压弹簧。
此时撞针脱位被弹出撞击气体发生器内的引爆装置。
由于气体发生器内装有叠氮化钠或双基燃料或高压气体,爆发后,气体充斥表面涂膜的气囊,使之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凸状气垫,吸收人体的冲击力,使人体受伤害的程度减轻。
此外,按照气体发生器的工作原理,还可分为燃烧式(叠氮化钠等固体燃料爆炸产生大量氮气充斥安全气囊)和储气式(高压瓶阀门打开,放出预先储好的高压氮气或惰性气体混合物)。
3.2按保护对象和方位3.2.1驾驶员用安全气囊驾驶员用安全气囊,这是汽车上最早采用和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气囊,属于汽车在正面碰撞时对驾驶员的防护气囊。
驾驶员用安全气囊装置在转向盘的中部,为了减轻在装置安全气囊后转向盘总成的质量,并要求保证转向盘的刚度以减少转向盘的振动,转向盘的转轴采用金属压铸件来制造。
驾驶员用安全气囊系统的气囊、雷管、气体发生器等,全部装在转向盘中央的安全气囊盒中,气囊衬垫采用网状尼龙织物制成,当安全气囊膨胀并冲出时,气囊衬垫必须迅速裂开,而且不能对乘员造成伤害。
安全气囊按照一定的方式卷折放在气囊盒中,膨胀时沿挡风玻璃方向展开后再迅速胀大。
在安全气囊后面的中部装置雷管和气体发生器等,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就在驾驶员与转向盘之间形成缓冲气垫。
3.2.2防侧撞安全气囊各种碰撞事故统计资料表明,汽车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约占41%,尾追碰撞事故约占12%,而各种各样的侧面碰撞事故约占47%。
但从事故的伤亡比例来看,汽车的侧面碰撞事故的伤亡率,则远远高于汽车正面碰撞和尾追碰撞事故的伤亡率。
分析结果说明,汽车的前部为发动机舱,后部为行李舱,在发生正面碰撞或尾追碰撞时,发动机舱或行李舱结构的变形和结构的损坏,能够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
并且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使得乘员的伤亡率大大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