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钢琴小提琴协奏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陈钢简介: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
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
何占豪(1933-)浙江诸暨人。
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
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
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评论(0)00地势坤的感言: xiexie 2008-07-18世界十大名曲和中国十大名曲 2012-04-13 12:24:34|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钢琴:小提琴:《致爱丽丝》《纪念曲》《春之歌》《圣母颂》《六月·船歌》《云雀》《少女的祈祷》《爱之喜悦》《月光》《沉思》《华丽大圆舞曲》《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托卡塔》《吉普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儿童乐园》<《引子与幻想回旋曲》《夜曲》《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幻想即兴曲》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
梁祝不同版本的比较

xx不同版本的比较《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
两位作曲者陈钢及何占豪当时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为了响应当时国内倡议的“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家传户晓的题材,吸取了当时甚为流行的同名越剧曲调,将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和“坟前化蝶”等重要情节套进了西洋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发展部及再现部。
这首作品的创作无疑是遵命于共产主义的集体创作精神,但观乎两位作曲者在这三十多年内的创作发展,“梁祝”的成功,谁也沾不了谁的光彩。
由于出身于越剧二胡演奏家,何占豪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极为熟悉,自“梁祝”以后,他的其他作品只能说是旋律流畅美丽,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突破,而且每一首乐曲几乎都脱离不了《粱祝》的框框,什么《莫愁女》、《孔雀东南飞》、《乱世情侣》等等,全部是以哀怨缠绵的爱情故事为题材。
陈钢的作品也是乏善可陈,这三十年来,他的作品中,用民歌改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占了大多数,而且几乎全都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但由于他的和声语言极其华丽流畅,很多作品本身的缺点也被这些掩盖过去了。
换句话说,《梁祝》的成功是因为有何占豪的旋律和陈钢的和声,缺一不可。
两位作曲者在八十年代初起都将此曲改编改写了数遍。
首先是陈钢将乐曲的配器整理,往后再改编了一个钢琴协奏曲的版本。
何占豪因此而大为光火,还公开表示否定所有未经他许可的改编版本。
然而他后来却为香港中乐团将此曲改为高胡协奏曲。
除此以外,他还有将此曲编为琵琶协奏曲,由上海民族乐团制成录音,他曾携儿子去香港用小提琴与民族乐团合奏此曲。
后来,又改编为古筝协奏曲,在国内也演出过。
其它改编的版本或演奏形式就数不胜数了。
姑勿论怎样,说《粱祝》是这几十年来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实不为过,而它的受欢迎程度亦是毋容置疑的;很多艺术团体的演出时都被这个《梁祝》情意结牵着鼻子走。
在很多地方的乐团和民族乐团上座率最高的音乐会,节目往往包括有《梁祝》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由小提琴独奏与管弦乐队合奏的一种音乐形式,是古典音乐中最为重要的独奏曲目之一。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民乐中的一颗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最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本文将从《梁祝》的创作背景、乐曲结构以及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梁祝》这个题材在中国的文化中已经深入人心,是一部讲述了凄美爱情的传统民间故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张艾嘉根据传统故事改编而成。
与传统的故事情节相比,这个协奏曲更加注重了音乐表达和情感的传递。
它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可媲美于西方古典音乐中的莫扎特、贝多芬等作品。
从乐曲结构来看,《梁祝》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快板、慢板和快板。
快板部分具有热情洋溢、活泼欢快的特点,乐曲中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的过程。
慢板部分则让乐曲的情感更加细腻,悲伤与哀思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两个有情人分离时的心情。
最后一个快板部分则表现了两位主人公生死相随的悲壮爱情故事。
在音乐特点方面,《梁祝》充分展现了小提琴和中国音乐的完美结合。
小提琴的琴弓技巧和音色特点与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风格相互融合,使得乐曲更富有民族色彩。
此外,协奏曲中的琴声与管弦乐队紧密合奏,荡气回肠。
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乐曲中充满了激情、温婉、哀思和悲壮等不同情感,使得观众在欣赏时能够深深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爱情故事。
《梁祝》的演绎要求小提琴独奏者具备极高的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在演奏过程中,独奏者需要通过精准的音准和敏感的音色变化来表达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并与管弦乐队紧密合作,构建起一个动人的音乐空间。
因此,对于独奏者来说,《梁祝》不仅是一次技术的考验,更是一次情感的释放和传递。
《梁祝》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赞誉。
它去除了语言的界限,通过音乐的表达,将传统的中国故事带给了世界。
无论是欣赏音乐的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能在其音乐中找到共鸣。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也促进了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题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

2 中央乐团合唱团 - 保卫黄河 (2’50”)
刘欢、孙楠、袁娅维、吉克隽
3
逸 - 国际歌 (6’12”)
4 电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潜伏》主题曲 - 深海 (3’02”)
《黄河大合唱》诞生在抗战年代,而 《黄河钢琴协奏曲》诞生在文革的年代,两者 都是动荡的年代,作品都具有很深刻的内涵, 也饱含着时代的激情。对于《黄河钢琴协奏曲》 来说,自1970年起,就如同黄河水从源头流 入大海,一步步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乐曲鉴赏
第一乐章 《黄河船 夫曲》
引子一开始,小号与小提琴便以磅礴的气势奏出号子似的动机,木管乐快 速的半音阶上行和下行,刻画了船工们同惊涛骇浪殊死搏斗的情景,这时 乐队出现了“划哟,冲上前!”的音乐语言。由钢琴急骤的琶音掀起巨浪, 引出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表现了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拼搏, 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推出了钢琴 的华彩乐段,描绘黄河激流汹涌澎湃,船工们冲过了激流险滩。这时,出 现了一段悠扬抒情的旋律,仿佛艰难险阻的斗争中见到了胜利的曙光,音 乐更加充满自信。最后,在钢琴有力的刮奏中,音乐再现了激烈的主题音 调,全曲回到船工们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紧张情景之中。
该作品虽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 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民 族魂”在里面,因此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普 通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涵,这是其长盛不衰的 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群众喜爱它的根本理由。 除了高度的技巧之外,演奏这首作品最重要的 是要有饱满的激情。《黄河》这首作品本身就 蕴涵了浓厚的感情,对演奏者感情能量的要求 自然也就很高。
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 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这两个主 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 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 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 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 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 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结语: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 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 往。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 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 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给无数人带来了不只是听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样的作品。
《梁祝》是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听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乐曲在一段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下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吹奏出如鸟鸣般优美动人的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抒情乐音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草桥之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背景画面。
当沉醉于这片婉转悠扬的旋律之中,我们不难想象此时年轻的祝英台已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后带着银心,以及对未知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书院的道路。
途中,面对如此美景,从未出过远门的英台觉得周围的一切是那么新奇、美好,她那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
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如临其境。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在这个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此时的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开始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之后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描绘出了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想必是学子们纷纷踏入了书院中。
此时书院里生气勃勃,一片好不热闹的场面,你看,他们正谈笑风生,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不时有几个同学因为坚持己见而与其他人争得面红耳赤。
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身为大家闺秀的英台从来没见过这种场面,刚开始有些惊慌失措,但经过短暂地调整适应后,迅速被这群男同学的热情感染了,俨然忘记了自己的女儿身,兴奋地来回穿梭于同学之间,与大家攀谈得不亦乐乎。
(完整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鉴赏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一九五九年,并于同年在上海初演,《梁祝》是著名音乐家何占豪先生与陈刚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中国音乐史上成功地将西洋乐器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低回婉转的小提琴协奏和缠绵悱恻的历史传说故事相融合,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淋漓的展示了一部柔美又激昂的乐章。
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由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接着双簧管以柔和的音色奏出抒情的主题。
整个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接下来,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绎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谓煞费苦心。
何占豪先生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
这个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旋律轻松活泼。
独奏小提琴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
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
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
抒情而徐缓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第一篇:音乐鉴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音名著鉴赏乐——《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学院:班级:学号: 姓名:日期:2013/10/26《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大千世界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而声音中最美妙的就是音乐。
音乐是世界上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社会生活的调味剂。
没有声音的世界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因此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首先,我很高兴我们学校开设了艺术方面的课程,同时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上了这么艺术课程--音乐名著赏析。
它给了我一次正面面对艺术的机会,让我从过去对音乐的懵懵懂懂逐渐开始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
半个学期以来,我们欣赏了国内外许多优秀的作品,通过各方面方面系统的认识,我领略到了世界各个地方的艺术之美。
柴可夫斯基说过:“音乐是上天给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只有音乐能够说明安静和静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通过音乐名著赏析这门课程作为平台,我们才能安安静静的欣赏音乐,也只有在这门课上,我们才能用心聆听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故事,从繁杂的事物中脱离,给自己的精神补给营养。
这个学期的音乐课虽短,所欣赏的音乐和音乐电影也有限,但并不妨碍我们对音乐的了解,因此我选择了《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来赏析。
其实从高中开始,《梁祝》就一直是我的最爱,在我手机的音乐播放器中,《梁祝》一直是保留曲目,标准的28分钟的音乐,每次听完都是一次享受。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何占豪两位老师根据同名越剧改编的小提琴协奏曲,此曲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曾经看过有关《梁祝》民间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俞丽拿演奏经典赏析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演绎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小提琴曲梁祝创作创作于1959年。
乐曲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
祝家美丽的女儿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求学生活中与与善良,纯朴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三年后,英台要回家了,长亭十八相送,她向山伯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然而回家后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许配给豪门子弟马文才。
争取不到自己的爱情,山伯在郁郁中死去。
婚礼当日,英台让花轿来到安葬山伯的山岗,在山伯坟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小提琴曲《梁祝》巧妙运用了大提琴与小提琴音色高低的不同成功地用音乐扮演俞丽拿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
她不仅在《梁祝》创作期间多次向曲作者何占豪、陈纲先生提出宝贵意见,而且还顺理成章的在1959年作品首演时担纲独奏,其时年仅18。
数十年来她演奏了无数次《梁祝》,技艺炉火纯青,感情细腻丰富。
其间俞丽拿曾和不同的指挥家、乐团合作,数度将这部作品灌录成唱片,均是非常优秀的版本。
而1996年由世界著名唱片公司BMG 所灌录的这个版本,无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担任协奏的是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指挥则是俞丽拿的爱子李坚。
在这个版本中,俞丽拿的琴音宏大、坚实有力,刻划了一个爱憎分明、落落大方、充满自信的“祝英台”形象,艺术风格较之从前更加成熟。
其子李坚平日虽以钢琴家身份示人,但拿起指挥棒同样有板有眼,麾下乐队凝重、深沉和母亲的独奏声部你来我往,对答如流。
唱片的录音效果也非常优秀,音色干净利落。
1996年梁祝版本:/v_show/id_XMzYyMzcxNjM2.html音乐开始,以轻柔的弦乐为背景,长笛吹出了优雅而欢快的乐曲,然后柔和高亢的小提琴声响起,音乐中,我们能想象出这样一副美妙的景色:年轻的祝英台换上朴素的男装,告别父母带上银心出发去书院。
一路上,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紧接着,由小提琴带领,多重弦乐的音色响起,应是学子们纷纷进入了书院,书院里一篇生气勃勃,学子们相互谈笑,共同探讨着论语以及六艺;小提琴的音色此时变得异常高亢,应是英台兴奋地穿梭于各位同学之间,兴奋地与之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祝钢琴小提琴协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这部作品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用奏鸣曲式写成,结构如下图:
(一)呈示部
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主部,独奏小提琴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在明朗的高音区富于韵味地奏出了诗意的爱情主题。
在音色浑厚的G弦上重复一次后,乐曲转入A微调,大提琴以潇洒的音调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中段)。
后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揭示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及相互爱慕之情。
在独奏小提琴的自由华彩的连接乐段后,乐曲进入副部。
这个由越剧过门变化来的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奏出(包括加花变奏反复),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插部为副部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由木管与独奏小提琴信弦乐与独奏小提琴相互模仿而成。
第二插部更轻松活泼,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竖琴与弦乐模仿琵琶的演奏,作者巧妙地吸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
这段音乐以轻松的节奏、跳动的旋律、活泼的情绪生动地描绘了梁祝三载同窗。
共读共玩、追逐嬉戏的情景。
它与柔和抒情的爱情主题一起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梁祝友情与学习生活的两个侧面。
结束部,由爱情主题发展而来,抒情而徐缓(B徵调,2/4拍子)现在已经是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有口难言,欲言又止的感情。
而在弦乐颤音背景上出现的“梁”、“祝”对答,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出色地描写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恋恋不舍的画面。
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二)展开部
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
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
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
(F徵调,4/4拍子)独奏小提琴以戏曲散板的节奏,叙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
接着乐队以强烈的快板全奏,衬托小提琴果断的反抗音调。
它成功地刻画了英台誓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
当乐队全奏的时候,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在封建势力的重压。
楼台会 B徵调、4/4拍子,缠绵悱恻的音调,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得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哭灵控诉音乐急转直下,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
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这里,小提琴叭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刻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化蝶
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
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
然后,色彩性的钢片琴在高音区轻柔地演奏五声音阶的起伏的音型,并多次移调,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