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合集下载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不随地吐痰》教案名称:不随地吐痰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

2.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的健康权益。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痰和吐痰,吐痰的危害。

2. 为什么不随地吐痰。

3. 如何正确处理痰液。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卡片:痰液的形状、吐痰后细菌扩散的情景等。

2. 视频或故事书:以案例或故事形式呈现吐痰的危害。

3. 实物模型:展示呼吸道结构,解释为什么吐痰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让幼儿观察一些图片或卡片,引发他们对痰和吐痰的认知。

- 引导幼儿讨论吐痰的危害,例如会传播细菌、影响他人健康等。

2. 正文(15分钟)- 展示一段视频或讲述一个故事,让幼儿深入了解吐痰的危害。

-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解释为什么吐痰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例如细菌通过空气传播等。

-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不随地吐痰,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3. 操作(15分钟)- 给幼儿分发纸巾或手帕,并示范正确的吐痰姿势和处理方法。

- 让幼儿模仿示范,正确使用纸巾或手帕处理痰液。

- 观察并指导幼儿正确操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总结(5分钟)- 收集幼儿的感想和体会,听取他们对不随地吐痰的承诺。

- 强调不随地吐痰对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发现幼儿吐痰,并引导幼儿在适当的地方处理痰液,例如洗手间或用纸巾包裹后放入垃圾桶。

2.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行为,例如片中人们是否随地吐痰,引发他们思考吐痰对他人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时的掌握程度,是否能正确使用纸巾或手帕处理痰液。

2. 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坚持不随地吐痰。

3. 幼儿的参与度和发言次数,是否能够理解吐痰的危害和重要性。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2篇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2篇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2)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2)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教案目标:1. 通过讨论和游戏,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2. 培养幼儿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理解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幼儿书籍《小猫学礼貌》或类似主题的绘本;2. 多媒体设备(如电视、投影仪等);3. 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随地吐痰行为;4. 游戏道具(如“捉迷藏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绘本《小猫学礼貌》封面,让幼儿观察并猜测书的内容。

2. 与幼儿一起简单讨论“什么是礼貌”,引出“随地吐痰是不礼貌的行为”。

教学主体:1. 观看多媒体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随地吐痰行为,引导幼儿讨论这些行为的不文明之处。

2. 通过问答、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如传播病菌、污染环境等。

3. 与幼儿一起制定保持环境整洁的规则,例如不随地吐痰、垃圾要分类投放等。

4. 运用游戏“捉迷藏卡片”,在教室或室外贴上不同场景和随地吐痰行为的卡片,幼儿根据卡片找出对应的位置,并讨论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5.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组幼儿展示一种不同的卡片,让其他幼儿评价行为的不文明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保持环境整洁的规则,树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拓展活动:1. 小组合作,设计海报或手抄报,宣传保持环境整洁、拒绝随地吐痰的理念。

2. 观看与健康相关的动画片或短片,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个人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小组讨论和展示中,评估幼儿对不文明行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

后续可以进一步让幼儿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以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

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

2. 培养幼儿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

3.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吐痰方法。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明白随地吐痰的危害。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吐痰方法。

2. 引导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践行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随地吐痰的图片和不随地吐痰的图片。

2. 教学视频:随地吐痰带来的环境污染。

3. 痰盂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幼儿展示随地吐痰的图片和不随地吐痰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解随地吐痰的危害:老师通过教学视频向幼儿展示随地吐痰带来的环境污染,让幼儿明白随地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3. 学习正确的吐痰方法:老师示范正确的吐痰方法,引导幼儿模仿并练习。

4. 情景演练:老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模拟生活中实践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6. 作业: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践行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并观察身边的小朋友是否也做到不随地吐痰。

7. 课后反思:老师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开展“卫生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积极监督和劝阻身边的大人、小朋友不随地吐痰。

2. 组织幼儿参观清洁工人的工作,让他们了解清洁工人工作的辛苦,进一步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参观等活动中是否能做到不随地吐痰。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践行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 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幼儿对随地吐痰不文明行为的认识及改正情况。

八、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初步养成了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

九、教学拓展:1. 开展“环保小卫士”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年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形成一些行为习惯,其中包括身体卫生方面的行为。

其中,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也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

因此,有必要在中班阶段对孩子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吐痰对身体的危害;2.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3.提高学生对健康的重视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痰痰是人体内的一种分泌物,是呼吸道炎症反应的产物,内含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吐痰就是将这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2. 随地吐痰的危害•其他人可能踩到,传播疾病;•破坏环境,影响社区整洁;•不文明行为,给他人留下不好印象。

3. 吐痰的正确方式•如果确实需要吐痰,应该使用纸巾等物品妥善包裹后丢入垃圾桶;•大家可以用鼻子咳出来,先唤唤,挤出痰再到卸痰器内再撕下并丢进垃圾桶四、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痰的概念和吐痰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此类行为。

2.观察实践:借助实际案例或模拟情境,让学生观察正确和错误的吐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记忆。

3.游戏互动:通过游戏形式,增加孩子们参与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正确的吐痰方式。

五、教学活动1.通过视频演示吐痰行为的危害;2.请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痰盒”,在里面装上一些有害假“痰”,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痰液;3.开展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分组创作相关主题的绘画或手工作业,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效果评估1.老师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吐痰行为是否有改善;2.通过小测验的方式,测试学生对于吐痰危害和正确处理方式的理解;3.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

七、家长配合老师可以通过提前通知家长,让家长也了解教学内容,配合故事、游戏等方式在家中加强孩子对吐痰的正确认识,形成师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育氛围。

八、总结通过本次健康教育活动,中班的幼儿将会更深入地了解吐痰这类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责任感且懂得尊重他人的文明小公民。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2.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幼儿的社交礼仪意识,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随地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

2. 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文明吐痰,使用纸巾或痰盂。

三、教学难点2. 培养幼儿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随地吐痰的思考。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随地吐痰的不良后果,并示范正确的吐痰方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学会在公共场所文明吐痰。

5. 家园合作: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准备一个关于随地吐痰的故事课件。

2. 纸巾、痰盂等物品:用于示范正确的吐痰方法。

3. 讨论卡片:制作一些关于随地吐痰的讨论卡片,供幼儿分组讨论。

4. 情景模拟道具:准备一些道具,用于情景模拟教学。

六、教学内容1. 学习随地吐痰的正确方法:使用纸巾包住痰,找到垃圾桶或痰盂丢弃。

2. 了解随地吐痰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如感冒、肺炎等。

七、教学活动1. 观看故事课件,引导幼儿思考随地吐痰的不良后果。

2. 教师示范正确的吐痰方法,让幼儿跟随学习。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公共场所如何文明吐痰。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实践文明吐痰。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随地吐痰的认识。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养成了文明吐痰的良好习惯。

九、教学拓展2. 邀请卫生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幼儿对公共卫生环境的认识。

3. 呼吁家长积极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的文明素养。

六、教学内容1. 了解随地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 学习在公共场所使用痰盂或垃圾桶的正确方法。

七、教学活动1. 观看故事课件,引导幼儿思考随地吐痰的不良后果。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随地吐痰不文明》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2.掌握正确的吐痰方法;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2.正确的吐痰方法;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随地吐痰的危害和不文明行为,以及正确吐痰的方法。

2. 吐痰的不文明行为(10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吐痰的不文明行为,并讲解其危害和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随地吐痰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传播疾病,危害健康。

3. 正确的吐痰方法(1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演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的吐痰方法,如何用手帕、纸巾等物品来避免污染环境和传播病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4. 练习和巩固(15分钟)让学生模拟正确的吐痰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实际操作,并相互观察和评价,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 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对正确吐痰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行为。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模拟吐痰并互相观察和评价,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课后问卷:通过问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幻灯片:展示吐痰的不文明行为,讲解危害和影响;2.视频和图片:演示正确的吐痰方法;3.纸巾、手帕等物品:用于模拟正确的吐痰方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吐痰的危害、不文明行为和正确的吐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练习了正确的吐痰方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并认识到这种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疾病传播。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

2. 培养幼儿在合适的地方吐痰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随地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 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如何正确吐痰。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幼儿思考随地吐痰的行为是否文明。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学会在合适的地方吐痰。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随地吐痰的后果》2. 讨论卡片:展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3. 情景道具:模拟公共场所的环境4. 宣传海报:正确吐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并认识到这种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3.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疾病传播。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认识到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

2. 培养幼儿在合适的地方吐痰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随地吐痰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 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如何正确吐痰。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一个故事引导幼儿思考随地吐痰的行为是否文明。

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幼儿学会在合适的地方吐痰。

五、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随地吐痰的后果》2. 讨论卡片:展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3. 情景道具:模拟公共场所的环境4. 宣传海报:正确吐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案内容:一、故事导入(5分钟)1. 播放故事课件《随地吐痰的后果》,让幼儿观看并思考。

2.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行为是否文明?为什么?二、讨论交流(5分钟)1. 分组讨论随地吐痰的不良影响,如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等。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

《随地吐痰不文明》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并知道这种行为会给他人和环境带来不便。

3. 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公民。

二、教学内容:1. 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及危害。

2. 正确吐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及危害。

2. 示范法:示范正确吐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随地吐痰的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改正这种不文明行为。

4. 情景表演法: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随地吐痰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幼儿对随地吐痰的关注。

2. 讲解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及危害,让幼儿明白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

3. 示范正确吐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幼儿学会在合适的地方吐痰。

4.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随地吐痰的看法,共同探讨如何改正这种不文明行为。

5.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随地吐痰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6. 总结:强调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随地吐痰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养成了在合适的地方吐痰的良好习惯。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待随地吐痰的行为态度。

4. 定期进行课堂复习,巩固幼儿对随地吐痰的认识和改正行为的意识。

六、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随地吐痰的图片和不文明现象的图片。

2. 故事素材:准备关于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及危害的故事。

3. 道具:准备一些口罩、手套等物品,用于情景表演。

4. 教学PPT:制作PPT,包含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危害、正确吐痰方法等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随地吐痰的不文明现象及危害,学会在合适的地方吐痰。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起幼儿对随地吐痰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幼儿园中班健康优质教案《随地吐痰不文
明》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表现。

2、让幼儿学会正确吐痰的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惯。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
1、“听”故事提问导入:你是怎样吐痰的,你知道随地吐痰的后果吗?请听故事《巨人和毛毛虫》。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毛毛虫为什么会生病?
故事总结:毛毛虫和宝宝是邻居,宝宝随地吐痰,不小心把痰吐到了毛毛虫的身旁,痰里的细菌就钻进了毛毛虫的身体,害得毛毛虫生病发烧了。

小朋友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表现,我们要学会正确吐痰的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3、“看”动画提问导入:小朋友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吐痰方法?
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
(1)老师为什么给小朋友每人发一张纸巾?
(2)吐痰时应注意什么?
(3)小朋友你们学会正确吐痰了吗?请你做一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