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5号火箭亮相 2014年或将携嫦娥4号登月

合集下载

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

中国2012至2050年航天计划表,预计2050火星登陆中国航天局高调发射从而宣示中国这个航天大国的崛起此次神九发射对接的成功,使中国将成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掌握太空载人对接技术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的太空征途向前更进了一步。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入轨,在与神舟八号飞船完成两次自动交会对接后,于2011年11月20日转入长期运行管理阶段。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随着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将代表中国人第一次入住“天宫”。

6月18日中午11时许,神舟九号飞船将转入自主控制飞行,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神九对接后自主控制飞行。

曾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龙乐豪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学家吴岳良院士、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院士等航天专家,分别为中小学生,讲述航天知识,并分享了航天技术的种种成果。

“人类探索太空的目标,是了解宇宙中的自然规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其他星球,找寻人类生存的痕迹,因为生命的源源不断,正是航天事业孜孜不倦的动力。

”龙乐豪说中国2012至2050年部分航天计划表2012年:神舟十号,它将在载人情况下与天宫一号对接。

嫦娥二号启程前往距离地球七百万公里的小行星4179进行探测。

2013年:长征6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发射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

建立位于月球背面的太空天文站。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

2014年左右: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器,并携带一个“月球车”,实施第二次月球软着陆和巡视勘察。

长征5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长征7号运载火箭进行首次发射。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15年之前发射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三号发射后陆续发射神舟十一至十四号飞船,将与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交会对接。

2015年左右:实施环绕火星探测并中途探测小行星的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工程。

中国近年来的火箭故事

中国近年来的火箭故事

中国近年来的火箭故事
中国近年来的火箭故事与航天发展息息相关,以下是中国近年来的火箭故事的一些重要事件:
1.长征五号火箭的首飞(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最大的运载火箭,首飞成
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大型运载火箭时代。

2.嫦娥四号任务(2018年12月8日):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
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探测活动。

3.长征七号火箭的首飞(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其
首飞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4.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首次飞行(2017年4月20日):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天宫
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并完成了一系列的后续任务,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5.长征十一号火箭发射卫星商业合约(2018年2月2日):中国的长征十一号火箭签订了一项
卫星商业发射合约,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6.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卫星(2020年9月15日):中国通过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高分十一号”卫星,实现了在轨的高分辨率地球观测。

这些火箭故事展示了中国航天领域在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

中国的航天技术不断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九天揽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九天揽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神舟飞船
2005年10月17日凌晨, 5天前从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启航的神舟六 号飞船,在平安飞行 115个小时32分后重 返神州,缓缓降落在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 陆场的草地上。我国 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取得圆满成功。至今 为止,中国已经发射 了八艘神舟系列航天 飞船。
神舟系类宇宙飞船
中国现代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 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 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 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 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 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 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 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 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 定了基础。到今天为止,中国航天事业经或三个 阶段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80年代的成就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 送入太空,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九天揽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九天揽月——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 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 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 我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 四百公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 成功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 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 止轨道。这种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 飞船的发射需求,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 场的竞争。
中国现代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的, 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 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 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 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 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 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 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 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 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 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 定了基础。到今天为止,中国航天事业经或三个 阶段的发展船
2005年10月17日凌晨, 5天前从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启航的神舟六 号飞船,在平安飞行 115个小时32分后重 返神州,缓缓降落在 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 陆场的草地上。我国 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 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取得圆满成功。至今 为止,中国已经发射 了八艘神舟系列航天 飞船。
神舟系类宇宙飞船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我国在2007年时便开始建设由地、空、天三个层次观测平台组成的大 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相关重大项目已经启动。预计到2020 年,我国自主空间数据自给率将提高到60%—80%。 目前,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已经初步形成系列,共发射了气象卫星4 个,资源卫星7个,海洋卫星2个,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4个,通信卫 星10个,返回式卫星18个,科学实验卫星18个,神州号飞船SZ-1、2、 3、4、5,北京1号小卫星1个。 但是高分辨率的数据仍然依赖国外和国内的航空遥感系统,还没有 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有关专家表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 势下,为保障我国后备资源的战略安全,开展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服务的基础地质背景调查工作,迫切需要我国拥有自主控制的高光谱 卫星遥感系统。 我国对地观测数据,尤其是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需求巨大,仅在 “十一五”期间涉及到对地观测数据的18个重大工程的总投资达到 2000亿元。因此,我国急需建立自己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并 且要在现有的对地观测系统稳定服务基础上,利用10到15年时间建立 覆盖全球天、空、地一体化的高空间、高时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的全天 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系统。

长征五号火箭是两弹一星工程以来最重要的国家级高科技开发工程

长征五号火箭是两弹一星工程以来最重要的国家级高科技开发工程

必须充分认识到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射成败会事关国运发展与安危第一节,未来长征五号火箭的LEO与SSO轨道发射任务必须尽可能提前进行一,二级半的长征五号火箭执行LEO轨道任务时落区的影响非常有限。

(上图是航天港论坛的JOKI网友提供的二级半构型(缩小版,YF77主芯级持续工作时间为380秒)长征五号火箭执行LEO任务的残骸落区图)1、一级工作350s,残骸落区(灰色-->蓝色中段),火箭此状态打23吨载荷只能勉强进入低圆轨(极端情况可能直接再入),不满足空间站指标要求。

助推器落区较为安全、但是整流罩可能砸到菲律宾巴拉望岛、芯一级有相当大概率砸到澳大利亚北部近海、甚至砸到陆地。

2、一级工作时间放宽到380s,残骸落区(蓝色中段-->绿色),运力勉强满足空间站发射要求。

此时助推可能砸到巴拉望岛、整流罩落区较为安全,芯一级残骸落入澳大利亚北部陆地。

(以上内容来自于航天港论坛的JOKI网友对高凉陈君的回复,发表于2019年1月2日)现在又拿JOKI兄提供的轨迹图来分析下,如果发射时长征五号火箭的轨迹能够再向东偏移200公里左右,二级半构型的长征五号火箭在执行LEO轨道的发射任务时(YF77主芯级发动机的持续工作时间按380秒计算),其主芯级落区就能够成功避开澳大利亚北部的阿纳姆角半岛,再落入辽阔的卡奔塔利亚湾。

这个卡奔塔利亚湾尽管叫“湾”,但实际的海域面积己经与黄海相差不大。

因此使用二级半构型的长征五号火箭来执行天宫空间站的舱段平台发射时,其落区对菲律宾与澳大利亚陆地的影响都完全能够降到最低的。

还有,目前网上所能查找到的数据都说到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的重量都是20至22吨区间。

如果能够在发射时就将宇航员的日常留驻生活用品尽量减少携带(但用于空间变轨的燃料必须带足),留待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再改让天舟货运飞船来运输入轨。

如此,发射时应该能够将天和核心舱的总重量控制于21至21点5吨之间。

这样将会更为有利于改为使用二级半构型的长征五号火箭来发射。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必须是高考考点啊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必须是高考考点啊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必须是高考考点啊!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而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这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是一起重大的进步。

作为高三生的我们,在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同时,可别忘了“嫦娥四号”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的高考知识点,今天高考君为大家整理了一系列有关“嫦娥四号”的高考知识点,说不定下次考试或者高考就考到了呢?1“嫦娥”登月中的政治知识一、【时政背景】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中,与荷兰、德国、瑞典、沙特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

“鹊桥”中继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丙遥二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长征5号

长征5号

长征-5 德尔塔-4(重型) 阿里安-5ECA 战神-1 土星-5
中国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推力在同类发动机中偏低。
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历程
按照设计,新一代的长征五号火箭在芯级上使用的是YF-77氢氧发动机,而助推器则使用的是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都是属于全新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实际上中国航天动力部门很早就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进行了预研,上世纪80年代张贵田院士就提出发展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设想,几经努力863计划将液氧煤油发动机列入规划。1988年他率领队伍开始研究性试验,到1990年全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1990年还从前苏联引进了2台RD-120高压补燃液氧没有发动机进行原理研究,此后1995年进行全系统发动机试车。以此为基础中国开始开发国产YF-100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1998年动力部门取得涡轮泵联试的成功,为开展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铺平了道路,1999年120吨地面推力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正式立项,这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YF-100发动机。
为满足日后太空探索及空间站发射等需要,中国已经着手研制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行政指挥王琪女士26日在北京举行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消息。25日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王琪介绍说:“从神八开始,我们要对运载火箭做进一步的改进工作,进一步地提高火箭的可靠性,达到安全可靠精准舒适的目标。为了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我们正在研制更大型的火箭长征五号,现在在研制方案阶段,已经有了样机。”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目前已经转入型号的初样研制阶段。长征五号在技术上是全新的火箭,相比以往的中国火箭的运载能力有成倍的提高。它研制成功后将改变目前中国火箭大幅度落后于世界运载火箭先进水平的局面。

2021高考语文命题热点素材:嫦娥五号,问天探月,航天人物+写作角度

2021高考语文命题热点素材:嫦娥五号,问天探月,航天人物+写作角度

2021高考语文命题热点素材:嫦娥五号,问天探月,航天人物+写作角度嫦娥五号时隔近两年,中国航天器又重返月球。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背登陆,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仍巡视在月球背面的“永夜之地”,入夜则眠,日出则醒。

这次嫦娥五号的任务,就是在月球正面未曾探索过的区域收集尘埃和碎片并将其送回地球,以便于分析月球形成演化历史。

如果一切顺利,中国将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采集月壤的国家,而距离上一次成功采集月壤,已经过去了40多年。

01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

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

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02这次嫦娥五号没有使用中型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而采用长征五号大火箭发射,主要原因是嫦娥五号的探测器重达8200公斤,远超之前的嫦娥系列飞行器,只有长征五号才能把它送入太空。

除了重,嫦娥五号还极具复杂性,堪称国内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器之一。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轨道器4部分组成。

在飞行过程中,它们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阶段组成不同组合。

03从200公里月球轨道开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将分离并下降到月球正面风暴洋西北部地区1300米高的火山群。

有月球研究学者形容,从地球上看起来,这里更像是广阔、黑暗的熔岩平原。

嫦娥五号登陆点即采样点就在此地。

过去,没有人类或是探测器到访此处,这里和嫦娥三号的月球虹湾着陆点的纬度基本相当。

嫦娥五号上升器和着陆器在月面站稳后,将同时用两种方式采样:机械臂在月球表面抓取、钻具钻取。

随后样本将被将储存于上升器,以便升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5号火箭亮相2014年或将携嫦娥4号登月
长征五号F火箭结构图,它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2个2.5米直径助推器组成。

>>>高清图

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长征5号火箭模型。

>>>高清图集
中国的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也在今年航展上首次亮相。

该卫星平台质量达到6.5-7吨,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网易军事11月19日报道在本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新一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领衔长征系列火箭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和记者的眼球。

尽管这并不是长征五号火箭首次亮相,但网易军事记者通过对展厅现场工作人员的采访,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新一代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细节。

据航天科技集团工作人员介绍,长征五号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中的大型运载火箭,采用通用化、组合化和系列化的设计,具有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

长征五号的技术发展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重点、两种推力系统和三个模块”:两种推力系统指50吨级推力的YF-77氢氧发动机和120吨级推力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三个模块指的是使用氢氧发动机的5米直径芯级模块和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的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模块,5米直径的氢氧芯级将使用两台YF-77发动机,3.35米和2.25米直径助推器分别安装两台和一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通过模块化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运载能力的运载火箭系列,满足各种发射任务的需求。

通过不同数量的芯级、助推器模块搭配,长征五号可分为A/B/C/D/E/F六种子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重量的近地轨道发射(如发射神舟飞船)、地球同步轨道发射(如发射中星九号通信卫星)。

这六种子型号分别具有近地轨道18吨、近地轨道25吨、近地轨道10吨、地球同步轨道10吨、地球同步轨道14吨和地球同步轨道6吨的运载能力,可适应未来各种主要卫星、航天器发射的需求。

例如,长征五号D火箭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2个3.5米直径助推器组成,可以发射重达10吨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而亮相本届航展的为发射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E型,由2个5米直径芯级和4个3.5米助推器组成,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4吨。

当记者问到长征五号未来的发射计划,展厅现场工作人员作了进一步介绍。

长征五号B火箭将用于发射中国大型空间站的20吨级核心舱室。

长征五号E作为长征五号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可以一箭双星发射开发中的东方红五号卫星,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号探测器也将由它发射。

由于5米直径火箭无法通过铁路运输,中国正在海南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基地,通过海运将火箭从天津的生产厂运输到文昌。

今年长征五号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长征五号预计2014年首次发射,届时它可能将携带将要登陆月球的嫦娥4号卫星。

它将实现中国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升中国的航天运输能力,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满足未来20-30年的航天发射需求。

(文/张雪松邱贞玮。

网易军事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