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中的书法教育

合集下载

初中美术《书法》教案

初中美术《书法》教案

初中美术《书法》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重点:1. 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

教学难点:1.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价值。

2. 书法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作品、书法用品(如毛笔、墨、纸、砚等)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书法用品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书法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

三、示范(5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书法创作过程,讲解运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2.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关键步骤。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书法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书法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书法练习心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价值。

2. 教师讲解书法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议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继续学习的意义。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表示将继续努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书法)(选修)》编写说明刘恒本教材以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书法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书体的技法原则为基本内容,力求利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的书法艺术形成概括、准确的认识和比较详细的了解,对于常见、常用的隶书、楷书和行书三种书体的书写技法具有基本的理解及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简要地掌握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主要书体的基本特征及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风格特点与代表作品;能够运用书法专用概念、术语结合书法作品进行描述、评论或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独立完成隶书、楷书及行书的简单作品创作。

同时,教材还结合每课的具体内容,适当地介绍与书法艺术密切相关的文史知识、历史文物知识及文房四宝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培养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备欣赏和简单分析古今书法作品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能够继续深人从事书法学习与书法实践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置与分配上,本教材采取知识介绍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教材分为3个单元共18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内容是书法文化与书体源流知识,分为5课时。

通过对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风格特点及相关知识的介绍,并配以大量作品附图,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获得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基本特点、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形成具体的认识,并熟悉书法专用的概念、术语及表述方式。

第1课《汉字与书法文化》本课分三部分:“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主要对汉字早期发展与篆书的各种类型进行介绍;“书法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特征”介绍书法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法则规范;“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介绍书法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第2课《隶书源流与赏析》本课分三部分:“隶书的产生”介绍隶书形成过程以及基本特点;“汉代隶书的辉煌”介绍汉隶的成就及主要作品;“隶书的复兴”介绍清代以来隶书的繁荣情况及代表性书法家和作品。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计划

小学美术书法教学计划1. 引言本教学计划旨在设计适合小学生的美术书法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笔画准确性和字体规范性。

-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前期准备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确保有足够的美术书法教材和工具,例如毛笔、宣纸和墨汁。

此外,教师还应提前准备好各类书法字帖和示范作品,以便学生进行模仿和练。

3.2 美术书法基础知识- 学生应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了解基本的书法笔画和字体结构。

-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横、竖、撇、捺等常用笔画。

- 学生应了解书法字体的构造和演变历史,例如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3.3 书法技法的研究与练- 学生将研究不同书法字体的写法和特点。

-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和练,掌握书法字体的笔画顺序和用笔技巧。

- 学生将参加书法比赛和展览,展示所研究的书法技法。

3.4 创作和表达- 学生将进行个人创作,设计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 学生可以通过书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学生将参与书法创作展览和分享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 教学方法- 教师将采用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掌握书法技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互助研究,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研究。

-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触类旁通的能力。

5. 教学评价- 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书法作品和发展情况,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 学生将参加书法比赛和评选,获得外部评价和认可。

6. 结语本教学计划将为小学生的美术书法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通过激发学生对美术书法的兴趣和热爱,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小画家和书法家。

学校书法美术教育方案

学校书法美术教育方案

学校书法美术教育方案引言书法和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学校的书法美术教育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个全面而富有创新性的学校书法美术教育方案。

一、规范教学内容首先,教学方案需要明确规范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包括书法、绘画的基本技法和概念。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丰富教学资源其次,教学方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学校应该配备良好的教学设施,比如专门的书法、绘画教室,以及充足的艺术工具和材料。

学校还应该将书法美术作品收集整理,形成一个艺术资料库,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三、注重实践与体验除了课堂教学,方案中还应该注重实践与体验的环节。

学校可以组织书法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书法家、美术家给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书法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方案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或者请专业人士给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书法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书法展等,让他们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欣赏。

六、提升学生创作能力除了鉴赏能力,学生的创作能力也是书法美术教育的重点。

方案中应该提供创作的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

学校可以设置美术课外活动,如美术社团、创作小组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在自由氛围中发展创作的平台。

七、跨学科融合书法美术教育不能孤立于学科之中,而是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

方案中可以安排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例如将艺术与历史、语文、音乐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艺术的同时,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

浅谈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美术教育

浅谈书法艺术融入现代美术教育

一、书法教育的现状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1.书法教育的现状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书法中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文化价值。

以往,在固有教育思维的影响下,书法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的书写水平和书法鉴赏能力不足。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基于此,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渐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从2013年春季开始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学生分年龄、分阶段修习硬笔和毛笔书法[1]。

由此可见,书法教育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目前,大部分学校对于书法课程的重视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部分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书法课程教学往往由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师负责,而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书法的实际体验。

部分教师的书法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过于追求学生书法技能水平的提升,没有较好地引导学生结合历史文化学习、掌握书法[2],这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

如果教师将书法融入现代美术教育体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体悟书法作品的艺术特征和传达的情感态度,则更有益于学生书法能力的提升。

2.书法与美术教育的关联性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这段文字从艺术表现上谈论了书法和绘画的关系。

其实中国古代的汉字就极具艺术性,如中国早期的象形文字,字形就像图画一样,包含美的元素。

由此可见,书法和绘画在很早之前就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书法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美术形式。

创作者运用特定的工具材料(毛笔、宣纸、墨等)创造性地书写汉字,可以表达自身独特的审美意趣。

创作者运用不同的书写技法、墨法和章法,会产生不同的形式美感。

书法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体现创造性、实践性,这与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特征相似。

书法在美育中的作用

书法在美育中的作用

书法在美育中的作用
书法在美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书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学生在观摩、模仿和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再次,书法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练习书法需要耐心、细致和专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此外,书法也是一种良好的情绪调节方式,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最后,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学生的视觉艺术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培养对线条、形状、空间和比例等艺术元素的敏感度,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书法在美育中起到了促进文化传承、培养艺术欣赏力、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视觉艺术能力的作用。

因此,书法在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

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

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它既是文化交往的工具,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门独放异彩的艺术而富有欣赏价值。

发扬书法这一优良传统,普及汉字书法知识,这对于建设精神文明,增强青少年文化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汉字书法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升华。

几千年来,它除了承载文字交流作用之外,它那独特的线条之美,又表达了多少人的思想感情,甚至成了人格的标志。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书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写得一手好字,不仅是各科老师的幸事,更是学生的幸事。

一、书法教学的现状众所周知,当前的书法教学在很多学校都没有被正式安排进日常课程中,书法艺术更多的是一种兴趣活动。

而且,国家教育部也没有对书法的教学用书和辅导用书做明确的指定。

由此可见,书法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边缘状态。

作为一位启蒙教师,我发现当前有很多学生写的字,不仅不规范,而且十分潦草,这种现象使得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批改作业时叫苦不迭。

二、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的重要意义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科技的发展,键盘打字逐渐地取代了钢笔写字,对书法的教学也随之被慢慢地淡忘。

目前,中小学生潦草的字迹,在卷子上、作业中随处可见,常让授课教师觉得头疼。

学生书写差的现状,是当前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科技进步的悲哀。

单单从现实功利上来看,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写出一手好字,而且对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甚至将来参加全国性的统一考试、应聘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从教育上来看,把书法教学融入美术课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更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教师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书法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汉字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祖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弘扬和传承,青少年责无旁贷。

美术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书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美术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书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美术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书法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美术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美术课程学习和实践,发展其审美意识、创造思维和审美表达能力的综合素质。

在普通高中书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实施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1. 建立艺术启蒙基础:在书法课堂中,通过介绍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名家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艺术启蒙的基础。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艺术特点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和分析书法艺术作品,培养其对美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通过展示、赏析和讨论优秀的书法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对优秀作品的辨识和欣赏能力。

3. 强化观察与表达能力:书法是一门细致入微的艺术,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在书法课堂中,可以通过观察、描摹和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形态、结构、线条和笔画等要素的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和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技巧和表达能力。

4. 引导创造思维:书法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开放性的创作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实践机会: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机会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练习环节、组织写字比赛、参观书法展览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6. 促进学科交叉:书法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书法本身,而应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

可以与文学、历史、文化等相关学科进行联系,通过朗读、赏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书法描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书法艺术的内涵。

7. 培养艺术素养:书法是一门文化艺术,通过书法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可以通过学习艺术史、艺术理论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书法艺术特点,培养其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课堂中的书法教育
摘要:隶书,作为一门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意形体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但长期以来,由于书法师资贫乏,毛笔习字课名存实亡。

因而,学生缺乏写毛笔字的基础,书法艺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也形成了空白。

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学校书法艺术教学,弘扬民族文化,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根据近几年的农村初中教学实践,从学习隶书入门,以《汉曹全碑》为基础,加强“双基训练”是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因此碑用笔圆匀,点画平整,是比较容易入门的汉碑之一。

在这方面谈点体会与看法。

关键词:美术;艺术;汉字
一、点画笔法的基础训练
中国的汉字是由一点一画组成的方块字。

点画是构成文字的元件,它的点、横、撇、捺、折、波可组成多种不同结构的字体。

所以,从点画入手是写好字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隶书的主要笔法练习阶段,此阶段应划分三个步骤进行。

1.学习点、横、波画
点大致包括竖点、横点、撇点、挑点及捺点等几种,书写时多宜落笔重而收笔轻。

先练习把点写成“如水中蝌蚪”;横要练习写平,这是掌握字形最起码的条件。

横平绝对不是把横写成水平状态,而是略有变化,横画一般有平横和磔横两种,横起笔时用力稍重可调艺笔尖从多角度切入,平横一般较短较直,收笔较轻,长横收笔时
要逐渐加力然后提起,同一字中横画多时可作些俯仰的变化。

波画最难体现隶书的特征,在隶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蚕头雁尾”是它的基本形式,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锋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

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

比如,《汉曹全碑》中的“二”字下边一横用雁尾显示飞动。

隶字的“蚕头雁尾”一般用在底层的横划上。

但在一个字中不能有两个雁尾,故有“雁不双飞”之说。

过去常写隶书的人认为,雁不双飞,蚕无二色,在叠横的挑脚上,也有对称与变化的组合关系。

书写时要牢记“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基本法则。

只要点、横、波三笔掌握熟练了,撇、捺、折的运笔练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为撇、捺、折是点、横、波变通出来的。

2.基本笔法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继承篆书的用笔方法较多,故以圆笔为主。

隶书的运笔贵在自然。

“令人心常在点划中行”,这是学写隶书首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为了克服漂浮油滑的点划,要涩笔运用,也就是说笔锋在运动时“如锥画沙”,感觉处处有阻力,处处留得住。

下笔要果断,意在笔先。

这样线条就像“千里阵云”,有力感、有弹
性。

达到“力透纸背”的效果,在训练书写点画过程中应掌握好两个基本技法:(1)毛笔要时提时按。

按就粗,提就细,点划通过提、按把笔锋竖起来,达到调整笔锋的目的。

(2)行笔要一波三折。

笔锋在行进中要产生震颤波动,略左右上下地扭挫,时时改变方向调整笔锋,用毛笔的四面八锋写出符合自己情趣的点画来。

二、字形结构的基础训练
字的结构,实际上是笔画线条、偏旁部首之间的组合连贯,在点划基础训练过关后,方可训练偏旁部首和搭配各个字的机构。

偏旁部首在一个字的机构中,不是机械呆板的排列,而是相互照应,参差错落,其位置相当重要,协调配合。

书写《汉曹全碑》时,横画较平,左边略粗,右边偏细,竖画较直,重心平稳。

主笔要十分突出。

体势多取横,要精整匀称,还需掌握好五类字形结构:(1)独体字,力求中心稳重,大部分采用左右舒展的表现手法,体现出整个字的体势。

(2)左右结体的字,要求偏旁独立形成,错落有序。

它们所占的高度和气度与笔画的多少成正比,笔画多的比例略大,笔画少的比例略小。

要注意同类偏旁的结构形态,在《汉曹全碑》中它们是多姿多态,气韵生动,形态优美的形体,绝不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在基础训练时,要遵循法度进行,不能把偏旁部首七拼八凑到一起。

(3)上下结体的字不求对正,但必须不失重心,既有动态趣味,又要化静为动。

切勿乱作齐整倾斜,使字的结构散乱狂怪。

上下之间的点画排列较密,左右之间的点划布置较疏松。

(4)上中下结体的字宜用长方形,但
不能过长。

画宜瘦,不宜肥。

(5)半包围结体的字,务求中心明确,均称展开,布白合理。

首先要掌握好笔势往来,形断意连的关系,在往来的运动中显示出书迹的美观和气势。

其次还须掌握方圆的用笔技巧。

在隶书中的方和圆并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有以方笔为主的写法,像《张迁碑》;还有以圆笔为主的写法,如,《汉曹全碑》。

大多数汉隶碑帖都是方圆兼用,很难绝对划分。

所以我们在写隶字时,要灵活掌握运用,不应过于刻板地去追求笔笔皆圆,或者是笔笔皆方,这也是不切实际的。

综上所述,这两个基础训练是学习《汉曹全碑》书写入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和书法爱好者应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

要真正掌握隶书这门书法艺术,一定要反复练习,多看多琢磨。

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熟能生巧,水滴石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