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合集下载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实验安全1.下列化学药品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①酒精——剧毒品②浓硫酸——腐蚀品③汽油——易燃品④烧碱——剧毒品⑤氯酸钾——氧化剂⑥硝酸铵——爆炸品A.①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①酒精属于易燃品,错误;④烧碱属于腐蚀品,错误。

答案 D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解析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沙子扑灭,正确;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应放在试管口。

答案 A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3.(2018·山东济南历城第二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A项,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C项,铁钉直接垂直放入试管,会使试管破损;D项,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答案 B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不能用于称量10.05 g固体,B项错误;量取液体时应用略大于该体积的量筒去量取,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D项错误。

答案 C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解析B项中液面高度不变和C项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均说明气密性良好;D项中没有出现液面差,说明漏气。

答案 D三、过滤和蒸发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受热飞溅;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用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和镊子。

答案 A7.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石棉网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⑥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⑥D.②①③④⑤解析蒸发皿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11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一)A 组—基础巩固一、氧化剂和还原剂1.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在包装袋中放入抗氧化物质。

下列属于抗氧化物质的是( )A .生石灰B .还原性铁粉C .氯化钙D .硫酸钡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包装袋中放入抗氧化物质是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说明抗氧化物质具有还原性,故B 项正确。

答案 B2.油炸虾条、薯片等容易挤碎的食品,不宜选用真空袋装,而应采用充气袋装。

下列气体中最不应该充入的是( ) A .氮气 B .氦气 C .氧气D .二氧化碳解析 氧气具有氧化性,容易引起食物氧化变质,所以食品袋中不能充入氧气。

答案 C3.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常见氧化剂的一组是( ) A .Cl 2、O 2、FeCl 3、KMnO 4 B .O 2、KMnO 4、C 、H 2 C .Na 、K 、FeCl 2、H 2、COD .CuO 、CO 、Fe 2O 3、H 2解析 常作氧化剂的有O 2、Cl 2、HNO 3、KMnO 4、FeCl 3等,常作还原剂的有C 、H 2、CO 、Zn 、Al 、Fe 等。

答案 A4.下列反应中,划线物质是还原剂的是( ) A .Zn +H 2SO 4===ZnSO 4+H 2↑ B .Cl 2+2NaBr===2NaCl +Br 2 C .C +CO 2=====高温2COD .Fe 2O 3+2Al=====△2Fe +Al 2O 3解析 还原剂是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A 、B 两项中划线物质为生成物,C 项中划线物质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

答案 D5.在黑火药发生爆炸时,可发生如下反应:2KNO 3+3C +S===K 2S +N 2↑+3CO 2↑,则被氧化的元素为( ) A .氧 B .碳 C .氮和硫D .氮和碳解析 分析反应前后N 元素化合价+5→0,硫元素化合价0→-2,C 元素化合价0→+4,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为C 。

2021届《高考调研》教辅光盘 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化学课时作业1

2021届《高考调研》教辅光盘 一轮总复习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 化学课时作业1

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 C .1 mol 水分子中含有2 mol 氢原子和1 mol 氧原子D .一个NO 分子的质量是a g ,一个NO 2分子的质量是b g ,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是(b -a )g·mol -1答案 C2.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确定是12ab ②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确定是maN Amol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mol ④a g 该氯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7 mo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答案 D解析 ①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依据各种氯原子在自然界所占的原子百分含量算出来的平均值,不是某种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m g 该氯原子的原子个数为m a ,物质的量为maN A mol ;③N A 个该氯原子的质量为aN A g ,即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mol ;④a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N A mol ,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17N Amol ,质子数为17。

3.如图表示1 g O 2与1 g X 气体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 )与温度(T )的关系,则X 气体可能是( )A .C 2H 4B .CH 4C .CO 2D .NO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由图可知,相同温度时,p (O 2)>p (X),在同质量、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

只有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O 2,故C 项正确。

4.(2021·河北质量监测)由16O 和C 18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与同温、同压下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的密度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分子数之比为14∶15B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质量之比为15∶14D .混合气体中C 16O 与C 18O 的密度之比为1∶1 答案 B解析 C 16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 18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它们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利用十字交叉法很简洁求出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1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1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一章章末检测(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S-32N-14Na-23Cl-35.5K-39Ca-40Cu-64 Fe-56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其中1~10每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面是一些危险警告标志,其中标志贴错的是()解析要熟悉常见危险品的标志,纯碱没有毒,不属于剧毒品。

答案 C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用于物质分离的是()解析选项C中的装置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答案 C3.(2018·河北武邑中学期末考试)空气中的自由电子附着在分子或原子上形成的空气负离子(也叫阴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O22-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其摩尔质量为() A.32 g B.34 gC.32 g·mol-1D.34 g·mol-1解析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式量,单位是g·mol-1,O2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

答案 C4.(2018·广东佛山一中期末考试)下列实验操作不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是()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B.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外壁干燥后再预热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解析若酒精灯长时间未盖灯帽,酒精挥发,则灯芯上的水分较多,而不易点着,故A项不是从安全方面考虑的。

答案 A5.(2018·海南华八百中学期中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用来衡量微观粒子多少的一种物理量B.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体的摩尔体积相等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 14C所含的原子个数D.若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则所处的条件一定为标准状况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是物理量,故A项错误;温度和压强一定的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故B项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是0.012 kg 12C所含的原子个数,故C项错误;气体体积与温度和压强均有关,当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时,不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故D项错误。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 高考训练 课时作业 习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

第一章 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①能量越低的物质就越稳定,②白磷转化成红磷是放热反应。

据此,下列判断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相同的条件下,红磷比白磷能量高B .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比红磷稳定C .红磷和白磷的结构不同D .红磷容易发生自燃而白磷则不会自燃2.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图示的是( ) A .镁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 .碳酸钙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C .酸碱中和反应D .乙醇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在298 K 、101 kPa 时,已知: 2H 2O(g)===O 2(g)+2H 2(g) ΔH 1 Cl 2(g)+H 2(g)===2HCl(g) ΔH 22Cl 2(g)+2H 2O(g)===4HCl(g)+O 2(g) ΔH 3 则ΔH 3与ΔH 1和Δ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ΔH 3=ΔH 1+2ΔH 2 B .ΔH 3=ΔH 1+ΔH 2 C .ΔH 3=ΔH 1-2ΔH 2 D .ΔH 3=ΔH 1-ΔH 2 4.已知表示乙醇和甲醚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CH 2OH(l)+3O 2(g)===2CO 2(g)+3H 2O(l) ΔH 1=-1 366 kJ·mol -1CH 3OCH 3(l)+3O 2(g)===2CO 2(g)+3H 2O(l) ΔH 2=-1 455 kJ·mol -1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定条件下,甲醚转化为乙醇,可放出热量B .乙醇比甲醚稳定C .乙醇储存的能量比甲醚储存的能量高D .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5.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O(g)+12 O 2(g)===CO 2(g)ΔH =-282.8 kJ·mol -1,现有CO 、H 2、N 2的混合气体67.2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710.0 kJ ,并生成18.0 g 液态水,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 的体积分数为( )A .80%B .60%C .50%D .20%6.根据下表键能数据,估算反应CH 4(g)+4F 2(g)===CF 4(g)+4HF(g)的ΔH 为( )A.-C .+1 944 kJ·mol -1D .-1 944 kJ·mol -1 7.下列有关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 +(l)+OH -(l)===H 2O(l) ΔH =-57.3 kJ·mol -1 B .准确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至少需测定4次温度C .测量中和热的实验过程中,环形玻璃搅拌棒材料若用铜代替,则测量出的中和热数值偏小D .已知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1,则该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1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SiO 2(s)+2C(s)===Si(s)+2CO(g) ΔH 1=+682.44 kJ·mol -1 (石英砂) (粗硅)Si(s)+2Cl 2(g)===SiCl 4(l) ΔH 2=-657.01 kJ·mol -1 (粗硅)SiCl 4+2Mg(s)===Si(s)+2MgCl 2(s) ΔH 3=-625.63 kJ·mol -1 (纯硅)生产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为( ) A .21.44 kJ B .600.20 kJ C .21 435.71 kJ D .1 965.10 kJ 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气的燃烧热 ΔH =-241.8 kJ·mol -1B .2 mol H 2(g)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 2O(g)所具有的总能量低C .液态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2H 2(g)+O 2(g) ΔH =+571.6 kJ·mol -1 D.H 2O(g)生成H 2O(l)时,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 10.我国利用合成气直接制取烯烃获重大突破,其原理是 反应①:C(s)+12O 2(g)===CO(g) ΔH 1反应②:C(s)+H 2O(g)===CO(g)+H 2(g) ΔH 2反应③:CO(g)+2H 2(g)===CH 3OH(g) ΔH 3=-90.1 kJ·mol -1 反应④:2CH 3OH(g)===CH 3OCH 3(g)+H 2O(g) ΔH 4,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反应⑤:3CH3OH(g)===CH3CH===CH2(g)+3H2O(g)ΔH5=-31.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B.ΔH1-ΔH2>0C.反应④中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3CO(g)+6H2(g)===CH3CH===CH2(g)+3H2O(g)ΔH=-121.1 kJ·mol-111.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过程中的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MgCl2(s)分解制备Mg(s)和Cl2(g)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固体的稳定性:MgI2>MgBr2>MgCl2>MgF2C.Mg(s)和X2(g)作用生成MgX2(s)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MgBr2(s)+Cl2(g)===MgCl2(s)+Br2(g)ΔH=-117 kJ·mol-112.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 160 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574 kJ·mol -1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同时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若用4.48 L CH4将NO2还原为N2,整个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6N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8分)氮元素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高考调研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1 物质的量

高考调研 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 第二节1 物质的量

粒子的集合体,是专门用于计量粒子数目的物理量;0.012 kg 的
12
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约为 6.02×1023 个;1 个 H2O 中含有 10
个电子,则 1 mol H2O 中含有 10 mol 电子。 答案 A
第17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温馨提醒】 (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指定粒子集体 数目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不 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2)“物质的量”用来表示微观粒子,如 1 mol H2O、5 mol O2、1 mol 氢氧根离子、1 mol H2。不能表示宏观概念,如不能 说 1 mol 手机或 1 mol 苹果。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不是一个纯数字,它的单位是 mol-1,使 用时可直接表示粒子数,如 1 mol O2 的分子数为 NA。
第1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步骤 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 2】 。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 问题作为主线。 步骤 7:通过【例 2】和教材 P12“摩尔质量及图 1~13”讲 解研析,对【探究 2】“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离子数目之间的 关系”进行规律总结。 步骤 8: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掌握 2】和【当堂自主纠 错】中 4~8 题。 步骤 9:指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所学知识框架,完成【自主 小结】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A 部分必做,B 部 分交流完成,C 部分选作。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第2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 1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第1课时 物 质 的 量
第 2页
高考调研 ·新课标 ·化学(必修一)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作业20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二十)A组—基础巩固一、硅酸盐的组成1.下列关于硅酸盐的说法正确的是()A.硅酸盐中的阴离子都是SiO32-B.硅酸盐都难溶于水C.通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说明硅酸盐就是由各种氧化物组成的D.陶瓷、玻璃、水泥均是硅酸盐产品解析只有很简单的硅酸盐中的阴离子才是SiO32-,A项错误;简单的硅酸盐可溶于水,B 项错误。

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是为了简化、直观,并不说硅酸盐就是由氧化物组成的,C项错误。

答案 D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碱B.陶瓷C.玻璃D.水玻璃解析陶瓷、玻璃都是混合物,水玻璃为Na2SiO3水溶液,也为混合物,纯碱Na2CO3是钠盐,为纯净物。

答案 A3.昆仑玉的成分可简单看成是Ca2Mg5Si8O22(OH)2,则其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A.CaO·MgO·SiO2·H2O B.2CaO·5MgO·8SiO2·H2OC.2CaO·MgO·SiO2·2H2O D.5CaO·2MgO·8SiO2·H2O解析根据昆仑玉的化学式,将Ca、Mg、Si、H分别写成氧化物的形式,按较活泼金属氧化物→较不活泼金属氧化物→SiO2→H2O的顺序排列,再调整各氧化物前的计量数并使其与昆仑玉化学式中一致,可得昆仑玉氧化物表示形式为2CaO·5MgO·8SiO2·H2O。

答案 B二、硅酸盐的用途4.(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末考试)下列关于水玻璃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既不燃烧也不受腐蚀B.在建筑工业上可以作黏合剂、耐酸水泥掺料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燃烧D.水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变质解析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通常用作耐火材料。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3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一3章章末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第三章 章末检测(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反应中符合该卡通情境的是( )A .C +2CuO=====高温2Cu +CO 2↑ B .Cu +2AgNO 3===Cu(NO 3)2+2Ag 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D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解析 甲置换出了乙,B 项合理。

答案 B2.在Na 2O 2与CO 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 A .1∶1 B .2∶1 C .1∶2D .8∶53解析 Na 2O 2与CO 2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a 2O 2,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相等,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是1∶1。

答案 A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 4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 3溶液中滴入KSCN 溶液 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 .②③①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②④D .①②③④解析 Na 2O 2、Fe(OH)3、Fe(SCN)3、CuSO 4·5H 2O 的颜色分别是淡黄色、红褐色、红色、蓝色。

答案 B4.(2018·西藏拉萨中学期中考试)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a 2O 2能与H 2O 、CO 2反应,可用作供氧剂B .Na 2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医学上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 .Fe 2O 3能被许多还原剂还原,冶金工业上常用于炼铁D .氧化铝的熔点高,可用作耐火材料解析 Na 2CO 3的水溶液碱性较强,不适合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一般用NaHCO 3或Al(OH)3治疗胃酸过多,B 项不正确。

答案 B5.工业上制取金属钾的原理是KCl +Na=====800 ℃NaCl +K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钾的还原性不如钠 B .金属钠的熔沸点比钾高 C .氯化钠的热稳定性大于氯化钾 D .K +的氧化性比Na +的氧化性强答案 B6.下列化学反应在冶金工业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的是( ) A .MgCl 2(熔融)=====电解Mg +Cl 2↑ B .Al 2O 3+3C=====2 125 ℃2Al +3CO ↑ C .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D .Fe +CuSO 4===FeSO 4+Cu答案 B7.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 ) A .铁锅价格便宜B .铸铁锅的铁熔点高C .使用铁锅烹饪的食物中留有铁元素D .铁锅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解析 使用铁锅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A组—基础巩固一、化学实验安全1.下列化学药品与警示标志对应正确的是()①酒精——剧毒品②浓硫酸——腐蚀品③汽油——易燃品④烧碱——剧毒品⑤氯酸钾——氧化剂⑥硝酸铵——爆炸品A.①②③⑥B.①②⑤C.①④⑤D.②③⑤⑥解析①酒精属于易燃品,错误;④烧碱属于腐蚀品,错误。

答案 D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汽油着火时,应立即用沙子扑灭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D.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解析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沙子扑灭,正确;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应放在试管口。

答案 A二、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3.(2018·山东济南历城第二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A项,溶解固体时,应用玻璃棒搅拌来加速溶解;C项,铁钉直接垂直放入试管,会使试管破损;D项,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

答案 B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可能引起火灾,A项错误;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 g,不能用于称量10.05 g固体,B项错误;量取液体时应用略大于该体积的量筒去量取,否则会引起较大误差,D项错误。

答案 C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解析B项中液面高度不变和C项中导管内上升一段水柱均说明气密性良好;D项中没有出现液面差,说明漏气。

答案 D三、过滤和蒸发6.下列实验操作中: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取液体试剂⑤取固体试剂。

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A.①②③B.④⑤C.①④D.①③⑤解析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液体受热飞溅;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促进物质的溶解;取液体试剂用滴管;取固体试剂用药匙和镊子。

答案 A7.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酒精灯③放上石棉网④放上蒸发皿⑤加热搅拌⑥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②①④⑤⑥D.②①③④⑤解析蒸发皿加热时不需要垫石棉网。

答案 C四、粗盐的提纯8.(2018·抚顺期末)粗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有不溶性的泥沙,还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其中错误的是()A.可以先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以便除去Na2SO4B.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且稍过量一些C.加入的NaOH溶液的顺序没有要求,只要稍过量就可以了D.在上述步骤完成后,不需要任何操作,直接加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即可达到目的解析A项,BaCl2可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可除去硫酸根离子,正确;B项,Na2CO3溶液必须在BaCl2溶液之后加入,且稍过量一些,可保证除去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正确;C项,加入NaOH仅用于除去镁离子,加入的顺序没有要求,只要稍过量就可以,正确;D项,为了不使产生的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后再加盐酸,错误。

故选D 项。

答案 D五、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9.从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锰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溶解、过滤、蒸发、干燥B.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溶解、蒸发、洗涤、过滤D.溶解、洗涤、过滤、干燥解析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用先溶解,后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为了除去二氧化锰沉淀上附着的氯化钾,应将过滤后的二氧化锰进行洗涤,然后加热烘干除去水分。

答案 B10.(2019·湖北荆州月考)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答案 D六、离子的检验11.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B.形成沉淀纯度更高C.排除SO42-以外的其他阴离子干扰及Ag+的干扰D.排除Ba2+以外的其他阳离子干扰答案 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D.验证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硝酸,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解析A项中固体可能是亚硫酸盐或碳酸酸式盐,或亚硫酸酸式盐;B项中白色沉淀可能是为碳酸根、亚硫酸根或银离子产生;C项中的溶液呈酸性,结论错误;D项中加稀硝酸排除OH-等离子的干扰,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时,证明含Cl-,结论正确。

答案 DB组—能力提升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②CO有毒,处理CO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CO2③在盛有O2的集气瓶中进行铁丝燃烧实验时,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沙子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再通入氢气,以免浪费氢气⑤实验剩余的钠、钾等金属要及时放入废液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解析氢气易燃、易爆,点燃前必须检验其纯度,①正确;CO有毒、易燃,可用点燃法处理CO尾气,CO燃烧生成无毒的CO2,②正确;铁在O2中燃烧生成的Fe3O4温度很高,直接落到集气瓶底部,会导致集气瓶炸裂,③正确;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氢气,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④错误;一般地,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污染试剂,但实验剩余的钠、钾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放入废液缸,⑤错误。

答案 B14.下列各组中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开来的是()A.CuSO4、Na2SO4、BaSO4三种粉末B.CuSO4、(NH4)2SO4、Na2SO4三种粉末C.汽油、乙醇、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三种液体D.浓硫酸、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三种液体解析A项,加水后,CuSO4溶液呈蓝色,BaSO4不溶于水,Na2SO4溶液为无色,可以区别。

B项,(NH4)2SO4、Na2SO4溶于水均为无色溶液,无法区别。

C项,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加水后,油层在上,水层在下;CCl4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加水后,四氯化碳层在下,水层在上;乙醇与水互溶,不分层,可以区别。

D项,高锰酸钾溶液呈紫色,浓硫酸、稀硫酸为无色,稀释后,用手触摸器壁,温度显著升高的是浓硫酸,温度变化不大的是稀硫酸,可以区别。

答案 BC组—高分突破15.(2016·上海卷)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KNO3中混有NaCl欲提纯KNO3,应将它们都溶于热水中,再降温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变化幅度很大,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化,则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故选C项。

答案 C16.实验室里需要纯净的氯化钠溶液,但手边只有混有硫酸钠的氯化钠。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方案:如果此方案正确,那么:(1)操作①是否可改为加硝酸钡溶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①后,如何判断SO42-已除尽,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为什么不先过滤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钠,解题关键是牢记物质提纯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NaCl、Na2SO4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要制取纯净的氯化钠溶液,可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除去SO42-,但此过程中引入了Ba2+,故需在后续过程中把Ba2+除去,可加入Na2CO3,即除去了Ba2+。

其中操作①不能改为硝酸钡溶液,因硝酸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在后续过程中无法除去NO3-。

检验SO42-是否除尽可用以下方法:取滤液的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已除尽。

BaSO4、BaCO3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在这两种物质沉淀完全后进行一次过滤即可。

答案(1)否,因为改用Ba(NO3)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NO3-,以后操作中无法除去。

(2)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SO42-己除尽(3)除去过量的Ba2+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