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三段论前题型秒杀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技巧:三段论解题技巧 (一)三段论的本质是传递,有四种标准形式。
(1)前提:所有A是B,所有B是C 结论:所有A是C。
(2)前提:所有A是B,所有B非C 结论:所有A非C。
(3)前提:有些A是B,所有B是C 结论:有些A是C。
(4)前提:有些A是B,所有B非C 结论:有些A非C。
(二)从考题上来说,三段论考察前提型和结论型,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前提型。
首先我们要会判断前提型的题目:题干会给出一局部前提,同时给出结论,问我们需要补充的前提是什么。
理解题型接下来就是破题,常用的是两种方式,特征法和主谓拆分法。
我们先理解三段论的标准形式所呈现的三个特征。
(1)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2)前提和结论中的否认词数量奇偶性一样;(3)前提中至少出现一个所有;我们以一道例题来看一下详细如何应用:【例1】在本届运动会上,所有参加自由泳比赛的运发动都参加了蛙泳比赛。
哪项陈述假如为真,可以推出“有些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没有参加自由泳比赛”?A.所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也参加了蛙泳比赛B.有些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发动参加了蝶泳比赛C.有些没有参加蛙泳比赛的运发动参加了蝶泳比赛D.有些没有参加蝶泳比赛的运发动也没有参加蛙泳比赛【解析】C。
题干中三个概念“自由泳比赛”、“蛙泳比赛”、“蝶泳比赛”,其中“自由泳比赛”已经出现两次,所以还差“蛙泳比赛”和“蝶泳比赛”,选项不能排除;题干中结论出现了1次“否认词”,为奇数次,而前提没有否认词,为偶数次,所以前提也需要补充奇数个“否认词”,据此排除A、B、D,答案为C。
上述是利用特征法解题,接下来我们学习利用主谓拆分法来解题,在此之前先理解两个等价公式。
(1)有些A是B⇔有些B是A (2)所有A非B⇔所有B非A【例2】有些艺术家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有些艺术家是大嗓门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艺术家C.所有艺术家都是大嗓门D.有些大嗓门的人不是艺术家详细来说:1.将结论拆分成“是B+所有B”的形式,即“有些大胡子是B+所有B是大嗓门”2.将拆分的两句话对应到的前提中,确定B是什么。
事业单位考试三段论之前提型题目解题技巧详析

事业单位考试三段论之前提型题目解题技巧详析在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的逻辑判断部分中,三段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而其中的前提型题目又尤其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在最近几次事业单位的考试中都有所涉及。
那么究竟什么是三段论前提型题目,以及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是怎么样的呢?在此,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为广大考生详细讲解一下如何运用相关的技巧来解决此题目。
一.题型特征三段论前提型题目的题干中给出了一个或多个并且涉及“所有”或者“有些”的直言命题为前提,以及一个确定的结论,问想要得到该结论需要补充哪项作为前提。
二.问法形式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要得到该结论需要补充的假设是补充哪项,才能保证论证成立三.解题方法1.排除法利用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快速排除。
其基本规则:①前提条件和结论中的否定词、奇偶性相同;②“有些”+“有些”,无确定结论;③三段论涉及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两次。
【例题】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所以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
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A.正直的人被人信任B.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正直的人C.有的正直的人也搞阴谋诡计D.有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被人信任【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前提是“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结论是“正直的人不搞阴谋诡计”,要使该推理成立,还需要一个小前提,小前提应是由中项“被人信任”和小项“正直的人”组成,排除B、C、D三项,将A项代入,可以组成一个正确的三段论推理,故答案选A。
2.主谓拆分法根据题干的结论,将结论拆分成分别含有主项和谓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之后分别与题干的命题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前提中缺少的中项的形式,将前提补充完整的一种方法。
即:当题干中结论是“有些A是B”时,我们可将其拆成“有些A是X”和“所有X是B”两个前提,将这两个命题与题干中的前提条件进行匹配,找到缺少的那个前提。
【例题】有些导演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前提型题解题技巧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三段论前提型题解题技巧在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会考到三段论前提型的题目。
前提型题目是根据三段论的格式,告诉我们其中一个前提和结论,让我们补充另外一个前提.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有四条:1.前提当中必须有“所有”。
也就是说,如果给出的前提是“有些”,那么在补充的前提当中一定要有“所有”;2.任意两句中的公共概念在第三句中消失。
即出现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3.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成对存在;4.前提与结论当中,“有些”成对存在。
根据这四条推理规则,我们来看看怎样去解题。
例1.一所大学共有四个区,住在北区的都不是文科类院系的学生,因此,在西区上课的学生有的不住在北区。
为了使这个推理正确,必须补充一下哪项作为前提?A.文科类院系的学生有的不在西区上课B.在西区上课有的不是文科类院系的学生C.住在北区的学生有的是在西区上课的D.文科类院系的学生有的是在西区上课【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是成对存在的,排除A和B选项。
又根据“三个概念,每个出现两次”,已经出现过两次的概念是“北区”,因此要在补充的前提中建立“西区”和“文科类院系学生”的联系,故答案选D。
新东方在线公务员网(/)分享例2.任何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是无效的目标,而任何无效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因此,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
为了使这个推理正确,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详细的职业规划有实际操作的方法B.详细的职业规划不都是无效的目标C.有效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和设定时限的目标D.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前提与结论当中“否定”成对存在,我们补充的是肯定的条件,排除B、D,根据“任意两句的公共概念在第三句中消失”,排除C选项。
答案选A。
更多公务员考试免费资料请访问“新东方在线公务员频道”。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附例题

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附例题判断推理答题技巧一、前提假设1、排除他因、3、三段论前提型题目。
4、由于所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好学生,所以每个学习差的学生在老师眼里都是差学生。
论点:学习差的学生差学生;论据:学习好的学生好学生。
加强:老师眼里好学生就是成绩好。
5、否定代入法:论点:婴儿对玩具的不同偏爱是由性别基因决定的。
加强:婴儿对玩具的爱好不受玩具的颜色的影响。
否定代入:如果婴儿对玩具的偏好受玩具颜色的影响,则其对玩具的偏爱并非由性别基因决定。
6、论点:你是个军医;论据:具备医生与军人双重气质。
由论点推出论据即军医具备医生和军人双重气质并非加强论证。
由论据推出论点,连接论据与论点的才属于加强论证。
搞清楚论据论点是什么。
7、论点:逻辑学是有用的;论据:凡是最自由、最高尚、最独立的东西就是有用的东西。
加强支持型论证:逻辑学是最自由、最高尚、最独立的东西,即通过搭桥方式进行加强。
8、论点:海神号应该能突破1000万票房;论据:达芬奇密码突破700万票房;类比推理:两部片子都是精品,预计每天的票价和上座率都差不多即推理前提是背景及属性相似。
二、类比推理1、熊胆是熊的组成部分并且属于一种器官,熊胆具有药用价值。
鱼鳔是鱼的组成部分并且属于一种器官,鱼鳔具有药用价值。
逻辑关系:A 是B的组成部分,且B具有某种特性。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总科的昆虫,蜜蜂只是其中一科,蜜蜂是一种蜂,二者之间为种属关系。
逻辑关系:A属于B中的一科,二者为种属关系。
黑羊和白羊都是羊的一种,二者为并列关系。
周刊和月刊都是期刊的一种,二者为并列关系。
逻辑关系:二者并列,且均属于后字的一种,所谓类比,位置也算。
苏州和徐州二者为并列关系,但是苏州和徐州并不是州的一种,二者是江苏的不同市,是江苏的组成部分。
同为并列关系,具体题境会有不同的其他限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若苏州徐州放在下面题境,则逻辑关系一致。
亚马逊、京东、当当为并列关系,同属于电商企业;键盘、鼠标、扫描仪为并列关系,同属于电子产品。
行测答题技巧:三段论规则快解前提型和不可推出型

行测答题技巧:三段论规则快解前提型和不可推出型[行测答题技巧]三段论规则快解前提型和不可推出型逻辑判断看上去复杂,如果单纯凭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较快理清楚逻辑关系;遇上复杂一点的题目,就能把自己绕晕了。
因此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利用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则做题很有必要。
中政行测在线备考方案专家提醒公务员考生扎实掌握好逻辑推理基本规则,运用规则熟练解题。
1、在八一中学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因此,有些在郊区的八一中学的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个断定是必须假设的?( )A . 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家都不在郊区B . 所有家在郊区的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C . 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D . 家不在郊区的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2、某些护士留短发。
因此,某些留短发的人穿白衣服。
下列哪项如果是真,足以佐证以上论述的正确性?()A . 某些护士不穿白衣服B . 某些穿白衣服的护士不留短发C . 所有护士都穿白衣服D . 某些护士不喜欢留短发3、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所有获得过奥运金牌的人都可以参加这次纪念游行,参加这次游行的有一百多位我国运动员,这些运动员中有些已经退役。
由此可以推出哪项结论?( )A . 参加这次游行的运动员都获得了奥运金牌B . 参加这次游行的我国运动员都获得了奥运金牌C . 参加这次游行的我国运动员中有些还没有退役D . 一些已退役的运动员也参加了这次游行4、有些紫砂壶是有生命的,因此,有些有生命的东西有品质好坏之分。
以下各项判断如果为真,则哪项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A . 紫砂壶都有品质好坏之分B . 有些紫砂壶是没有生命的C . 紫砂壶都没有品质好坏之分D . 有些有生命的东西不是紫砂壶5、某学校校长在校庆大会上讲话时说:“我们有许多毕业同学以自己的努力已在各自领域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他们有的已成为科学家、将军、市长、大企业家,我们的学校以他们为骄傲。
毋庸置疑,我们已毕业同学中有许多女同学……” 如果该校长讲话中的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是真的?A . 取得优异成绩的全部是女同学。
考试行测三段论之前提型题目分析

考试行测三段论之前提型题目分析一、题型特征三段论前提型题目的题干会给出一个结论和一个前提,要求我们去补充另外一个必须的前提,让结论得以成立。
二、常见问法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必须的前提;以下哪项能保证上述推论成立;再加入以下哪项陈述可以推出某结论。
三、解题方法1.特征排除法根据三段论的四种标准形式可以得出五个特征:(1)三段论会涉及三个概念,每个概念出现两次;(2)前提消去“是B,所有B”得到结论;(3)在两个前提中,量词“所有”至少要出现一次;(4)前提有“有些”,结论一定有“有些”;(5)前提有“否定”,结论有“否定”。
通过这五个特征,可以快速排除错误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例题】有些南京人不爱吃辣椒。
那么有些爱吃甜食的人肯定不爱吃辣椒。
以下哪项能够保证上述推理成立?A所有南京人都不爱吃辣椒 B 有些南京人爱吃甜食C所有爱吃甜食的人都爱吃辣椒 D所有南京人都爱吃甜食【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三段论前提型题目,运用五种特征可以快速排除选项。
首先前提有“有些”,结论有“有些”,所以另一个提前需要“所有”的概念,排除B选项;前提出现了“爱吃辣椒”,结论也出现了“爱吃辣椒”,所以另一个前提不能再出现“爱吃辣椒”,排除A、C选项;所以得出正确答案为D。
2.主谓拆分法所谓主谓拆分法,指的是在结论的主语后面,添加“是X,所有X”,将结论形成两个前提,再对应已知前提,找到X的概念,即可以找到需要我们补充的另一个前提了。
【例题】有些艺术家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
为使上述推理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A.有些艺术家是大嗓门B.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艺术家C.所有艺术家都是大嗓门D.有些大嗓门的人不是艺术家【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三段论前提型题目,运用主谓拆分法即可解决。
在结论“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的主语后面添加“是X,所有X”,形成“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X,所有X是大嗓门”这两个前提。
行测三段论的答题技巧

行测三段论的答题技巧行测考试的答题技巧:“三段论”所谓“三段论”,顾名思义,分三段,即本质上每个三段论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这三部分分别是两个条件和一个结论,而且是两个条件推一个结论的过程,既然能由两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则很明显,三段论在论证过程中必然能够周延,可简单表示为:A——B,B——C,得到A——C。
而简单的三段论题目完全可以用两个公式来解决,即所有+所有=所有,所有+有的=有的,解释为:两个所有的条件得一个所有的结论,一个所有的条件加上一个有的条件得到一个有的的结论,这两个公式可以秒杀很多选项设计不是很难的题目;而对于选项设计较为复杂的题目,则可以用这两个公式加上三个换位来解决,屡试不爽。
如:例1:大山中学所有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都回家吃午饭,因此,有些家在郊区的大山中学的学生不骑自行车上学。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关于大山中学的断定是必须假设的?A.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家都不在郊区B.回家吃午饭的学生都骑自行车上学C.家在郊区的学生都不回家吃午饭D.有些家在郊区的学生不回家吃午饭解析:所有+有的=有的,选项中有的的只有D,故答案为D。
例2:任何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都是无效的目标,而任何无效的目标都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
因此,详细的职业规划不是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详细的职业规划不都是无效的目标B.详细的职业规划有实际操作的方法C.有效的目标都是可以量化和设定时限的目标D.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解析:任何即为所有,结合三个换位进行简单的转换,则条件变为: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无效的目标——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递推一下即为: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A)——没有实际操作的方法(B)。
而结论为:详细的职业规划(C)———无法量化及不设定时限的目标(—A)。
需要补充一个条件,即C———B,则答案为详细的职业规划都有实际操作的方法,答案为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逻辑判断三段论前题型秒杀技巧
纵观近三年的国考真题,三段论在2012年和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中均有考察,2014年虽未涉及,但并不会排除2015年考察的可能性。
由于逻辑判断专项的思维方式和日常思维方式迥异,很多同学把握不住重点更缺少相应的秒杀技巧。
在此,特为广大考生奉上常考考点:三段论前题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一种简单的判断推理。
它包含两个直言命题构成的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构成的结论。
在考试过程中经常考察前题型问题,它的典型问法有:“以下哪项为真,最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以下哪项能保证上述推理成立”、“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为了使以上推理正确,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等。
以往,在做此类题目的时候,往往应用三段论的几个特点。
那些特点虽然能够帮助我们解题,但是不易记忆,往往在真正解题过程中应用性比较差。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三看”的解题思路:
一看“所有”和“有些”,前提和结论中至少有一个“所有”,“有些”成对出现。
二看三个概念,看谁出现了两次,则在答案中不出现。
三看否定词个数,前提和结论中同奇偶。
例1:青春中学的一些数学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
因此,青春中学的有些男老师取得了硕士学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成立?
A.青春中学的数学老师都是男教师
B.青春中学的男教师中有些是教数学的
C.青春中学的数学教师中有些是男教师
D.青春中学的一些女性数学教师并没有取得硕士学位
答案:A
解析:依据“三看”的“一看”。
在题干当中,前提和结论中,出现了“一些”和“有些”,没有“所有”的出现,故而要选一个带有“所有”的选项。
观察选项,只有A具有“所有”的含义,故选择A。
例2:所有物质实体都是可见的,而任何可见的东西都没有神秘感。
因此,精神世界不是物质实体。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
A.精神世界是不可见的
B.有神秘感的东西都是不可见的
C.精神世界有时也是可见的
D.精神世界具有神秘感
答案:D
解析:依据“三看”的“一看”,排除C,因为题干中全是所有,故不可能选带“有些”的。
依据“二看”,发现“物质实体”出现了两次,故在答案中要出现涉及“神秘感”和“精神世界”的选项,故选择D。
例3:有些南京人不爱吃辣椒。
有些爱吃甜食的人不爱吃辣椒。
以下哪项能保证上述推理成立( )
A 所有南京人都不爱吃甜食
B有些南京人爱吃辣椒
C 所有爱吃甜食的人都爱吃辣椒
D所有南京人都爱吃甜食
答案:D
解析:依据“三看”的“一看”,排除B;依据“二看”,排除C;依据“三看”,结论和前提中的否定词个数应该同奇偶,题干中前提有一个否定词,结论中亦有一个否定词,故在答案中不应再出现否定词,故而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