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之逻辑判断推理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判断推理部分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重要的考点。
掌握这两种推理的技巧,对于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至关重要。
一、演绎推理技巧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有直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等。
1、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要熟练掌握“所有”“有的”“某个”等关键词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例如,“所有的 S都是P”和“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
在解题时,可以通过矛盾关系来快速判断真假。
2、联言命题联言命题表示几个情况同时存在。
其形式为“A 且B”。
要记住“全真则真,一假则假”的原则。
对于联言命题的推理,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否定肯定式推理。
3、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包括相容选言命题(A 或B)和不相容选言命题(要么A,要么 B)。
相容选言命题中,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不相容选言命题中,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
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分两种选言命题,并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推理。
4、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行测演绎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常见的假言命题有“如果……那么……”“只有……才……”等。
对于假言命题,要明确其逻辑关系,掌握推理规则。
例如,“如果 A 那么B”,其逆否命题“非 B 则非A”与原命题等价。
在做演绎推理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的命题形式和逻辑关系。
然后,根据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代入法等解题技巧,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二、归纳推理技巧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1、样本代表性在归纳推理中,所选取的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如果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就可能不准确。
例如,在调查某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时,如果只选取高收入人群作为样本,就不能反映出整个城市居民的真实收入水平。
2、逻辑一致性归纳的过程要保持逻辑的一致性。
不能出现前后矛盾或者逻辑混乱的情况。
行测指导 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

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行测指导: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及题库逻辑判断题就是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并不大,但往往占有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求解逻辑判断题就是存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控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存有非常大的协助。
下面将为学生了解求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融合例题对各方法展开了深入细致传授,期望给与学生一定的鼓舞和协助.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小说又叫做演绎推理,就是所指从真前提能必然地面世真结论的推理小说。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含:各种直言推理小说,三段论,联言推理小说、假言推理小说,LOCC推理小说以及模态推理小说。
可能性推理小说又叫做或然性推理小说,就是与必然性推理小说相对而言的。
它就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备蕴涵关系的推理小说,主要分成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
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代入法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杂或对题目的答疑没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
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小说(由前提必然面世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小说(前提与结论之间没必然的面世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以采用。
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小说中,当题目牵涉由多个条件面世结论常用代入法,通常使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二者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

公务员考试⾏测判断推理之逻辑推理⼀、假⾔命题1.如果那么(前推后):肯前肯后,否后否前2.只有才(后推前):肯前肯后,否后否前⼆、联⾔命题1. A且B为真,则AB均为真2. A且B为假,则AB⾄少⼀个为假三、选⾔命题1. A或B为真,则AB⾄少⼀个为真2. A或B为假,则AB均为假3.不相容选⾔命题:要么A真B假,要么A假B真四、三个定理1.逆否定理:A推B è -B 推 –A2.摩根定理:1) - (A或B) = -A 且 -B2) - (A且B) = -A 或 –B3.鲁滨逊定理: - (A 推 B) = A 且 -B五、集合推理1.四个基本1)所有A都是B 》A推B2)所有A都不是B 》A推-B3)有的A是B 》有的A推B4)有的A不是B 》有的A推-B2.三个换位1)所有A都是B 》有的B是A2)所有A都不是B 》所有B都不是A3)有的A是B 》有的B是A4)有的A不是B 》不能换位3.两个推出1)所有A都是B 》某个A是B 》有的A是B2)所有A都不是B 》某个A不是B 》有的A不是B4.⼀个递推1) A 推 B ,所有B 推 C 》A推C六、模态命题1.并⾮可能 = 必然不2.并⾮所有 = 有的不3.移动否定词,所有变有的,有的变所有,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七、真假推理1.⽭盾关系1)某个是和某个不是2)所有的A都是B和有的A不是B3)所有的A都不是B和有的A是B4) A推B和A且-B5) A且B和-A或-B6) A或B和-A且-B2.反对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和所有的A都是B2)有的A是B和有的A不是B3.包容关系所有都是(不是)》某个是(不是)》有些是(不是)A且B 》 A(B)》 A或B⼋、四个原则1.话题⼀致原则2.整体优先原则3.可能优先原则4.敏感词汇原则九、七种逻辑关系1.对应关系2.条件关系3.属性关系4.全同关系5.并列关系6.包容关系7.交叉关系更多精彩,关注秋风!。
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提高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公务员行测技巧如何提高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公务员行测是招录公务员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考察考生的判断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提高公务员行测技巧的方法,以便考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进行行测题目的解答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
对于判断题,要明确题目中的判断对象,以及判断标准是什么;对于推理题,要理解题目中的前提条件以及推理的结论;对于逻辑思维题,要明确问题的逻辑关系以及解题的方法。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才能进行准确的解答。
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1. 多做逻辑题逻辑思维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考察内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可以找一些逻辑题集或者在线题库,每天进行一定量的练习,逐渐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2. 学习逻辑知识除了做逻辑题外,还应该学习一些逻辑知识,掌握逻辑推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参加逻辑思维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
三、提高判断推理能力1. 关注时事热点判断推理题通常涉及到时事热点、政策法规等内容。
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关注新闻资讯,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政策调整等,提升自己对时事的了解程度。
2. 增加阅读量阅读是提高判断推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增加每天的阅读量,读一些具有较高难度的文章,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和推理思路,尝试进行推理和判断。
3. 总结归纳技巧和规律在做判断题和推理题的过程中,经常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
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备考策略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备考期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2. 制定解题策略行测考试中有很多题目需要迅速给出答案,因此制定解题策略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制定解题顺序,合理分配解题时间,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公务员行测技巧解题思路大揭秘

公务员行测技巧解题思路大揭秘公务员行测是选拔公务员的重要环节之一,其题目涉及逻辑推理、数量关系、常识判断、言语理解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对于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揭秘一些行测解题的技巧和思路。
一、逻辑推理题逻辑推理题是公务员行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察考生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
对于逻辑推理题,以下思路可以帮助解题:1. 理清结构: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理清关键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题目中陈述的前提和结论。
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用逻辑图或推理树的方式来整理分析。
2. 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逻辑推理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选项的排除,逐步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猜对的概率。
在进行排除时,要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选项:对于逻辑推理题,选项往往是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通过分析选项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也可以通过反证法,假设选项为真或为假,验证是否与题干和已知条件相符。
二、数量关系题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行测中常见的一类题型,主要考察考生在数量比较、数据分析和数学运算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解答数量关系题的一些思路和技巧:1. 画图法:对于给定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形象化地表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根据图形的特征和数据的变化,可以判断答案。
2. 求解法:对于涉及数学运算的数量关系题,可以通过直接运算或利用等式关系来求解答案。
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细致、准确,避免计算错误。
3. 尝试法:对于一些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题,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数值或分析特殊情况,找到规律和趋势,从而推断出答案。
三、常识判断题常识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常识知识和思维敏捷性,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常识积累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解答常识判断题的一些建议:1. 理解题干:仔细阅读题干,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概念和条件。
有些常识判断题是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判断答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断。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判断推理技巧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来解答判断题,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常用的判断推理技巧,帮助考生提高判断题解答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排除法在解答判断题时,排除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技巧。
通过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更快地找到正确答案。
首先,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确定问题的要求和限制。
然后,逐个排除选项,根据已知信息和推理能力,判断选项是否与要求相符。
通过不断排除错误选项,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二、抽象概括判断题中常会出现一些具体的事实或情景,考生需要从中抽象出更一般的概括。
这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
例如,题干中给出了几个具体的案例,考生可以通过将这些案例抽象为一般规律或原则来解答问题。
通过提取核心信息,进行概括和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准确回答。
三、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判断题解答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
考生需要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通过梳理问题的逻辑关系,分析前因后果,找出因果关系或条件约束。
特别是在题干中给出了多个条件或前提,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四、辨析细节判断题中经常涉及到对细节的辨析,考生需要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找到关键细节并正确理解。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根据已知信息,对选项进行仔细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和细微之处。
通过对细节的准确把握,可以避免被某些符合条件的但细节错误的选项所误导,确保选择正确答案。
五、实际推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
考生可以通过实际推理的方式进行解答。
这要求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常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理和判断。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充分利用自己的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来解答题目,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六、辨别陷阱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判断题中经常存在一些陷阱。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详解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详解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其中,逻辑判断作为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本文将详细解析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
二、逻辑判断概述逻辑判断是一种基于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的思维方式,它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给定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逻辑判断题通常包括形式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判断等类型,考察考生对逻辑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解题技巧详解(一)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
不同类型的逻辑判断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因此,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二)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是解答逻辑判断题的关键步骤。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目中的各个概念、关系、条件等,然后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正确无误。
(三)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在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后,考生需要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逻辑规则包括直言命题推理、假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推理等,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类型和考点,选择合适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要注意逻辑规则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避免因为逻辑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四)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考生需要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包括偷换概念、错误推理、过度推断等。
考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避免被陷阱所迷惑。
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反例法等方法来检验推理的正确性。
(五)加强练习和总结加强练习和总结是提高逻辑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推可能,肯后推可能】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前推后)
(1)如果……那么……
例:如果我考上了公务员,那么我肯定通过了笔试。
(考上了公务员→通过了笔试)
(2)只要(倘若)……就(则)……
例:只要(倘若)你考上了公务员,我就嫁给你。
(考上公务员→嫁给你)
(3)凡是……都……/所有的……都……
例:凡是我不认识的字都不是字。
(我不认识的字→不是字)
【这里要注意一点,做这种题不要考虑题本身是否正确,就像上面这个例子,本身是错的,但这里只要根据逻辑词去推断结果就好。
】(4)为了(想要)……一定要(必须)……
例:为了老婆以后能穿迪奥,女儿能吃奥利奥,自己能开奥迪,我现在一定要努力。
(老婆穿奥迪,女儿吃……→努力)
(5)……离不开……
例:鱼离不开水。
(鱼→水)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即逻辑词后推前)
(1)只有……才……
例:只有老婆不生气,才有幸福小生活。
(幸福生活→老婆不生气)
(2)不……不……
例: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知道柴米油盐贵→在当家)
(3)除非……否则不……(注:题干中如果没有“不”,在转换答题时需自己把“不”添加上)
例:除非今天发工资,否则不能买海鲜。
(买海鲜→今天发工资/不买海鲜→没法工资)(4)……是……必不可少的
例:奶粉是提高婴儿营养必不可少的。
(婴儿有营养→有奶粉)
(5)……是……的基础
例:乐观的心态是生活幸福的基础。
(生活幸福→乐观的心态)
(6)……是……的前提/关键
例:类似于上面一个
(7)没有……没有……
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新中国→共产党)
二、递推公式
【A→B,B→C,即A→C】
例:如果给老婆买包,老婆就不生气了,老婆不生气,我就不用跪搓衣板。
(买包→不生气,不生气→不跪,即:买包→不跪)
三、联言命题(推理题)
1.“且”关系:表并列
A且B,A、B需同时满足或存在;
A且B为真,则A、B必须都为真;
A且B为假,则A、B中至少一个为假就为假命题。
【全真则真,一假必假】
“且”关系变型的关联词:
(1)虽然……但是……
例:奶粉虽然贵,但是我必须买。
(奶粉贵且我得买)
(2)不但……而且……
例:名牌奶粉不但质量达标,而且有营养。
(质量达标且有营养)
(4)不仅……还……
例:他不仅成绩好,还情商高。
(成绩好且情商高)
2.“或”关系:表选择
A或B,A、B中至少满足一个就行
A或B为真:A、B中至少一个为真
A或B为假:当且仅当A、B都为假,命题才是假【一真则真,全假才假】
“或”命题变型的关联词(1)……和……中至少一个
小张和小华中至少一个是女孩。
(小张或小华是女孩,或者都是女孩)(2)……和……不都是……
小张和小华不都是女孩。
(小张是女孩或者小华是女孩)(3)……和……不能同时
小李和小刘不能同时去。
(小李去,小刘肯定没去;反之亦然)
四、摩根定律
-(A或B)→-A且-B;
-(A且B)→-A或-B
【去括号,分负号,且变或,或变且】
例:此次出差小王或者小李都不能去。
(小王不能去且小李不能去)
五、否定肯定式(只有两只选择时)
【否定一支,必肯定另一支】
A或B,-A→B
例:张阿姨、王阿姨其中一人带来了自己的宝宝,如果可以证明宝宝不是张阿姨的,那么肯定就是王阿姨的。
(-张阿姨→王阿姨)
六、模态命题
【模态词】:
常见:可能、不可能、必然、不必然
量词:所有、有的、部分
否定意义:不、弗、毋、未、否、非、无、莫
模态命题转换公式:
必然←→可能
所有←→有的
是←→不是
同时否定词位置发生变化,注:首位的“不”在转换时都要去掉,不用移动位置,直接去,如例3.
例1:不必然所有的S都是P←→(可能有些S不是P)
必然变成可能,所有变成有些,“不”由最前移到后面
例2:所有的S都不可能是P←→(有些S必然不是P)
例3:不可能有些S不是P←→(必然所有S都是P)
七、“二难”、“归谬”
(1)“二难”:
A→B
一定推出B
-A→B
例子:正方赞成B方案,反方也赞成B方案,最终肯定是选B方案。
(2)“归谬”:一个条件推出两个矛盾的结论,则证明该条件为谬误。
A→B
一定推出-A,即A不存在
A→-B
例子:一个数既是正数,又是负数,则证明该数不存在。
八、真假判断做题思路技巧
1.先找条件中的关系:
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
对立面关系:必有一对一错;
2. 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两个有的必有一真;
3. 最大信息法:从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着手
4. 涉及都两重信息约束,可画二维表格
5. 假设法:选着约束条件最小的量进行假设,带入推理
6. 代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