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信息最大化法
事业单位行测备考分析推理之最大信息法

事业单位行测备考分析推理之最大信息法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最大信息法是解决分析推理题目的常见方法。
所谓最大信息是指,在题干已知条件中相同信息出现频率最多的这个信息。
最大信息法就是由最大信息为突破口,列出不等式进而锁定正确答案。
接下来,河北华图的公考专家将就这一问题进行阐释,为考生进行指导。
最大信息法简单易学,也较容易操作。
在使用最大信息法时总体分两步①从已知条件中找到哪个信息出现的次数最多,并确定最大信息指向的对象是谁。
②从头再读一遍已知条件,列出不等式。
具体最大信息法如何使用,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做具体解释。
【例】小红、小兰和小慧三姐妹,分别住在丰台区、通州区、朝阳区。
小红与住在通州的姐妹年龄不一样大,小慧比住在朝阳区的姐妹年龄小,而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
那么按照年龄从大到小,这三姐妹的排序是()。
A. 小红、小慧、小兰B. 小红、小兰、小慧C. 小兰、小慧、小红D. 小慧、小红、小兰华图专家解析:A根据题干条件确定,我们优先选用排除法。
但是排除法无法准确排除错误选项,就需要我们考虑最大信息法。
在已知条件中,通州出现两次,次数最多。
那么通州就是我们要找的最大信息,可考虑从通州入手解题,小兰不住通州,小红不住通州,那么小慧住在通州。
住在通州的姐妹比小兰年龄大,那么小慧比小兰年龄大。
小慧比住在朝阳区的姐妹年龄小,也就是朝阳比通州大,我们可得到下面的关系图:朝阳>通州> 我们把剩下的信息补齐,就是:朝阳>通州>丰台>小慧>小兰小红>小慧>小兰由此,我们得出正确选项为A。
【例】某班有三个小组,赵、钱、孙三人分属不同的小组。
这次语文考试成绩公布,情况如下:赵和三人中的第3小组那位不一样,孙比三人中第1小组的那位的成绩低,三人中第3小组的那位比钱分数高。
若赵、钱、孙三人按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赵、钱、孙B.赵、孙、钱C.钱、赵、孙D.孙、赵、钱华图专家解析:B经分析可确定此题是一道题干信息肯定类的分析推理题,那么我们优先选用排除法。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做题技巧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ABCD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AB,易题的答案在CD。
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A,哪个答案在B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D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A,最易的题答案在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
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
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
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A、22人B、28人C、30人D、36人(05中央A)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国家公务员考试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机会,而行测是国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其中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对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考察。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享关于国考行测判断推理备考指南大全。
一、判断推理的概念判断推理是行测中最主要也是最难的一个环节之一,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判断能力。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从题目中获取相关信息,理性分析和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答案。
因此,考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
二、判断推理常见题型1. 比例推理题:通过比较两组数量或比例,推算出所求的量或比例。
比例推理题通常出现在题目中的数字或数据之中。
考生需要从数据中判断出猜测或推断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计算,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2. 逻辑判断题:通过分析一个复杂的论述或说明,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或对比关系,并从中找出问题答案。
逻辑判断考察的是考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考生需要结合语义理解和逻辑知识,分析所给的文章应用。
3. 数量关系题:通过给出一个有关数据的关系,让考生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数量关系题考查考生的组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考生在不同的数据和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和计算。
4. 推断判断题:根据给定的条件,结合已知信息做出一个合理的推断。
推断判断题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很好地运用常识和经验,进行推断。
三、判断推理备考指南1. 学习基础知识:判断推理是一种基于逻辑思考的能力,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例如常见的逻辑关系、量化关系、比例关系等。
2. 多练习相关习题:在判断推理的过程中,自己做题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快速判断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自信心。
3. 学会慢慢理清思路:判断推理的题目通常比较繁琐,需要考生逐步理清思路,逐步提取关键信息,同时还需要评估各种信息的关联性,从而从中得出正确的答案。
行测判断推理高分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高分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判断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涵盖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多个部分。
想要在这一模块取得高分,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考查的是观察能力和对图形规律的敏感度。
在面对图形推理题时,第一步要整体观察图形的特征。
比如,图形组成元素相同,优先考虑位置类规律,像是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组成元素相似,优先考虑样式类规律,比如相加、相减、求同、求异等;图形组成元素不同,先考虑属性类规律,像对称性、曲直性、封闭开放性等,若属性无明显规律,再考虑数量类规律,如点、线、面、角、素的数量。
在练习图形推理时,要多做真题,熟悉各种常见的规律和考点。
同时,要建立自己的图形思维模式,遇到新的图形能够迅速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另外,注意总结错题,找出自己容易忽略或判断错误的规律,加强对这些薄弱环节的训练。
接下来是定义判断。
做定义判断题时,关键在于准确理解定义的关键信息。
要学会对定义进行拆分和剖析,抓住定义中的主体、客体、行为方式、目的、条件等要素。
在阅读选项时,要逐一与定义中的关键要素进行对比,排除不符合的选项。
为了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平时要多读一些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定义,增强对不同领域定义的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避免因为粗心而误选。
再看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主要考查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全同关系、并列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包容关系(包括组成关系和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对应关系等。
在做题时,要先确定题干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逐一分析选项。
对于类比推理,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逻辑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差别和特殊情况,不要被表面相似的选项所迷惑。
最后是逻辑判断。
这部分内容相对较难,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判断包括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和加强削弱论证等。
行测判断推理解题技巧:信息最大化法

根据近年来的国考及省考题中涉及的分析推理型题目可看出,这类题目的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解题速度成为获得笔试高分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做题效率,华图教育专家在这里推荐给考生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一一信息最大化法。
所谓信息最大化法就是,当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对象被提及多次,那么就可以把这些关于这个对象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的结论。
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快的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大大地简化解题步骤,从而节约时间。
当然,这类题目通常情况下,也可以用假设法或者代入法来解题,只是费时较多,不推荐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使用这些方法。
下面将在一些具体的题目中讲述这种方法的使用。
【例一】乐队演练厅有四个乐手在排练。
他们分别是意大利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俄罗斯人。
四人能熟练演奏的乐器分别是小号、小提琴、单簧管。
其中:1•俄罗斯人单独拉小提琴。
2.法国人不和意大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3.意大利人和另外某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4.奥地利人不吹小号。
5.每人只演奏一种乐器。
从以上条件可以断定意大利人演奏的乐器是:A小号B小提琴C单簧管D和奥地利人不演奏同一种乐器【解析】在上面这道题目中,题目中提到了四个乐手、三种乐器,就是要求考生在乐手和乐器之间进行匹配,进而推出结论。
观察题目给出的五个条件就能发现,第2、3个条件都是关于意大利人的,也就是说题目中的信息关于意大利人这个对象的条件最多,那考生就可以把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不难发现,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能推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再用顺藤摸瓜原则往下推就很人员得出正确答案C。
这种用法在分析推理中应用很广泛。
再如下面这道题:【例二】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A.甲不是湖北人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C.湖北人年龄最小D.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解析】同样,题目条件中关于河南人这个对象的条件最多,就可以用信息最大化法向下推理,得出丙是河南人”勺结论。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解题思路

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
行测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其中解题思路对于考生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务员中的行测常见解题思路,帮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推理判断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推理判断类题目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和条件,推断出一个最符合条件和情境的答案。
在解这类题目时,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给出的信息,理清题目的要求,判断是要求选择正确的结论、推理过程、可能的结论等。
其次,要善于利用排除法。
通过仔细分析题目中的选项,将明显错误或与题意不符的选项排除,减少答案的选择范围。
再次,要根据常识和推理能力做出选择。
有时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可能不足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就需要考生运用自己的常识和推理能力来做出合理的选择。
最后,要注意答案的可信度。
在做推理判断类题目时,有时会出现某些选项可能是真实的,但不是最可信的答案。
因此,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判断能力来选择最可信的答案。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言语理解与表达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语言材料,理解其中的含义、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并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表述和加工。
解题时,考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对于较长的材料,可以适当划分段落,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其次,要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
有时文章中会包含一些作者的观点和主观判断,考生需要通过分析措辞和论证过程,区分出作者观点与客观事实。
再次,要理解修辞和推理手法。
文章中可能使用到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倒装等,考生需要正确理解并对其进行准确表达。
最后,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表述和加工。
根据题目要求,可能需要考生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等,考生应该注意正确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三、数量关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数学关系、公式和条件,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或者推理出特定的数量规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1.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1.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4. 削弱型和加强型推理题题干中未提信息若出现一般为无关选项。
5. 评价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兼顾双方。
6. 结论型推理题正确答案一般为语气较弱的选项。
7. 排除弱化项、主观项、论题偏离项,剩下往往是答案。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答题技巧之图形推理1. 图形本身变化不大考虑对称、旋转、平移、翻转等。
行测中的逻辑推理技巧

行测中的逻辑推理技巧一、引言逻辑推理是行测中常见的题型,对于考生来说十分重要。
掌握逻辑推理的技巧不仅可以提高解题速度,还能避免在考试中出现错误答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行测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生顺利应对行测考试。
二、排除法排除法是逻辑推理中常用的技巧之一。
在一些选择题中,选项的数量往往是固定的,而且题目中通常会包含一些干扰信息。
通过逐个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最终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某题目给出了四个选项:A、B、C、D。
根据题目的要求,A、B、C都不符合条件,那么答案很有可能就是D。
这种用排除法解题的策略可以帮助考生快速找到正确答案。
三、归纳法归纳法是逻辑推理中另一个常用的技巧。
通过观察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将问题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某题目中要求判断某序列中缺失的数字是多少。
通过观察已知的数字,可以发现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规律。
通过归纳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推断出缺失的数字是什么。
四、推理链条推理链条是逻辑推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前因后果关系,将各个步骤连接起来,从而推导出最终的结论。
例如,某题目中给出了一段文字,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出某个结果。
考生可以通过逐步推导,将每个信息点与其他信息点建立连接,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五、数字关系数字关系是行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并通过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目中给出了一系列的数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猜测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考生可以通过观察数字间的差别、倍数关系等,找到其中的规律,并推断出下一个数字。
六、图形关系图形关系也是行测中常见的题型。
考生需要观察图形间的形状、位置、数量等关系,从而推理出正确答案。
例如,某题目中给出了一组图形,要求考生找出与其他图形不同的那个。
考生可以通过比较图形的形状、边数、位置等特征,找到不同之处。
七、语义关系语义关系是逻辑推理中一种重要的技巧。
通过观察文字、词语之间的关系,抓住其中的线索,从而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近年来的国考及省考题中涉及的分析推理型题目可看出,这类题目的难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提高解题速度成为获得笔试高分的关键因素。
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做题效率,华图教育专家在这里推荐给考生一种新的解题方法——信息最大化法。
所谓信息最大化法就是,当题干给出的若干条件或各选项中,如果有一个对象被提及多次,那么就可以把这些关于这个对象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的结论。
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快的找到做题的突破口,大大地简化解题步骤,从而节约时间。
当然,这类题目通常情况下,也可以用假设法或者代入法来解题,只是费时较多,不推荐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使用这些方法。
下面将在一些具体的题目中讲述这种方法的使用。
【例一】
乐队演练厅有四个乐手在排练。
他们分别是意大利人、法国人、奥地利人、俄罗斯人。
四人能熟练演奏的乐器分别是小号、小提琴、单簧管。
其中:
1. 俄罗斯人单独拉小提琴。
2. 法国人不和意大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3. 意大利人和另外某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4. 奥地利人不吹小号。
5. 每人只演奏一种乐器。
从以上条件可以断定意大利人演奏的乐器是:
A 小号
B 小提琴
C 单簧管
D 和奥地利人不演奏同一种乐器
【解析】
在上面这道题目中,题目中提到了四个乐手、三种乐器,就是要求考生在乐手和乐器之间进行匹配,进而推出结论。
观察题目给出的五个条件就能发现,第2、3个条件都是关于意大利人的,也就是说题目中的信息关于意大利人这个对象的条件最多,那考生就可以把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考虑,看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不难发现,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能推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演奏同一种乐器。
再用顺藤摸瓜原则往下推就很人员得出正确答案C。
这种用法在分析推理中应用很广泛。
再如下面这道题:
【例二】
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
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湖北人年龄最小
D.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解析】
同样,题目条件中关于河南人这个对象的条件最多,就可以用信息最大化法向下推理,得出“丙是河南人”的结论。
之后再用列表法、顺藤摸瓜原则推理就可一得出正确答案为C。
至于后面的方法、原则是怎样用的,笔者讲在其他教研文章中详细阐述,敬请关注。
总之,信息最大化法的实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反复验证,只要在题目中多加练习,相信考生们就能熟练应用,在考试中提高这类题目的解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