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比较大小知多少-
利用比较大小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题的技巧

利用比较大小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题的技巧在数学逻辑推理题中,比较大小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技巧。
通过比较数值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隐藏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用比较大小解决数学逻辑推理题的技巧。
一、利用大小关系确定数值范围在解决一些数学逻辑推理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确定数值的范围。
比较大小可以帮助我们缩小数值范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组数值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确定每个数值的范围。
比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B,B>C,那么我们可以确定A的值一定大于B和C,B的值一定大于C。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数值,缩小范围,更好地解答问题。
二、利用大小关系进行逻辑推理除了确定数值范围外,比较大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逻辑推理。
通过比较大小,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些隐藏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组数值的大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关系进行逻辑推理。
比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B,B>C,那么我们可以得出A>C的结论。
因为A大于B,B大于C,所以A一定大于C。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利用比较大小的结果得出新的结论,解决问题。
三、利用大小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在一些排列组合问题中,比较大小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
通过比较大小,我们可以确定元素的位置,从而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组数值的大小关系,并要求我们对这些数值进行排列组合。
我们可以根据比较大小的结果确定元素的位置。
比如,如果题目告诉我们A>B,B>C,那么我们可以确定A一定在B和C的前面,B一定在C的前面。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确定元素的位置,解决排列组合问题。
四、利用大小关系进行数值替换在一些代数问题中,比较大小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值替换。
通过比较大小,我们可以将一些未知数值替换为已知的数值,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组数值的大小关系,并要求我们求解某个未知数的值。
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判断推理模块宝典

公务员行测攻略秘籍2.8:判断推理模块宝典第一章逻辑判断逻辑推理蕴涵普通逻辑的基础常识..这些常识;在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其他内容的测试中;都有广泛应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当然;不了解这些常识;也可以做一般性的分析和断定;但往往出错..原因是;不同的试题;都针对着不同的知识点;也就是考点..这些考点的考核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规律的..离开这些规律;就无从把握考点;有可能导出“我认为”的思路;而失去了正确解答的机会..为了便于考生掌握考点;有效地管理和调用相关的常识、方法和技巧;本书根据试题常见的考点;首先提供几个好理解、易操作的快读、快解方法;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这些快读、快解方法;都是针对历年公务员考试的考点和题型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巧;在应试中十分重要..当然;当了解必要的逻辑常识后;这些方法的应用就更为灵活..一快读快解应用篇——真题考点经验精选快读快解口诀集锦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对应关系杂排除做首选具体有疑问果断选宏观可能不推“必”部分不推“全”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强弱相比较选最才保险概念有内涵当心被偷换分析必弄清论据和论点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分析巧运用解题思路宽口决部分解说:1.条件有矛盾真假好分辨公务员考试中有这样的试题: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这是典型的利用分析矛盾解析的试题..历年至今;在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中屡不鲜..解析这类试题;关键要找到条件之间的逻辑矛盾;然后真假自明..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断定;必有一个真;一个假..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了解了这些常识;可以利用分析矛盾的方法;解答上题..解析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乙:我们中有人作案;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3假设:丁说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啊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丁:我没作案..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B.班里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2)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答案D..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A. 12人都会使用..B. 12人没人会使用..C. 仅有一个不会使用..D. 仅有一人会使用..解析1)假设条件③真;那么条件②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显然③必假;即所长会使计算机为真;那么“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2我们找到了唯一真的条件是①;剩余的条件“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答案A..针对这道题;也可以把选项分别对照题中条件选中A是答案;但;这样的方法没有普适性;只可做快速解析的灵活方法之一排除法..快读:遇到真假变化;不必详读理解:快解:揪出逻辑矛盾;剩余真假自明..矛盾分析;在解析其他类型的测试中;亦有广泛应用..逻辑矛盾形式有一定的量;全国各地试题变化灵活..备考可参考本章稍后介绍的矛盾律、排中律综合解析部分的有关常识和各类习题..9.发现联结词规则用在先联结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或者……或者……;……并且……等..在逻辑学中称做联结词;是逻辑常项..日常生活语言交流中;虽然人人使用联结词;但语义是不规范的..甚至会出现歧义;使表达变得模糊不清..公务员考试中;所有联结词所表述的语义都是规范的;逻辑语义不容质疑..所以在阅读分析中;联结词是断定逻辑关系的重要直观依据..由联结词构成的语句是表达判断的复合命题..如:前件后件如果提高生产率;那么就能实现目标..只有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或者提高生产率;或者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并且实现目标……常简约成:提高生产率就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才能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或实现目标..提高生产率也实现目标分析上面命题;容易理解它们的语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逻辑性质也不同..因此;前后件之间的推理思路就不同..推理思路有规律;这些规律叫推理规则..公务员考试中;发现有联结词出现包括简约的试题;就必须使用推理规则;这是重要考点..在这里;简单介绍如下必考的规则:首先定义逻辑符号的语义必须熟记:1大小写英文字母均可:A、B、p、q…指代相关事物;2逗号: ;读:与.. 表达“并列”与旧符号“∧”相同3右箭头:→读:则.. 表示“如果…那么”4对号:V 读:或.. 表达“或者…或者”5双箭头:=> 读:所以..是推出符号..也可用“→”替代6负号:- 读:非..表达否定..与旧符号“”相同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句型:如果A;那么B..符号:A → B 读A则B规则1:断定A;必然断定B.. 符号:A → B;A => B 分离规则规则2:断定非B;必然断定非A.. 符号: A → B;-B => -A逆否规则传递规则:A → B;B → C => A → C2.必要条件推理:句型:只有A;才B..符号:A←B读A才B规则:从略必要条件规则容易与充分规则记混;我们介绍一个换位定理;可以把必要条件转换为充分条件句;只要记住充分规则就可以了..换位定理:句型转换:只有B才A = 如果A则B..符号: B ← A = A → B3.排中律规则相容析取句型:或者A;或者B..符号:A V B读A或B规则1:否定A;必然断定B..符号:A V B;-A => B规则2:否定B;必然断定A..符号:A V B;-B => A这三类规则是重要考点;必须熟练掌握..请看试题..;试题1:由于最近的市场变化;绿岛公司必须在以后两年的时间里提高10%的生产率;否则它就会破产..事实上;从绿岛公司的生产和经营结构来看;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如果以上陈述为真;以下哪项陈述必然真A.如果绿岛公司不能达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它就会破产..B.在以后两年内;如果绿岛公司提高了20%的生产率;它就不会破产..C.如果市场没有变化;绿岛公司就不需要提高生产率以防止破产..D.在以后两年内;绿岛公司有可能提高10%的生产率;但不可能达到提高20%的目标..解析1.文中出现联结词“如果…那么;否、则”等逻辑联结词;考核推理规则..这类试题叫做论证演绎..2.文中命题及形式分析:如果能提高10%的生产率;那么它就能实现提高20%的生产率的目标..这是充分条件命题;即:提高10% →提高20%;逆否推理:-提高20% →-提高10%传递推理:-提高20% →-提高10%;-提高10%→破产 => -提高20% →破产结论是:不提高20%就破产..答案A..3.解析中使用了充分条件逆否规则、传递规则..面对这样简单的试题;如果熟悉规则;十几秒钟之内可以找到答案..如果不熟悉规则;可能要费些时间..但是;下面这样的试题不使用规则会有些麻烦.. 试题2:一个热力站有个5个阀门控制对外蒸气..使用这些筏门必须遵守以下操作规则:(1)如果开启1号阀;那么必须同时打开2号阀并且关闭5号阀..(2)如果开启2号阀或者5号阀;则要关闭4号阀..(3)不能同时关闭3号阀和4号阀..(4)现在要打开1号阀;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 ..A.2号阀和4 号阀..B.2号阀和3号阀..C.3号阀和5号阀..D.4号阀和5号阀..解析1.这样的试题;每个条件都是用联结词确定了逻辑关系;必须运用推理规则解析..这类题叫做正则演绎推理..2.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用符号表示;即简明又清晰;方便推理11→2;-5 其中1表示开启1号阀;-5表示关闭5号阀22 V 5→ -43--3;-441 必须打开1号演绎推理:据条件14;用分离规则:1→2;-5;1 => 2;-5断定开2;关5据断定2;-5;结合条件2: => -4 断定关4号据断定-4;结合条件3: => 3 断定开3号累计断定项是:2;-5;-4;3对照选项:答案B..即:同时要打开的阀门是2号阀和3号阀..试题3: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长期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某些私人关系的维持;例如友谊;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的支持..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在长期的人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意味着信任..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撑的友谊不会持续太久..C.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友谊会比其他关系更持久..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支撑的私人关系总会持续很久..解析1.整合条件;确认逻辑关系..条件1:信任→互尊条件2:换位信任←长期 = 长期→信任条件3:长期→互尊;同爱好概括条件2和3:长期→信任;互尊;同爱好2.对照选项:B否定了“同爱好”这个后件;根据逆否规则;前件也被否定: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持的私人关系不会太久..- 长期答案B..这个试题的特征是:没有联结词出现;但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可以识别是什么条件的命题..这样的试题叫做隐含演绎推理;也叫隐含论证演绎..公务员考试;经常变换推理规则的使用方法;如隐含演绎推理等..本章在演绎推理中有更多的介绍和习题供参考..图形推理由于公务员考试题量大信息处理高密度的特点;在图形推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更要求做答的快速及准确度;为了帮助考生达到即快又准地完成图形推理题的目的;在此把教学多年一线的读题解题方法加以归纳凝练为“素”、“数”、“形”、“位”四字要决;“素”即“元素”、“数”即“元素的数量”、“形”即“元素的形状”、“位”即“元素的位置”..抓好这四个解题的核心加以适当的辅助练习;对考试的把握将大有裨益..图形推理题主要是通过给定图形的方式要求考生将与给定图形规律表现一致的选项选出来..所给图形可能是单一“一个图形”;也可能是“一组图形”;考点在于考查观察能力与抽象推理能力;因此可见它不依赖于具体的文化知识的单纯积累与应用;受知识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大;属于“文化公平”的测验;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可能题型的认知与演练在应试上取得突破..图形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定位于图形的个体特征和图形的整体特征两个角度;图形的个体特征即从图形的组成元素规律出发来解题;元素的种类特征及种类元素的数量特征规律是解题着眼点;亦即“素”和“数”;图形的整体特征即从组成图形的整体规律出发来解题;着眼点为图形整体的形状和位置变化规律;亦即“形”和“位”..第一节素素即元素;是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立足于元素进行考核的题目是图形推理题中较简单的考核点..思维点和解题方法之间最常见的对应情况有以下几种:1类:元素组合四步看2类:公共元素抓共性3类:多元重组细插拼4类:同类组合看细节5类:异类元素看趋势6类:个性元素看形状7类:元素自变看增减8类:其他个案剖综合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图形的组成元素可能成为出题的考核点;这种题目的考核在我们已经考过的考题中;现将题型题目及相应的解题思路相结合归纳为以下几个主题:1类:元素组合四步看1、横行看横向三排;每排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何规律2、竖行看竖向三列;每列三个图形为一组;共三组;看每组三个图形有何规律3、旋转看顺时针旋转一周;看外围八个图形之间的变化规律或逆时针旋转4、对角看斜着两条对角线;或隔着中间的图形的两个对称图形之间看有何规律例1: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横行看三个图形为一组;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元素规律都是:每组由六个固定元素组成;每组的每一个图形由两个元素构成;三个图形中六个元素循环不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三组的规律也是如此;在第一个图形和第二个图形中都没有出现的元素将在第三个图形中出现;由此可得正确答案为C..例206A-55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横行看;三个图形一组;每组为九个不同的元素组成;分别为三种不同的眼睛、三种不同的耳朵、三种不同的嘴巴;每个图形中分别有一种耳朵、一种嘴巴和一种眼睛构成;九种不同的元素在三个图形中以此类推..由此可知第三组第三个图形为选项C;选项A的耳朵在前两组图形中均未出现;故排除..例307-65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元素看起来相似;但其实则不同;按其元素旋转的方向可以分为顺时针旋转元素和逆时针旋转元素两种..无论是横行三个一组;竖着三个一组;顺时针旋转还是对角看;都有明显的规律性..根据横行看;前两组的都是第一、三个图形的元素旋转方向相同;而第二个图形的元素与第一、三个图形的元素旋转方向相反;由此可得正确答案A可作为练习题06B-47A B C D解析此题的解题点在于素;从元素的特征出发来解题:前两组图形的规律是其头和身分别由不同的图形构成;而其脚又分别为1或2或3;均不相同;只有A符合;D项的错误在于头不应是小圆;这样便与身的图形重复了;B、C项的脚数量不合..2006一类-54素加数角线变成中分线;“\”对角线变成“/”对角线;小长方形阴影与空白互换..故选D..。
湖北公务员考试:论证类技巧之“比大小找答案”

湖北公务员考试:论证类技巧之“比大小找答案”湖北华图黄玲众所周知,论证类考题是逻辑判断中的重中之重,在各种类型的公考中论证题型都保持四、五道题量,甚至更多。
同时,这部分也往往是大多数考生做起来耗时,而又难以保证准确率的一个模块。
原因在于,解答论证类题型考生除了需要把握论证的两个原则,即,论题一致原则和论据真实有效原则;还需要掌握加强、削弱论证的原理及一系列常用的加强、削弱的方法,如举例论证、反面论证、对比论证、数据论证等。
因此,充分理解各种论证方法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是提高做题正确率的重点。
比如,数据论证常用于通过实验证明论点,而实验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样本、样本比例等概念,如果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题时就很容易出错。
另外,解答这类题型如果按常规数学方法,通过运算推理又比较复杂。
那么,针对这类考题有没有什么快速解题、秒杀的好方法呢,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通过“比大小”来解答数据比较类论证题。
关键点:样本比例与整体比例的比较数据论证类考题的题干信息一般为实验或者调查得到的数据,那么,就会涉及到样本的选取是否符合具有代表性这一要点,如果样本的选取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无法满足实验数据有效性这一原则,则实验结果无法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因此,是为削弱论点;反之,则是加强。
那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下实验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
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样本比例是样本数量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技巧:整体比例<样本比例——加强整体比例>样本比例——削弱【例1】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在某市高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70%以上,这充分说明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
以下哪一项如果为真,方能支持上述结论?()。
A. 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0%B. 外地人占该市总人口的比例不足30%C. 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40%D. 该市中低收入人群中,本地人占不足30%【解析】第一步:结合设问找论点,论点为“外地人在该市获得高收入相当困难”;第二步: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重庆公务员考试分数的大小比较得使巧劲儿-行测技巧

重庆公务员考试分数的大小比较得使“巧”劲儿分数的大小比较题型是资料分析里面的必考题型,但却是考生们最头痛的一种题型。
四个选项中找出最大或最小,其难度是两个数中判断谁大谁小的N 倍,想要做得快,那由繁化简,把比较的重心放在刀刃上才是最重要的。
例如:1312、1716、1819、1920哪个数最大? 上策:观察比较,前两个数小于1、后两个数大于1,最大的数一定在后两个里面,故我们需要集中火力比较后两个。
下策:依次比较,先判断第一个与第二个的大小,取其大者与第三个比较,再取其大者与第四个数比较。
通过上下策的对比,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出,用第二种办法比较会走很多弯路,没有第一种来得直截了当。
故此,学会统筹判断,找出比较的重心,是很关键的。
如何找?口诀:子化“1”当分数看、母化“1”当小数看。
子化“1”当分数看:即把分子化为1,比较a 1与b1的大小(其实就是看分母是分子的多少倍)例如:以下最大的是12321、22331、25333、20324解析:将以上分数看做xx .61、xx .71、xx .71、xx .81,易得最大的为12321。
母化“1”当小数看:即把分目化为1,比较1a 与1b的大小(其实就是看分子是分母的多少倍) 例如:以下最大的是315133、21283、1811683、40351333解析:直除,看首位分别为0.4xx 、≈<0.4、0.3xx 、0.3xx ,故最大的是315133。
当然什么时候将子化1,什么时候将母化1,凭借对分子分母的第一直觉判断就行。
例题问题:2008年~2012年清洁能源机组并网容量占并网总容量的比重最大的是哪一年?A.2008年B.2009年C.2011年D.2012年 【乐恩解析】D 。
2008年占比约为**.41,2009年为**.41,2011年约为41,2012年为**.31,故占比最大的为2012年。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必备:资料分析分数比较大小的常用方法

通过最新吉林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吉林中公教育整理了吉林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2015吉林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常见的考查点主要有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考查公式运算的题目较多,但现在关于这些数据的复杂计算已经不再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考查大家的分析能力,如分数比较大小。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分数比较大小的常见方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例1.2013年3月,人身险的三个险种保费收入环比增还排序正确的是:A.人身意外伤害险>寿险>健康险B.健康险>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C.健康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寿险D.人身意外伤害险>健康险>寿险中公解析:这是一道求增长率且比较大小的题目,增长率=这/上-1,所以3月份寿险的环比增长率=1025/944-1<1/9,健康险的环比增长率=113/76-1≈4/7,人身意外伤害险的环比增长率=56/23-1>1,所以人身意外伤害险>健康险>寿险,选D。
例2.以下各月中,哪个月全行业保险赔付支出额与保险保费收入额的比值最低?A.1月B.2月C.3月D.4月中公解析:求赔付支出额与收入额比值最低的,比较表格中的数据,1月份比值:501/2012<1/4,2月份:447/1382<1/3,3月份:540/1756<1/3,4月份505/1316<1/2,所以1月份比值最小。
答案选A。
对于这两道比较分数大小的题来说,难度都不大,用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中间值法,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快速判断选项,无需运算,能够减少时间。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熟练掌握简单的判断方法对于公务员考试很有必要。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吉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福建选调生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之比大小

福建选调生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之比大小作为储备干部培养的公务员之选调生已经陆续出公告,各省考试时间和内容有所不同,以行测、申论、综合知识为主;中公教育选调生课程也是结合考试大纲专业专项设置的。
由于选调生考试内容比较广泛,复习方向不太好把握,所以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复习难度也越来助!更多针对性问题解决您可以>>>在线咨询。
在选调生考试行测试卷中,资料分析都是必考的题目。
这部分题目重点测查大家对于数据的处理、整合以及分析能力。
资料分析所涉及的考试题型基本稳定,包括:查找型题目、比较大小题目、计算题以及综合分析题目,接下来中公选调生考试网主要介绍比较大小题目的答题技巧,希望帮助大家掌握好选调生资料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的列式很多都是以分数形式出现,比如:增长率、基期量、比重、倍数、平均量、贡献率、产销率等。
因此在资料分析中出现的比较大小题目,也大部分以分数比较为主要考点。
中公选调生考试网将分数比较大小的技巧总结为三个步骤:一、直接观察法在做题的时候,优先考虑此种方法,能不动笔用眼睛直接观察则不动笔。
毕竟不动笔是最快的方法,最能节约时间。
这里所谓直接观察有两层含义:1、两个分数,其中一个分数与另一个分数相比较,分子大而分母小,那么这个分数一定大;反之则一定小。
2、如果能根据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将分数的取值估算出来,这样四个选项很容易判断出大小关系,这种估算方法需要通过做题,长时间进行训练,方能融会贯通。
二、差分法当我们遇到两个分数,其中一个分数与另一个相比较,分子大且分母也大,这时通过简单观察或者估算看不出大小关系,可以进入第二个步骤:差分。
对于能够进行差分来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只有当两个分数分子与分子之间、分母与分母之间比较接近的时候,用差分法才比较好使。
(接近指的是:分子和分母间的倍数不足两倍)具体操作方法:用大分子减去小分子,得到新的分子;用大分母减去小分母得到新的分母,即分子与分母分别做差得到一个差分式。
行测分数比较大小的口诀

行测分数比较大小的口诀
1 分数大小口诀
分数的大小比较有规则,想知道那个分数更高?用这口诀教你如
何轻松知道:
佰分最高,拾分其次,个位数不计,十位数最重,
千分最低,拾佰认定,百佰分排序,百拾先判断,
千拾同乘,先百往上看,百拾字眼累,拾佰解算难。
2历密步骤判断大小
一般来讲,我们判断分数的大小是从左侧(高位)开始逐位比较的。
由于分数由高位到低位逐个比较,因此也称之为多位数的比较法。
判断进行的步骤如下:
(1)千位数
首先判断两个数的千位数(千分位),即比较两个数的千位上的
数字,比如6837和8543,千位数分别为6和8,显然8大于6,那么8543大于6837。
(2)百位数
如果千位相等,则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等,则比较十位上的数字,以此类推,一直比较到个位。
(3)比较各位数
我们可以从左到右进行逐位比较,比较百位数和十位上的数,依次比较下去,直到最后到达个位数,如果各位数都相等,则说明两个数相等。
3 四舍五入口诀
四舍五入这个概念,的确可以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的困惑,但是只要掌握了这几句口诀,相信你就可以轻松的完成四舍五入的问题了。
四舍六入五成双,五不取大于四不取,五前一位全取,五后均舍去,万位以上全看高,个位以下全看低。
2020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技巧:三个替代快速解决比较大小

在公考中,行测资料分析一直是考试的重中之重,而其中的比较大小这一板块又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那么这些比较大小的题目,怎么才能在短时间内快速的求解呢,这就是这次中公教育要给大家分享的比较大小解题技巧——三个替代。
一、用分子增长率和分母增长率之间的大小关系来代替现期两数之比与基期两数之比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题:2016年1~12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58978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中,中央企业276783.6亿元,同比增长2%;地方国有企业182194.4亿元,同比增长3.5% 。
1~12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3157.8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中央企业15259.1亿元,同比下降4.7%;地方国有企业7898.7亿元,同比增长16.9%。
如按利润/总收入的方式计算利润率,则2016年1~12月利润率高于上年水平的是:
A.仅地方国有企业
B.仅中央企业
C.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总体
D.地方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总体
【答案】A。
【中公解析】判断两数之比的变化,利润率分子为利润,分母为收入,对于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整体只需要判断利润的增长率是否大于收入的增长率即可,根据题干信息,直接选择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比较大小知多少?
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比较大小知多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比较大小知多少?
历年来在行测考题中经常会涉及资料分析的一些问法,如下列年份中增速最快的是哪一年?增长最多的是哪一年?等等问法是在考查我们比较四个选项数值的大小关系。
那接下来带大家来看看究竟该如何快速比较大小呢?
一、比较方法介绍
咱们的比较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今天主要带大家感受一下不用计算就能直接得出大小关系的观察比较法。
观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向着手:
二、解题训练
接下来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咱们的四个例题,将通过解析例题带大家掌握比较方法在题目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