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说课稿: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说课稿: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说课稿: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1、地位与重要性

这一节是八年级几何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内容做了充分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运用定义判断两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和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3)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画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

(4)培养学生运用定义和性质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能设计简单的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中心对称图形的美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概念、性质与简单运用。掌握概念及性质是应用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概念,才能更进一步的判定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才能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

难点是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接受,以及怎样用其概念与性质来具体运用。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授课时采取以学生自主运用其概念与性质来绘制中心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本节课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辅的方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这样做使得问题具有梯度,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不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几何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利用电脑多媒体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用黑板、粉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说学法

在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概念和性质。学生在遇到识别型的问题时,要能够回归到定义,看看图形是否具备定义所指的特征,如,判断等边三角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那就按定义将它旋转180°,看它是否和本身重合,如果重合,说明它符合定义所述的特征,它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否则则不是。很多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忽视数学概念运用。还有一点就是运用型的问题,遇到运用型的问题不妨多考虑性质,如作一点关于某点的对称点,要想到中心对称的性质:对称点连线经过对称中心。说明要作的这个点在已知点和对称点的连线上,从而想到,连结已知点和对称点并延长,由性质告诉我们,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中心平分,所以延长时应该延长一倍距离。运用性质还可解决已知两对称点,求作对称中心的问题。

四、说过程

整个流程是操作à概念à问题à性质à问题à练习à总结

(一)导入阶段

直接让学生做书上面的操作,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旋转”上来,从而很自然的引出两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概念。能够从“做”的过程中引出感念,学生对概念的接受会更容易一些,也更深刻一些。如果直接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学生可能不会想到旋转上去。

(二)讲授阶段

1、指导观察,掌握新知。

概念引出后,为了让学生体会概念所述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再加深印象。然后让他们说出一些点的对称点及对称中心。接下来让学生观察两个对称点和对称中心的关系(数量关系和位置特征),从而引出中心对称的性质。

2、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设置一些基本问题,如作一点关于某点的对称点,已知对称点求作对称中心等基本问题。接下来再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设置一些开放型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中心对称图案。并互相交流。

设置一个游戏——圆形棋盘上放棋子,一个利用中心对称的策略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终结阶段

1、学生总结,教师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对于大部分内容均在多媒体上显示,有些操作题,有必要在黑板上演示。

图形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

图形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

————————————————————————————————作者:————————————————————————————————日期:

图形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镜面对称 【知识要点】 一、轴对称图形与图形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注意: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 2.图形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 3.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 二、轴对称变换 1.定义: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着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 2.轴对称变换的性质:(1)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2)?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 (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3.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 (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坐标系相关 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3.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 5.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四、镜面对称 1.镜面对称是关于关于面的对称 2..镜面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并且两个图形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五、中心对称 1.中心对称图形定义:一个图形绕着某点旋转180°后能与自身重合,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该点叫做对称中心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着某点旋转180°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这那么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3.性质:①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015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说课稿: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一、说教材 1、地位与重要性 这一节是八年级几何重要内容之一,这一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内容做了充分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并知道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能运用定义判断两图形是否成中心对称和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 (3)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画简单的中心对称图形 (4)培养学生运用定义和性质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能设计简单的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中心对称图形的美感。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概念、性质与简单运用。掌握概念及性质是应用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概念,才能更进一步的判定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才能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的对称图形。 难点是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概念、性质的理解与接受,以及怎样用其概念与性质来具体运用。为了让学生突破难点,授课时采取以学生自主运用其概念与性质来绘制中心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本节课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为主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辅的方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这样做使得问题具有梯度,既锻炼学生的思维,又不超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几何的识图能力、绘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利用电脑多媒体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用黑板、粉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优秀教案

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 2.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表达,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发现、探究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对称、匀称、均衡的美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的性质、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画法. 【预习导航】 1.观察欣赏几幅图片 (1)几幅轴对称的图片; (2)几幅中心对称的图片. 2.观察两个实物图 问题1:他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问题2:如果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0,能与另一个重合吗? 3.概念探究: (1)概念: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探索:操作1:用一张透明纸覆盖在图9-4上,描出四边形ABCD.用大头针钉在点O处,将四边形ABCD绕点O旋转180度. 问题1: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吗? 问题2:在图9-4中,分别连接关于点O的对称点A和A'、B和B'、C和C'、D和D'.你发现了什么?操作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进行类比: 轴对称中心对称 有一条对称轴——直线有一个对称中心——点 图形沿对称轴对折(翻转180度)后重合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重合

4.小结:成中心对称的2个图形,对称点的连线都经过 ,并且被 . 【课堂导学】 例:如图,D 是Δ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画ΔA 'B 'C ',使它与ΔABC 关于点D 成中心对称. 变式:其他条件不变,把点D 放到ΔABC 内部,你能画ΔA 'B 'C ',使它与ΔABC 关于点D 成中心对称吗? 【课堂检测】 1.已知A 点和O 点,画出点A 关于点O 的对称点A′. 2.已知线段AB 和O 点,画出线段AB 关于点O 的对称线段A’B’. 3.若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则下列说法:(1)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2)对称点的 连线一定经过对称中心;(3)将一个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某个定角必定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4)一定存在某直线,沿该直线折叠后的两个图形互相重合 .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4.如图, 2块同样的三角尺,它们是否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若是,请确定它的对称中心. 第 2题 第1题 A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概念 (1)轴对称: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两个图形中相互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后图形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也是全等图形。 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在对称轴上。 图形的平移定义 (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由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平移前后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平移的性质: 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共线)且相等 ②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平移前后的两条对应线段的四个端点所围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四个端点共线除外) ③对应角相等,对应角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一致。 (3)用坐标表示平移: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纵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横坐标不变,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 (4)平移的条件:图形的原来位置、方向、距离 (5)平移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将原图形的各个特征点按规定的方向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点,再将各对称点进行相应连接,即得到平移后的图形,方法有如下三种:平行线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中心对称图形,下面就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本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图形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了解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对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学生在今后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奠定了数学模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难点成因】对于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案(来自省基础教育资源网),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一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与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图

中心对称图形练习

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知道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学习难点: 1.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2.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先学 观察、探索:他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如果将其中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0,能与另一个重合吗? 二、小组讨论 1.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______,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点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______,图形中的对称点叫做__________。 2. 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B 'C 'D '关于点O 对称,点O 是__________,对应点A 和A '、B 和B '、C 和C '、D 和D '是关于中心O 的对称点。分别连接点A 和A '、B 和B '、C 和C '、D 和D '。你发现了什么?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___________,并且被对称中心________. D A B O C

3.中心对称与轴对称进行类比: 图形绕对称中心旋转后重 三、交流展示 利用中心对称基本性质作图: 1.作点关于点的对称点 已知A 点和O 点,画出点A 关于点O 的对称点A′ 2.作线段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已知线段AB 和O 点,画出线段AB 关于点O 的对称线段A’B’ 3.作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已知△ABC 和点O ,画出△DEF ,使△DEF 与△ABC 关于O 成中心对称。 O A O B A O C B A

四、质疑拓展 1、D 是ΔABC 的边AC 上的一点,画ΔA 'B 'C ',使它与ΔABC 关于点D 成中心对称。 2、D 是ΔABC 内部的一点,画ΔA 'B 'C ',使它与ΔABC 关于点D 成中心对称。 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B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必须能完全重合 C .旋转后能重合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 D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全等 2.已知A ,B ,O 三点不共线,A 、A’关于O 对称,B 、B’关于O 对称,那么线段AB 与A’B’的关系是 . 3.试画出线段AB 关于点O 的对称线段A B '' 4.分别画出下列各图中△ABC 关于点O 对称的△A B C ''' O C B A 5.两个三角形成中心对称,请确定其对称中心。 D C B A D C B A O B A C B(O) A O C B A

中心对称图形练习题

1. 平面图形的旋转一般情况下改变图形的( ) A、位置 B、大小 C、形状 D、性质 2、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三边中线的交点旋转至少______度,能够与本身重合. 3、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全等的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B、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C、中心对称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D、轴对称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6、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绕着点A旋转90°后到达△ABF的位置,连接EF,则△AEF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7、下列标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8、已知点P(-b,2)与点Q(3,2a)关于原点对称,则a+b的值是________. 9、已知0 a<,则点P(2,1 a a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10、已知点A的坐标为(2,0),把点A绕着坐标原点顺时针旋转135o到点B,求点B 的坐标. F E D C B A

B 1A O B A 1 1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每个小方格的顶点叫格点).画出ABC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后的 A B C '''△. | 12、如图,在Rt OAB ?中,90OAB ∠=?,6OA AB ==,将OAB ?绕点O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1OA B ?. (1)线段1OA 的长是_____________,1AOB ∠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 (2)连结1AA ,求证:四边形11OAA B 是平行四边形. , 13.已知如图所示,AOB ?与COD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连接BC ,AD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AOB ?的面积为152 cm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D O C B A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第一课时。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中人生洛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水平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所以,这个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所授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归纳总结水平弱。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水平: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后面在研究很多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时,对称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注重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水平,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学生今后处事必备的。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水平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使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实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使用投影仪提升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性质

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对于一个图形来说) (2)把一格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对于两个图形来说) (3)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中心对称的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central symmetry),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中心对称的性质: ①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③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识别一个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就是看是否存在一点,使图形绕着这个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后,能够完全重合,这两个图形关于该点对称,该点称为对称中心.二者相辅相成,两图形成中心对称,必有对称中点,而点只有能使两个图形旋转180°后完全重合才称为对称中点。 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直线,线段,两条相交直线,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 只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平行四边形等.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教材】新课标北师大八年级上学期第四章《4.8 中心对称图形》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1. 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心对称图形》,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八 年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的性质探索》.实行新课改,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 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因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分析等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这堂课的教学设想。 1.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 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是很聪明的“笨方法”看看时针 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合。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 计算,这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实施新课改,必须以重视综合性学习为重点,与实践相结

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一节课教育目标正好充分的体现出来。 2.中心对称图形在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审美理念。去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2.通过大量的活动,加强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3.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当中去的一个教学循环过程。 (1).知识储备点 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2).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事物的能力 (3).情感体验点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使学生体会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数学应用生活当中。 教学重点: 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定中心对称图形,并说理由,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学过轴对称图形,可以利用对比法引申到中心对称图形。 由于学生的操作能力相对比较差,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累经验。 :采用小组竞赛活动,分成八组,每组成员为六到八个,采用积分制,学生进行互相合作,共同探索,完成任务。 . (1).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学习. (3).开放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创新学习.

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一、轴对称图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过来,在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能够重合的点互为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具有以下的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两部分是全等的;(2)对称轴是连结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在几何证题、解题时,如果是轴对称图形,则经常要添设对称轴以便充分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譬如,等腰三角形经常添设顶角平分线;矩形和等腰梯形问题经常添设对边中点连线和两底中点连线;正方形,菱形问题经常添设对角线等等. 另外,如果遇到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则常选择某直线为对称轴,补添为轴对称图形,或将轴一侧的图形通过翻折反射到另一侧,以实现条件的相对集中. 例1 已知直线l外有一定点 P,试在l上求两点A、B,使AB=m(定长),且PA+PB最短. 分析当把P点沿l方向平移至C(如图1),使PC=m,那么问题就转化为在l上求一点B,使CB+PB为最短. 作法过P作PC∥l,使PC=m,作P关于l的对称点P',连结CP'交l于B.在l上作AB=m,点A、B为所求之两点. 证在l上另任取A'B'=m,连PA、PA'、PB',CB',A'P',B'P',则PA'=P'A',PB'=P'B',又PA'B'C 为平行四边形,∴CB'=PA'.∵CB'+B'P'>CP',∴ PA'+PB'>PA+PB. 例2 如图2,△ABC中,P为∠A外角平分线上一点,求证:PB+PC>AB+AC. 分析由于角平分线是角的对称轴,作AC关于AP的轴对称图形AD,连结DP、CP,则DP=CP,BD=AB+AC.这样,把 AB+AC、AC、PB、PC集中到△BDP中,从而由PB+PD>BD,可得PB+PC>AB+AC.

生活中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生活中的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贵州省麻江县宣威中学:张绍银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数学情境]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见过学习过哪些图形呢?当你看到下面的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你一定会惊讶数学的伟大,数学的美妙。 图一 图二

[提出问题] 1.图一和图二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 2.图一和图二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中心在哪里? 3.你能在图一和图二中找出与已学相关的知识点,并说出它们的具体应用吗? [解决问题] 1.图一和图二都是轴对称图形,图一有一条对称轴,图二有两条对称轴。 2.图一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图二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在中间那个正方形的对角 线的交点处。 3.在图一中我们可以发现等腰三角形,平行线,圆的内接正方形,圆的切线,两个圆相切 等等。在图二中我们可以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线,正方形,等腰梯形,数轴,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等。 举例:圆的内接正方形的应用。 如图,ABCD是一个圆的内接正方形,①请说明为什么点O为圆的圆心?②图中有几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找全的?根据解答你可提出什么问题?③∠BEC为多少度? 解:①∵ABCD是一个圆的内接正方形 ∴∠ABC=90度 ∴AC是圆的直径(直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同理,BD也是圆的直径 ∴O是圆的圆心。(两条直径可决定圆心,即交点) ②图中共有6对全等的三角形。问题:当有n个相同的三角形时,共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根据排列组合可得结论) ③∠BEC=45度(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教学建议] 在本案例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数学在生活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信心。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一等奖

学习-----好资料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中心对称图形,下面就教材分析、教学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第二课时。本节课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旋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图形“旋转”在几何知识中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完善了初中部分对“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知识讲授,它不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图形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新知的能力。因此,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基本性质;掌握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2)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了解其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对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体验抽象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感受数学之美。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探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对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学生在今后解决图形运动问题奠定了数学模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有关性质. 【教学难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难点成因】对于中心对称图形性质的得出,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数学结论,而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和较好的表达能力,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可预见性和耐挫折能力并不是很成熟,从而形成困难 二、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利用

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复习教案

数学试卷 阜宁县陈集中学八年级数学复习题 第1课时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 一、知识点: 1、图形的旋转;图形旋转的性质。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的性质。 3、中心对称图形: 4、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 区别: (1)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关系,中心对称图形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图形。(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在一个图形上。 联系: 若把中心对称图形的两部分看成两个图形,则它们成中心对称;若把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则成为中心对称图形 . 5、对比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 二、举例: 例1:如图,将点阵中的图形绕点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例2:画出将ΔABC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的对应三角形。 例3:如图,已知ΔABC 是直角三角形, BC 为斜边。若AP=3,将Δ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ΔACP ′重合,求PP ′的长。 例4:已知:如图,在△ABC 中,∠BAC=1200,以BC 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BCD ,把△ABD 绕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 ,若AB=3,AC=2,求∠BAD 的度数与AD 的长. 例6:如图,直线l 1⊥l 2,垂足为O ,点A 1与点A 关于直线l 1对称,点A 2与点A 关于直线l 2对称。点A1与点A2有怎样的对称关系?你能说明理由吗? 4、如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土地ABCD ,后来在其边缘挖了一个小平行四边形水塘DFGH ,现准备将其分成两块,并使其满足:两块地的面积相等,分割线恰好做成水渠,便于灌溉,请你在图中画出分界线(保留 作图痕迹),简要说明理由. 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 一、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O C B C B B B

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 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与另一个 图形重合,那么就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 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Central of symmetry graph),这个点叫做它的 对称中心(Center of symmetry ),旋转180°后重合的两个点叫做 对 称点 (corresponding points )。 理解中心对称的定义要抓住以下三个要素: (1 )有一个对称中心 一一点; (2 )图形绕中心旋转 180° ; (3)旋转后两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的性质: 连接中心对称图形上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中心对称图形: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个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与原 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 对称中心.旋转180°后 重合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corresp onding poi nts)。 ① 对称中心平分中心对称图形内通过该点的任意线段且使中心对称图形的面积被平分 (对称点在中心对称图形中)。 ②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③ 中心对称图形上每一对对称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区分:中心对称是两个图形间的位置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是一种具有独特特征的图 形。 中心对称图形

常见图形 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有:线段,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边数为偶数的 正多边形,某些不规则图形等。 正偶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正奇数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正六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 至少需旋转120度,而不是180度,所以它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双曲线 是以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axial symmetric figure),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axis of symetric);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和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 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但轴对称图形最少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都 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要特别注意线段,有两条对称轴,一条是这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另一条是这条线段的中垂线?轴对称图形2示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 形说课稿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8、29页第三单元《对称图形》例1《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因此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采用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将主题图蝴蝶、蜻蜓、树叶、部分建筑物图案揉合贯穿于每个环节中。用千手观音节目这样生动、振奋人心的场面来导入新课,依据从具体到抽像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画面的引入,渗透爱国教育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对称的图片,剪刀,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丰富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认知,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议一议,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画一画,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对称的特征。 我是这样设计教案的: 第一个环节:设景激趣,导放新课 先播放一段录像——千手观音的震撼表演。接着用课件演示将千手观音几个造型图案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怎样。通过观察估计学生能够发现舞蹈造型的左边与右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对称),通过播放录像,设置情景,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达到课使趣生的效果。接下来,就给学生展示了一组美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首先喜欢对称形,进而产生研究对称图形的愿望。学生通过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即图形的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从而进入新课。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认识对称。

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附答案及解析

1 / 1 平移、旋转、轴对称、中心对称中考题 (2010哈尔滨)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010哈尔滨)2.点A(-l,4)和点B(-5,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如图所示. (1)将点A、B分别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A1、B1,请画出四边形 AA1B1B; (2)画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A1B1B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并且每个图形都 是轴对称图形. (2010珠海)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2,3)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3个 单位得到点Q,则点Q的坐标是() (2010珠海)4.现有如图1所示的四张牌,若只将其中一张牌旋转180后得到图 2,则旋转的牌是() 图1 图2 A. B C D (2010年镇江市)5.动手操作(本小题满分6分)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以小正方形互 相垂直的两边所在直线建立直角坐标系. (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其中A,B,C分别和A1,B1,C1 对应; (2)平移△ABC,使得A点在x轴上,B点在y轴上,平移后的三角形记为△ A2B2C2,作出平移后的△A2B2C2,其中A,B,C分别和A2,B2,C2对 应; (3)填空:在(2)中,设原△ABC的外心为M,△A2B2C2的外心为M,则M 与M2之间的距离为 . (2010遵义市)6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玉溪市2010)7. 如图3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长边中点的连线对折两次后得到的 图形.再沿虚线裁剪,外面部分展开后的图形是 图3

1 / 1 B . A . C . D . A B C D O ( (玉溪市2010)8. 如图5是汽车牌照在水中的倒影,则该车牌照上的数字是 . (2010年兰州)9观察下列银行标志,从图案看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010年无锡)10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 ) (2010年连云港)11.下列四个多边形:①等边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 ④正六边形.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010年连云港)12.(本题满分10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O 为AD 边的中点,若把四边形ABCD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试解决下列问题: (1)画出四边形ABCD 旋转后的图形; (2)求点C 旋转过程事所经过的路径长; (3)设点B 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 ’,求tan ∠DAB ’的值. (2010宁波市)13.下列各图是选择自历届世博会会徽中的图案,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2010年怀化市)14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5. (2010年济宁市)如图,PQR ?是ABC ?经过某种 变换后得到的图形.如果ABC ?中任意一点M 的坐标为(a ,b ),那么它的对应点N 的坐标为 . 16. (2010年郴州市)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将ABC 沿y 轴翻折得到111A B C ,再将 111A B C 绕点O 旋转180得到222A B C . 请依次画出111A B C 和222A B C . A . B . C . y x C B A O 第19题 (第13题) 图5

中心对称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1、4图形的中心对称》教案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究、发现、讨论、阅读的过程,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 神。 2、同时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审美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魔术表演吗?喜不喜欢? 师:(魔术表演)前几天我找了一位魔术大师学了个小魔术,现在给大家表演一下,我手中现在有几张扑克牌,下面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你任意抽出一张扑克牌,自己看一下,让其它同学看一下,然后把这张牌旋转180 o后再插入,再把牌洗几下,展开扑克牌,我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好,再找一位同学试一下。我又马上就能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牌。 师:同学们感觉很神秘吧,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师:学习了这节课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知道其中的奥密,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心对称图形。 二、新授过程 1、师:我们首先来看生活中的几个图片。(课件出示图片)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025892542.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6%D0%D0%C4%B6%D4%B3%C6%CD%BC%D0%CE 课件出示问题: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回答) (2)你能将风车或正六边形绕其中的一个点旋转180度,使旋转前后的图形完全重合吗? (同桌合作旋转风车或正六边形.) 4、师:像刚才这类的图形我们给它个名称叫中心对称图形,那通过刚才的探究和演示,你能给中心对称图形下个定义吗?(课件出示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o,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课件演示定义 https://www.360docs.net/doc/025892542.html,/view/f92c3b1f59eef8c75fbfb357.html?from=rec&pos=4&wei ght=4&lastweight=4&count=5 三、议一议 1、生活中,有许多图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你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老师也搜集了很多的中心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大家认识的图案。 百度搜索 https://www.360docs.net/doc/025892542.html,/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fr=ala0&pv= &word=%D6%D0%D0%C4%B6%D4%B3%C6%CD%BC%D0%CE&istype=2&z=0 &fm=rs5#pn=12 四、探索性质 1、这些中心对称图形,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过的。如果具体到数学练习中,你还能迅速地判断出来吗?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找出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学生做练习) 2、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现在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呢?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前面观察过的风车,我们己经知道,它就是一幅中心对称图形,现在就请你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看看OA与OB的长度,看看他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