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读后感

合集下载

摸鱼儿读后感

摸鱼儿读后感

《摸鱼儿》读后感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晚春残景,象征作者功业不就,流年匆匆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风雨飘摇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何况”二字写出作者对春光已去的无限惋惜之情。

“落花无数”的暮春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领土一片片失去,抗金力量被不断压制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流露出词人的惋惜之情。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蜘蛛象征诗人的执着。

上片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

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并通过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了。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

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转换时间,以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自喻,托古喻今,比说自己忠而见疑报国无门的遭遇。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

“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第一段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将自己的震惊、同情、感动,化为有力的诘问,问自己、问世人、问苍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

正如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至极处,具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情是何物,竟至于要生死相许?作者的诘问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

词的开篇用问句,突如其来,先声夺人,犹如盘马弯弓,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

第二段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

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

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天南地北” 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 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三段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是中:于此,在这里面。

这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既是团聚的快乐,也有离别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

长期以来,这对“双飞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热爱,矢志不渝。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对于莎士比亚的这部描绘了纯洁感情,轰动了全世界的经典名著,我虽然早有耳闻,也略知故事梗概,真正拜读却是最近几天的事情。

带着一股崇敬的心理,我从头至尾,详详细细,一个字不落地欣赏完毕之后,却有了一种跟别人不一样的明白和感触。

有心人自戏剧的开篇,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罗密欧的初恋情人,并不是朱丽叶,而是一个名为罗瑟琳的女子。

文中对罗瑟琳的着墨并不多,只是从罗密欧对班伏里奥的描述中,约略道出了她的美艳不可方物,以及他对于罗瑟琳的感情。

在此时,罗密欧的心目中,除了罗瑟琳,再也装不下其他女子,只有罗瑟琳才是最圣洁,最美丽,最能够深入他内心的人。

他甚至为了罗瑟琳而郁郁寡欢,冷落了亲人和朋友。

其后,班伏里奥以凯普莱特家的舞会来诱惑罗密欧,期望罗密欧能够结识到比罗瑟琳更加美丽,更能令他倾心的女子。

不出班伏里奥所料,罗密欧果然一眼相中了朱丽叶,与她一见钟情,把罗瑟琳忘得了一干二净。

他惊摄于朱丽叶的美貌,并用这番说辞否定了他以前对于罗瑟琳的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秘密相见之后,又打算秘密完婚。

深知罗密欧感情经历的神父劳伦斯,指责他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他以我此刻所爱的她,跟我心心相印,不像前回那个一样来反驳劳伦斯。

劳伦斯为了让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家,能够正因儿女结盟,而冰释前嫌,重修旧好,最终主持了他们二人的婚礼。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虽然十分真挚感人,也确实至死都忠诚于对方。

但是,他们当初相互之间并不了解,只是单凭一张美丽的容颜,便轻易将感情抛洒。

这种草率的态度,即便他们最终有了完美的结局,能否幸福到永远,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就如童话故事一样,公主和王子总是在结合在一齐后,嘎然而止,是同一个道理。

感情,浪漫和美丽,总是经受不住平淡生活的考验,故事如果继续下去,恐怕会令所有的人都为之失望和意外。

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杯具,跟他们的不够冷静,过于冲动,缺乏生活的阅历,脱不开干系。

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急于殉情,不是那么急切地想要相伴终身,一切都将是另外一个结局。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5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5篇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5篇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我从小就喜爱看书,一到暑假,便缠着妈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个性吸引我的眼球,我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传世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它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订下了海誓山盟,但双方家族是世仇。

罗密欧在格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被驱逐出城。

朱丽叶被父亲逼迫嫁给一位伯爵。

万般无奈之下,朱丽叶服用了假死的药。

罗密欧得知“死讯”,连夜赶回,在朱丽叶身旁服毒殉情。

药效过后,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己死,她悲痛欲绝,将匕首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当我读到“罗密欧从他怀里掏出毒药,倒进嘴里”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罗密欧,你等等,你等等,朱丽叶只是服用了假死的药!朱丽叶立刻就要醒来!”但是,再喊什么也没用了,毒药结束了罗密欧年轻的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庭的和解,但正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杯具。

为什么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

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

我想我们就应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平时,经常见到同学之间正因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

仇恨不会使人快乐,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2为了丰富假期生活,提高自身得知识水平,我选择阅读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本书。

一是启到预习作用;二则是我很想了解一下东方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西方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究竟谁更凄美?谁更感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

当时正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翻译赏析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翻译赏析

古诗摸鱼儿·雁丘词翻译赏析《摸鱼儿·雁丘词》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元好问。

其古诗全文如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前言】《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

在《摸鱼儿·雁丘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是为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词。

【注释】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

明昌元年罢免乡试。

府试试期在秋八月。

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

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不协音律。

⑺直教:竟使。

许:随从。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古诗《摸鱼儿》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这首《摸鱼儿》的内容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的风格,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辛弃疾艺术风格的多样化,而这首词也表达诗人爱国情怀。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作者: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⑶落红:落花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读后感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这句话出自于清代文学家袁枚的《摸鱼儿·雁丘词》,意思是说如果人生能够永远保持初见时的清新和纯真,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如此安详和愉快。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启发了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禁陷入了对人生的思考之中。

人生的初见往往是美好而纯真的,那时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生活的琐碎和磨难使我们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热情,世界也变得复杂和艰难。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初见时的心境,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如此安详和愉快。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生活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和美好,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曾经的梦想和希望在现实面前变得如此渺小,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和价值。

但是,正是这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我想,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保持初见时的心境,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重新点燃对未来的希望和激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这句话也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些人。

有的人在生活中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和激情,变得麻木和冷漠,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和热爱。

有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选择了放弃和逃避,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而有的人却能够保持初见时的心境,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保持乐观和向上的态度。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也让身边的人感染到了他们的正能量。

人生若只如初见,安意如。

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或许我们无法永远保持初见时的纯真和热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和追求,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我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让自己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希望。

《长门赋》原文与翻译

《长门赋》原文与翻译

《长门赋》原文与翻译第一篇:《长门赋》原文与翻译《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据其序言,这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百金重托而作的一篇骚体赋。

以下就是小编分享《长门赋》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长门赋》原文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

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其辞曰: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懽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鱼儿》读后感
辛弃疾,自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两宋存词最多的词人。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

晚春残景,象征作者功业不就,流年匆匆的难堪处境,同时也是风雨飘摇南宋政权的形象写照。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何况”二字写出作者对春光已去的无限惋惜之情。

“落花无数”的暮春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领土一片片失去,抗金力量被不断压制打击,国力一天天衰弱,流露出词人的惋惜之情。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

蜘蛛象征诗人的执着。

上片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

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并通过春意阑珊的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已难挽回了。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据史书载,长公主在汉武帝继位上起了很大作用,因此汉武帝立其女阿娇为皇后,是为陈皇后。

但陈皇后却骄贵宫中,终于因妒武帝宠妃卫子夫,“挟妇人媚道”,事发被废,贬居长门宫。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里说,长门宫内的陈皇后整日愁闷悲思,听说司马相如文章天下最工,便送去百斤黄金,求一篇解愁辞赋,即这首《长门赋》。

后来汉武帝看到此赋,遂有所感悟,又宠幸了陈皇后。

转换时间,以汉武帝陈皇后的故事自喻,托古喻今,比说自己忠而见疑报国无门的遭遇。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

“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

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

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

危栏,是高处的栏干。

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

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借景抒情,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托古喻今。

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当然也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

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

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笔法前片全用比兴,后片化用典故。

比兴之法可以暗喻象征,化用典故可以借古讽今。

委曲读来,意思层层深入,摧人泪下。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

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

《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

《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

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

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

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回顾辛弃疾,虽一心抗金复国,却被束缚在后方的大小事务上;虽在地方尽
职尽责,准备大有作为,却遭诬陷弹劾,不得不闲居度日。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这怎能不叫他愤恨叹息?他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园,悠然自足;也不能像苏轼那样看透宇宙人生,对一切坦然待之。

虽然在带湖的生活表面上淡泊平静,但他的内心却时时块垒难平,因为他始终无法忘记国家的危难、人民的痛苦,也无法忘记自己年少时立下的雄伟志向。

于是,作词便成了他最好的抒泄方式。

他将自己的爱国热忱、英雄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苦怨愤,都一并寄托于词中。

他的词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他痛苦灵魂的真实再现。

尽管辛弃疾在南归后的第一个十年就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词篇,但只有在带湖的十年中,他才真正从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变为了一个文学家。

环境学院
11给水2班殷宝剑
学号20111704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