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摸鱼儿》

合集下载

摸鱼儿辛弃疾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摸鱼儿辛弃疾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摸鱼儿辛弃疾阅读答案翻译赏析摸鱼儿辛弃疾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

原文: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词字词解释:⑴摸鱼儿:词牌名。

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

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

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

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

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淳熙己亥:淳熙是宋孝宗的年号,淳熙是干支之一。

淳熙己亥对应公元1179年。

⑶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⑷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⑸消:经受。

⑹怕:一作“恨”。

⑺落红:落花。

⑻无:一作“迷”。

⑼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⑽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⑾飞絮:飘飞的柳絮。

⑿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⒀蛾眉: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

⒁相如赋:即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⒂脉脉:绵长深厚。

⒃君:指那些忌妒别人来邀宠的人。

⒄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皆尘土: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

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指赵氏姊妹)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⒅闲愁:指自己精神上的郁闷。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摸鱼儿》原文及赏析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到,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

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

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

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席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

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

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签订屈膝投降的'和?quot;而告终。

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

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

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一说“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一说“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⑴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⑵消:经受⑶落红:落花⑷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⑸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⑹脉脉:绵长深厚貌。

⑺君:指善妒之人。

⑻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⑼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背景】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他的同事王正之在小山亭为他设宴饯行,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句意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晚春时节,百花凋零,风雨常至,难免令人伤春。

词人对这一切更是敏感。

他牵挂着那美丽的春花,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他心绪不宁,为春的匆匆离去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花是春天的象征。

花开得早,自然落得早,春就去得早。

词人对春天是这般珍惜,连花儿开早了都会感到遗憾,又怎能忍受落花无数呢。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花儿既然无法迟开晚放,那么就留住春天离去的脚步吧。

“春天啊,听说海角天涯并没有你的归处,你就留在这里吧!”情至深处,词人仿佛一个天真任性的孩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摸鱼儿(并序)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③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

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

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①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

②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

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

③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相关试题阅读附答案一:1、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5分)2、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

(6分)3.本词词风含蓄委婉,借景抒情是一方面,请简要分析。

(3分)4.本词词风含蓄委婉,用典是另一方面,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拟人(比拟),用典,(各1分)共2分分析:将春拟人化,呼唤春不要离开,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1分)词人借对妒恨陈皇后的女子说,你们不要高兴得跳起舞来,须知玉环、飞燕也难免归于尘土,一切成空。

(1分)实际上,他是在申饬、诅咒那些打击陷害忠良的权贵奸小:你们休要得意忘形,你们难道不知道,玉环、飞燕那样的命运,最终也会降临到你们头上吗?(1分)2、上阕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2分)下阕对南宋国事衰微的感叹伤感,(2分)作者感慨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悲愤。

(2分)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3、上片写景,词人表现了伤春、惜春的情感,缠绵婉转,一唱三叹。

结尾几句,词人以蜘蛛吐丝结网来表达挽留残春的心情,委婉地抒发了词人惜春和伤春的情怀,写得曲折哀婉。

摸鱼儿 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 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辛弃疾赏析
《摸鱼儿》是宋代文学巨匠辛弃疾所作的一首短篇词。

其内容描述了主人公一个人在江边摸鱼,边吟咏江南美景的情景。

作词人通过这样一种极其简单的生活场景,描绘出了江南的水乡风光和人们的闲适生活态度。

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词中用了不少婉转柔美的意境,形容了江边荷花池塘、彩蝶芳草等美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中。

句式简洁明快,却又别具特色,选择了“摸鱼”这样一种富有趣味性、生活化普通动作,来表达作者的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辛弃疾所作的这首《摸鱼儿》是一首四平八稳、意境优美的词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它诠释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爱国诗: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爱国诗: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代: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 (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译文还经得起几回风雨,春天又将匆匆归去。

爱惜春天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真让人恨啊春天就这样默默无语,看来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梁画栋间的蛛网,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飞絮。

长门宫阿娇盼望重被召幸,约定了佳期却一再延误。

都只因太美丽有人嫉妒。

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个份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奉劝你们不要得意忘形,难道你们没看见,红极一时的玉环、飞燕都化作了尘土。

闲愁折磨人最苦。

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注释摸鱼儿:词牌名。

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

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

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

消:经受。

怕:一作“恨”。

落红:落花。

无:一作“迷”。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创作背景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辛弃疾南渡之后的第十七年,时年四十岁,被朝廷支来支去的他再次由湖北转运副使改调湖南转运副使。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艺术手法
比兴、象征、用典等。
风格
婉约中带豪放,情意深长,语言华美,意境深远。
03
《摸鱼儿》的思想内涵
《摸鱼儿》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表达了自己对 国家的深沉热爱和担忧,他关注国家 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体现了强烈的 民族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在词中,辛弃疾表达了对国家分裂的 痛苦和对统一国家的渴望,他希望国 家能够强大、统一,人民能够安居乐 业。
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摸鱼儿》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优美动人,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关注和描绘对现代社会的生态 保护意识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人生哲理的启示
《摸鱼儿》中表达的人生哲理,如时光荏苒、人生短暂等,对现代人也有启示作用。现代 人应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未来对《摸鱼儿》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辛弃疾的创作思想
02
《摸鱼儿》的文学赏析
《摸鱼儿》的词牌和韵律
词牌:摸鱼儿 韵律:此词用入声韵,句调既紧促,又宛转,袅袅娜娜,意味深长。
《摸鱼儿》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意象
春归、花落、日斜、草色、雨余 、烟柳、鸣鸠、微雨等。
象征意义
通过春归伤逝的意象,表达了作 者对南宋王朝国势衰徽的悲叹。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摸鱼儿》对权贵的批判和反思
对权贵腐败的揭露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对权贵的腐败和无耻行径进行了深刻 的揭露和批判,他痛恨权贵对国家和人民的压迫,呼吁社会 公正和正义。
对权贵文化的反思
词中还表达了作者对权贵文化的反思,他质疑权贵的价值观 和道德观,认为权力和财富不应成为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唯一 标准。
《摸鱼儿》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辛弃疾《摸鱼儿》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辛弃疾简介 • 《摸鱼儿》创作背景 • 《摸鱼儿》主题思想 • 《摸鱼儿》的艺术手法 • 《摸鱼儿》的影响与评价 • 相关名篇介绍
01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生于南宋时期,是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曾参加抗金义军,后归顺南宋朝廷,担任过许多重要官职。 由于受到朝廷内部主和派的排挤,他多次被贬谪,最终在郁郁不得志中离世。
《摸鱼儿》对后世的影响
情感表达
该词对后世的情感表达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人们 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 悲凉和无奈。
艺术手法
该词的艺术手法对后世文 学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 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文学价值
《摸鱼儿》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视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06
相关名篇介绍
山鬼谣·问何年此山来此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仿楚辞体的长调,通过 描绘山景,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 和隐逸情怀。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问何年此山来此”为开篇 ,通过描绘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 兽,展现了山中的神秘与美丽。词中 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 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总结词
此篇为辛弃疾写给叶衡的词,通过观潮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详细描述
这首词以观潮为背景,通过描绘潮水的汹涌澎湃,暗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同时,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叶 衡的敬仰和对其能够重振国家的期望。整首词情感激昂,展现了辛弃疾的豪情壮志。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要点一
总结词
词牌在《摸鱼儿》中的运用
辛弃疾通过这一词牌,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虑,以及对个人 遭遇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词牌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特色
抒情手法上
《摸鱼儿》以婉约含蓄见长,通篇采用比 兴,不直抒己见,而是因物起兴,借景抒情, 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拟人化的手法和典 故运用恰到好处。
艺术特色 风格上
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在芬芳悱恻 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气。其手法较近婉 约,与其它豪放词篇迥然有别,可谓柔 中有刚。
梁启超: “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春意阑珊实指国家大事,并非词家个人闲愁。作 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溶入国事之中,主要是对 国家前途暗淡的担忧。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匆匆归 去,是对南 宋 朝廷不思振作的哀怨。
怨春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紧承上句,春沉默不语,一片苦心遭冷淡, 故而“怨”之,暗示忠言逆耳,不被理解的困 窘。
小结: 上片以“春去”为喻,一番春意阑珊的 描写,借喻朝政昏暗,国事日非的局面 已难挽回。惜春又怨春的复杂感情,正 表现他对南宋王朝“爱深恨亦深”的矛 盾心理。词人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一再贻 误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表示婉惜,抒发 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感慨。
下片:写自身遭遇。
从古代后妃失宠被 废的故事写起,以娥眉 遭妒表现他对自身遭遇 的不平和权奸当道的痛 心。最后以伤春结束。
“殷勤”点出蜘蛛情殷意苦,为沾飞絮而忙 碌的情景;也暗含词人要象蜘蛛般辛勤顽强 地挽救南宋危局,无奈官卑职小,心有余力 不足,在政治上不能发挥重大作用——体现 了词人对国事的一片赤诚,交织着作者的一 番苦心,抒发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感情。 也表示出:词人挽救危局的举动不也如蜘蛛 挽留春天一样,难有作为。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斜阳、烟柳象征衰败的国势和 王朝的昏暗,认为这是最感痛心 之处。表达出词人对国势颓危, 江河日下,不忍闻见的心理,哀 怨沉痛,凄怆欲绝。同时,此景 回应上片,借暮春晚景,暗示南 宋的没落命运,寄托了作者对国 事的无限哀伤。
艺术特色
结构上
着眼于一个“春”字,以 “匆匆春又归去”为这首词 的主题和单虚飘飘,画檐结蛛网, 银汉鹊桥成。” 喻义盖有三说: • 或以为喻关心国事者,人少势孤; • 或以为蛛网惹絮喻小人误国; • 或以为隐喻南宋残败政局,经不起几番 风雨。
“惹”将无情之物“蛛网”变为有情,寄 情 于景,以景见情。 “飞絮”暗寓南宋的半壁江山也即将不保, 剩水残山,即如留下的点点飞絮而已。
谢 本 谢 单 ! 元 结 束 ,
君莫舞,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借宠妃杨玉环、赵飞燕的 结局讥刺当权的小人,不 要因一时受宠而得意忘 形,总有一天也将化为灰 烬,诅咒投降派不会有好 下场,讽刺极为尖锐,至 此七句为全词筋节所在。
闲愁最苦。
闲愁是精神上的苦闷,是无可奈何的忧愁, 是不能征战沙场,爱国热忱受冷遇的忧愁。 正话反说,是愁极怨极的表现 。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借用“长门”事,借两情言君臣:正表露出词 人原望上书后取得皇帝信任,但为当权者所嫉, 壮志难酬的心情。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千金”二句:反用典故, 满怀的深情向谁倾诉? 词人遭忌受谗、不为信任的 苦闷,报国无门的愤懑,尽 数言明,又与“春不语”相 呼应;自屈原以后,借美女 遭弃比喻忠臣被逐是文人常 用的艺术手法。
上片:惜春、留春、怨春;
“春”是南宋王朝的化身。
• 惜春:
残春风雨起笔,一问一结,有突兀警动之感, 有一误再误,又要失去复国良机的沉痛;开 始就表现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无限 忧虑。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化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风雨”象征国家被风吹雨打,国事飘摇。 “又”:感叹又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又暗寓自己又徒 长一岁,报国愿望再次化作清水。 “长怕”:语感强烈,极写花落春归的忧惧,更何况 风雨的几番摧残已使“落红无数”,这更对词人造 成巨大的感情冲击;惜春之情,深沉凝重,悲切感 人。 “落红无数”,正指狼烟遍地,国土沦亡,当权者不 思恢复、却一味媚敌投降、丧权辱国,以至偏安而 不可得的严重现实。
摸 鱼 儿
著名的比兴体词,以婉约风格赋予寄托。 继承了屈原美人香草文学的创作艺术,通篇 比喻象征手法,借儿女情以写君臣事,借古 事讽今人 。 眼看春光已逝,国事日非,词人借对春 老花残和后妃失宠的感叹,暗示南宋朝廷的 艰危处境,抒发自己愤怒忧虑的哀怨感情; 词作看似委婉,实则激烈,绵里藏针。
怜惜春天逝去,而徒然希望留住 春天的心情,“落红、芳草、飞絮”构成 一 幅幅暮春图画。
留春: 作者炽热爱国情怀的进一步流露。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两句有三层意思: 首句迎面呼住,情急语重; 次句引出缘由; 结句点明势在必留,春仿佛有知觉,有来去路 径可循,笔墨形象,具体可感,联想丰富, 比喻生 动;更是作者炽热爱国情怀的进一步流露。
“草迷归路”象征奸佞当权,蔽塞贤路,有志之 士一筹莫展,这更是黑暗现实的缩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