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北洋政府将军府之将军名单(1914-1927年)
北洋将军府的将军

北洋将军府的将军袁世凯为了改变都督掌握一省大权的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于1914年6月30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而设立“将军”诸名号。
7月18日,袁世凯又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和将军行署编制令,并在北京设立了将军府,作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直接隶属袁大总统。
一般的高级军官,授与“将军”;“有特殊功勋者”,授与上将军;各省有督理军务之权的,授与“将军”,并冠以一“武”字;凡在一省做过都督而被解职来京者,授与“将军”,并冠以一“威”字。
“将军”的名号属荣誉衔,与军阶有别。
袁世凯死后,将军府依然存在,继续给有关军人颁授名号,直至北洋政府灭亡。
这里所收录的,是一些曾被授过“将军”名号的军人,以便研究者查找(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珍:1926年授将军府珍威将军。
马济:1924年10月授将军府拯威将军。
马骐:1923年底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马麟:1923年底授将军府将军。
马龙标:1921年授将军府恒威将军。
马玉仁:1923年授将军府衡威将军。
马廷骧:1924年7月授将军府勖威将军。
马联甲:1923年10月授将军府联威将军。
马福祥:1922年7月授将军府祥武将军。
王普:1924年授将军府将军。
王士珍:1922年授将军府德威上将军。
王占元:1915年10月授将军府壮威将军;1916年1月授襄武上将军。
王永泉:1923年9月授将军府溥威将军。
王廷祯:1917年授将军府祯威将军。
王怀庆:1918年授将军府庆威将军。
王秉钧:1924年授将军府将军。
王承斌: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匡武上将军。
王翰鸣:1925年10月授将军府翰威将军。
邓本殷:1925年授将军府节威将军。
邓锡侯:1923年授将军府骠威将军。
尹昌衡:1924年授将军府盛威将军。
龙济光:1914年授将军府振武上将军;1921年授隆威上将军。
龙觐光:1916年授将军府临武将军。
卢金山:1923年授将军府悫威将军。
卢香亭:1924年授将军府斌威将军。
田中玉:1923年授将军府益威上将军。
北洋将军

12月.7日.黄 钺.授陆军中将.8日.萨镇冰.授海军上将.沈寿堃.程璧光.授海军中将.11日.李鼎新.授海军中将.13日.马龙标.授陆军中将.15日.荫 昌.姜桂题.冯国璋.授陆军上将.陆建章.江朝宗.雷震春.倪嗣冲.陆 锦.刘承恩.授陆军中将.16日.吴介璋.彭程万.王天培.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吴昭麟.金绍曾.毛继成.林 摄.沈郁文.翁之麟.魏宗瀚.徐树铮.商 震.万廷献.陈 蔚.罗泽玮.黄治坤.刘懋政.方声涛.周家树.授陆军少将.18日.张其锽.授陆军中将.20日.易甲鹏.授陆军少将.23日.向瑞琮.授陆军中将.连承基.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蒋方震.张承礼.杨肇锡.刘庆恩.周葆贞.李廷玉.刘 麒.商德全.金永炎.尹国志.沈汪度.李延逵.授陆军少将.24日.倪嗣冲.晋加陆军上将衔.26日.阎鸿飞.蒋国经.授陆军中将.程 潜.童锡梁.陈 强.黄銮鸣.张翼鹏.周家树.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唐 蟒.俞应麓.刘槐森.张益谦.彭世安.覃鎏钦.叶 举.陈自先.王 麒.孙葆瑢.林之夏.王丕焕.张仁奎.杨瑞文.徐宝珍.申正邦.何 森.李玉昆.苏 谦.王天纵.何克夫.任鹤年.蒋国斌.授陆军少将.28日.李进才.李长泰.授陆军中将.29日.黄桢祥.王者化.周道刚.罗佩金.管云臣.贾德耀.胥钦保.孙烈臣.张海鹏.汲金纯.舒和钧.张承治.陈希义.周维藩.刘 英.林绍斐.朱寿同.顾希曾.师景云.肖展舒.艾忠琦.赵南森.龙 光.林德轩.孙 渊.方玉普.张 文.马锦春.隆世储.顾品珍.王 宾.授陆军少将.30日.马安良.张行志.加陆军上将衔.马福祥.柴洪山.马 麒.陈正魁.寯平安.加陆军中将衔.陆洪涛.周务学.崔正午.吴炳鑫.丁士伟.马占奎.马 麟.马忠孝.姚炳义.董 恭.加陆军少将衔.黄汉湘.张锡元.授陆军中将.王文锦.吴醒汉.徐达明.晋加陆军中将衔.张 钺.王钰锦.王毓秀.陈其采.顾琢塘.刘鸿恩.张春霆.许 瑞.肖奇斌.林仲墉.华彦云.吴振黄.吴祜贞.刘 祺.陈廷训.饶景华.姚金镛.朱兆熊.陶云鹤.杨 丙.罗 虔.沈同午.谭学夔.杨言昌.刘祖武.张之贞.授陆军少将.林葆怿.授海军少将.陈兆锵.刘冠南.授海军轮机少将.31日.帕勒塔.加陆军上将衔.
北洋军阀主要将领和地盘详细资料!

北洋军阀主要将领和地盘详细资料!北洋军阀:1、直系军阀(其地盘主要在直隶、湖北、江西、江苏):领袖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先期)、孙传芳。
主要将领有:王占元、陆建章、孟恩远、李纯、陈光远、齐燮元、王承斌、萧耀南、方本仁、周荫人、孟昭月、陈调元;2、皖系军阀(地盘主要在北京、甘肃、陕西、山东、安徽、上海、浙江、福建):领袖段祺瑞。
主要将领有:徐树铮、张怀芝、倪嗣冲、段芝贵、吴光新、曲同丰、陈树藩、张广建、陆洪涛、杨善德、卢永祥、何丰林、李厚基(先皖后直);3、奉系军阀(地盘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奉天、热河、察哈尔、绥远):领袖张作霖。
元老: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新派:杨宇霆、五虎将(即姜登选、郭松龄、韩麟春、张宗昌、李景林)、褚玉璞、邢士廉、毕庶澄;西南军阀:1、滇系军阀(云南、贵州、四川南部):蔡锷、唐继尧{{联帅}}、龙云、卢汉;2、桂系军阀{{旧桂系}}(广西、广东、湖南南部):领袖陆荣廷。
主要将领有:陈炳焜、谭浩明、莫荣新、沈鸿英;张勋(定武军),以徐州为中心,势力遍及苏北、皖北部;阎锡山(晋系),1916年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门下,遂开始掌握实权(最初仅有山西一地,1928年“二次北伐”后,势力遍及华北);杨增新(新疆),(1928年后,金树仁、盛世才相继其业);湘系主要有(湖南):谭延闿、汤芗铭、程潜、赵恒惕、唐生智(1928年后,鲁涤平、何键相继主政);川军主要有(四川):胡景伊、周骏、刘存厚、刘湘、田颂尧、邓锡侯、刘文辉;冯玉祥(后来的西北军,地盘主要在察哈尔、绥远、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山东),主要将领有: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刘郁芬、张维玺、孙良诚、鹿钟麟、韩复榘、孙连仲、石友三、吉鸿昌等;新桂系(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粤系主要有(广东):龙济光、陈炯明、许崇智、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中央军(势力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蒋中正;黔系(贵州):刘显世、袁祖铭、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陕军(陕西):领袖杨虎城,主要将领有:孙蔚如、冯钦哉、赵寿山、李兴中;西北马家(主要在甘肃、宁夏、青海)主要有:马麒、马麟、马福祥、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
北洋时期的上将

北洋时期的上将2007-12-15 09:34北洋时期的上将一,正式授予的黎元洪副总统兼湖北都督1912年9月授予黄兴南京留守同上段祺瑞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同上刘冠雄北京政府海军总长1912年11月授予萨镇冰吴淞商船学校校长1912年12月授予荫昌总统府军事处长同上姜桂题热河都统同上冯国璋直隶都督兼禁卫军军统同上段芝贵察哈尔都统1913年7月授予张勋江苏都督同上龙济光广东都督1913年8月陆荣廷广西督理1915年3月王士珍陆军总长1915年4月张锡銮奉天督理1915年6月曹锟直隶督军1917年10月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1920年1月倪嗣冲长江巡阅使同上李纯江苏督军同上靳云鹏陆军总长1920年10月王占元两湖巡阅使同上赵倜河南督军同上陈光远江西督军同上李鼎新海军总长1921年10月卢永祥浙江督军1922年1月张怀芝参谋总长同上吴佩孚两湖巡阅使1922年10月王怀庆热察绥巡阅使兼热河督统同上齐燮元江苏督军同上田中玉山东督军1922年12月王承斌直隶督军同上冯玉祥河南督军1923年1月张绍曾陆军总长1923年2月江朝宗前步军统领同上杨增新新疆督军同上阎锡山山西督军同上陆锦陆军总长1923年11月那彦图绥远将军同上陆洪涛甘肃督军同上曹瑛第二十六师师长同上蔡成勋江西督理同上聂宪藩前山东省长、将军府将军同上刘镇华陕西督军1923年12月蒋雁行参谋次长同上刘存厚川陕边防督办1924年1月张广建甘肃督军1924年2月萧耀南湖北督军1924年3月赵玉珂航空署督办同上杜锡圭海军总司令同上刘湘川滇边防督办1924年5月孙传芳福建督办1924年6月张福来河南督办同上袁祖铭川黔边防督办同上王汝勤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1924年9月(一说7月)吴光新陆军总长1925年9月张宗昌山东督办1926年8月蔡廷干外交总长兼关税会议中国代表1926年10月郑俊彦五省联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同上卢香亭五省联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同上陈调元五省联军第五方面军总司令同上刘宗纪五省联军总参谋长同上周荫人福建督办同上张其煌前广西省长1927年4月吴俊升东三省防务总司令1927年10月张作相奉军北路总司令同上以上共计64名中将加上将衔者更多二,中将加上将衔徐宝山南京临时政府第二军军长1912,9王芝祥广西北伐军总司令同上杜锡钧湖北军政府军令部部长1912,9姚雨平广东北伐军总司令1912,9柏文蔚安徽都督1912,9徐绍桢北伐联军总司令1912,9林述庆北伐军临淮总司令1912,9陈炯明广东都督1912,10龙济光高廉雷琼宣抚使1912,10李烈钧江西都督1912,10孙道仁福建都督1912,10阎锡山山西都督1912,10张凤翔陕西都督1912,10尹昌衡川边镇抚使1912,10陆荣廷广西都督1912,10蔡锷云南都督1912,10唐继尧贵州都督1912,10胡景伊四川都督1912,10 孙武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1912,10 蒋翊武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1912,10 赵尔巽奉天都督1912,10 陈绍棠吉林都督1912,10 宋小濂黑龙江都督1912,10 程德全江苏都督1912,10 谭延闿湖南都督同上周自齐山东都督1912,10 张镇芳河南都督1912,10 赵惟熙甘肃都督1912,10 杨增新新疆都督1912,10 胡汉民广东都督同上蒋尊簋浙江都督1912,10 蒋雁行江北护军使1912,10 马毓宝江西都督1912,10 蓝天蔚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1912,10 张锡銮奉天都督1912,11 张绍曾绥远将军1912,11 何宗莲察哈尔都统1912,11 倪嗣冲皖北镇守使1912,12 马安良甘肃精锐军统领兼甘肃提督1912,12 张行志陇东护军使1912,12 王睿密云都督1913,2 王辑唐总统府顾问1913,2昆源热河都统1913,3 李纯豫南总司令1913,5 欧阳武江西护军使同上王占元第二师师长1913,7 雷震春第七师师长1913,7 汤芗铭湖南都督1913,7 曹锟第三师师长1913,8 李淮广东宣抚使1913,8 李鼎新海军总司令1913,8 郑汝成淞沪护军使1913,8 刘承恩陕西军务帮办1913,8 杨善德第四师师长1913,9 靳云鹏第五师师长1913,9 孟恩远吉林护军使1913,10 赵倜河南护军使1913,11 张广建山东都督1913,12 赵秉钧直隶都督1913,12 朱庆澜黑龙江护军使1914,1 帕渭塔和硕亲王1914,1陆建章第七师师长1914,4田文烈河南都督1914,4李福兴职务不详1914,10江朝宗步军统领1914,10潘矩楹绥远将军1915,6李厚基福建护军使1915,10刘显世贵州护军使1915,10米振标热河副都统1915,11徐帮杰硕威将军1915,11张敬尧第七师师长1916,3张怀芝山东督理1916,6田中玉察哈尔都统1916年6月马龙标原第二镇统制同上罗佩金四川督军1916年8月吴光新第二十师师长1916年9月陈光远第十二师师长同上张作霖奉天督军1916年10月吕公望浙江督军同上陈炳锟广西督军同上陈树藩陕西督军同上刘存厚川军第二师师长1916年12月张彪原第八镇统制1917年3月苏慎初原广东陆军第二师师长1917年6月鲍贵卿黑龙江督军1917年7月傅良佐湖南督军1917年8月蔡成勋绥远都统同上卢永祥第十师师长兼淞沪护军使1917年10月李耀汉广东督军同上周道刚四川督军1917年11月王金镜第二师师长1918年2月马福兴任职不祥1918年3月徐树铮西北筹边使1918年11月张树元山东督军1919年3月张文生徐海镇守使同上孙烈臣黑龙江督军1919年8月王廷桢长江巡阅副使1919年10月王怀庆第十三师师长兼步军统领1919年11月张景惠察哈尔都统1920年9月陈毅西北筹边使1920年10月吴佩孚直鲁豫巡阅副使兼第三师师长同上齐燮元江苏督军同上林葆怿前海军第一舰队司令1920年11月陆锦第九师师长1921年2月吴俊升黑龙江督军1921年6月冯玉祥陕西督军兼第十一师师长1921年10月陆洪涛甘肃督军同上殷洪涛都护副使1922年1月何丰林淞沪护军使1922年1月刘镇华陕西督军1922年3月孙传芳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1922年7月张其煌广西省长1922年10月马联甲安徽督军1922年12月聂宪藩前安徽省长、步军统领1923年2月林俊清广西自治军司令同上曹瑛第二十六师师长1923年3月刘梦庚京畿警备副司令同上张福来河南督理1923年4月王永泉福建帮办1923年8月周荫人闽北护军使兼第十二师师长同上郑士琦山东督理兼第五师师长1923年11月张锡元察哈尔都统同上沈鸿英广东督理同上彭寿莘直隶帮办兼第十五师师长同上赵玉珂航空署督办同上熊炳琦山东省长同上薜之珩京畿警备副司令同上车庆云京师宪兵司令1924年1月邓锡候第三十师师长1924年3月杨森第十六师师长同上田颂尧川西北垦殖司令兼第二十一师师长1924年5月陈国栋第三十一师师长同上姚建屏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1924年6月阎治堂第二十师师长同上周骏前四川督理1924年8月李济臣河南帮办1924年9月胡景翼第二十四师师长同上赵荣华前第十八混成旅旅长同上张殿如独立骑兵总司令同上林建章海军总长1924年12月张宗昌山东督办1925年2月陈嘉谟第二十五师师长1925年4月张作相吉林督办同上阚朝玺奉军第三师师长同上李景林直隶督办1925年5月孙岳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同上岳维峻河南督办兼国民二军军长同上张之江察哈尔都统同上李鸣钟绥远都统同上鹿钟麟暂编第一师师长同上卫兴武职务不详1925年8月贾德耀陆军部次长1925年9月杨宇霆江苏督办同上姜登选安徽督办同上王天培黔军第二师师长同上臧致平漳厦护军使同上潘国纲浙军第一师师长同上陈乐山第四师师长同上赖心辉四川边防总司令兼川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10月刘成勋川边督办同上方本仁江西督办同上邓本殷琼崖护军使同上吴炳湘安徽督办同上邓如琢五省联军江西总司令1926年2月陶云鹤原第八师旅长1926年3月刘询淮阳镇守使同上张学良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军团长1926年8月韩麟春奉军第三、四方面军副军团长同上谭庆林热河副都统同上诸玉璞直鲁联军副总司令兼直隶督办1926年10月孙完先直鲁联军第四军军长同上周凤岐浙军第三师师长同上潘鸿钧直鲁联军第二十四军军长1927年1月朱泮藻直鲁联军第九军军长同上田友望职务不详同上许锟直鲁联军第七军军长1927年4月汤玉麟热洒都统1927年7月高维岳安国军第三方面军第九军军长同上许兰州安国军政府侍从武官长同上以上共计中将加上将衔159名追赠上将黄钟瑛1915年8月海军总司令马继增1916年7月第六师师长蔡锷1916年11月四川督军戴戡1917年8月四川督军张行志1919年将军府将军阎相文1921年9月陕西督军程壁光1922年9月广州军政府海军部长蓝天蔚1922年10月护法军鄂西联军总司令刘公1922年10月湖北军政总监察蔡济民1922年10月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高尚志1922年10月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王汝贤1923年1月第八师师长王金铭1923年4月滦州起义烈士施从云1923年4月滦州起义烈士刘一清1925年2月参谋本部第一局局长何锋珏1925年4月兖州镇守使陈永禄1925年9月原陆军少将马济1927年7月直鲁联军第十五军军长田维勤1927年9月直鲁联军第二十七军军长吴禄贞追赠时间不详原第六镇统制。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北洋上将乱拆乱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共正式授予上将65名。
现将这65名上将胡乱作一解析,看能否从中发现点什么。
若以军种计,则陆军60人,海军5人。
若以出身渊源计,海军上将5人,并不存在更多更复杂的派系,全属北洋海军。
划分陆军上将60人中,则分出多种情况。
其中的龙济光、陆荣廷、刘存厚、袁祖铭、刘湘等5人,属西南军阀,只是为一时投机而依附北洋军阀者。
另有黄兴、那彦图2人,则既不属于西南军阀,也从未受制于北京政权,黄兴本系革命党,是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参谋总长兼陆军总长,授衔时早已脱离军界,与北京和西南两方面都毫不相干,黄得授上将,大概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那彦图是蒙古王公,他之能够得授上将,纯粹就是一种外交上的礼遇而已。
余下的53人,即一般被称作北洋军阀者。
但实际上这53人又可分出四种情况。
这其中的12人,即黎元洪、张作霖、阎锡山、赵倜、刘镇华、聂宪藩、杨增新、张宗昌、吴俊升、张作相、陆洪涛、张其锽等,原非北洋出身,但后来却始终依附或寄生于北洋军阀集团,如果称其为北洋军阀,顶多算是旁系。
另有8人,即荫昌、张锡銮、倪嗣冲、马联甲、张勋、姜桂题、江朝宗、张广建等,是早在武卫右军甚至淮军时期即与袁有着依附或较密切的同僚关系的,他们的资历有些并不低于袁世凯,他们的高官显禄也并不全靠袁氏得来,但由于他们多数曾襄助袁的小站练兵,与袁的关系比较亲密,故而在北洋军阀登上政权宝座后,他们也往往以北洋元老自居,袁亦对之倍显尊重,使其尽享荣华富贵,所以有说法是将其看作北洋正统,也不无道理。
而实际上,他们尊也尊矣,贵也贵矣,但却始终未能进入北洋军的核心,其所带部队,要么是未经现代化改造的旧式军队,要么是地方军,均属北洋的外围武装,北洋正规军的基本武力,从没有一兵一卒是交由这些人掌握的。
再余下的33人,便是真正的北洋核心骨干了。
这又可分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即其中的17人,是直接受知于袁世凯,是在小站时期或稍后由袁直接吸呐并一手栽培的,他们的成长全靠袁世凯,为感恩图报,也就全都成为袁的心腹干将,成为日后北洋军阀集团的上层骨干。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简介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简介黄埔军校三十六官佐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本名孙文,1866年11月12日出生,广东香山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
生于清朝末年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党政府总统等职务。
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廖仲恺:(1877—1925)汉族客家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
广东省归善县陈江镇鸭仔埗乡窑前村(现惠州市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幸福村)人,祖居地是广东梅县程江镇,1877年4月23日出生于美国旧金山。
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
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擅长诗词、书法,著译编为《廖仲恺集》、《双清文集》上卷。
李济深:(1885年─1959),年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曾留学日本。
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师长,西江善后督办、黄埔军校教练部主任。
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
1926年任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参谋总长、黄埔军校副校长。
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

被新中国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十大国民党将领1937年日寇大举入侵中国,在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共赴国难。
除极少数败类临阵逃脱外,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他们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其中,仅上将就有十人血洒疆场。
虽然未能看到日寇败亡,但他们英勇抗战的业绩与伟大的抗日战争联系在一起而永远熠熠生辉!01、佟麟阁: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玉祥将军在《模范军人》中这样评价佟麟阁:“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
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
”佟麟阁是西北军中有名的儒将。
他仪表文雅,性格恬静,深沉之中不乏果断。
佟将军注重学习,淡泊名利,每次操劳完军务总喜欢阅读些书籍,并以日记形式不断反省。
一些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人常被他请到军中讲学。
1937年,佟麟阁升任二十九军副军长,驻守在北平南苑。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上层军官徘徊于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身为副军长的佟麟阁力主抗战,他慷慨陈词:“中日之战不可避免,二十九军首当其冲。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同时,他发出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不得后退一步!7月28日拂晓,日军对南苑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守军仅5000余人,但佟麟阁毫不畏惧,命令部队誓死坚守,战斗异常惨烈。
激战中,腿部不幸被机枪射中。
当部下劝他包扎伤口时,他却全然不顾,奋勇指挥部队还击。
在敌机的轰炸下,他的头部再遭重创,壮烈殉国。
佟麟阁是抗战初期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冯玉祥为他写下了“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的挽联,毛泽东也称赞他“无不给了全中国人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79年8月1日,北京市委统战部正式批准其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02、赵登禹: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一代虎将性刚尤,赤胆忠心向神州,杀尽日寇平生愿,甘洒热血报民族”。
盘点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官佐(一)

盘点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官佐(一)1、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2、蒋介石(1887~1975)浙江奉化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军统帅,特级上将。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
早年赴日本学习军事,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
蒋介石历任大元帅府参谋长、大本营参谋长、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缅印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一再连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并连续当选中国国民党总裁。
1949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内战失败后退守台湾,1975年逝世于台湾台北的住所士林官邸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二:北洋政府将军府之将军名单(1914-1927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并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为了改变都督掌握一省大权的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于1914年6月30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而设立“将军”诸名号。
7月18日,袁世凯又公布将军府编制令和将军行署编制令,并在北京设立了将军府,作为“军事之最高顾问机关”,直接隶属袁大总统。
一般的高级军官,授与“将军”;“有特殊功勋者”,授与上将军;各省有督理军务之权的,授与“将军”,并冠以一“武”字(派往东北的例外,冠以“镇安”二字);凡在一省做过都督而被解职来京者,授与“将军”,并冠以一“威”字。
“将军”的名号属荣誉衔,与军阶有别;将军府实用作安置闲散将领,并无实权。
袁世凯死后,将军府依然存在,时断时续给有关军人颁授名号,直至1927年6月18日明令撤消将军府。
其间共任命上将军衔27个,左将军衔1个,右将军衔3个,将军衔534个。
这里所收录的,是一些曾被授过“将军”名号的军人,以便研究者查找(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槐:1914年6月授将军府奋威将军。
于珍:1926年授将军府珍威将军。
于学忠:1924年6月授将军府佑威将军。
马济:1924年10月授将军府拯威将军。
马骐:1923年底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马麟:1923年底授将军府翰威将军。
马龙标:1921年授将军府恒威将军。
马玉仁:1923年授将军府衡威将军。
马廷骧:1924年7月授将军府勖威将军。
马联甲:1923年10月授将军府联威将军。
马福兴:1924年2月授将军府舒威将军。
马福祥:1922年7月授将军府祥武将军。
马毓宝:1922年9月授将军府宝威将军。
王普:1924年授将军府通威将军。
王士珍:1922年1月授将军府德威上将军。
王占元:1915年10月授将军府壮威将军;1916年1月授襄武上将军。
王永泉:1923年9月授将军府溥威将军。
王廷祯:1917年授将军府祯威将军。
王怀庆:1918年授将军府庆威将军;1923年11月授靖武上将军。
王都庆:1924年授将军府植威将军、亮威将军。
王秉钧:1924年授将军府将军。
王承斌: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匡武上将军。
王翰鸣:1925年10月授将军府翰威将军。
井岳秀: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岳威将军。
方本仁:1923年3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邓玉麟:1923年2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邓本殷:1924年2月授将军府植威将军。
邓锡侯:1923年授将军府骠威将军。
孔繁锦:1924年3月授将军府铭威将军。
石星川:1923年3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尹昌衡:1924年7月授将军府盛威将军。
龙济光:1914年6月授将军府振武上将军;1921年1月授隆威上将军。
龙觐光:1916年授将军府临武将军。
卢金山:1923年授将军府愨威将军。
卢香亭:1924年授将军府斌威将军。
田中玉:1923年10月授将军府益威上将军。
田文烈:1914年6月授将军府镇安将军。
田颂尧:1923年12月授将军府章威将军。
叶举:1923年4月授将军府惠威将军。
白宝山:1923年11月授将军府郁威将军。
冯玉祥:1923年11月授将军府扬武上将军。
冯国璋:1914年6月授将军府宣武上将军。
毕庶澄:1926年10月授将军府澄威将军。
曲同丰:1917年授将军府参军。
吕公望:1917年1月授将军府怀威将军。
朱瑞:1914年6月授将军府兴武将军。
朱熙:1923年11月授将军府缉威将军。
朱庆澜:1914年6月授将军府镇安右将军。
朱沣藻:1922年10月授将军府抚威将军。
汤芗铭:1914年6月授将军府靖武将军;1917年授信威将军。
刘斌:1924年8月授将军府寅威将军。
刘湘:1923年10月授将军府嘉威将军。
刘玉珂:1924年1月授将军府雍威将军。
刘存厚:1917年4月授将军府崇威将军。
刘佐龙:1923年12月授将军府藎威将军。
刘承恩:1924年5月授将军府承威将军。
刘郁芬:1923年授将军府将军。
刘冠雄:1923年10月授将军府熙威上将军。
刘镇华:1922年7月授将军府阜威将军。
齐燮元: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宁武上将军。
米振标:1922年9月授将军府骏威将军。
江朝宗:1917年8月授将军府迪威将军。
孙武:1914年6月授将军府义威将军。
孙岳:1923年9月授将军府端威将军。
孙传芳:1926年10月授将军府恪威上将军。
孙道仁:1922年授将军府永威将军。
杜锡钧:1922年6月授将军府治威将军。
杜锡珪:1923年10月授将军府瀛威将军。
杨以德:1922年10月授将军府炎威将军。
杨春普:1923年11月授将军府煦威将军。
杨善德:1915年10月授将军府克威将军。
杨增新:1914年6月授将军府威武将军。
李纯:1914年6月授将军府昌武将军;1920年10月授英武上将军。
李鸣钟:1923年11月授将军府刚威将军。
李炳之:1923年1月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1924年9月授祜威将军。
李厚基:1916年10月授将军府建武将军;1924年授全威将军。
李根源:1923年授将军府云威将军。
李鼎新:1917年1月授将军府曜威将军;1926年授曜威上将军。
李耀汉:1923年6月授将军府捷威将军。
吴新田:1922年授将军府藩威将军。
吴兆麟:1923年2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吴佩孚:1923年1月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
吴金彪:1922年7月授将军府度威将军。
何宗莲:1918年2月授将军府弼威将军。
冷遹:1923年2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沈鸿英:1922年8月授将军府协威将军。
肖耀南:1922年7月授将军府炳武将军;1923年11月授炳武上将军。
宋大霈:1924年授将军府佑威将军。
宋哲元:1923年11月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陆锦:1914年6月授将军府参军。
陆建章:1914年6月授将军府威武将军。
陆荣廷:1915年3月授将军府耀武将军。
陆洪涛:1922年7月授将军府肃武将军。
陈宦:1915年8月授将军府成武将军;1917年1月授明威将军。
陈光远:1924年7月授将军府鉴威将军。
陈国栋:1923年授将军府骞威将军。
陈嘉谟:1924年2月授将军府植威将军。
陈树藩:1916年6月授将军府汉武将军。
张钫:1924年2月授将军府略威将军。
张勋:1915年授将军府定武上将军。
张之江:1923年11月授将军府洸威将军。
张广建:1914年6月授将军府靖武将军。
张文生:1922年10月授将军府定威将军。
张凤翙:1914年6月授将军府扬威将军。
张永成:1915年(?)授将军府绩威将军。
张怀芝:1916年5月授将军府济武将军。
张怀斌:1923年12月授将军府丕威将军。
张作相:1926年10月授将军府辅威将军。
张作霖:1916年4月授将军府盛武将军。
张治公:1924年7月授将军府介威将军。
张宗昌:1926年8月授将军府义威将军。
张绍曾:1917年8月授将军府树威将军。
张树元:1919年12月授将军府谦威将军。
张席珍:1924年初授将军府将军。
张培梅:1926年10月授将军府肃威将军。
张联陞:1922年12月授将军府俊威将军。
张锡元:1922年9月授将军府锡威将军。
张福来:1923年授将军府景威将军。
张锡銮:1915年8月授将军府新武上将军;12月,改授振武上将军。
范国璋:1922年4月授将军府将军。
林虎:1924年9月授将军府寰威将军。
林俊廷:1922年11月授将军府俊威将军。
欧阳武:1923年1月授将军府笃威将军。
周骏:1917年(?)授将军府翔威将军。
周荫人:1923年10月授将军府荫威将军。
周道刚:1917年7月授将军府保威将军。
周符麟:1923年9月授将军府端威将军;1924年授钤威将军。
罗佩金:1917年4月授将军府超威将军。
岳兆麟:1923年11月授将军府淑威将军。
郑士琦:1923年1月授将军府济威将军。
郑汝成:1915年10月授将军府彰威将军。
孟恩远:1914年6月授将军府镇安左将军;1917年授诚威将军。
荫昌:1923年授将军府庄威将军。
赵倜:1914年8月授将军府宏威将军;后改授德武将军。
赵玉珂:1924年授将军府雍威将军。
赵戴文:1923年1月授将军府茂威将军。
胡景伊:1915年8月授将军府毅武将军。
柏文蔚:1917年1月授将军府烈威将军。
哈汉章:1922年7月授将军府廉威将军。
段芝贵:1914年6月授将军府彰武上将军;1915年改授镇武上将军。
段祺瑞:1914年6月授将军府建威上将军。
施从滨:1923年授将军府恂威将军。
宫邦铎:1923年11月授将军府振威将军。
袁祖铭:1923年10月授将军府闳威将军。
姚以价:1923年授将军府晋威将军。
莫荣新:1922年2月授将军府胜威将军。
聂宪藩:1923年10月授将军府宪威将军。
夏首勋:1924年授将军府参军。
贾德耀:1924年3月授将军府宽威将军。
倪嗣冲:1914年6月授将军府安武将军。
徐树铮:1920年7月授将军府远威将军。
徐源泉:1926年10月授将军府克威将军。
高维岳:1927年9月授将军府岳威将军。
唐式遵:1924年1月授将军府重威将军。
唐牺支:1923年授将军府将军。
萨镇冰:1922年授将军府肃威上将军。
黄郛:1922年8月授将军府著威将军。
黄大伟:1923年授将军府伟威将军。
黄国樑:1923年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唐继尧:1914年6月授将军府开武将军。
曹瑛:1922年9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曹锟:1915年10月授将军府虎威将军。
韩麟春:1926年授将军府麟威将军。
董国政:1923年授将军府敷威将军。
蒋拯:1923年(?)授将军府咸威将军。
蒋方震:1922年12月授将军府俊威将军。
蒋雁行:1914年6月授将军府靖威将军。
蒋尊簋:1914年6月授将军府宣威将军。
彭汉章:1924年1月授将军府志威将军。
彭寿莘:1922年授将军府翰威将军。
傅良佐:1917年授将军府冠威将军。
韩麟春:1926年8月授将军府麟威将军。
程国瑞:1926年10月授将军府瑞威将军。
鹿钟麟:1923年12月授将军府锐威将军。
商德全:1920年9月授将军府远威将军。
阎治堂:1923年1月授将军府治威将军。
阎锡山:1914年6月授将军府同武将军。
寇英杰:1924年2月授将军府植威将军。
靳云鹏:1914年6月授将军府泰武将军;1916年6月加授果威将军。
靳云鹗:1923年1月授将军府孚威上将军。
窦秉钧:1923年2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雷振春:1914年6月授将军府震威将军。
蓝天蔚:1916年5月授将军府达威将军。
蓝建枢:1921年8月授将军府澄威将军。
赖心辉:1923年授将军府正威将军。
蔡锷:1914年6月授将军府昭威将军。
谭浩明:1922年8月授将军府协威将军。
鲍贵卿:1921年3月授将军府霆威将军。
熊炳琦:1922年7月授将军府昌威将军。
黎天才:1923年2月授将军府平威将军。
潘文华:1924年2月授将军府植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