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合集下载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进 管 理 会 计 在 商 业银 行 中的应 用就 显 得 尤为 重 要 。 关键词 : 管理会计 ; 银行 ; 竞争力 ; 现状 1概述
商业银行 中的数据信息分管在银行 中的不同部门里 , 是银行信息不能 因 此管理 会计在获取数据方面就存在一定问题。 而且 虽然对大多数管理层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 :管理会计是会计 进行整体的汇总。 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它将现代管理思想与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相结合, 并 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也降低了银行 自 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日 常企业决策中起着不可磨灭作用 , 但是尽管如此管理会计理论并 3 . 3 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管理会计方面的人员 没有完全系统的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 , 因此 , 要想提高商业银行在 同等 业务水平不达标 , 专业知识普遍匮乏 ,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的 市场上 的竞争力就必须把管理会计更好的应用到其中,这样才能使其 应用状况普遍不足,有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可能觉得管理会计岗位多余 在经济市场上脱颖而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有更广阔的发 大可不必要 , 因此并未设立相应岗位。另外 , 管理计是一个综合陛比较 展空 间 。 强的学科 , 不仅对会计学 、 管理学 、 审计学 、 金融学进行了学科的综合 , 在我国已有学者进行过相关方面的研究 。王奇 ( 2 0 1 0 ) 指 出商业银 扎实的管理会计基础和在实践 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由于 以上原因 行要进一步加大财务集中的力度 , 实行扁平化管理 , 这是推行管理会计 造成了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十分稀缺,银行管理层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 的基础。 其次 , 完善预算控制体系。 管理会计 的 优势就在于事前控制 、 事 水平未能够符合基本标准,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的整体 前监督 , 预算的优劣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后期工作 的成败。再次 , 建立分 要求等现象。 部报告体系。不同的产品, 不同的机构要有独立的核算体系, 这既是实 4提高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建议 行管理会计的起点也是归宿m 。杜盼盼 , 王南( 2 0 1 5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 构建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体制。首先就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 完善法律系统 , 创造 良好的应用环境 ,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深 理意识, 需要认识到预算管理对实现战略 目标的重要 眭; 其次应注重分 化金融体制改革 ,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系统 , 努力为商业银行提供一 析预算的执行过程 , 提高全面预算执行效率 , 确保全面预算支出合理 、 个公平 、 竞争 、 宽松 的市场环境是推动管理会计更好发展的重要条件日 。 均衡 , 增强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 准确性 。 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最 李楠( 2 0 1 5 ) 作为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最 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 运营成本的 后施行绩效评估考核 , 使其同预算管理相结合 , 从而做到有 目 标的编制 划分涉及全行各个部门, 流程复杂 , 部分需要人为判断的成本划分环节 预算 , 并对其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 , 预算完成进一步评价 , 最终对其 容易出现数据偏差 , “ 一着不慎 , 满盘皆输 ” , 最终影响管理会计盈利评 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 从而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实际中去。 价的精准f 。严静( 2 0 1 6 ) 认为管理会计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 如果 4 . 2完善数据信息系统 。 现如今科技在迅猛发展 , 全球都已然进入到 想发挥商业银行的应有作用 , 这几 是必不可少的。 一是建设和运行三 信 息化时代 , 商业银行当然也在其中。 但就商业银行来说要想掌控住市 分理论。 对产品 、 部 门、 客户加以分开的成本核算方法。 二是必须推行责 场就要看其能否抓住市场信 息, 这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数据信 息系统。 任制 , 对其销售绩效考核加以多层次分析 , 分以权责 , 从而提高经营效 因为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能够依据管理者们不同的自身需要提供出符 益日 。 合他们要求的详尽信息, 这就使得决策更 陕捷 , 更有效。因此我们就必 2将管理会计应用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必要性 须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保证数据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汇总到一 随着金融危机时的到来代,使得金融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一系 起, 使其在商业银行 中发挥作用。 列的变化, 同样的也使得 内部经营管理发生了一些巨大的变革 , 因此我 4 . 3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如若能全面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层会计 国商业银行步人—个新的爬坡阶段。 —是近些年以来 , 随着实体经济的 人员的专业素质 , 就能够使管理会 计在商业银行 中发挥作用。 但实施管 增速不断放慢, 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的差值逐渐拉大 , 各类资产的投资收 理会计和其他相比又是一个较为繁琐 , 难度级别较高 , 综合 I 生 较强 的过 益率也随之在降低,出现了资金不敢进入实体经济而反复在金融资产 程, 而且管理会计其 自身也存在着些许的缺陷, 这也可能会给一些银行 间徘徊 , 资产价格已经明显虚涨却仍受到追捧的“ 资产荒” 现象。与此同 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所以在我国, 商业银行更倾 向于培养 时, 中国金融改革正向着纵深化推进 , 利率市场化 、 资本项 目全面放开 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像银行这样需要人员之间相互沟通 的企 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正不断推出。主要依靠传统存贷利差盈利的 业, 更应该在其管理 中注重上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 , 并且还需要培养员 商业银行也因此受到了严峻考验。 二是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银 工之间的默契度。因此 , 从事管理会计方面的员工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 行的挤出效益 日益明, 很多商业银行都在应用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 所以 准,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 的考核 ,督促员工学 习业务知 势必要借助于管理会计理论。而全面落实管理会计理论也有助于商业 识 , 提高办理业务 的能力, 从而达 到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 , 从而能够真 银行对其财务状况、 绩效考核 、 风险预测评估等方面的提升。从十几年 正的将管理会计更好的运用到银行企业 中去 。 前至今 , 管理会计理论已经能够普遍运用到商业银行 中, 而且在财务预 结束语 测、 成本控制 、 财务决策 、 绩效评价、 决策分析等方面都取得 了不菲的成 总而言之 ,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 商业 绩。 银行势必会面临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 经济市场上 同 行之间的竞 3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 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能够做到放眼未来 , 将管理会计 3 . 1 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很不完善。 当前我 国 商业银行全面预算仍然 充分融入到商业银行中去 , 并制定出科学 、 合理 、 可行的战略方案 , 从而 很不完善, 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指标时存在局限I 生, 缺 真正做到规避有财务风险 , 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乏长期发展 目标 ,使全面预算无法有效的应用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参考文 献 中。其次是 , 全面预算管理 的执行与绩效评价脱节 , 大多数银行在绩效 [ 1 】 王奇.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 国商业银行 中的应用 .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 评价中完全没有应用全面预算管理 。仅计算 出全面预算管理在绩效评 201 0 . 价中的占比隋况。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 2 1 杜盼盼 , 王南.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应用中的 问题和对策讨论m. 商, 3 I 2数据信息不准确。在瞬息万变的金融时代 , 我国的商业银行拥 2 0 1 5 ( 3 1 ) . 有大量的数据信息 , 但是所收集 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其真实 陛。 首 [ 3 1 李楠碱 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研 究叨. 北方金融, 2 0 1 5 ( 3 ) . 先商业银行 的数据处理系统管理水平不符合要求。硬件设备老化 , 不能 【 4 ] 严静.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科苑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浅谈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利用量—本—利方式测评网点效益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慢慢深化,金融服务日趋规范,外资银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重。

而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在财务管理方面一般没有工商企业那样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要在市场中求生存,就必需顺应复杂激烈的市场环境,运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式,增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网点效益测评的理论基础管理会计是以现代化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一系列专门方式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与管理决策有关信息的会计学分支。

它使会计的作用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提供会计信息和单纯的核算(记录、反映),而是进一步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及业绩评价。

量一本一利分析是“业务量一本钱一利润分析”的简称,是研究企业在一按期间内的业务量、本钱、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专门方式,其核心是肯定“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在这一点上正益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即“所得”等于“所费”,收入等于本钱,亦称为保本点。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可以利用量一本一利分析测算各网点存款盈亏平衡点,即存款达到多少时,恰好收支相抵;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存款就可以够给银行带来利润。

网点效益测评主要运用量一本一利分析,对商业银行各网点的盈亏平衡点、预期利润等指标进行测算,为合理计划网点布局、客观评价网点效益、科学决策网点撤并,提供相关、靠得住的会计信息。

二、网点效益测评方式财务会计一般是对过去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予以核算和反映,要求信息客观、真实、力求准确。

管理会计的工作重点着眼于未来,不肯定性因素较多,故其所提供的数据不要求绝对精准,只要做到尽可能合理即可。

下面的利润和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中收入仅指利息收入,支出仅指利息支出、业务管理费和折旧,略去了手续费收支和税费等因素。

(一)两个大体公式。

咱们的目标是测算网点的预期利润、盈亏平衡点,其公式为:设:1一存贷比一准备金率一备付率=A(A为资金余缺率)利润=存款×[存贷比×贷款实收平均利率十(准备金率十备付率)×备付金利率十IF一存款利率〕一业务管理费一折旧存款盈亏平衡点=(业务管理费十折旧)/[存贷比×贷款实收平均利率十(准备金率十备付率)×备付金利率十IF一存款利率)式中:IF(A>0,为A×内部资金利率;A<0,为A×借款利率)可以看出,利润、盈亏平衡点这两个指标与存款额、折旧、业务管理兼、各项资金运用比率、利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doc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doc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

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

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

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

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

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

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

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许多困难。

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象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就出来了。

这也就是说,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准确。

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浅议在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

浅议在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

纳税Taxpaying财会研究浅议在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张欣(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222)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可以使商业银行实现优良业绩并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但商业银行存在着机构部门设置不合理、成本核算体系不科学、产品定价不准确、责任不明确、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以及数据质量差等管理会计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组织改革改革,完善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增加强有力的数据建设和建立责任制,实现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同时在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中要遵循主框架不可拆分原则、权责相结合原则、效益原则和组织保障原则。

关键词:管理会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管理会计诞生于20世纪初,在企业制定和执行组织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到了20世纪40年代,尤其是二战之后,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渐渐建立健全,在各项经营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背景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其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协调运转的机制,而管理会计正是这种机制的重要内容。

商业银行通过应用管理会计,可以实现对客户和业务的盈利能力进行评价,给管理层提供发展战略、业绩衡量等各方面的运营情况,从而使其及时地做出决策。

随着世界经济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挑战。

同时,利率定价权的市场化对银行产生了巨大冲击。

商业银行必须从人员配置、机构设置、服务能力、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升竞争优势,提升管理会计工作能力。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包括财务预测分析、成本计算、盈利能力分析、业绩评价考核等,充分的把管理会计应用到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建立良好的商业银行的基础。

管理会计是一种以管理责任制为目标的具有极强系统性的管理机制,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为: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评价。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摘要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首先,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推动因素,以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包括应根据风险敞口和期限匹配原则对存贷款进行分类、使用利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设立利率风险管理委员会等。

最后,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了其利率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情况,包括风险管理策略、机构设置、内部控制等方面。

总之,本文认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确保稳健经营和风险可控。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风险敞口,利率衍生品,中国建设银行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taking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as an example.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driving factor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for commercial banks. Secondl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s, methods and tools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posits and loans based on risk exposure and matching principle of term, risk hedging using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establishment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 etc.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ncluding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ternal control, etc. In summar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nterest rate risk, ensure stable operation and risk control.Keywords: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rate risk management, risk exposure, interest rate derivatives, China Construction Bank第一部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一、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和推动因素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具有大胆和深远的意义,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分析袁佳瑜罗彦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推出了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相关政策,而利率市场化正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多变性和不确定性。

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的特点,使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相应的管理风险的手段和工具。

因此,面对利率多变的市场,如何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利率市场化:一个理论综述通常来说,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逐步放松对利率水平的直接管制并取消间接影响利率水平的行政措施,以形成一个在国家间接调控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市场利率为主体的多元化利率体系,并最终实现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肖分别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这一理论也成为发展中国家以利率市场化为核心金融改革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态及金融体制的考察,麦金农和肖发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现象。

主要表现在:第一,利率管制。

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率被政府限制在非常低的水平甚至为负值;第二,实行利率差别待遇。

过低的利率水平导致储蓄水平低下和资金需求强烈,政府为抑制廉价资金的过度需求并引导有限资金流向政府计划优先部门而采取计划分配资金投向,造成社会投资质量低下。

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水平是金融抑制的根源。

在金融抑制下金融市场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管制的市场,其资金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二是“地下”自由市场,例如民间借贷等。

这种严重的价格歧视和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寻租行为导致腐败滋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应实施利率自由化政策,放弃对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使利率能真正反映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强调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管理会计是现代商业银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银行的运营和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帮助银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银行业务的运营情况,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达到更好的经营业绩。

本文将从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应用角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在银行业中的重要性及运用方法。

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银行分析经营成本,找到成本管理的短板,提高经营效率。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外汇兑换、理财金融等,这些业务所产生的成本是非常庞大的。

通过管理会计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项业务所产生的成本,找到成本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及时进行补救和提高经营效率。

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银行进行经营预测和规划,制定合理的预算和经营计划。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的分析,管理会计可以帮助银行管理层做出较为准确的经营预测,预测未来的经营收入和成本支出,为银行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管理会计还能够帮助银行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通过对员工的绩效、业绩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经营情况,提高经营效率,为银行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坚实的支持。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成本管理、经营预测与规划、绩效评价与激励等方面,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具体进行探讨。

1.成本管理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控制和管理成本对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管理会计可以通过成本分类、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手段,帮助银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分布,找到成本管理上的短板和漏洞,及时进行补救和提高经营效率。

成本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成本分类法、成本控制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成本分类法可以帮助银行管理层清晰地了解各项业务的成本构成,找到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方向;成本控制法可以帮助银行建立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及时监控和补救成本超支的情况;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银行进行成本效益的评价和分析,找到成本管理的优化路径。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浅析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 内部转 移价格 的确定方法可 以采取 以下几种方法 :1市场利率法 , () 即直接按 照银行对企业
但是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普遍重视不 足 , 许 多商业银行 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 , 在世界金 融日 趋一体化的形势下 , 这种 落后 的会计核算体 系必将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 。 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 的优势分析
资金 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做到有依据 、有规章可循 , 从 而趋于透明化 , 稳定化 。 三、 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 的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 由于 自身交易事项 的特点 , 会计核算工 其 作和其他行业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工业企业相 比 , 商业 银行 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 , 会计处理存在明显的模式化 特点 , 会计处理 的 自动化程度也是其他行业所无法 比拟 的。 目前我 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 的获取主要依赖于前 台
就在于事前控制 、 事前监 督 , 预算 的优劣直接影 响管理 会计后期工作的成败 。 再次 , 建立分部报告体系。 同的 不 产品 , 同的机构要有独 立的核算体 系, 既是 实行管 不 这
理会计的起点也是归宿 。
代表我 国金融业发展状况 的商业银 行在我 国国民 经济 中占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进一 步加大 ,我 国商业银行将会 受到 国际金融业 的剧烈冲
企业之间、 企业集团或公 司内部各利 润中心之 间调拨产 品或商品的结算价格 。 我国商业银行 目前实行中央、 、 省 市 的分级管理体制 , 法律形式上来看 , 从 各商业银 行的 所有 营业机构都 不具有独立 的法人资格 而是 总行 的分 支机构 , 不是独立的核算机构。 但是在实务中 , 出于管理
发展管理会计 。 同其他行业相 比, 我国商业银行运用管理会计有着 极大地优势。首先 , 商业银行会计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 普遍较高 。在我 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 中, 会计从业人员 基本都具有会计专业本科学历 , 甚至不乏硕 士和博士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是世纪之交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变粗放型增长为集约型增长,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解决的紧迫。

长期以来,在特有的运行机制下,我国银行业逐渐形成了重信贷指标、轻内部管理,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高的经营特点。

这种经营方式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成本观念淡漠,忽视成本——效益的恰当配比,忽视经营中的成本控制,也缺乏成本资料和必要的成本管理技术手段。

在逐步面向市场的进程中,这种积弊的消极越发凸现出来。

譬如,当人民银行决定于2000年9月21日放开外币贷款利率以及300万美元以上的外币存款利率,迈出改革利率制度、实现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的时候,据了解,国内许多商业银行在确定其各自的外币存、贷款利率时,手头并没有完备的成本资料。

很难想象,一个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相关信息的,能够制订出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考虑到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毕业论文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

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

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

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

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

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

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
区。

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许多困难。

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象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就出来了。

这也就是说,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准确。

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毕业论文
3.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虽然国内流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对业绩评价的讲述不多,仅有的小部分也主要包含在责任会计等个别章节中关于责任成果的论述,但从国外的教材以及实务资料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业绩评价体系。

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设定,乃至于整个评价体系,都有很周密的考虑,象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会计学者卡普兰就以平衡记分法的设计和而著称于世。

就国内的实际而言,对于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从业人员欢迎,认为它有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

这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大难点,因为它不仅有技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一种机制来做,困
难是很大的。

4.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

前已论及,管理会计特别注重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因此,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

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象真正的市场行为那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

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

当一个管理会计系统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每个单位和部门出于对自身业绩考核的考虑,都会关注每一项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况。

显然,不论是内部资金的转移,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会直接影响考核单位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是很难有非市场性的行为可言的。

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源配置还涉及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毕业论文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还很大,但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内在要求,以及逐步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都迫切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开这项工作。

时不我待,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地推行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

当前,在推行银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样几个重点:
1.“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

“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

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体制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流体制。

由于管理权距加长,造成普遍的“代理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

具体而言,就是代理人利用其信息优势,或者隐瞒利润、虚报费用,或者账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或者消极管理、不负责任等等。

推行管理会计机制,既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坐视种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任其蔓延。

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代理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当前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毕业论文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实施。

为了迎接这个时期的到来,建立健全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
重要。

这也因此构成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

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决策、信贷资产分配的辅助决策工作,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入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3.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

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成为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

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也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还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应该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的业务关系的决策。

可以看到,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