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相关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

五、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对欧盟的影响
欧洲经 济前景 悲观、 增长缓 慢甚至 倒退
欧盟各 国对希 腊债务 违约担 心加剧
欧洲银 行业面 临危机
对欧盟 部分国 家社会 的影响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延缓全 球政策 退出步 伐
牵动全 球希腊 债权人
全球股 市遭重 挫
对中国的影响 持有 债券 面临 债务 违约 重挫 中国 对欧 洲出 口
人民 币对 欧元 升值
热钱 流动 更具 不确 定性
六、欧债危机的未来发展预测
欧债危机和经济复苏的前景,可以用一下两句 话概括: 一、欧洲走出主权债务困境并实现经济复苏可 能需要三五年乃至更长时间。 二、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欧盟仍有可能在一 体化框架内通过深化一体化改革,以多速复苏 的方式逐步摆脱危机,而进入新一轮的发展阶 段。

首脑会议的决议一经公布,全球股市立即呈现 普遍上扬的趋势,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也突破了 1.40 美元的高位。
EFSF
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又 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 创立:2010年5月9日由欧元区17个成员国共同 决定,并在欧盟经济财政部长理事会的框架下创 立。 性质:公司,由欧元区成员国共同拥有 。 机构职责:向申请援助并得到批准的欧元区成员 国提供紧急贷款。以欧元区成员国的信用作为抵 押发行债券融资。 2010年10月26日欧盟峰会通过决议将基金规模 扩大到1万亿欧元。

七、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I.加强财政收支管理,重视地方债务管理
II.实现经济结构调整,防止欧债问题冲击 III.遏制房地产投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IV.谨慎对待亚洲货币一体化问题

欧债危机详解

欧债危机详解

欧债危机详解欧债危机是指2009年欧洲各国债券风险升高,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在欧元区内的许多国家经济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导致了欧洲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

本文将详细解析欧债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首先,欧债危机的起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然而,这导致了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不断上升,特别是在欧元区的一些国家,如希腊、葡萄牙、爱尔兰和西班牙等。

其次,欧债危机的爆发是由希腊危机引发的。

2009年,希腊政府公布了其财政赤字大幅超出预期的消息,这引发了国际市场对希腊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

由于希腊的债务水平高企,违约风险加大,国际投资者开始撤离该国债券市场,导致希腊的债务危机不断加深。

随后,市场开始担忧其他欧元区国家的债务风险,引发了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首先,欧元区的许多国家在面临债务危机时,不得不实施紧缩政策,包括削减开支、提高税收等措施,这导致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疲软和失业率的上升。

其次,欧洲金融市场遭受巨大冲击,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着流动性压力和信用风险。

最后,欧债危机引发了欧元区国家之间的信任危机,国家间合作和团结意识减弱,甚至有人担心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

面对欧债危机的挑战,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欧洲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和提供流动性来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其次,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提供了一揽子援助计划,为遭受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各国政府也实施了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此外,欧洲各国还加强了财政一体化和经济治理的合作,以加强对欧元区的监管和治理。

虽然欧债危机给欧洲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各国的应对措施逐渐取得了一定效果。

欧洲各国的债务水平得到了逐步控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同时,欧洲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经济增长率逐渐回升,失业率有所下降。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

欧债危机一概念: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

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也就是说希腊等国家还不起借了别的国家或者欧洲央行的钱从而引发的危机。

二事情发生的原因:2009年11月,希腊财政部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达到13.7%,导致市场出现恐慌。

2010年5月,希腊爆发欧债危机。

之后逐渐蔓延到葡萄牙等二三线国家,欧盟决定对这些国家进行救助,就让那些大一点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购买欧元区二三线国家的国债,一起支援希腊这些欧盟成员国。

之后意大利等核心国家也卷入了欧债危机中。

欧债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欧元区长期被隐藏的问题凸现出来。

欧洲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需要平衡各成员国的利益,导致利率政策调整总是比其他国家慢半拍,调整也不够到位,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应对危机滞后的情况下,各国政府为了尽早走出危机,只能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许多欧元区成员国违反了《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公共债务占GDP 比重上限60%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措施,由此形成了负向激励机制,加强了成员国的预算赤字冲动,道德风险不断加剧。

具体传导路径为:突发美国金融危机→货币财政制度的不统一造成货币政策行动滞后→各国通过扩展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主权债务激增→财政收入无法覆盖财政支出→危机爆发。

内部原因1:产业结构不平衡,经济发展脆弱:比如希腊,主要是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撑产业。

希腊对这两个行业的投入很多,对工业和农业的投入就较少了。

这些产业结构对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很差。

2人口结构不平衡:逐步进入老龄化。

老龄化人口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带来了储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欧元区竞争力的持续下降)3刚性的社会福利制度。

这些国家一直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而执政者出于选举的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致使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长期维持,造成了财政的入不敷出,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

欧债危机的解释

欧债危机的解释

欧债危机的解释欧债危机实质上是欧元区内国家间失衡所引发的国际收支危机。

由于各成员国在欧元区成立之初就已存在结构性差异,危机爆发前的十年间,“核心国家”生产、“边缘国家”消费的格局不断深化。

一旦从“核心国家”流向“边缘国家”的资金链条断裂,边缘国家的国际收支危机就被触发。

欧元区后路已断。

无论是核心国家还是边缘国家,都无法承受退出欧元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欧元区解体对区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一个选择。

欧元区已没有退路,不可能再退回到欧元出现之前的状况。

欧元区只有走向一体化,方能最终稳固。

欧元区需通过痛苦的结构改革,以及区内更加自由的产品和要素流动来消除国家间的失衡。

另外,还需要建成包括财政联盟在内的一系列一体化机制。

这一过程走下去,最终会让欧元区变成一个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欧央行会起关键作用。

在前行道路上,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危机和前进交替出现的状态。

由于政治推力和民意阻力之间的矛盾,通向一体化的道路就像是悬崖边的长征,征途上的危机恰恰是前行的动力。

因此欧元区将长期处于动荡。

这些动荡也是政治前进所必需的外在推动力。

1 债务危机只是表象欧债危机虽然被广泛的认为是一场主权债务危机,但它的病根并不在财政上。

危机前“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并非都国债高筑。

以次贷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为例,整个欧元区财政赤字与国债余额占gdp的平均比重分别是0.6%和66.2%。

但边缘国家之一的爱尔兰在同年的财政预算却基本平衡,公债也只占gdp的25%。

同年西班牙的财政盈余甚至占到了gdp的1.9%,其债务余额也只有gdp 的36.1%。

美国、英国的国债水平与欧元区没有多大区别,日本的国债余额更是已经超过了其gdp的两倍,把欧元区远远抛在了后面,但这些国家也都没有爆发债务危机。

这样看来,财政问题并非欧债危机爆发并蔓延的根源。

欧央行的成立让欧元区国家的国债从无风险资产变成风险资产,因而容易受到攻击。

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因掌握货币发行权,总能通过多发货币的方式来兑付其国债面值,因此国债没有信用风险,可被视为无风险资产。

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

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相关名词解释欧洲债务危机即欧洲主权的债务危机。

其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

一、主权债务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二、主权债务违约现在很多国家,随着救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债务的比重也在大幅度的增加。

当这个危机爆发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主权违约,当一国不能偿付其主权债务时发生的违约。

传统的主权违约的解决方式主要是两种:(1)违约国家向世界银行或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借款;(2)与债权国就债务利率、还债时间和本金进行商讨。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当中,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主权债务违约,他是不能以自己的主权作为报酬来偿还债务的。

通常的主权违约发生以后一般都是以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解决。

欧债危机全面爆发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

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

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

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

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欧债危机起因(欧债危机的核心是:欧盟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过度举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

如表1所示,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 吸引海外资金。而冰岛的银行也效法其他国际投资银行, 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投资高获利长期资产, 次级按揭资产便是其中一种。之前几年的全球经济好景, 导致冰岛的银行过分借贷,财务杠杆因此达到了惊人的幅 度,总外债规模竟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外债总额高达 1000亿欧元,相反冰岛央行的流动资产却只有40亿欧元。 银行业已经到达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地步,所以一旦出 现问题,政府根本救也没法救,只好宣布面临破产。
主权债务危机
• 主权债务(sovereign debt)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向 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是向世界银行,还是向 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 IMF统计显示,在1824年到2004年间全球共有257起主权 债务违约事件发生。所谓主权债务危机是指一国政府以自 己的主权为担保借债,在债务到期时不能或不愿及时履行 偿付义务而发生的违约。
• 冰岛金融业“连累”冰岛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国家破产” 的国家。 • 由企业破产引申而来的“国家破产”,实质是指一个国家 的主权信用危机,具体是指一国政府失信、不能及时履行 对外债务偿付义务的风险。 • 冰岛,32万人,人均GDP是世界第4的北欧小国,已被笼 罩上国家破产的阴影,冰岛政府不得不挑起9倍于GDP的 银行负债重担。
• 冰岛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 ,但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亿美元 • 银行从国外借款,以欧元和美元表示,然后用外币贷给本 国居民,当本币汇率大幅贬值的时候(兑欧元汇率下跌8 成),则还款困难 • 三大银行全部国有化
• 冰島因為人口少,福利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的程度:生病 不必發愁,因為醫療費用幾乎全包﹔上學不用掏錢,直 到大學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緊張,每個不滿18歲的孩 子冰島都會發放足夠生活所用的補貼﹔失業后的福利金 與上班時所賺工資相差不大﹔病假、產假期間不僅幾乎 全額領取工資,即使公司裁員,對這部分人也有“豁 免”。

浅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浅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第二,欧元区二元财政和货币政策导致了成 员国过度依赖低息贷款并举借外债,由此带 来的债务履约风险转移到主权信用中。
一方面,欧元区实行分散的财政政策和 统一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使得各国面对危机 冲击时,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而且有扩大财 政赤字的内在倾向。
另一方面,欧元区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 使希腊等国能够获得低廉借贷,促进国内经 济增长,掩盖了其劳动生产率低但劳动成本 高等结构性问题。经济危机下这些问题日益 凸显,希腊和西班牙等国越来越难越履行债 务,最终引发大规模违约。
2012年2月13日希腊议会13日凌晨以三分 之二多数,通过了该国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达成的关于第二轮救援贷款的协议, 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希腊提供 13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的新救援贷 款。
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欧洲债务问题的进一步蔓延和深化,势必将 深刻影响金融市场、市场预期、欧盟发展和 经济复苏。
以希腊为例,在2003-2007 年国际金融市场比较 稳定,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的情况下,希腊政府没有 主动控制债务规模,而是不断举债,过度借贷的苦 果伴随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而显现,前期债务 大量到期,流动性风险陡增。从希腊国内来看:一 方面,为举办2004年雅典奥运会发行的460亿美 元债券一直没有还清,至今还留下91 亿美元的缺 口,成为希腊政府的一大包袱.希腊政府举借外债 的财政运作方式也是导致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浅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综述
(一)概念 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主权为担保,向境外的 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 其他国家借款发生的债务。 主权债务危机指该国面临着不能到期偿还债 务而可能违约的风险,本质上是财政风险的 一种。

欧债危机简述

欧债危机简述

浅谈欧债危机班级:2014级金融三班姓名:闫国斌学号:20147374 一概述欧债危机,全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指自2009年以来在欧洲部分国家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其本质原因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

2009年12月份,一场波及全欧洲的债务危机揭开序幕:全球三大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纷纷下调对希腊的主权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

此后,危机愈演愈烈。

在欧元区17国中,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共欠债约3万亿欧元。

2009年10月,新上任的希腊首相George Papandreou对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的情况对外宣布之后引发市场恐慌。

使得截止到2009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均对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进行了下调,导致投资者大量抛售希腊国债,于此同时,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至此欧洲债务危机正式全面爆发。

随即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的债务问题导致这一危机再度升级。

虽然并没有想美国次贷危机那样发生之初就来势汹汹,但此次的欧债危机却由于在发展的过程中牵涉的国家不断增多和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而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事件。

债务危机引发全球市场惶恐,欧元大幅下跌,欧洲股市暴挫,北美、亚洲等国的主要股市也未能幸免。

到2010年2月9日,欧元空头头寸已增至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业界甚至讨论欧元区是否会解体。

面对危机,欧盟推出了数笔针对希腊等问题国家的援助计划,但援助虽暂缓了经济危机,却没能解决这些国家即将来临的政治震荡。

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先后黯然下台。

早在2008年10月华尔街金融风暴初期,北欧的冰岛主权债务问题就浮出水面,而后中东欧债务危机爆发,鉴于这些国家经济规模小,国际救助比较及时,其主权债务问题未酿成较大全球性金融动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债务危机相关名词解释新华网布鲁塞尔7月21日电(记者刘晓燕崇大海)欧元区领导人21日召开特别峰会,就希腊新一轮救助计划达成协议。

下面是本次救助方案中涉及的一些相关名词。

一、债务违约(Default):债务人无法按照合同条款向债权人偿还债务。

二、选择性违约(SelectiveDefault):
1、债务人不能完全履行全部债务条款,但违约仍处可控范围。

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在部分违约情况下继续履行债务条约的其他条款。

2、标准普尔对主权债务的一个评级级别(SD),其级别在“违约”(D)级之上。

最新消息称,本次救助方案出台后,评级机构可能将希腊国债评级降至“选择性违约”(SD)级。

三、债务重组(DebtRestructuring):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款。

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均被视为债务重组。

一些专业
人士指出,在本轮救助方案中,欧元区通过三种方式引入私人投资者(主要指银行)参与救助,实质上是对希腊债务实施重组。

四、债务展期(Rollover):本轮救助方案中私人投资者参与的一种方式,指在债务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推迟债务到期时间。

比如,私人投资者“自愿”将持有的希腊国债到期时间延长至30年。

五、债务互换(Debtswap):本轮救助方案中私人投资者参与的一种方式,指希腊政府将发行新债券来替换私人投资者手中持有的国债,但新债的利率更低。

六、债务回购(Buyback):本轮救助方案中私人投资者参与的一种方式,指持有希腊国债的私人投资者可以将国债卖回给希腊政府,但出售价格将远低于债券的票面价格。

回购可以使希腊政府以更低成本削减债务。

七、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2010年5月,为了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了总额7500亿欧元(约合1.1万亿美元)的临时救助机制,其中由欧元区国家设立的“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总额达4400亿欧元(约合6341
亿美元)。

该工具通过发行债券为需要接受救助的欧元区成员国提供贷款。

此次救助希腊的开支将主要由这一工具提供。

八、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M):该机制是7500亿欧
元临时救助机制中的另外一部分,总额600亿欧元(约合865亿美元),该机制以欧盟预算作担保发行债券,为需要接受援助的国家提供贷款。

在本轮救助计划中,为稳定除希腊之外其他国家的国债价格,这一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工具可介入二级市场购买欧元区国家债券。

另外,BBC官网有专门的金融词汇解释的专栏,http://www.bbc. /news/business-15060411
还有一个crisis jargon buster: /news/bus iness-14985256其中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关于此次债务危机的名词。

如:
附:欧债危机愁煞欧洲
2011年06月26日13:37 瞭望
《瞭望》文章:欧债危机愁煞欧洲
靠不断的“发新债还旧债”的资金腾挪来解决希腊问题,正演变为一场“庞氏骗局”
文/张茉楠
债务高压排山倒海般袭来。

一边是局势动荡的希腊,一边是争论不休的欧盟,持续一年多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依旧乱象横生,升级风险骤然加剧。

由于希腊债务“堰塞湖效应”,金融体系在欧盟内外的高度互通性特征,意味着希腊债务的违约风险一旦恶化,将会向其他地区迅速蔓延,并冲击欧洲银行体系乃至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第二波金融危机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

今年7月,希腊将面临70亿欧元债务及利息支付,债务危机千钧一发。

对于当事国而言,能否达成120亿欧元的第五笔金融援助生死攸关。

因此,希腊政府与欧盟及IMF财政检查团队,最终达成了以新一轮提高税收和预算削减为目标的财政紧缩计划,这意味着希腊获取最新一轮金援的几率加大了。

然而削赤真的能够成功避免债务违约或是被迫重组吗?
这恐怕又是救助者的一厢情愿。

靠不断的“发新债还旧债”的资金腾挪来解决希腊问题,正演变为一场“庞氏骗局”。

希腊经济仍在衰退中挣扎,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希腊GDP增速开始出现连续下滑,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分别下降了7.4%和4.8%,环比增长也是连续下降。

外部对希腊的偿债能力和前景持续表示怀疑,并将进一步提升希腊的融资成本,使得希腊的债务不断增加。

一年以来的纾困并未改变希腊继续恶化的债务和财政状况。

在去年的纾困计划中,欧盟预期希腊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会下降4%,2011年会下降2.6%。

而根据今年3月的重新评估,情况较预期仅略有恶化:两项数据分别调整为4.5%和3%。

而根据欧盟
的最新预计,希腊2012~2014年间的资金缺口最高可达1700亿欧元,仍将严重依赖援助资金纾困。

由此可见,目前的希腊危机已经不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措施所能解决的——希腊的本质问题是偿付
能力问题。

由于债务的利息成本远远超过名义GDP增速,外部“输血”式的金融援助并不能阻止希腊债务违约的脚步,希腊进行债务重组只是个时间和形式上的问题。

本质而言,无论哪种债务重组方式都是债务人与债权人的一
种利益转移。

债务重组就是债权人自愿或被迫放弃对希腊的部分债权要求,或者是延长希腊偿还债务期限以及降低希腊支付的融资利息。

为避免希腊债务“硬重组”——就是削发(haircut),比如让债权人分担损失,现在市场认为按照正常情况希腊主权债的债权人要分担50%的损失,因此欧盟内部,特别是德国主张采取“维也纳模式”的“软重组”的呼声较高。

所谓“维也纳模式”,是2009年IMF在救助匈牙利、罗马尼亚、拉脱维亚和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时采用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债权银行以自愿的方式选择继续持有负债国债券,延长偿债日期。

为了有别于债务重组的提法,欧盟称之为“重新打包”,市场则视之为“软性重组”。

然而现实最大的问题是,一方面,如果欧元区领导人推进“软重组”或自愿债务重组计划、延长希腊债券到期日,将会让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衍生品就是对某种债务提供违约保险)的投资者成为最大受害者,因为这意味着,购买了CDS来防范任何重组的银行和投资者,将不会因投资希腊债券发生的到期利息或本金亏损而获得赔偿。

另一方面,希腊最主要的债权人是欧洲商业银行、各类保险公司、养老基金以及欧洲各国央行,其中绝大部分债务未针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资本预留。

实施债务重组将导致上述金融机构出现巨额资产减记损失。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6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0年底,银行业持有的希腊国债总额共计542亿美元,其中96%由欧洲银行
持有。

希腊国债主要集中在法、德两国,两国的银行持有量共占69%。

希腊的银行和其他国内投资者拥有29%的希腊债务。

欧洲银行业对
希腊债务(包括私人部门债务)的持有量共计1363亿美元。

根据压力
测试,德法两国银行业在希腊国债的暴露头寸分别达到了银行一级核心资本的12%和6%。

由于国外银行主要是以固定价格和收益率(收
益率远低于当前市场收益率)购买希腊国债,一旦希腊重组而被迫以
目前市场价格进行销售,德法银行业持有的希腊国债名义价值将大幅缩水。

据德意志银行估计,若希腊债务重组导致25%的国债价值缩水,欧洲央行的直接损失额度将达到其目前全部资本金的近一半。

此外,东欧地区有76%的银行信贷市场控制在西欧银行业手上,一旦
西欧银行业遭受损失,东欧信贷需求也将受到打击。

更为严重的是,欧洲各国相互持有债务,英国、法国和德国
是“欧猪五国”最主要的债权人,持有的债务总量占五国债务总量的一半左右;“欧猪五国”之间也相互持有债务,比如西班牙持有葡萄牙大约1/3的债务,欧洲国家持有希腊80%的债务。

如果信用违约进一步扩散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可能违约的主权债务规模将超过1万亿欧元,并殃及德、法等核心国。

围绕希腊的危机救援真是愁煞欧洲,短期金融纾困并不能根本上遏制灾情的进一步发展,而即便是熬到最后被迫启动债务重组程序,恐怕也难完全清除债务“毒瘤”,对于希腊乃至其他“笨猪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债务重组,而是国家的结构重组。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