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宋史_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7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1.A2.D3.C《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2二、阅读(46分)(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0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4分)①月色入户()②但少闲人()③念无与为乐者()④相与步于中庭()7.翻译句子。

(4分)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分)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8.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附答案)导语:下面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试题,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学好语文相关知识。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

(计10分)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1,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2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3,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侄偕访仲和5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6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注】 1虎丘:苏州名胜 2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3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

4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5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

6两脚盘腿打坐。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念无与乐者( ) ②遂至承天寺( )③但少闲人( ) ④尝秋夜坐钓月矶(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相与步于中庭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C.庭下如积水空明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小题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写了什么景色?这样描写有怎样的妙处?(2分)小题5:承天寺的夜色和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点(2分)答案小题1:①想,思考②于是,就③只是④曾经(答对一个给0.5分) 小题2:B小题3:、(2分)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答案及原文翻译备注:含原文、译文、教案、全国各省市相关习题及答案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4.欲:想要,准备。

5.月色:月光。

6.入:照入,映入。

7.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8.起:起身。

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10.行:出行。

1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12.遂:于是,就。

13.至:到。

14.寻:寻找。

1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16.亦:也。

17.寝:睡,卧。

18.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19.空明:清澈透明。

20.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21.交横(héng):交错纵横。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

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

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

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

④宗:尊崇,敬仰。

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8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一处)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85.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相与步于.中庭/未余谪居于.黄C.怀民亦.未寝/方山子亦.矍然D.余告之.故/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86.解释加点词语。

(1)欣然..起行_____(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3)怀民亦未寝.______(4)欲.以此驰骋当世______87.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问余所以至此者。

88.甲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

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传记文学撷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拭《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月色人户(窗户)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参考答案:
1.A
2.D
3.C。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文学常识:
二、字词积累
1、生字
无与乐(lè)者遂(suì) 藻(zǎo)荇(xìng)
2、释词:
解衣:脱。

月色入户:门欣然起行:快乐的样子。

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就。

亦未寝:也。

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练习
3.对“庭下如积水空明〞的几种理解,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
A、天空中月光明亮,房屋月光如水。

B、庭院中洒满阳光,像地上积满了水。

C、庭院中洒满阳光,像空中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D、庭院中的月光像是积聚在那里的一潭透明的清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坡志林》苏轼
3.D
4.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略。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及答案

①……………………………………………………………………………………………………………………………《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答案】,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集合15篇)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集合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集合15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
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
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
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


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③堵:古墙
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8分
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
③轼诣武卫营________
④卒全其城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