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上课用

合集下载

《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三峡》教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大河长江上游地区的三峡工程建设的历程和意义。

文章结构清晰,通过文中多个小标题细致地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意义、前期准备、建设过程、工程效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对未来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文章注重讲述三峡工程的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魅力,并在文末通过反问句的方式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

文章内容深刻,主题突出,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的价值理念。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分配、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三峡工程的背景和成因。

(2)掌握三峡工程建设的历程和意义。

(3)理解三峡工程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意义。

2.道德与情感(1)培养学生爱国爱民、勇于担当、追求卓越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学能与方法(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三峡工程的背景和成因、三峡工程建设的历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课时分配本教学设计分为两课时进行,分别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课时:1.欣赏三峡大坝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三峡大坝的壮观。

2.集体阅读《三峡》一文,引导学生了解三峡工程的背景和成因,内容重点包括三峡工程的背景与成因、三峡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三峡工程建设的过程、三峡工程的效益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三峡工程建设对国家和人民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课时:1.老师进行简要讲解,重点介绍三峡工程公共建设方案中的生态补偿政策和环保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三峡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对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2.合作学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讨论,分享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三峡》一线教师上课用

《三峡》一线教师上课用

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开始写水,这样 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写山的雄奇险峻,为下文写水设 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 的落差大,水流自然急速。
通假字
略无阙处 哀转久绝
“阙” 同”缺”,意思是”中断 ” 通啭,声音婉转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从、在
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
隔绝 消失

哀转久绝

自非亭午夜分……
第三层:写三峡春冬之景。
春 冬 景 色
俯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 色彩
绝巘多生怪柏——飞漱其间
白浪、绿潭、青山 清、荣、峻、茂
一字一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转通啭,声音婉转 译:每逢到了天气放晴或降霜的早晨,在凄清的 树木、静寂的涧谷中,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 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那叫声)在空谷 中鸣荡,哀婉凄切,久久不绝。空旷的山谷传来 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不绝。所以打渔的 人往往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 绵不息的猿鸣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山 势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衬托山势的 雄浑高耸, 给人以壮丽 绚丽之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绝:断绝,隔绝 或:古,有时。今,或者
译:到了夏季,江水漫上丘陵,顺流而下、逆
流而上的路都被阻绝。有时遇到皇帝命令急需传 达,早上从(重庆的)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 (湖北的)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即 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这样迅疾。
读准加点字:
quē

《三峡》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

《三峡》教案4篇《三峡》教案篇1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2.掌握景物的特点和描写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培养语感;自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疏通字词1.走近作者及作品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卓越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曾任御史中尉、河南尹等职。

他是一位奇才,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涉猎天文地理等广泛领域,所撰《水经注》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

《三峡》便是其中的一篇,是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性散文。

22.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3.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阙(quē)溯(sù)(yǎn)属(zhǔ)4.指名朗读。

5.听录音,从整体把握课文。

6.教师点拨。

(1)通假字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2)一词多义①自:A.自三峡七百里中(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B.自非亭午夜分(如果)②绝:A.沿溯阻绝(断)B.绝多生怪柏(极)C.哀转久绝(消失)7.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分析写法提问1: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

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明确:山和水。

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

《三峡》教学实录一等奖3篇

《三峡》教学实录1一、激趣导入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生:长江。

师:对了。

浩瀚的长江危崖壁立,水流湍急,那么长江景色中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屏显:三峡郦道元)【点评:导语简洁自然,由“长江”引入“三峡”,再到课题,达到了“激趣”的目的。

】二、读一读,过把读书瘾师:现在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在听的过程中,请你划出文中自认为重要的生字词。

准备好了么?(屏显:过把读书瘾)学生边听读边划字词。

师:哪位同学说一下你划出的生字词?生1:曦、襄、御。

师:你为什么要划它们?生1:这两字的笔画多,容易写错。

师:哦,同学们会把它们写错吗?试着写写看。

学生写字。

师:谁再来说说?生2:还有湍、阙、属。

师:你为什么挑出这几个字?生2:这些字很容易读错。

师:那请你将这些字再读一遍,大家注意听。

生3:读:湍tuān、阙quē、属zhǔ。

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同时要求大脑中想象出三峡的景象。

生全体:自由朗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4:(朗读全文。

)师:再请全体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得流畅,有节奏。

生全体:(大声朗读课文。

)【点评:教师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同时看多媒体中三峡的画面,既让朗读有了示范,有给学生视觉的感受,这就会调动学生的情感。

听录音朗读后,接着就注意了学生的识字教学。

在公开课上注意这些细节,是难能可贵的。

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是很成功的。

让学生自由朗读,点名朗读,全体齐读,这样反复读,让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情感,读中想象画面,这样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

】师:在诵读声中,三峡的美景也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可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真的读懂了吗?要翻译文言句子,我们有哪些办法呢?生3:看注释,查工具书。

生4:老师还讲过译文有六字口诀:“留、替、调、补、删、贯”。

15、《三峡》课件(上课用)

15、《三峡》课件(上课用)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
七百里 略无阙处 重、叠、隐藏 自非

第一层:写三峡两岸的山。
七百里 ————山长 略无阙处 重、叠、隐、蔽 ————山陡、高峻 自非 ——侧面写山高峻, 暗示江面狭窄

——铺垫——夏水的迅猛
课文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课文翻译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 只都阻断了。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有时朝发(于)白帝 有时朝(于)白帝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早上从白 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 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读准字音
quē zhà ng xiāng xī
阙处

重岩叠嶂 襄陵 沿溯
属引
sù tuān
曦月
yǎn
御风
xià o
素湍
jià n
绝巘
飞漱
shù
zhǔ
长啸
林涧
读准字音
1.重( zhàng ) . chóng )岩叠嶂( . 2.沿溯( sù )阻绝 . bēn 3.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 tuān 4.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 . 5. 绝 巘( yǎn )多生怪柏 6.飞漱( . shù)其间 7.属( . zhǔ)引凄异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早晨的阳光,这是指太阳。
课文翻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课件.

《三峡》课件.

《三峡》通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峡》一文,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

2. 黑板、粉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三峡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三峡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分析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课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三峡》2. 重点词汇、短语3. 修辞手法分析4. 作者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写一段描述自然风光的文字。

2. 答案示例:秋日的阳光洒在三峡的山水间,红叶与金黄交织,长江水在峡谷中奔腾,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三峡的文章和诗词,深入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峡》上课课件

《三峡》上课课件
水生生物
三峡水库的建设对水生生物的生态 环境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生态保 护和修复。
03
三峡的文化遗产
Chapter
三峡的历史遗迹
长江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多重功能, 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杰出代表。
三峡古栈道
瞿塘峡古遗址
瞿塘峡古遗址位于长江三峡西段的瞿 塘峡内,是古代巴蜀文化和三峡文化 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 值。
三峡的气候特点
亚热带湿润气候
三峡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 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 大。
夏季炎热潮湿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闷 热天气较多。
冬季寒冷干燥
冬季气温低,湿度小,容 易出现霜冻和冰雪天气。
三峡的动植物资源
丰富的植物资源
三峡地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包括森林、草地、灌丛和湿地等
生态系统。
珍稀动物
三峡地区有一些珍稀动物,如中华 鲟、长江白鲟等,需要得到保护。
《三峡》ppt上课课件
目录
• 三峡简介 • 三峡的地理环境 • 三峡的文化遗产 • 三峡的旅游资源 • 三峡的未来发展
01
三峡简介
Chapter
三峡地理位置
01
三峡位于中国长江上游,东起湖 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奉节白 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组成。
02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 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的旅游设施与服务
旅游船
01
三峡地区拥有众多旅游船只,提供观光游览和游船旅游服务,
游客可以欣赏到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住宿设施
02
三峡地区拥有各种住宿设施,包括星级酒店、民宿和露营地等
,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第10课《三峡》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三峡》课堂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三峡》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 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感受文章画面美,品味语言美。

3.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趣味”的内涵,体悟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教学思路任务一:读三峡,读出节奏美任务二:理三峡,知山水顺序任务三:研三峡,析山水特点任务四:游三峡,传承文化美课堂实录一、视频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安静地邂逅郦道元的《三峡》,让三峡二字柔软地落在我们的心头。

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二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品味语言美。

三体悟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本节课有四项任务,一、读三峡,读出节奏美;二、理三峡,知山水顺序;三、研三峡,析山水特点;四、游三峡,传承文化美。

二、课程任务任务一:读三峡,读出节奏美请大家听一段朗读。

听了刚才的范读,用红色标注的四字词语,均为两字一顿,读出节拍感。

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注意拖音,如,则/素湍绿潭。

顿音,如,清/荣/峻/茂。

请大家比对一下学习任务单,上课前任务中的词语梳理。

特别注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翻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在这两段的翻译中,请特别注意,“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这句的翻译有互文。

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任务二:理三峡,知山水顺序本文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打开学习任务单,通过自行判断的方法,为下面的四字词语分类发现一类山字旁,一类水字旁。

可见文中所写的景物可分山、水两类。

从分类中二者的比重可看出,本文的重点写山,还是写水呢?显然写水,但是又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这很不合常理。

我们来看水这一类红色的词语,水“沿溯”“湍”“潭”“涧”江水啊。

从夏天暴涨,江面宽阔,到春、冬激流或平静的潭水,再到秋天小小的山涧,四次变化即可知,本文按照水势盛枯来写四季的水。

既然重点写三峡的水,是否可以把第一段放到最后一段,甚至有点画蛇添足,是否可以删掉呢?我们来看学习任务单上“峡”的字源,两山夹水是为峡,这就是三峡的地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