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资料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源振动产生。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二、声音的基本特征
- 高低: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 强弱:声音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大小有关。

- 长短:音调的长短由音符决定,而音符的“长短”由音符的记号决定。

- 音色: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同一音高的声音是不同的。

三、共鸣与共振
- 共鸣:对特定频率的声音,某些物质会发生共振现象,增强声音的音量和音质。

- 共振:当声源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时,物体
会因共振而发生振动。

四、音的组成
- 声部:听觉上能分辨为一个旋律线的声部。

- 和音:指三个或以上的音同时发声的音乐形式。

- 和弦:指三个或以上的音按照特定的关系同时发声,形成的
音乐组合。

五、音的符号表示方法
- 乐谱:用曲谱记号表示音符等符号,来表达音乐声音的学科。

以上为本文档对于八年级音乐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总结,仅
供参考。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15℃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4.V固>V液>V气。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6.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求发生体到障碍物的距离。

S=vt/2.7.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

例如人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笛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8.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声波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存在于发声体的四围。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的三要素为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来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人耳感受到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三:噪声与能量1.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接收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超声波(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超过正常人听觉频率上限,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超声波的特点A、方向性强;B功率大,能量集中。

3.次声波(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是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2)次声波的特点A、它的频率很低,波长比较长,传播的区域广,传播过程衰减少,可用来确定地震、核爆炸中心,预测风暴。

B、单向性强,所产生的能量较大,会使与其频率相同或相近的物体产生共振,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如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探知海洋深度;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等等。

乐器演奏的声音,人们唱歌的声音电锯、电锯工作时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如图所示,是可预料的噪声的波形如图所示,是不可预料的控制变量法就是研究对象有三个变量时,需要在研究问题时人为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其暂时固定不变,而改变另一个物理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声现象(图片版) (共80张PPT)

第2章 声现象(图片版) (共80张PPT)

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 340 m/s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
5. (2016· 黄石 )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 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 继续创作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传声的介质、声速的影响因素 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 A 正确;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 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B 错误;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 错误;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 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 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D 错误. 答案: A
【答案】A
2.(2016·黑龙江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的是( ) 【导学号 73240011】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蝙蝠是靠发 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 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A 不符合题意;倒车雷达是靠 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 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B 不符合题意;利用 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讲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 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声音在 真空 中不能 传播. 一切气体、 液体、 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 介 质 .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物理第二章声现象总结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这种振动有的能看见,如敲鼓时鼓面的振动、人说话时声带的振动……;有的看不见,如敲桌子时桌面的振动。

这时可以用一些泡沫塑料等轻小物体放在上面,敲桌子时泡沫塑料在不停的跳动,说明桌子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在这些介质中固体传播声音最快(如古代打仗时士兵趴在地上听远传是不是有人过来啦),气体传播声音最慢。

3、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声音的传播速度除了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之外,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取340m/s。

·5、回声产生的条件是距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在教室里唱歌是距离小于17m,使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所以感觉声音更加响亮,在旷野中没有回声所以感觉声音比较小。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2、声音的音调和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属于声调的例子有(1)、男高音、女低音,(2)、调音师调音(调节弦的松紧),(3)、暖壶灌水时声音的变化,(4)、男生声音低沉,女同学声音尖细。

3、声音的响度和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属于响度的例子有(1)、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震耳欲聋,(2)、调节电器的音量大小,(3)、扩音器,(4)、4、声音的音色和物体的结构有关,物体不变,音色不变。

和音色有关的例子有(1)、闻其声知其人,(2)、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3)、敲西瓜看西瓜是否熟了;敲击花盆,看是否有裂缝(4)、听诊器5、人能听见的声音是20 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比如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会发出次声波。

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波,比如海豚音,蝙蝠发出的声音,倒车雷达。

第三节声的利用1、。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很多物体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到。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

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

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5.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2.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4、回声现象。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征知识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和音色1.音调(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所以说,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所以说,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3.音色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一个特征。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知识点: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及来源(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均为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五、声音的利用回声现象:(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

但应先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t,再应用S=Vt计算。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5、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小的是( ) A .钢轨 B .纯水 C .木材 D .空气6、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表明 __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表明 ____ 也能传声。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频率
• 考点二 声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
(2013 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 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 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本章核心考点
• 考点一 声音三特性的区分
(2014 潍坊)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 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 声的(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2016 潍坊)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 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 )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三 传递信息与传递能量 (2017 潍坊)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 能量的是(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Hale Waihona Puke 本章核心考点• 考点四 防治噪声 (2019 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 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 .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 .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同学们再见!
2020中考备考复习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
第1课时 知识梳理
本章知识结构
音调
响度
音色
信息
声音的特性
声的利用
能量
介质 振动
声音的产生 与传播
噪声防治
声 现 象
三途径
核心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法)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振动的物体叫。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停止,发声人靠振动发声,风声是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振动发声,弦乐器靠振动发声,鼓靠振动发声。

发声体可以是体、体和体;2、声音的传播需要.体、体和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交谈;声音以的形式向前传播(类比法)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3、声速(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2)声速与介质的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m •s -1。

(3)声音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中,在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一般来说,v 固_____v 液_____v 气,温度越高,声速_____。

4、回声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就会被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产生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那回声在生活中的应用:回声测距、音乐大厅的设计。

5、人耳听声人耳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及其他组织传给,把信号传给,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如果只是传导障碍,可以通过“骨传导”使人重新感知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

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继续进行创作的,这是利用__________来听声音的。

知识点2:声音的三大特性1、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例如:女高音、男低音、声音尖细、声音低沉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的物理量。

(2)定义:叫频率。

(3)单位:()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人的听力范围:,振动频率低于Hz 的叫声波;振动频率高于Hz 的叫声波。

波形图:试比较甲、乙两音叉的音调的高低波形越密集,声音的频率越,音调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相关知识
鼓膜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听觉神经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3.双耳效应ຫໍສະໝຸດ 三.声音的特性相关知识1.音调 (1)、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越低,音调越低。所以说,音调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2.响度
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 音的 音色 ,台下观众听到口 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 播的.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相关知识
1.噪声及来源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 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 音。从环保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 声音,均为 噪声。
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 弱的等级,分贝的符号是dB。
(2)、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 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 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 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 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dB。
减弱噪声的途径:
四、声的利用 1、回声定位:蝙蝠靠 探索飞行中 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 探测海深 或鱼群。 2、声音诊病:如B超。 3、声波能传递能量:如用声波来清洗精 细的钟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回声定位: 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
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声呐: 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
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 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 方位和距离.
3.回声现象
(1)、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 开;如果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合 在 一起,使原声加强。
(2)、利用回声可以测距。但应先 知道声速V、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 间t,再应用S=Vt计算。
基础知识巩固
1、发声原理:声是由物体的

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 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4、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 小的是( D )
A.钢轨 B.纯水 C.木材 D.空气
5、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7、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 产生 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空__气___ 传播的。
(1)、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 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2)、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称 之为响度。
(3)、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 越小,响度越大。所以说,响度与发 声体的振幅有关;同时,响度还跟距 离发声体的 远近有关系。
3.音色
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 的音色一般不同,它是乐音的另 一个特征。
C.音调 D.频率
3、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 嗡”的叫声相比较蚊,子________叫声音 调高,_水__牛______叫声响度大。
4、老黄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嗡嗡声从 声音的三个特性进行比较,老黄牛发 出的声音__响__度____大,蚊子发出的声 音__音__调___高.
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 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
✓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 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然机排气 管处加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 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
✓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 住耳朵等。
1.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 播中减弱噪声的是( C)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
2、关于声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 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 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中考连接:
1、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 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 是因为它们的( C )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2、当火车进站时,工人师傅总是 用铁锤敲打火车轮上的部件,听 了发出的声音,便分辨出部件间 是否有松动,他主要是依据声音 的( B )
A.响度 B.音色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声途径:声靠
传播。声音
在金属中传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 ,
在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 。 中
不能传声。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
传播速度为

中考连接: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中考要求:
• 1.知道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 2.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 • 3.知道声能. • 4.知道声音的三特征 •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 6.了解超声波、次声波 • 7.能探究声音的有关问题.
一、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相关知识: 1.声音是怎样发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传播依靠介质 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液体、 固体物质作介质传播,真空不 能传播声音。
基础知识巩固
1、乐音三要素:其三要素
为 、 、。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
声体振动的 有关系,男低音、女高
音,高音、低音是指音调。
响度:是人身感觉到的声音的 ,
它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
音色:是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品
质,不同的乐器具有不同的

基础知识巩固
2.乐音具有三要素,反映声音高低特性的是 ________,反映声音大小特性的是_____,人 们能把不同的乐音区分开,是因为它们具有 不同的________.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 尖,是指声音的________高. 3、人靠耳朵声音,除了外界传来的声音引 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 音外,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 经,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 做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 式听见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