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概论

合集下载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一)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一)

概念
Pharmaco-epidemiology:药物流行病学 : Pharmacology: 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 研究药物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 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要任务是评价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治疗个体化: 患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治疗个体化 : 患有严重感染的患者 , 兼有严重的肝功 能不全和轻度肾功能障碍, 能不全和轻度肾功能障碍 , 考虑是否选用庆大霉素治 疗? Epidemiology: 研究疾病和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 因素的一门科学, 因素的一门科学,药物则是影响疾病和健康分布的重要因 素之一。 素之一。 流行病(epidemics),研究传染性疾病 流行病 , 群体的慢性疾病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最初主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但近些年来研 药物流行病学最初主要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究领域不断扩大,如从不良反应监测扩大到不良事件监测, 究领域不断扩大,如从不良反应监测扩大到不良事件监测, 从强调药物利用扩大到研究有益的药物效应, 从强调药物利用扩大到研究有益的药物效应,以及药物疗 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等; meta分析等 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等;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除了可以提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质 更多的是用于上市后研究, 量,更多的是用于上市后研究,如补充上市前研究中未获 得的信息,获得上市前研究不可能得到的新信息。 得的信息,获得上市前研究不可能得到的新信息。
药物流行病学产生背景
我国残疾人约5千万 千万 其中1/3为听力残疾 为听力残疾。 我国残疾人约 千万~8千万,其中 为听力残疾。 千万 千万, • 原因:60%~80%与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关。 原因: 与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关。 与使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有关 • 7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耳聋达 万,占聋 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耳聋达30万 岁以下儿童因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耳聋达 哑儿童30%~40%(发达国家 哑儿童 (发达国家0.9%)。 ) 用药人群的多样性、 用药人群的多样性、复杂性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种族与遗传因素 • 乙酰化:异烟肼:快代谢,肝毒性(乙酰肼等) 乙酰化:异烟肼:快代谢,肝毒性(乙酰肼等) • 慢代谢,末梢神经炎(合用VB6) 慢代谢,末梢神经炎(合用 ) 病理因素 • 肝功能减退(乙肝),使药物代谢减少和效应增强,导致药源 肝功能减退(乙肝) 使药物代谢减少和效应增强, 性肝损害。 性肝损害。 • 北方为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发,患者常处于慢性缺氧状 北方为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高发, 态,心肌对洋地黄药物敏感,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心肌对洋地黄药物敏感,易发生强心苷中毒。

流行病学课件药物流行病学ppt课件

流行病学课件药物流行病学ppt课件

三 药物流行病学用途
➢提高上市前临床试验的质量
具备流行病学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设计人群研 究和数据分析,认识混杂和偏倚
➢主要用于上市后研究 ➢补充上市前研究中未获得的信息 ➢确定ADR发生率或是有效效益的
频率 ➢了解药物对特殊的人群组的作用 ➢研究并发疾病和合并用药的影响 ➢比较并评价新药是否更优于其它
生态学研究 原理
描述某种疾病和具有某些特征者〔例如服用某 种药物者〕在不同人群、时间和地区中所占的 比例,并从这两类群体数据分析某种疾病是否 与服用某种药物有关,为进一步确定不良反响 的原因提供研究线索
举例 图1,可见反响停从上市,销售量到达顶峰,直 到从市场上撤除,两年中的销售曲线与短肢畸 形发病及其消长情况相一致,并且二者刚好相
反响停
白内障
二硝基酚
阴道腺癌
乙烯雌酚
耳聋
过氨基甙类抗生素
➢ 上世纪国外曾发生16起重大药害事件,累计死 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
➢ 美国近期meta分析说明,住院患者中6.7%发生 严重ADR,0.32%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 国每年有220万住院病人发生严重ADR,10.6万 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
继发反响、停药综合征 ➢ B类反响 ➢ 与常规的药理作用和剂量无关 ➢ 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和变态反响等机制 ➢ 难以预测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 DID)
➢ 定义:当不良反响致使机体某个器官或局 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 系列临床病症或体征时。
➢ 分类: ➢ 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产生的不良反
➢ 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 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 类抗生素有关。

药物流行病学简曲成毅总论

药物流行病学简曲成毅总论
如在正常发育胎儿母亲(对照,非A)中发现均无或相 当部分(统计地)无服用反应停史(非a),表明反应停 是胎儿畸形的充分条件或具有相当充分性的条件。
2018/10/12 18

共变法(method concomitant

variation)
当有关(暴露)因素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结局) 效应成量变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可以应用共变法: 事件(效应,A) 有关(暴露)因素 A1,B,C -------- a1,b,c A2,D,E -------- a2,d,e A3,F,G -------- a3,f,g …… -------- …… 所以,a 是A的必要条件
2018/10/12
9
因果关联评价指标:
2. 归因危险度( AR)它也叫特异危险度,或叫 率差( rate difference,RD)是表明暴露组 与对照组发病危险相差的绝对值,即危险特异 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AR = Ie- I0 = I0 (RR-1)
2018/10/12
10
评价防治效果
2018/10/12
22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Henle-Koch原理(1882) 病因推断标准的第一个里程碑: (1) 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 (必要病因); (2) 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 (效应特异性); (3)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 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 (充分病因); (4) 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018/10/12
28
药物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定义: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 疾病或调解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的但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反应(WHO Technical Report No 498,1972); 分类:

药物流行病学

药物流行病学
2023
药物流行病学
contents
目录
•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 药物流行病学数据收集与分析 • 药物流行病学应用与贡献 • 药物流行病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 药物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01
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药物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药物使用 和药物相关问题的分布、影响因素和结局。
药品风险效益评估
全面评估药品的风险和效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药物疗效评价与优化
01
疗效综合评价
基于大量病例数据和临床试验结果,对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为
医生制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03
优化联合用药方案
通过对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进行优化,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
数据共享
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的药物流行病学数据共享平台, 提高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和效率。
隐私保护
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采用加密技术等手段保护个人隐 私,确保数据安全。
方法学研究与改进
方法学研究
加强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完善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流程,提高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数据质量评估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 验证等操作,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 整性。
数据分析方法与流程
描述性分析
推断性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均值、标准差、频数等。
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如卡方检验、回归分析 、聚类分析等,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影响 因素。
预测性分析
分析流程
运用机器学习、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预测 疾病的流行趋势和未来发展趋势。

九(3)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

九(3)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

九(3)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第三节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一、药物流行病学概述1.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在药品临床评价中,上市药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依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

药物流行病学是由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1995年4月我国首届全国药物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经专家讨论建议将药物流行病学定义为:药物流行病学是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药物的利用及其效应的应用科学。

2.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背景与作用近百年来疗效显著的化学和生物合成药物的发展,使很多药品在上市后出现了药品不良反应(ADR),更严重的是药源性疾病的产生,可使成千上万的用药者罹难,这些药源性危害就是“药害”。

据统计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报道的世界重大药害高达17起。

这些药害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都是在药品上市后由于用药人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的。

不仅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和不同的病理、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差异,而且还和环境、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有关。

因此,必须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了解药害发生的规律,从而减少和杜绝药害,保证用药安全。

因此,药物流行病学就应运而生了。

3.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药物流行病学不仅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和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学等医药学专业学科密不可分,同时也是社会药学的一项内容。

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流行病学方法科学地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通过研究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

(3)建立用药人群的数据库,使药品上市后的监管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PV)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事件(ADE)。

(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了解即可)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提供与药物有关事件在人群、时间和地区的分布特征和变动趋势,通过对比提供线索,对事件发生的地区和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而获得事件发生的总频率和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事件发生频率,其特点为不设对照组,通过比较分析,提示各种可能性。

药物流行病学概论

药物流行病学概论
• 英 、 德 、 瑞 典 等 国 建 立 ADR 志 愿 报 告 监 测 体 系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国家药物 安全监测中心或药物安全委员会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设立专门部门,收集、鉴定来自各国药物监测部门 的资料
• 非甾体抗炎药佐美酸钠和过敏性样反应有相关性; • 吲哚美辛的一种缓释制剂可引起小肠穿孔; • 舒洛芬可引起急性胁腹痛及可逆性的急性肾衰; • 异维A酸可引起出生缺陷;
药 政 管 理 的 历 史 —— 人 类 与 ADR 斗 争 的 历 史
90年代发现:
• 二氢埃托啡可致严重的依赖性; • 替马沙星可引起致死性的严重不良
• 孕妇使用己烯雌酚, 可引起其女性后代在一、 二十年后,出现子宫颈或阴道的细胞腺癌及畸型
• 普拉洛尔可引起眼—粘膜—皮肤综合征
• 保泰松和恶性血液疾病有联系
药 政 管 理 的 历 史 —— 人 类 与 ADR 斗 争 的 历 史
80年代发现:
• 非甾体抗炎药替尼酸和苯恶洛芬可引起致死性的 肝脏疾患;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于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对ADR药理学方 面的研究逐步变成了对ADR事件的研究; 对药物与发生的不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 系,也从临床的总体判断,逐步发展为 运用流行病学比较对照的方法来鉴别。
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渐渐靠拢、结合, 最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药物流行 病学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内容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现状 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Pharmacoepidemiology一词,1984年首次出现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药物流行病学总论(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设计

一、描述性研究
• 艾滋病的发现:1980.10~1981.5,洛杉矶既往健康年 轻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了5例卡氏囊虫肺炎(以往只 在免疫系统受抑制的老年癌症患者中发生,通常是 化疗的结果,男女发病机会均等)。CDC研究,证 实了同性恋者中有发生这种综合症的高度危险,以 后病例报告有提示经血传播,发现艾滋病的特殊危 险因素,证实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艾滋 病的作用。
• 考虑研究结局的时间窗,对不良反应的研究集中在 药物治疗后的重点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用药 后数秒至数年不等。
▪ 研究对象中要排除明显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病例: • 研究药物引起的肝损害,应排除急性肝炎患者;
▪ 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 • 研究降压药是否容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应当分析 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六、谨慎解说研究结果
▪ 观察性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性,这些研究中 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有益作用必须遵循病因推断的 原则合理地解读,以免引发错误结论和引起公众不必 要的混乱。
▪ 例如:2000年10月PPA(苯丙醇胺)和出血性脑卒中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苯丙醇胺与岀血 性脑卒中关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提示,PPA可增 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风险。11月16日SFDA紧急通知 暂停使用和销售、停止审批含有PPA的药品。
Zenker医师从一个病例的调查开始,通过流行病学实践,首先发 现了人是怎样感染上旋毛虫的。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常常先发现的也是药物不良反应个例,但可能 由此发现重要信号。
服务员→老板娘→宰杀的猪→老板e report):监测罕见事件的唯一手段,常 能激发人们去研究某种疾病或现象。是临床医学和流 行病学的一个重要连接点。
二、明确定义药物暴露 ▪ 所研究的药物必须按服用时间、剂量和疗程给予明确 的规定:日剂量,处方药总剂量等; ▪ 应当尽量使用客观和定量的指标加以描述; ▪ 出示药品包装,查阅病历及原始处方; ▪ 必要时通过实验室检查确定药物暴露的程度。

第七节 药物流行病学

第七节 药物流行病学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
Pharmacoepidemiology
1.药物流行病学概述
1.1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
诊断、治疗、预 防等
益处
药物
害处
药物不良反应、 不合理用药所致 的毒副反应
表1 年代 1890-1950 1900-1949 1930-1960 1922-1970 19401935-1937 1937 1953 1954 1956 1956-1961 1967 1960 1963-1972 1933-1972 1968-1979 地区 欧美亚 欧美 各国 各国 各国 欧美 美国 欧美加 法国 美国 日本 欧洲 英美澳 日本 美国 美国 药物 甘汞 蛋白银 醋酸铊
死亡 2.2 万人 伤残 1.1 万人
海豹样畸形
反应停
白内障
二硝基酚
阴道腺癌
乙烯雌酚
耳聋
过氨基甙类抗生素
上世纪国外曾发生16起重大药害事件,累计死 亡2万余人,伤残万余人。 美国近期meta分析表明,住院患者中6.7%发生 严重ADR,0.32%为致死性ADR,由此推算全美 国每年有220万住院病人发生严重ADR,10.6万 人因此死亡,居住院病人死因的4~6位。 我国约有5000万~8000万残疾人,1/3为听力 残疾,其致聋原因60%~80%与使用过氨基甙 类抗生素有关。
3.1.3 ADR监测

上市后药物监测的目的是广泛收集大人群中非 预期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补 充上市前资料的不足,提高用药的安全性。这 就要求临床医生和药师对任何一个新的诊断, 非预期的病情恶化或既往疾病的改善,都应弄 清药物使用是否与之有关,对治疗前并不存在 的任何突发的和主诉症状,也应加以详细记录 和分析,对可疑或肯定的ADR及时上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一系列在药物投入市场后才发现的ADR, 促使医药界有识之士进一步认识到:新药 临床试验有局限性,必须系统地建立新的、 在人群中研究药物反应的方式。 经过各国药学界、医学界与流行病学界 的多年努力,一门研究药物在大样本人群 中的应用及效应的新学科——药物流行病 学逐渐形成。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1
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
(二)药物品种和应用的持续不断的增 加,以及医疗保险都要求研究的数据 不仅是疾病流行病学的和药物应用方 面的,还应包括对药品在人群中应用 的效应作量的分析所需的分子、分母, 以及可用于测定病人的疾病、合用其 他药物等混杂因素和危险因子的数据 的研究。
• 普拉洛尔可引起眼—粘膜—皮肤综合征 • 保泰松和恶性血液疾病有联系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5
药 政 管 理 的 历 史 —— 人 类 与 ADR 斗 争 的 历 史
80年代发现:
• 非甾体抗炎药替尼酸和苯恶洛芬可引起致死性的 肝脏疾患; • 非甾体抗炎药佐美酸钠和过敏性样反应有相关性;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4
药政管理的历史——人类与ADR斗争的历史
70年代发现:
• 氯碘喹啉可以引起严重的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 ( Sub-acute myelooptic neuropathy, SMON)
• 孕妇使用己烯雌酚, 可引起其女性后代在一、 二十年后,出现子宫颈或阴道的细胞腺癌及畸型
4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于是,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对ADR药理学方 面的研究逐步变成了对ADR事件的研究; 对药物与发生的不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 系,也从临床的总体判断,逐步发展为 运用流行病学比较对照的方法来鉴别。
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渐渐靠拢、结合, 最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药物流行 病学
2005-4-23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8
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药物流行病学学科形成和发展
的直接起因是药物对人类的 危害。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9
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药 政 管 理 的 历 史 —— 人 类 与 ADR斗争的历史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3
4、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一)可积累比新药临床试验大得多的病人数据,
可更确切地估测药物治疗的效应和不良反应的发 生率。 (二)使那些滞后很长时间的药物反应的研究成为 可能。 如孕妇暴露于己烯雌酚,使女性子代一、二十年 后发生子宫颈癌或阴道细胞腺癌的相关性研究只 有在上市后的研究中才能发现。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5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药物流行病学是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两学科相 互渗透发展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用于指导科学 地进行药品上市后监测,尤其是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的应用性学科。
目标是向医药界及医药管理部门提供人群药物利 用信息和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信息,为药品上 市后的再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决策依据。
一门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及效应的学科 将流行病学的理论、方法与知识应用于研 究药物的应用与效应的学科。 药物流行病学的精髓在于临床药理学与临 床流行病学二条道路的交会。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3
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 ?
研究ADR的最早做法------收集可能与用药有 关的不良反应的报告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7
药物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现状
欧美许多大学的医学院、药学院与公共卫生 学院也都开设了药物流行病学的课程,进行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 国际药物流行病学年会,从1985年起开始举行 1989 年 正 式 组 建 了 国 际 药 物 流 行 病 学 学 会
药政法规的建立和变动——对 发生的ADR事件作出的反应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0
药政管理的历史——人类与ADR斗争的历史
• 1906年:美国市场上食品和药品中掺假、贴假 标签的现象十分猖厥→“纯化食品、药品法案” • 1937年:氨苯磺胺酏剂事件→1938年美国通过 了“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 要求药物在上临床前做毒理试验,并要求有关 厂商收集药物安全性方面的数据,在药物上市 前报告给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7
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近百年来,作用强的药物不断涌现,病人得到了更 有效的治疗,但也更多遭受了药物带来的危害。 美国住院病人中: 后果严重的ADR的发生率为6.7%,致死的ADR 发生率为0.32% 估计(1994年)共有: 2 216 000例住院病人发生严重的ADR 106 000例因ADR致死 居美国主要死因的第4至第6位
20
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
据统计,由于新药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英、美和西班牙三国在1974到1993年 的20年里,上市后因发现安全性问题, 不得不从市场上撤消的药品,约占该期 间上市药品的3%-4% 。新药临床试验的 局限性,正是药物流行病学学科得以存 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005-4-23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1
药政管理的历史——人类与ADR斗争的历史
• 50年代初:氯霉素致再生障碍性贫血→ADR 开始为人瞩目 • 1952年:第一部ADR教科书在荷兰出版
• 1960年:美国FDA开始收集ADR报告,并主 持了以医院为基地的药物监测计划。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9
3、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 发展的促成因素
(一)新药临床试验即使设计得再好、 规模再大,也无法预先发现药物上 市后出现的罕见或偶发的反应。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2
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
(三)从社会大样本人群得出的数据的分析 方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对从社会大样本 人群中得出的数据的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为学科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四)由于各种流行病学研究经常得出相悖 的结论,近年来认识到对各种问题都有必 要在不同的人群中作2、3次以上的流行病 学研究,为用药出现的危险性的假设提供 充足的依据。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4
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三)可观察药物对老人、儿童、 孕妇等人群的效应。 (四)可探寻其他疾病、其他药 物等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五)可研究医生处方的方式、 病人用药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25
报告中的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因果关系的 判断,由于有多种因素混杂,有一定难度。 为了能科学地判断志愿报告中的药物和不良 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学术研究部门、制药 公司、药政机构乃至司法部门不得不向流行 病学学科求助。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工作重点之一是进行药物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6
2、药物流行病学的形成过程
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可追朔到60年代 初,它很大程度上是在药政管理机构和 制药企业,希望能更科学、更正确地处 理药物可疑的安全问题的要求推动下,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1961年:沙利度胺事件→各国对药政法规作 了重大调整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12
药政管理的历史——人类与ADR斗争的历史
• 1962年:美国通过Kefauver-Harris修正法
要求对1938年至1962年间上市的所有药物逐一再评 价,淘汰不安全、无效的药物与制剂——对新药临 床试验在得出安全性数据方面的局限性有了察觉 • 英 、 德 、 瑞 典 等 国 建 立 ADR志 愿 报 告 监 测 体 系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SRS)、国家药物 安全监测中心或药物安全委员会 •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设立专门部门,收集、鉴定来自各国药物监测部门 的资料
• 吲哚美辛的一种缓释制剂可引起小肠穿孔;
• 舒洛芬可引起急性胁腹痛及可逆性的急性肾衰; • 异维A酸可引起出生缺陷;
2005-4-23
SHANGHAI CENTER FOR PHARMACOVIGILANC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