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人性化发展

合集下载

人情冷漠 设计温情——从上海的公共设施谈人性化设计

人情冷漠 设计温情——从上海的公共设施谈人性化设计
谛 !
很多 城 市 只有 在 商业 繁 华 区配 有 这样 的设 施 , 他一 些 地 方都 是 破 破烂 其 烂, 个城 市 要想 城 市形 象好 , 是某 个 繁华 商 业 街 的荣 耀是 不 够 的。重 庆 虽 一 光 是直 辖 市, 只有 在解 放 碑 、 音桥 等 看得 出生 活设 施 的设 计 相对 较 完善 。大 但 观 多数 地方 都 没有 路标 , 时候 走很 长 一段 路 也 找不 到 一个 垃 圾桶 , 有 人们 总 说重 庆 人 素质 差 、 讲 卫生 , 不 其实 这 在很 大程 度 上 也是 城 市环 境 设施 设 计不 完 善 的 责任 。 城市 环境 设 施设 计 作为 城 市装 饰 小 品是 改善 生 活 的一个 重 要 指数 。在 各 种 城 市空 间中, 建筑 小 品都扮 演着 重 要角 色, 时还 能起 到城 市尺度 的作 用, 有 使 人们 在 心理 上 、 为上 得 到短 暂 的休 憩和 安 慰 , 代化 的城 市建 筑 常常 是 体量 行 现 庞大, 尺度 夸 张 、 惊人 , 使人 感 到渺 小 和无 所 适 从, 温情 感 人 的景 观 小品 设计 可 以调节这种 感受 。
教育 时பைடு நூலகம்
●I
人情 冷 漠 设 计 温情
从上 海 的公 共设 施谈 人性 化设 计
任志芳
( 四川 美术 学 院研 究 院 )
[ 摘 要 ] 如今 , 现 设计 已经 成为 国内 的 时髦 行 当 , 计师 们 常 常得 意 于 自己 的伟 大项 目工 程 , 为 规模 宏 大 、 有创 意 的 设计 就 是 好 的, 设 认 却往 往 忽视 了从生 活 的细 节 出发 , 真正 地 体现 人 性 化设 计 。 设计 的 根本 是 对 生活 的理 解 , 重 生活 细 节 , 来 注 使产 品 与使 用 者 产 生共 鸣 , 这才 是 真 正 的设 计 !中国 多数 城 市环 境 设计 在 这 方面 都 做 得很 差 。本 文 从 上 海 的城 市 环 境设 计 的人 性 化 设计 来 说 明 这 微妙 的改 变 可 能 带来 生 活质 的 飞跃 ! [ 关键 词 ] 城市 公共 设 施 设计 人性 化 温 情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的两种空间从空间与建筑实体的关系出发,可以将城市分解为两种空间,一种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interiorspace)。

另一种是由建筑物的外壳界面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空间,称为开敞空间(openspace)。

城市的开敞空间依据其权属性质可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和私有空间。

室内空间和室外的开敞空间以各种形式相互联系和分隔而形成实体的城市。

这些空间是承载市民几乎所有活动的“容器”。

城市公共开敞空间设计关键问题英国学者认为,城市设计没有正误之分,只有好坏之别,其质量只能通过时间来检验。

正因为城市设计来源于城市生活,其质量的优劣当然也必须通过生活的实践来检验,而不能仅凭图纸的美丑而定。

1.设计的目的性问题:为什么设计———形象还是场所关于公共开敞空间设计的思想和做法,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观念,一种是“创造形象”,一种是“创造场所”。

前者将城市空间的视觉质量和审美观念置于支配地位,突出城市设计的结果特征,而忽视了社会、文化、经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这个特点集中体现在1853年奥斯曼为巴黎大规模改建的规划之中。

为拿破仑记功的凯旋门矗立在由12条放射路集中的星形广场上,几何图案式的结构形式,宽敞的林阴大道,沿街整齐排列的建筑,给人以秩序和美感,同时却忽略了城市的功能和人民的生活。

这种以“创造形象”为目的的设计正是18世纪巴洛克式城市设计的思想精髓:“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

深受这种思想影响的还有巴黎的凡尔赛宫、华盛顿的首都特区、澳大利亚堪培拉中心等规划和设计。

我国北京的故宫、天安门广场的设计也体现了类似的思想。

过去20年来,西方城市设计的主流观念逐渐从“创造形象”转移到“创造场所”。

创造场所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观念,核心思想是“社会使用”,尤其关注人们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

雅各布斯在其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宣扬了当代城市设计的理念,认为城市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品,因为艺术是“生活的抽象”,而城市是“生动、复杂而积极的生活自身”。

公共场所与个人内心: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空间

公共场所与个人内心: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空间

公共场所与个人内心现代城市中的心理空间引言公共场所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也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广场、公园到咖啡馆、图书馆,这些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公共场所对个人内心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显著。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场所对个人内心的影响,如何在现代城市中找到个人空间,以及公共场所对社会和心理健康的意义。

公共场所的历史与演变公共场所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广场、市场、浴场等都是人们进行社交、交易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例如,古希腊的雅典广场(Agora)不仅是市民交流和政治讨论的地方,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随着时代的变迁,公共场所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城市中,公共场所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场和公园,还延伸到购物中心、展览馆和公共交通设施等各种场所。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被认为是城市活力和宜居性的重要指标。

许多城市通过创造和优化公共空间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吸引力。

例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和伦敦的海德公园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也是游客争相访问的著名景点。

公共场所对个人内心的影响心理健康与公共空间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公共场所中的绿色空间,如公园和花园,通过提供自然景观和放松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

例如,Shinichi&Miyazaki (2011)的研究发现,绿地中的散步能够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这是压力的生物标志之一。

此外,Kuo(2015)指出,绿地还可以改善情绪,提高自尊心和生活满意度。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增加绿色空间对提高市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社交互动与孤独感公共场所是促进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

在这些场所中,人们可以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

Oldenburg(1989)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指的是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社交场所,如咖啡馆、社区中心和图书馆等。

如何设计出人性化的公共建筑

如何设计出人性化的公共建筑

如何设计出人性化的公共建筑设计人性化的公共建筑是迎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

人性化的公共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还要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

下面将从空间设计、功能布局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探讨如何设计出人性化的公共建筑。

首先,人性化的公共建筑应注重空间设计。

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应考虑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情感需求。

例如,在商场的设计中,应设置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导引系统,使人们能够流畅地行走、浏览和购物。

在公园的设计中,应设置丰富多样的景观,增加人们的游览和休憩乐趣。

此外,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还要注重色彩搭配和光线利用,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营造舒适的氛围。

其次,人性化的公共建筑应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

公共建筑的功能布局应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例如,图书馆应设置阅览区、借阅区、自习区等功能区域,让读者能够有序地阅读和学习;医院应设置接诊区、诊疗区、候诊区等功能区域,提高就医的效率和舒适度。

此外,公共建筑的功能布局还应注重流线设计,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到达所需区域,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再次,人性化的公共建筑应配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

公共建筑的软硬件设施是保障人们正常使用的基础。

硬件设施包括通风系统、照明设施、暖通设备等,应保证正常运行并符合环保要求。

软件设施包括公共设施设备、信息传媒设备等,应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如饮水机、无线网络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脸识别、智能巡检等,提高公共建筑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最后,人性化的公共建筑应重视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

公共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场所,更是人们交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平台。

例如,在市民广场的设计中,可以设置自由活动区域和举办文化演出的场地,吸引人们聚集并展示城市文化。

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开放式讨论区和交流展示区,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和学术交流。

此外,公共建筑还可以设置展览区,定期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展示活动,提高市民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味。

综上所述,设计人性化的公共建筑需要从空间设计、功能布局和软硬件设施等多个方面考虑。

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应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在我国各省市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在公共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较大,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一些中小城市,特别是西部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公共设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近几年来,特别是酒泉撤地并市后,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和谐关系,通过兴建广场、道路、步行街、城市绿化带、停车场、喷泉、雕塑等公共设施,基本满足了城区人民的生活需求和文化娱乐需求,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投资近10亿元,配套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努力朝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迈进。

一、城市公共设施人性化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公共空间、城市环境、现代人三者的关系,公共设施建设与人们的户外活动关系密切,公共设施是促进人与自然直接对话的道具,起着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作用,帮助人们相互间清新自然的交往,是丰富市民生活、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提高城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公共设施还可以协调城市内各个建筑单体存在的不和谐,使城市空间变得亲切并适宜居住。

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充分考虑到它们的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艺术性,还能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

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

如:一片绿荫下的几条座椅,一个汽车站牌与电话亭,甚至是一组社区的指示牌,这些虽然不如某一标志性建筑那么引人注目,但对城市的居住者和使用者更具有直接意义,它们能随时给人以休息、活动、观赏之满足,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流与互动空间。

在为杂乱无章的环境与紧张节奏的生活所累的今天,人们对富于人性的建筑是极其迫切需要的。

注重人性化的公共设施更为人们所称道。

那么什么是公共设施人性化呢?即在公共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了解人的需求,建设更好的尊重人、关怀人的公共设施。

公共设施是当地居民的活动设施,具有人性化的设施才能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与关心,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潮流与趋势,是人与设施、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

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

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

产能经济355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魏旸阳 兰州大学摘要: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损失严重,同时又面临着人口大爆发的生存压力,现代主义风格在世界盛行开来,密斯·凡德罗的“少即是多”原则在这一时期被推崇。

不管我们身处何种文化背景下的国家,看到的是如同复制的公共空间。

现代主义风格虽然以较快速度解决了功能需求问题,但却缺少了在人性化上的关怀。

如何在未来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让人体会到切实的人性化关怀,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人性化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4-0355-01一、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概念如今,人对自身周围环境空间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对生存空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营造出一个顺应人精神需求、生理需求和心理要求的公共空间,使人与环境和谐相生成为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1.公共空间设计现存问题由于现代城市发展的脚步过于急促,城市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速度。

城市用地紧张,不少开发商为追求经济效益,剥削公共空间面积,使之成为建筑的附属品,不少公共空间功能丧失严重。

为在短期内解决大规模的人口需求,出现了许多设计不考究的公共空间。

当代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数量少、形式呆板、华而不实、抄袭模仿严重、轻视人的活动需求、艺术美感不足等。

2.人性化公共空间的合理性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关怀体现在,如何创造出舒适的空间,使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产生出愉悦与轻松之感,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空间。

人性化的设计不是一种偶然想到的灵感,其设计十分考究,在空间设计、颜色选择、功能选择、绿化分析、低碳选择等方面需要做相当程度的研究。

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传播给社会大众,并使之真正成为设计界的基本法则,是每个设计师的职责。

如何使公共空间步入新时代,有许多创新点值得我们去发现。

如何让空间的使用者找回心中的归属感,找到符合记忆中属于自己的空间,是人性化空间为何推广的原因之一。

3-第三章_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历史及其趋势

3-第三章_公共环境设施的发展历史及其趋势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 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通 过兴建广场、步行街、城市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满足了人民的需 求。
3.2 公共环境设施发展趋势
(1)多元化和专业化
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对公共环境设 施有着不同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环境设施由 单一走向多样提供了生产制造的条件,同时新产品的 发明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公共环境设施的开发。
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 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开始逐渐认识到公 共设施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古罗马时期的高架供 水渠,将日常用水输 送至城市。
古罗马时代的城市设 计与城市环境设施也 曾经发展到相当鼎盛 的程度,自称一套完 整的系统。高架供水 渠、铺地、街灯、花 坛等遗迹称为今天罗 马城的骄or Guimard设计 的巴黎地铁入 口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 Hector Guimard设计 的巴黎地铁入口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Hector Guimard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
日晷(gui),古代计时 工具
公共设施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3.1 公共环境设施发展历史
从历史上看,公共设施最早可追朔到上古时代祭祖祭天的公共 场所。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市排水系统,古奥林匹克竞技场等都属于当时 的公共设施。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公 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公共设施在 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 有的公共设施仅仅考虑了实用和经济,有的只是彰显了对王权和神 权的崇拜,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

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要盲人 撞到电线杆 上吗?
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注重到公共设施的设计不合理,不人性化。 如盲人道,公交车扶手,小便池,沙滩地等。
施相 人比 性中 化国 方, 面其 做他 得国 很家 好如 日 本 , 澳 大 利 亚 , 美 国 等 就 在 公 共 设
有很多岔路口, 每个路口的斑 马线旁边都安 装有行人自助 的红绿灯变换 按钮,如果需 要紧急通过马 路,按下按钮, 便可安全通过
根据马萨诸塞州法律,即使在 一些没有红绿灯的马路上,只 要划有斑马线,司机也要主动 避让行人,如果触犯这一规定, 会被罚款200美元。图为波士 顿一条马路上的斑马线,醒目 的绿色指示牌提醒过往司机注 意。
在著名的CVS连锁超市,专门有自助 结算通道,顾客可以自己扫描购买的 物品,然后刷卡支付,整个过程没有 店员监督。
美国公共设施人性 化还体现在对老弱 病残群体的照顾。 大部分酒店和商场 的电梯里都会有盲 文提示。
紧急疏散的指示标识,也有盲文。
美国的卫生间都会提供免费手纸,在费城一个商场的卫生间里,还安 装有给婴儿换尿布的折叠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净水机在所到城市的酒店和商 场也广泛分布,都是免费的。
在美国乘坐公交车 的有很多是老年人, 车内外也体现了很 多人性化设计。费 城公交车的座位边 上装有拉绳,连接 到司机处,如果谁 想在下一站下车, 拉下黄色绳子即可, 非常方便。
驻沪全国政协委员蔡建国表示,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加强人性化的管 理。上海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的迁居上海也说明上海 在城市的“软件”服务上越来越成熟,蔡建国认为,上海在便民、人性化的方案与实践上, 还有进步的空间。 公共设施不为形象工程而建 蔡建国提出,政府要真正树立为民服务意识,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不盲目以GDP增长 为导向,从而成为形象工程,要真正把公共基础设施用到实处;在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与 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听取所在地区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信息的沟通与 反馈,通盘考虑,认真规划,而不是拍脑袋决定;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盲目追 求速度,为赶进度而使公共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公共基础设施建好之后,管理要跟上, 建好公共基础设施不是最终目的,真正便民、利民才是目的,就此而言,加强公共基础设 施的维护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化管理“琐碎”但“必要” 记者也生活在上海,在城市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下雨 天的横道线特别的滑,比如小区中的健身器材破损率很高却无人维护等等。采访中,蔡建 国委员表示,除了记者所说的这些问题,还有更多城市“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居民楼的消防设备、灭火器材普遍存在老化现象,尤其是高层,安全隐患极大, 建议定期检查、及时更新;公共洗手间男多女少,女性如厕不便问题,建议增加女性如厕 设施,另外建议增加婴儿更换尿不湿设施,为幼儿父母提供方便;路上的盲道大部分形同 虚设,要么是被汽车占用,要么就是被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阻断,建议有关部门更加合 理规划盲道,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等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曝光不文明挤占盲道现象,提高 市民责任意识等等。 对于特大型城市来说,要真正成为发达且宜居的居民之家,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慢慢 “抠细节”,而这些异常“琐碎”的细节,才是城市“软实力”的最佳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