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有声语言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响语言
语言 语言
第一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构成
8
第一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构成
符号
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没有符号, 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没有符号,信
息是无法完成传播的。 息是无法完成传播的。 电视语言符号: 电视语言符号: 抽象音响语言 文字语言
9
第一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构成
一、抽象音响语言的分类与作用
抽象音响语言: 抽象音响语言:是指电视能够准确传达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1
第六章 广播电视语言符号系统
凡是在广播电视上运用的,能够表达出思 想或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信息的一切手段、 方式方法,如口头语言、屏幕文字、各色音响 等等,都将属于广播电视的语言符号系统。 它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由多种语言因素所 构成的综合性的语言系统。
2
广播语言符号系统的构成
32
第二节 电视非语言符号的构成
5、空间语言 、
屏幕氧气
是指在人际交往、 是指在人际交往、事物转换的过程中形成的无 形距离所蕴含的语意。 形距离所蕴含的语意。 空间语言以其特有的方式生动地传达着人与人 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种种关系。 之间、人与物之间的种种关系。 空间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可以增添画面的活力, 空间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可以增添画面的活力, 画面的活力 传达某种深层的意义。 传达某种深层的意义。
29
第二节 电视非语言符号的构成
2、表情语言 、 是指人物内心世界的脸部表现。新闻事件中, 是指人物内心世界的脸部表现。新闻事件中, 不同表情代表了主体的内心世界、 不同表情代表了主体的内心世界、外在状态和精神 风貌。 风貌。 表情语言在新闻背景中对新闻内容起到了佐证 表情语言在新闻背景中对新闻内容起到了佐证 判断和引导的作用。 判断和引导的作用。19源自第一节 电视语言符号的构成
广播电视节目和构成要素

(4)不用倒装句
你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假如你坚持的话。 假如你坚持的话,你的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功。
2、规范化 读音要标准规范,注意语音语调的拿捏;用普通话,尽量 防止滥用方言俚语土语和简称;语法结构要规范,避免成 分残缺结构不完整、搭配不当、词语错位、语序混乱、关 系失调等语病的出现;
3、清晰化 少用单音字词、多用叠音字词;避免同音异意字词引起的误解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语言
广播电视的传播语言——在广播电视上使用的, 能够表达思想情感、并使得接受者获得信息的 一切手段、方法方式,包括口头语言、屏幕语 言、各种音响等
第一篇 广播
第一节 广播传播符号的三个要素
一、声音的多种特征
物理性-声音在本质上是一种波。响度、音色、音调
➢音调(pitch):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 (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人耳听觉 范围20~20000Hz。 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 波)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是音调的重 要形式 。
第二篇 电视
非
第一节 电视传播符号类别
一、声音符号——语言 音乐 音响
1、语言——在电视中能准确传达内容和表达情感 的有声语言 。 在新闻中通常表现为同期声、解说等。 在电视剧中表现为对白、独白、旁白。
同期声(actual sound )——影视术语。就是在拍摄新闻事件现场、 电影、电视剧的同时录音,声源为画面内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 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 ;这样的影片音效比较真实、更有现场感 ; 一般拍摄写实类、动作类的片子比较多,但事实上在影片后期制作 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录音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 杂音等,所以同期声也不见得完全的真实,只是相对真实而已。
媒介仪式中的有声语言传播

媒介仪 式 中的有声 语言传 播
钟 妍 1 l 2
(1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 学院 广 东 广州 50 2 2中国传媒 大学播音主持 艺术学院 北京 10 2 . 1 30 . 00 4)
摘
要 :19 年 法国传播 学者戴扬和卡兹撰 写的《 介事件》 传播 学和人类 学的 角 92 媒 从
一
方面 ,媒介仪 式的内容不仅仅是仪式场面本 身的展现 , 凯 们 年轻一代对祖 国的发展 更有信 心 , 我们要通 过 自己的努力
瑞 的传 播 仪 式观 认 为 , 介 仪 式 是 “ 会 的 维 系 ”是 “ 同信 见证和助力祖国 的未来 !” 媒 社 , 共 共同情感 的激发 带来 了意志 的凝
浅谈电视语言通俗化

浅谈电视语言通俗化摘要:电视语言包括电视有声语言和字幕等,电视语言不仅依托视觉也依托于听觉。
电视语言特别是有声语言在电视传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俗化是大众传媒的重要特征,新闻传播者特别是主持人必须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更好的为推动大众传媒服务。
关键词:电视语言;有声语言;传播;主持人广播电视媒体自1920年出现以来,其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迅速。
广播电视的具有迅速传播的特点,列宁曾经赞誉它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凭借着可看、可听,直观、全面,而且通俗易懂赢得了广泛的观众。
电视语言包括电视有声语言和字母等。
通俗化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特征,更是电视有声语言的主要特征。
电视特有的属性决定了电视有声语言的简洁、通俗。
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
画面在先,解说在后;画面为主,解说为辅。
二者相辅相承,相得益彰。
这种特殊的属性,决定了画面上有的,无须描述,画面能展现的,无须提示。
解说词应做的是对画面的丰富、挖掘,以及画面不能表现而又需传达给观众的一切信息的补充。
它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满满当当;而应恰到好处、少而精;应一语中的、画龙点晴;是对片子深度和广度的开掘,是对主题的进一步升华。
所以说,电视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在传播画面的同时,大量的有声语言诉诸于听觉。
这就要求电视有声语言必须简洁、通俗、明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短时间内让受众接受,从而达到传播目的。
我们追求电视有声语言的通俗化表达,并不是流于表面、相反是深入浅出、是厚积薄发,是既通俗又准确又生动,是大俗中的大雅。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就记者和主持人而言,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入了解,有对基层情况的熟悉,有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精品。
像在课上赵雪老师讲到的陈鲁豫在节目中问到的问题太过浅薄,没有知识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记者和主持人在进行电视有声语言的传播时应该注意很多问题。
全国广播电视考试播音主持考点解读:播音主持工作及职业规范(1

全国广播电视考试播音主持考点解读:播音主持工作及职业规范(1)播音主持工作的特点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是一种通过传播媒介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
从有声语言这一角度观察,它区别于生活语言、戏剧语言、曲艺语言……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以广播电视的性质、任务为根本,以国情为土壤,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历史经验和传播规律为源泉,以提高语言的质量为目的。
这些特点既涵盖了广播播音的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又涵盖了电视播音的声画和谐、形神兼备。
播音与主持的语言特点(1)规范性。
(2)庄重性。
(3)鼓动性。
(4)时代感。
(5)分寸感。
(6)亲切感。
播音主持工作的职业定位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播音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播音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播音是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播音是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关键的一环,是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播音与主持既包含自然属性,又包含社会属性,既包括新闻性,又具有言语传播和艺术的属性等等。
在这众多属性中,新闻性是根本属性。
播音主持工作的地位播音和主持在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①播音主持处于广播电视的最前沿。
播音前沿的地位,要求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把握好传播规律,提高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的功力和水平,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②播音与主持又是广播电视的“中介之序”。
可以说播音与主持,凝聚了所有创作活动的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播音与主持就没有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
③播音与主持又是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播音员与主持人正是这个桥梁与纽带的凝结点。
论广播电视中普通话语音发声的规范性与美感

二、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中普通话
语音发声的规范性
( ) 什 么要 有规 范性 一 为
此外 , 文所 关 注 的 内容 与 普 通 话 的 审 美 价 本 值也 不在 同一 层 面 上 。张 颂 教 授 在 《 于 规 范 意 关 识 的思考 》 文 中 曾指 出 : 普 通 话 处 处 表 现 出她 一 “ 简 洁 、 确 、 刻 、 美 的 品 格 , 常 显 示 出 她 那 抑 准 深 优 常 扬顿 挫 、 重 缓 急 的 乐 感 , 到 审美 层 面 的 ‘ 族 轻 达 民
语 言 ・ )学 口目 。 ‘ 于 . — 文. ’
重庆理工大学学 社会科学) 21 年第2 卷第2 报( 00 4 期
Jun l f h nqn nvr t o eh o g ( oi c ne o.4N . 0 0 o ra o ogigU i sy f c nl y S c l i c )V 12 o22 1 C e i T o aSe
同样需 要 注 意 的 是 , 播 电视 有 声 语 言 传 播 广
的主体 并 不 只 限 于播 音 员 、 持 人 , 格 来 讲 , 主 严 这 个 主 体 的 范 围 应 当 包 括 所 有 在 广 播 电 视 媒 体 中 运
用 有声 语 言进 行 传 播 活 动 的 人 , 如 电视 出镜 记 比 者 、 播 连 线 记 者 、 目 嘉 宾 等 。 但 是 , 于 在 广 广 节 由
通 话语 音 的规 范是重 要 的基 础 。
世界 民族之 林 的 ‘ 钟大 吕 ’” 这里 指 出 的是 普 黄 。… 通话 的审美 价值 。而本 文 重 在关 注 普 通话 语 音 发
播音主持概论

第一章1.播音的定义广义:指电台、电视台等电子传媒所进行的一切有关声音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包括各种声音、音响、音乐、语言、文字、图像等所进行的传播信息的活动)。
狭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
2.播音的重要性从播音的地位来看,播音处于广播电视传播的前沿。
从播音的作用来看,体现播音的重要性。
播音是揭示节目思想内涵的主要工具。
播音又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播音员主持人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责任。
3.播音学的定义播音学是研究广播电视播音的创作活动和规律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4.中国播音学的定义中国播音学是一门研究中国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换句话说,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传播主体如何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来传播各类信息的创作活动。
它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涵盖新闻播音,也涵盖各类节目主持。
5.传播用语的现实思考方言的草根性决定其传播的地域性普通话的规范性带来传播的广泛性6.基本矛盾:播——受7.对“播音”的误解播音就是念字——否定播音的创造性播音和主持是两回事——混淆二者之间的关系a.主持是播音的延伸产物b.主持和播音本质核心相同第二章1.播音主持发声的两大属性:自然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心理性、艺术性)2.播音主持的性质创造性(基本属性)多质性:言语传播性、技术性(业务属性)新闻实践性、艺术创造性性质的主调:新闻性(根本属性)3.播音主持的创造性(什么是创造)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运用到艺术领域,创造赋予了情感。
通过情感的力量来改变旧的符号系统,建立新的符号系统。
4.什么是创造播音员自身实现了对腹稿(心中的文字符号)和稿件文字符号系统的转换,建立了符合听觉、视觉规律的新的符号系统,从这一点来说,属于创造。
5.播音创作的特征创造和再造的双重性创作素材的二度性创作手段的声像性交流对象的虚拟性吐字发音的规范性感情表达的真实性创作时间的紧张性创作范围的社会性接收方式的个体性创作活动的日常性强烈鲜明的时代性6.播音语言的特点播音语言特点以广播电视的性质、任务为根本,以国情为土壤,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历史经验和传播规律为源泉,以提高语言的传播质量为目标。
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等说法的区别

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等说法的区别朗读、朗诵、播音、播讲、解说、讲解……这些描述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相近相似又似是而非的词,看到很多爱好者都在乱用,其实那是因为不理解这些词的真正含义。
我在这里不妨把我理解的这些词的含义解释一下,如有不足之处,望大家纠正补充。
朗读:朗读其实是最广泛的一种有声语言表达形式,它的核心是读。
只要是读文字,除了默读以外,其余的其实都可以叫朗读。
所以中国播音界泰斗张颂先生除了《中国播音学》这样的鸿篇巨制外,还写了一本小册子《朗读学》,其实可以看作是《中国播音学》的通俗版。
朗读是最基础最广泛的有声语言表达形式。
很多高手都喜欢说自己是在“读字”,这不仅仅是谦虚,其实接近于事情的本质。
反而是很多初级爱好者喜欢说自己是在练“播音”,其实不如踏实点,就说朗读吧。
朗诵:朗读和朗诵只有一字之差,“朗”是一样的,“读”和“诵”不同。
诵,从字面上理解,显然有“唱”的意思,比起“读”来,应该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这就是朗诵的本质。
因此,朗诵,可以理解为语气和节奏感、音乐感更加强烈的朗读。
所以,“朗诵”一般都是朗诵诗,有时候也会说朗诵散文,但我们很少说朗诵一篇小说。
另外,由于节奏感和音乐感更强,使朗诵更适合当众表演,所以,朗诵通常是有一定表演性的。
比如前面说的朗诵散文,通常只有在当众表演的时候,才会说朗诵散文。
平时读散文,都应称为朗读。
播音:播音其实不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行为,或一种工作。
要想“播音”,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您自己必须是播音员。
不管专职还是兼职还是临时客串,但读的时候,必须在充当播音员;第二,必须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比如广播或电视。
两个条件有一个不具备,就不能称为“播音”。
新闻播音、评论播音、专题片播音……都有迥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这都是播音的内容,播新闻?还是播评论?还是播专题片?所以,播音不是某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而是一种行为或工作。
简单的理解,播音,就是播音员在广播电视里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音 广播语言是有声语言,语音的规范化对广播 来说尤其重要。 广播语言应按照1985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 委员会、广播电视部审核公布的《普通话异读 词审音表》读音、标音。
在广播电视中语音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读偏旁 读错异读字 读错声调 读错儿化音 读方音
二、词汇 广播语言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词汇,避免 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和生 造词语。
一、语言的清楚响亮
广播语言应自觉地发挥汉语语音的优势。 在广播语言中,字词的发音越响亮,听得 就越清楚,应该尽量选用响亮的字眼,特 别是关键的字词,应响亮动听。
发音时口形大的字响亮 平声字比仄声字响亮 双音词比单音词响亮
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和谐是指语音语调富于韵律和节奏
汉语自古以来就重视音律的研究,注重音 韵美。现代汉语虽然不像古代韵文那样受 韵律的束缚,但也要委婉动听,广播语言 作为规范的媒介语言,就更要注意语音语 调的优美和谐。
(一)押韵 在广播语言中,加强语音的韵律感主要表 现为: 适当布韵 选用"双声""叠韵"词
(二)节奏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节拍。语音的高低长 短,语调的轻重缓急,句子的长短整散以 及它们富于规律的交错相间,形成语言的 节奏。
广播语言的节奏主要表现为: 抑扬顿挫的四声 整齐匀称的音节 长短相间的句式
(四)关于生造词语
所谓生造词语,是指作者自己造的、词典 上查不到的词语
(五)关于外来词 汉语标准语对外来语不是一概排斥,
三、语法 广播语言的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 语法规则,要结构完整、搭配得当、语序 要合理、修辞要恰当、层次要清楚,关系 要明确。
作为口头表达的语言,广播电视语言中不合 语法的现象主要有这样几种:
第五章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
新闻传播离不开语言,但是,同是用语言 传播新闻信息,由于传播手段不同,使用 的信息符号也不相同。
第一节 规范口语
语言是以语音和字形为其物质外壳的。人类的思 维通过物质化的语音和字形被人感知,因此,语 言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语音表达的口头 语言,一类是通过文字表达的书面语言。口头语 言是口说耳听的,也称有声语言,书面语言是手 写眼看的,也称文字语言。 对大众传播媒介来说,报刊--印刷新闻媒介,使用 的是书面语言,广播电视--电子新闻媒介,使用的 基本上是有声语言。
句子成分残缺,结构不完整 词汇搭配不当 语序安排不顺当 否定词连用
第二节
明白晓畅面语言的区别,在表达上 要尽可能的通俗。
一、遣词造句的口语化 广播语言是口说耳听的语言,要注意口头 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扬长避短: 多用双音词,少用单音词 多用异音词,少用同音异义词 多用语气词,少用关联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尽量避免倒装句式 多用设问句
(一)关于方言土语 在广播电视语言中使用方言词语,会人为 地减少听众,削弱广播的宣传效果。 (二)关于文言词语 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在词汇和用法上 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广播语言是以 现代汉语为规范的口头语言,更不适宜使 用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句式。
(三)关于简称略语
经过规范的在社会上具有通用性的简称略 语在广播电视中经常使用。
二、表达上的通俗易懂
广播语言应是通俗的语言 通俗化不是简单化、庸俗化
通俗也不是粗俗,不是降格以求。真正的 通俗应是雅俗共赏的,有健康纯正的品位 通俗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群众的语言
第三节
响亮和谐
语言的修辞美离不开语言的音律美。广播 语言是有声语言,要注意吐字发音的响亮 和谐,发挥有声语言特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