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指示秤计量校准原始记录

合集下载

数字指示秤记录

数字指示秤记录

记录编号:送检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器具名称:数字指示秤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制造厂:出厂编号:特殊要求:标准器名称:砝码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M 1等级出厂编号:标准器证书编号:检定依据:JJG539-1997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证书编号:检定地点:1、外观检查:最大秤量:最少秤量:分度值:零点跟踪:是□否□其它:检定类型:首次检定□随后检定□使用中的检验□(多分度时:Max1= ,Max2= )2、检定数据记录2.1水平装置检查及最大秤量加载试验:(指示装置个)水平装置调整记录最大秤量砝码质量m ()示值I()指示装置()I1I2I32.2重复性测试:重试序号加载砝码m()示值I( )附加砝码Δm()化整前的示值P()重复性误差P Max-P Min允许误差(e)()(e)1/2 Max 1±23Max 1±232.3置零准确度及零点测试:检砝码m()示值I()附加砝码△m()化整前值P()零位误差E0允许误差置零质量()±0.25(e)零点2.4秤量测试:加载方式检定点砝码m()示值I()附加砝码△m()化整前值p()化整前误差E修正误差E c=E-E0允许误差e e e递增递减2.5鉴别力试验:2.6偏载测试: E 01 = ( )= (e ),E 02 = ( )= ( ),E 03= ( )= ( ),E 04= ( )= (e )。

加载 位置砝码m ( )示值I ( )附加砝码Δm ( )化整前示值P( )E ( )修正误差E c =E -E 0 允许误差( )(e )e1 2 3 4 5 6 7 8E 05 = ( )= (e ),E 06 = ( )= ( ),E 07= ( )= ( ),E 08= ( )= (e ) 秤台位置图2.7除皮秤量测试: 2.7.1除皮重零点测试:[皮重: ( )可能最大净重: ( )][最大除皮质量( )是□否□] 检砝码m ( ) 示值I ( ) 附加砝码△m ( ) 化整前值P ( )零位误差0E '允许误差零点(10e )(e )2.7.2 除皮重秤量测试: [ 皮重: ( )可能最大净重: ( )]加载方式检定点 砝码m( ) 示值I ( ) 附加砝码△m ( )化整前值P ( )化整前误差E '修正误差0E E E c'-'=' 允许误差g e g e e递增L试验点砝码m ( )加10×0.1d 附加砝码示值I ( ) 卸下一些附加砝码后示值 I 1( )加附加砝码、再加1.4d 附加砝码示值 I 2( )I 2- I 1 ( )结论Min 1/2Max Max1 3 5 7 24683、检定结果及处理意见:3.1经检定符合( )级 于 年 月 日发给编号为: 的检定证书并发合格证: 3.2经 检 定 不 合 格 于 年 月 日发给编号为: 的检定结果通知书。

数字指示秤原始记录

数字指示秤原始记录
有效期至
标准器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检定项目及检定结果: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计量的安全性
符合□
不符合□
扩展指示装置
符合□
不符合□
多指示装置
符合□
不符合□
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
符合□
不符合□
置零准确度:计量单位:
砝码L0
示值I0
附加载荷△L
误差E0
MPE
送检单位
制造商
器具名称
型号/规格
器具编号
准确度等级
检定分度值e
最大秤量Max
最小称量Min
计量器具许可证编号
铅封状态
温度

相对湿度

检定地点
检定日期
有效期至
检定依据
检定结论
检定员
核验员
证书编号
检定用计量标准装置和标准器的信息:
计量标准装置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证书编号
MPE
除皮后的称量;零点跟踪:运行□不运行□超出工作范围□;计量单位:
载荷
L
示值
↑I↓
附加载荷↑△L↓
误差↑E↓
修正误差↑EC↓
MPE
重复性;零点跟踪:运行□不运行□超出工作范围□;计量单位:
次数
载荷
L
示值
I
附加载荷
△L
误差
E
重复性
ER
│MPE│
1
2
3
鉴别阈
Min:
Max/2:
Max:

2016版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2016版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除皮后的称量:
零点追踪:运行□
不运行□
超出工作范围□;
量单位:
载荷 L


附加载荷


修正误差
↓I ↑
↓ △L ↑ ↓ E ↑ ↓ E c

计 MPE
重复性: 次数 1 2 3
零点追踪:运行□
不运行□
超出工作范围□;
计量单位:
载荷 L
示值 I
附加载荷 △ L
误差 E
重复性 E R
| |
第2页共2页
检定结论
℃ %RH
计量 标准 装置
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标准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标 准 器
检定项目及检定结果
铅封状态:
计量的安全性
符合 □
不符合 □
通用技术要求的检查
扩展指示装置 多指示装置
符合 □ 符合 □
不符合 □ 不符合 □
计量法制标志和计量器具标识
符合 □
不符合 □
置零准确度
砝码L 0
示值I 0
附加砝码△L
误差E 0
MPE
计量单位:
除皮准确度
计量单位: 称量: E C=E -E 0 量单位:
示 载荷 L

砝码L 0
示值I 0
附加砝码△L
零点追踪:运行□
不运行□

附加载荷


I ↑ ↓ △L ↑ ↓ E ↑
误差E 0
MPE
超出工作范围□;

修正误差
↓ Ec

MPE
偏载:
零点追踪:运行□

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一、基本情况及检定类别:首次检定□随后检定□使用中的检定□记录编号HTSC-2018
送检单位
准确度等级
型号规格
生产厂家
附加标志
出厂编号
器件的防护
许可证编号
标准器名称
检定地点
检定依据
JJG539-1997
实际分度值
最大称量
最小称量
检定分度值
温度
湿度
证书编号
检定日期
复核员
检定员
二、偏载误差:E=I+0.5e-△L-L;EC=E-E0
*化整前示值(P)
误差(E)( )15来自263
7
4
8
重复性()
最大允许误差(MPE)
数字指示秤检定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HHSC —2018
四、示值误差:E=I+0.5e-△L-L;EC=E-E0第2页共2页
序号
载荷(L)()
示值I()
*附加砝码
(△L)()
误差(E)
( )
*修证误差(EC)()
最大允许误差(±e)
位置
载荷
示值I()
附加砝码(△L)()
误差(E)
修证误差(EC)
1*
10e
1
2
3
4
5
6
7
8
偏载误差
最大允许误差(MPE)
三、重复性:载荷L= ;E=I+0.5e-△L-L ;P=I+0.5e-△L
序号
示值I()
*附加砝码
(△L)()
*化整前
示值(P)
误差(E)
( )
序号
示值I()
*附加砝码

电子天平检定、校准记录

电子天平检定、校准记录

R-SOP-LEC6021-01-01
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送检部门:
出厂编号:外观检查:器具编号:
最大/小秤量:Max= Min= 准确度等级:环境温度:℃
实际分度值:d= 检定分度值:e= 相对湿度: %RH
生产单位:
E2标准砝码:口(1-500)mg出厂编号:4696 口(1-500)g出厂编号:0398 口1Kg出厂编号:1577口 2Kg出厂编号:1576 口5Kg出厂编号:1575
示值重复性(g)
检定位置
检定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DIV/0!#DIV/0!#DIV/0!#DIV/0!#DIV/0!#DIV/0!允许误差
R-SOP-LEC6021-01-01
偏载误差(g)
位置试验载荷实际示值附加砝码示值误差最大允许误差检定结果1(*)合格1合格2(*)合格2合格3(*)合格3合格4(*)合格4合格5(*)合格5合格检定结果:检定日期:
检定员:复核员:。

电子天平原始记录

电子天平原始记录
偏载误差(Max)
重复性误差
示值误差
≤m≤
天平定级
<m≤
<m≤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检定/校准日期检定/校准员核验员
1
(*)
1
1
2
2
(*)
3
2
4
3
(*)
5
3
6
4
(*)
7
4
8
5
(*)
9
5
10



差Hale Waihona Puke 进 程回 程最大允许误差
( )
载荷
L( )
示值
I( )
附加砝码△L( )
误差
( )
修正误差Ec( )
载荷
L( )
示值
I( )
附加砝码△L( )
误差
( )
修正误差Ec( )
检定/校准项目
检定/校准结果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分度数
电子天平检定/校准原始记录
委托单号条码号证书编号字第号
委托单位单位地址
仪器名称型号规格最大/最小秤量显示分度值(d)检定分度值(e)
生产厂名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
计量标准器名称计量标准器编号计量标准器测量范围计量标准器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
计量标准器证书编号
计量标准器有效期至
技术依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RH
E=I+1/2e-△L-LEc=E-E0L=



E=I+1/2e-△L-LEc=E-E0L=△E=Imax-Imin


位置
载荷
L( )

数字指示秤计量校准原始记录

数字指示秤计量校准原始记录

200< m< 1000
计量校准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计量校准实验室上海计量校准电子秤校准计量器具校准计量仪器校准香山电子秤校准体重秤校准健康秤校准
委托单位 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最大秤量
标准器 名 称
数字指示秤校准原始记录

页第

(证书编号)原始记录号:
校准依据 JJG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型号/规格
器具编号
仪器等级
□ 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结论
□参照校准结果使用
扩展不确定度:
备 注:
1
校准日期:
校 准 员:
2 核 验 员:
说明:校准点分布:最小秤量 , 1/2最大秤量 , 最大秤量, 最大允许误差改变点/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
Ⅲ 0≤m≤500 500<m<2000 2000< m<
ІⅢ
0≤m≤50
10000
50<m<200
检定分度值
最小秤量
实际分度值
校准所使用标准器信息
标准器编号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环境条件 温度
℃ 相对湿度
% RH 地 址
□同被检单位
1.外观及各部分检查 2.称量测试
4.偏载误差
序 载 荷L 号( )
进程示值 I1 ()回程示值 I2 () Nhomakorabea位
载荷L
置 ()
示值 I ()
□本公司实验室
偏载误差E ()
1
1
2
2
3
3
4
4
5
5.鉴别力测试
示值改变
6
最小秤量+10×0.1d-一个分度值+0.1d+1.4d
□是 □否

电子秤内部校准记录---带填写报告

电子秤内部校准记录---带填写报告

电子秤内部校准记录---带填写报告
1. 背景信息
此报告记录了对电子秤内部进行的校准工作。

校准是确保电子秤准确测量重量的重要步骤。

本报告包含了必要的信息和结果,用于记录和跟踪校准过程。

2. 校准过程
根据电子秤制造商的指南,我们进行了以下校准步骤:
- 确保电子秤处于稳定状态,并且没有任何物品放置在上面。

- 通过按下校准按钮,将电子秤置于校准模式。

- 使用标准重量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 对电子秤进行重复测试,确保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3. 校准结果
根据校准过程,在不同的测量范围内,我们得到了以下校准结果:
我们的电子秤在校准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结论
根据校准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我们的电子秤经过内部校准后,显示了高度准确的测量结果。

- 校准工作得到了适当的记录和追踪,以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我们将继续保持对电子秤的定期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5. 签字
校准人员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审核人员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附注
请注意,本报告仅适用于校准记录和报告目的。

如果需要对电子秤进行维修或进一步的质量控制工作,请与相关负责人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Ⅲ 0≤m≤500 500<m<2000 2000< m<
ІⅢ
0≤m≤50
10000
50<m<200
200< m< 1000
委托单位 仪器名称 生产厂家 最大秤量
标准器 名 称
数字指示秤校准原始记录

页第

(证书编号)原始记录号:
校准依据 JJG53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型号/规格
器具编号
仪器等级
检定分度值
最小秤量
实际分度值
校准所使用标准器信息
标准器编号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环境条件 温度
℃ 相对湿度
% RH 地 址
□同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单位
1.外观及各部分检查 2.称量测试
4.偏载误差
序 载 荷L 号( )
进程示值 I1 ()
回程示值 I2 ()

载荷L
置 ()
示值 I ()
□本公司实验室
偏载误差E ()
1
1
2
2
3
3
4
4
5
5.鉴别力测试
示值改变
6
最小秤量+10×0.1d-一个分度值+0.1d+1.4d
□是 □否
7
1/2最大秤量+10×0.1d-一个分度值+0.1d+1.4d □是 □否
8
最大秤量+10×0.1d-一个分度值+0.1d+1.4d □是 □否
3.重复性测试
序 载荷L 号( )
示值 I ()
重复性误差E ()
□ 符合相关技术要求 结论
□参照校准结果使用
扩展不确定度:
备 注:
1
校准日期:
校 准 员:
2 核 验 员:
说明:校准点分布:最小秤量 , 1/2最大秤量 , 最大秤量, 最大允许误差改变点/最大允许示值误差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