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办疾控发…201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10月份以来,部分省份手足口病疫情大幅回升,报告病例数、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显著升高,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儿童身体健康,现就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前部署明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特点,精心安排,提前部署明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要制订防治方案,明确部门责任,密切与教育、宣传、妇联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抓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手足口病防治工作。要建立手足口病监督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定期组织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二、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各级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与分

析工作,不断提高本地区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按照我部印发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特别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努力降低病死率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继续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2011年版)》的要求,着力提高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要严格落实“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收治到具备重症救治能力的定点综合医院或儿童专科医院,提高重症病例救治成功率。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的作用,有效配置和灵活调用优质医疗资源,提高整体医疗救治能力。各地特别是2011年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较多的地区要切实加强医务人员(重点是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基层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现率和重症病例的及时转诊率。同时,组织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共同对死亡病例进行个案分析,找出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减少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死亡病例的发生。

四、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

各地卫生部门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

尤其是流动儿童较多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

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辖区内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其做好缺勤登记、报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课、停托措施。各级疾控机构要会同妇幼保健机构,充分利用三级妇幼保健管理网络,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做好辖区内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做好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创造良好卫生环境

各地要根据全国爱卫会《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联动和协调作用,将开展整洁行动与手足口病防治紧密结合,动员全社会参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城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集中清理卫生死角,清除暴露垃圾和污水坑塘,做好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以及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环境卫生,切断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六、加强健康宣传,做好风险沟通工作

各地卫生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特别是教育农村群众树立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倡导其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吃熟食、喝开水、不乱扔垃圾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其主动就

医意识。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疫情及防控工作信息,充分发挥12320、互联网、热线电话等媒介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媒体舆论的正确引导,及时消除谣言传播,争取新闻宣传主动权。

各地要切实落实上述各项防治措施,我部将对疫情高发、重症和死亡病例较多的省份开展督导检查,特别是对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定点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等进行检查评估,切实提高其手足口病防治水平和救治能力。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了有效防范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确保广大师生安全,下面整理了以下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学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一) 为了贯彻落实县镇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为了确保师生安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小河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认识到预防手足口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掌握疫情,明确工作责任,做好以下工作。 1、紧急召开全体师生专题大会,各班开好主题班队会,宣讲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和预防措施。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 2、学校办一期关于手足口病方面知识的黑板报、对学生及家长散发传单进行大力宣传。 3、积极利用校园广播讲手足口病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出现症状的应急办法,防患于未然。 二、强化防控措施,加大落实力度 1、坚持每天早晨晨检及午饭后普查,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尤其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每天对各班未到校和请假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协调处理。 3、实行24小时监控,坚持每天10时前零报告制度。 4、建立应急处理制度。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到病愈方可返校,同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白山中心学校和卫生防疫部门。 三、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知识水平。 组织多种形式的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报告、观看影视录像、校园广播,与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办讲座等形式,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提要: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因为此病病程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而口腔溃疡往往会误诊为单纯性的口腔炎。因此,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 房地产资料下载 防治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亲爱的家长:您们好! 为了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现将有关的防治事项告知如下: 手足口病是通过病毒传播的,主要在幼儿中传播。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是肠病毒。可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常见。 ●肠病毒是这样传染的:肠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胃肠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皮肤上的水疱和分泌物传染。传播途径有: 1、大人从外面将病毒带回家,通过接触或飞沫使宝宝感染; 2、宝宝接触到无症状带病毒的家长或患病宝宝的口鼻分泌物; 3、在托幼机构,玩具往往成为宝宝疾病传染的媒介,

尤其是绒毛玩具更容易储存大量病毒; 4、吃入被含病毒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受传染。 在宝宝发病的前几天,喉咙和粪便都有病毒存在,肠道排出病毒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周之久,发病后的一周内肠病毒的传染力最高。肠病毒在家庭中有很高的传染率,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也较容易发生传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宝宝感染肠病毒后,症状轻重不一,有很多没有症状,有些宝宝则有发烧或类似一般感冒的症状。当然有时候会引起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唊炎、无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肢体麻痹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心肌炎等。 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出现: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在手指、足部、膝部和臀部周围出现稍微隆起的红疹,疹子的顶端大多有小水疱,口腔也会有溃疡。 ●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一、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1、消毒隔离: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 (1)、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手足口病家长告知书

尊敬的家长: 您好!每年春夏季是儿童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现向各位家长简单介绍手足口病的一般知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引起此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每年4-7月为高发季节,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最易感染,以5岁及以下儿童多见,患儿以发热、食欲不振、精神差和咽痛起病,1-2天后出现口腔疱疹,疼痛明显,和/或手掌、脚掌及臀部出现红色皮疹,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本病7至10天可自愈,少数患儿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易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因此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为保证儿童身体健康,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家长要建立主动防范传染病的意识。成年人可能会带菌传染导致儿童发病,所以请家长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来自疫区的亲朋好友;工作或外出归来接触儿童之前先洗手、再接触儿童,谨防成为病菌的传播者。 2、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外出归来及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引导孩子不挑食、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养成早睡的习惯,适当晒晒太阳、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3、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5、配合教育孩子,身体不适应及时告诉老师。如您的孩子在家出现类似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本班教师。每天早晨起床后,家长也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八家户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8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站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省卫计委7月12日和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领导小组 组长:刘萍 成员:李雪萍、余莎莎、陈长梅、孟济惠、杨婷婷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我站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工作规范(2012版)》处置治疗以外,应及时向上级上报、如有严重应立即转诊,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 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 (一)病例管理。 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医生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

2021年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介绍模板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关于预防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欧阳光明(2021.03.07)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近期是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发时期,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2—5岁的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消化道、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初期可有手、足心、肘、膝部及臀部等地方出现小米粒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和红色疱疹,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伴有高烧。口腔溃疡严重的幼儿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患儿手足部的疱疹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会持续3—4周左右。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防范,还会再患。 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在家中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的现象,请家长立 即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返园时带诊断证明交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二、在晨检过程中,保健人员发现幼儿上颚、咽颊部和手部有疱疹 等情况,请家长及时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来园时请带医院诊断证明交与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三、如幼儿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后,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 同时我们会立即对幼儿该班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彻底进行消毒。返园时须持有医院痊愈证明。 四、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要带幼儿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 患儿接触。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培养孩子卫生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五、我园将加强晨检力度,早晨7:30—8:10分对每位幼儿进行 仔细的检查,望各位家长按时送幼儿入园,积极配合做好晨检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

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 (2012版)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第一条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二条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第三条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报告,或在主动搜索或进行网络直报信息审核时,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及时调查核实并做好记录。

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第四条发生聚集性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 第五条发生暴发疫情,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搜索,时间为自首发病例发病前一周至调查之日,并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见附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第六条医疗机构根据患儿病情,要求患儿居家或住院治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负责本辖区居家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的随访工作,指导居家治疗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当出现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指征时(参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应当立即前往重症病例救治定点医院就诊,同时应当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当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学校规章制度之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学校规章制度之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

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5.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卫应急〔*〕160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 3月份以来,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为防止该疫情在我市传播,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二oo八年四月三十日 抄送: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市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词:卫生应急防病通知 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3月份以来,我省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5-7月份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防止疫情在我市传播,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1、市政府成立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为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

对全市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承担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市卫生局组建成立以下防控专业组织: ⑴市卫生局组建“市级手足口病防控救治专家组”,近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负责对全市该项工作的指导,参加全市应急防控方案的制定。 ⑵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卫生应急小分队,承担全市手足口病防控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工作。 ⑶市一院、二院、三院、三县县医院分别组建一支经过培训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组。 3、市教育局成立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幼儿园、小学应对该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控措施落实。 二、对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 1、抽派人员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防控手足口病(ev71感染)师资培训班”,回来后,承担教学培训任务。 2、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题全员培训。 ⑴主要培训内容:《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方案》、《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疗处置意见》和《安徽省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 ⑵培训对象: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市、县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站)全体专业人员。 ⑶任务分工。县卫生局负责培训到乡镇卫生院全体专业人员;区卫生局负责培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体专业人员;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对本医院专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20文档

2020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文 档 Document Writing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20xx 为了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切实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市、区防疫部门的要求和托幼管理中心及景园总园的手足口病的防控方案,并结合我园实际工作情况,特此制定景园幼儿园的手足口病预防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1、利用板报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常识知识,做好家长宣传动员工作,建议家长不带幼儿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尽量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和蔓延。 2、加强幼儿晨、午检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及时切断传染源。 3、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幼儿活动室、寝室等场所良好通风;加强幼儿玩具、口杯、毛巾、及物体表面等物品清洗消毒工

作,幼儿被褥曝晒每日两次,餐具顿次消毒,口杯随用随消,幼儿用过的物品在每日离园后用紫外线灯消毒,同时用含氯制剂对幼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幼儿离园后用含氯制剂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食用的蔬菜和水果用盐水浸泡30分钟,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操作规程。 5、保教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并教育指导幼儿养成“勤洗手、洗净手,勤洗澡、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的卫生习惯。 6、加强幼儿家长联系工作,对不出勤幼儿及时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并由本班保教人员和后勤人员进行家访,将不出勤原因详细在幼儿家长联系记录本上登记。 7、发现疫情要及时逐级报告,不能瞒报、漏报,同时做好疑似幼儿的防控登记工作。 学前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指南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EV71型多见(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防控材料(2)

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手足口病宣传防控材料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二、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三、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四、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五,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答: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目前尚无特异性的疫苗,根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O版):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3.恢复期治疗。 六、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提要: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 幼儿园告家长书--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尊敬的家长: 您好!目前手足口病已经进入流行期,为了切实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手足口饼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我园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制定了《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敬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具体配合事项如下: 为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症状: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部

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三、传播方式: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四、预防:各位家长,家庭预防是学生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您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个人卫生:督促幼儿勤剪指甲、不吮吸手指;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家长接触孩子前应洗手,诶手足口病毒可以通过成人携带后传给儿童,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进家后及时更换外衣。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卫生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38756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in kindergarten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发生手足口病疫情,为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园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幼儿安全。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机易造成叫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较大。为此,幼儿园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紧急会议,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体教职工会议,使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作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做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察力度,认真做好各项防治工作,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决不能让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疫情扩散。 二、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加大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 为加大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宣传及防控工作力度,幼儿园在门口橱窗内张贴了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幼儿园园报、悬挂了宣传横幅,园长对全体家长进行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提高认识,对幼儿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幼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给家长的一封信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给家长的一封信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给家长的一封信提要: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 幼儿园关于手足口病给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 目前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今春以来,手足口病又出现了蔓延的趋势。为有效预防传染病在园内传播,保证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我园采取了积极的防控措施,同时希望各位家长和幼儿园一起关注幼儿和家人的健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控制疫情的发展。为切实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告知如下: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二、症状 手足口病的感染常见于4—9月份。该病发病前一般没

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口水、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三、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四、预防 各位家长,家庭预防是学生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您除了要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最近放假不要带孩子到外地去旅游,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游玩。 2、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水将

手足口病 应急预案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542 (方案范本系列)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 案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小学手足口病预防工作方案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为切实加强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有效应急处置我校可能发生的手足口病,防止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全校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把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人,由专人负责专项工作,分工协作,分头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yz 副组长:xsb xdl

成员:(lue ) 消毒员:(lue) 二、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教育 1、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2、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学校各班要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接触,及时报告并进行积极治疗。建立每日零报告制度,幼儿有异常症状,班主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关于预防手足口病告家长书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近期是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发时期,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2—5岁的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消化道、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初期可有手、足心、肘、膝部及臀部等地方出现小米粒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和红色疱疹,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伴有高烧。口腔溃疡严重的幼儿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患儿手足部的疱疹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会持续3—4周左右。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防范,还会再患。 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在家中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的现象,请家长立即带幼儿前往二 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返园时带诊断证明交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二、在晨检过程中,保健人员发现幼儿上颚、咽颊部和手部有疱疹等情况,请家长 及时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来园时请带医院诊断证明交与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三、如幼儿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后,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同时我们会立即 对幼儿该班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彻底进行消毒。返园时须持有医院痊愈证明。 四、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要带幼儿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要注 意幼儿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培养孩子卫生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五、我园将加强晨检力度,早晨7:30—8:10分对每位幼儿进行仔细的检查,望 各位家长按时送幼儿入园,积极配合做好晨检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 手足口病是目前正处于各类传染病多发期,幼儿园是幼儿集中易发群体,为确保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幼儿园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本病的防控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 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幼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早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四、具体举措 1、成立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园长、 职责:负责全面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副组长:卫玲仙(副园长)、 职责:负责全园手足口病防控的统一安排部署与调度工作。 组员:卫仙利(后勤主任)、薛华燕(保健员)张淑红(保育组长)、陈怀斌(灶房班长)、 职责:负责全园手足口病的具体防控工作。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应急预案

济宁市北湖小学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 预防方案 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

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手足口病告家长通知书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 近期是手足口病爆发的高发时期,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侵犯2—5岁的幼儿。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消化道、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初期可有手、足心、肘、膝部及臀部等地方出现小米粒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和红色疱疹,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严重者伴有高烧。口腔溃疡严重的幼儿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等现象。患儿手足部的疱疹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会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会持续3—4周左右。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无免疫性,患过本病后如不注意防范,还会再患。 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在家中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口腔溃疡的现象,请家长立即带幼儿前往二级以上正 规医院就诊,返园时带诊断证明交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二、在晨检过程中,保健人员发现幼儿上颚、咽颊部和手部有疱疹等情况,请家长及时带幼 儿前往二级以上正规医院就诊,来园时请带医院诊断证明交与保健室,凭保健室发放进班证明方可进班。 三、如幼儿确诊患有手足口病后,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同时我们会立即对幼儿该 班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彻底进行消毒。返园时须持有医院痊愈证明。 四、传染病流行时期不要带幼儿前往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要注意幼儿个 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培养孩子卫生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五、我园将加强晨检力度,早晨7:30—8:10分对每位幼儿进行仔细的检查,望各位家长 按时送幼儿入园,积极配合做好晨检预防工作。 1

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1)

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1) 卫应急〔20XX〕160号 关于印发《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 3月份以来,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 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为防止该疫情在我市传播,保障全市人民身体健康,特制定《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二oo八年四月三十日 抄送:省卫生厅,市委,市政府,市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主题词:卫生应急防病通知 合肥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3月份以来,我省阜阳市发生了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传播,造成1500多名儿童发病,20人死亡。5-7月份是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为防止疫情在我市传播,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1、市政府成立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工作领导小 组,市政府分管市长任组长,宣传部、市政府应急办、卫生局、教

育局、财政局为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对全市防控手足口病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市卫生局下设办公室,承担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2、市卫生局组建成立以下防控专业组织: ⑴市卫生局组建“市级手足口病防控救治专家组”,近期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负责对全市该项工作的指导,参加全市应急防控方案的制定。 ⑵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下设的卫生 应急小分队,承担全市手足口病防控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工作。 ⑶市一院、二院、三院、三县县医院分别组建一支经过培训的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组。 3、市教育局成立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幼儿园、小学应对该病的宣传教育和防控措施落实。 二、对相关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全员培训 1、抽派人员参加省卫生厅举办的“防控手足口病(ev71 感染)师资培训班”,回来后,承担教学培训任务。 2、对全市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专题全员培 训。 ⑴主要培训内容:《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防控 方案》、《安徽省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疗处置意见》和 《安徽省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