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的影响【关键词】护理;婴幼儿;人工耳蜗中图分类号 r76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62-02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耳聋患者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回到有声世界的医学装置[1]。
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日趋成熟,从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术后听力学评估到听觉言语康复等方面的工作已逐渐形成统一的标准,耳蜗植入患儿的年龄也逐渐低龄化。
为了保证耳蜗植入手术的成功和言语及听力功能的康复,对手术患儿及家长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以促进人工耳蜗植入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科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8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儿。
本组患儿中男40例,女18例;最小1岁,最大7岁;语前聋54例,语后聋2例,其他原因耳聋2例;均诊断为极重度耳聋。
1.2 方法本组患儿均在全麻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选耳后弧形切口,分层切开,植入电极,术后常规加压包扎5 d,静点消炎5~6 d,7 d 拆线,1个月开机调试。
2 结果58例患儿均能听到声音,并对声音做出反应。
术后随访2~3年,16例患儿已入幼儿园,42例患儿已正常入学。
3 护理3.1 术前护理3.1.1 正确评估患儿了解患儿情况,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工耳蜗产品型号、各项术前检查是否正常,有无伴发其他疾病等;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及要求。
3.1.2 术前准备(1)为患者做常规检查,如心、肝、肺、肾功能及出凝血功能、ct、核磁共振检查等基本身体大体的检查;全面了解耳蜗、听神经及中枢神经的情况行做听力检查;并检查耳蜗内部有无其他器质病变。
(2)手术前一天于耳廓周围6 cm备皮。
3.1.3 心理护理由于人工耳蜗价格昂贵以及对手术风险的担忧等都会给患儿和家长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主动向他们介绍人工耳蜗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内外获得良好效果的典型病例,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 黄杏珍,罗媚旦,张泽璇.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
者心理状态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J] .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26(8) :110-111.
作者简介:
吴蓉,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
·55·
( 分) 、94.18±4.34( 分) ( t = 10. 653,P = 0. 000) ,两组有差异。
将护理干预运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效
果,该方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芳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负性
情绪、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J] . 医学理论与实
81.08% 、78.37% ,二组分别为 94.59% 、97.29% ( x2 = 7.153,p =
0.000) ,两组有差异。
表 1 两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数例
一组
二组
x
பைடு நூலகம்
2
P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数例
有效率
数例
满意度
37( 例)
30( 例)
81.08%
29( 例)
78.37%
-
-
6.013
量。 在睡觉期间不要戴耳机,睡前可以泡澡、泡脚,提升睡眠
质量。
(3) 饮食干预:帮助患者设计营养均衡、合理科学的饮食
计划方案,保证饮食的清淡营养,治疗期间避免生冷、辛辣、
烟酒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中要低脂、低盐,多
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含铁的食物,保证饮食的营养来促进
恢复。
(4) 延续护理:患者出院以后,要叮嘱患者保持轻松的心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情绪稳定性;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促进其积极应对疾病的态度。
综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使其更好地适应疾病带来的影响。
本研究也存在着局限性,例如样本容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延长研究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突发性耳聋、情绪、满意度、干预、影响、综合、研究、局限性、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发作的耳聋,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污染加剧等因素,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
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社交、工作等方面。
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但目前对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尚未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观察其对患者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旨在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促进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并分析二者综合作用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健康和治疗满意度的影响,为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通过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评价,以探讨不同干预方式的优劣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探讨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t o h e l p t h e c h i l d r e n a n d p a r e n t s o v e r c o me n e g a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d i ic f u l t i e s b e f o r e , d u r i n g a n d ft a e r t h e i m—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 H e a d &N e c k S u r g e r y fC o h i n a P L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 B e n g 1 0 0 8 5 3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j l N W e i , E ma i L j w 3 0 1 @ s o h u . c o n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u r s i n g i n c h i l d r e n r e c e i v i n g c o c h l e a r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f o r a s s e s s me n t o f t h e i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or f s c o in r g a n x i e t y l e v e l s . Ga me s , h e a l t h k n o wl e d g e or f u m, g r o u p d i s c u s s i o n a n d s u c c e s s f u l c a s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we r e a d mi n i s t e r e d a s t a r g e t e d n u r s i n g
心理护理对改善外耳道冲洗患儿依从性的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对改善外耳道冲洗患儿依从性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需要进行外耳道冲洗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治疗依从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抽取我院耳鼻喉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外耳道冲洗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6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变化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照分析两种护理手段。
结果心理护理干预介入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并且高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率为98.33%(59/60),较对照组满意率88.33%(53/6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729,P<0.05),具备分析价值。
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改善患儿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及对陌生环境、医护人员的敌意,增加了儿童的安全感,有利于缓解儿童恐惧、紧张情绪,提高依从性,从而能够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耳道冲洗;患儿依从性;价值分析耵聍栓塞是儿科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耵聍在外耳道内积聚较多,形成较硬的团块而阻塞外耳道。
患儿可出现耳闷胀不适、听力下降或眩晕,因现代网络和信息发达,人们对耵聍的认知度提升,因此,当家长发现患儿外耳道出现耵聍堵塞时会积极到医院就医。
耳镜检查外耳道内有棕黑色团块,触之很硬,医生最佳的处理方法便是用外耳道冲洗法处理耵聍,但是由于小儿患者不易配合治疗过程,医生一人难以有效兼顾治疗和安抚患儿,儿科护理人员的有效协助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护理手段也会有助于加快治疗过程,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处理过程中的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喉科就诊并接受耳道冲洗的1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观察【摘要】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耳聋,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
本文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
正文部分包括突发性耳聋的定义与流行情况,心理护理在患者中的作用,健康教育干预的影响,以及情绪及满意度的评估方法。
研究结果分析将探讨这些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实际影响。
结论部分将总结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对患者的综合影响,同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需求,并为未来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突发性耳聋、情绪、满意度、干预、影响、评估方法、研究结果、综合影响、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突发性耳聋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耳聋,通常表现为病因不明准确,听力急剧下降,发生在一个耳朵或双耳。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突发性疾病,患者常常在听力急剧下降之后感到恐慌、焦虑、失眠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对健康关注的增加,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本研究旨在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干预手段,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突发性耳聋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性耳聋带来的困扰和焦虑,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幸福感。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儿术后镇痛焦虑及恐惧的影响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儿术后镇痛焦虑及恐惧的影响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手术后的镇痛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好的解决。
然而,在患儿的术后镇痛中,仍然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恐惧,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
针对性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帮助患儿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减轻术后镇痛的不适感。
一、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概念针对性心理干预是指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特定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变患者不良情绪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典型的针对性心理干预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情境疗法、催眠疗法等。
二、术后镇痛中存在的心理问题1.焦虑焦虑是指在缺乏客观事实或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心理紧张和不安。
患儿在手术后的镇痛过程中,可能因为术后疼痛的恢复进度不确定,对药物的依赖产生焦虑情绪,这会加重患儿的疼痛感受。
2.恐惧恐惧是指患儿对未知事物或情境的一种心理害怕、警惕和回避。
患儿在长时间处于新环境下,面对陌生的医护人员和设备,可能产生恐惧情绪,甚至会导致患儿无法配合镇痛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以解决心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改变为重点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教授患者与疼痛的应对策略,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逐渐淡化对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提高患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治疗效果。
2.情境疗法情境疗法主要是通过创造放松、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让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关爱,从而减轻患儿的抵触心理,促进患儿配合治疗。
医护人员通过温馨细致的话语和亲切的手势,让患儿在镇痛治疗中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3.催眠疗法催眠疗法可以使患儿进入放松状态,从而减轻他们的疼痛感受和焦虑情绪。
催眠疗法要求医护人员专业技能高超,注意掌握好催眠的节奏和语言技巧,对照患儿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干预。
四、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在应用心理干预方法之后,医护人员应对心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
首先,通过患儿的疼痛评分表,量化评估其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同时收集患儿的心理反应和体验,了解其治疗效果和改善情况。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儿术后镇痛焦虑及恐惧的影响

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患儿术后镇痛焦虑及恐惧的影响随着儿科手术的普及和发展,患儿术后的疼痛、焦虑和恐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术后的疼痛、焦虑和恐惧,提高患儿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其更好的恢复。
一、患儿术后疼痛、焦虑和恐惧在患儿手术中,术后疼痛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对于患儿来说,疼痛会带来痛苦和不适,同时也会影响患儿的食欲和睡眠,甚至会增加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此外,手术也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包括焦虑和恐惧。
术后焦虑和恐惧也是患儿常见的问题。
患儿如果在手术前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准确的信息,会对手术和医院有很多的猜测和恐惧,这些恐惧和不安情绪往往会表现为焦虑和恐惧。
二、针对性心理干预针对性心理干预是对患儿心理状况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其基本包括情感支持、认知疗法、暗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可以消除患儿的痛苦和不适,缓解焦虑和恐惧。
情感支持是最基本的心理治疗技术。
医护人员在术前要给予患儿足够的情感支持和关注,让患儿感觉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从而减小焦虑和恐惧。
认知疗法是指改变和调整患儿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比如,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告诉患儿手术的过程、医生的专业水平等,让患儿有一个更准确、更实际的认知,从而减少患儿的焦虑和恐惧。
暗示疗法是通过积极的语言暗示来调整患儿的心理状况,减少负面情绪。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鞭炮等积极暗示,增强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减少焦虑和恐惧。
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来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的方法。
医护人员可以教患儿通过深呼吸和肌肉松弛等方法,让患儿感觉到身体和心理的松弛和轻松,从而减轻疼痛、焦虑和恐惧。
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合理组织和措施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可以在以下方面积极投入针对性心理干预:1. 术前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让患儿体验医护人员的温馨和关怀,提高患儿的自信和情绪稳定性。
2. 充分的沟通和信息提供:医护人员应该为患儿提供精确、清晰的信息,让患儿了解手术过程、风险和利益,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26T14:16:13.860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李亮
[导读] 目的: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二科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3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护理;针对性心理护理。
结果:观察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均具有提高作用,值得研究。
【关键词】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依从性;满意度
Effect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METHODS: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Between December 2017 and August 2018,30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computer distribution. Group,including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respectively,routine care;targeted psychological care. RESULTS:The compliance of childr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n effect on the compliance and satisfaction of children after cochlear implantation. It is worthy of study. [Keywords]: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ochlear implant surgery;compliance;satisfaction
人工耳蜗植入术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极重度感音性耳聋、双耳重聋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
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儿及其家属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手术顺利实施[2]。
本次研究对两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3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电脑分配方式作为分组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
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10:5;年龄段在1岁至6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3.52±1.02)岁。
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9:6;年龄段在1岁至6岁之间,经计算后中位年龄为(4.01±1.22)岁。
2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间能够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采用方法
本组研究对象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护理内容:①术前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儿无语训经历,且缺乏语言基础,多数患儿属于语前聋,且加之患儿年龄较小,语言沟通十分困难,导致患儿出现倔强、孤僻和自卑性格,对护理人员产生畏惧和排斥心理。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以肢体语言与患儿进行交流,比如抚摸、眼神、和蔼的面部表情等,并根据患儿性格特点给予其玩具和图书,使其能够消除恐惧和陌生感;在实施各项检查前,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儿接触,使其能够提高依从性,拉近护患距离;与此同时还需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工作,并告知家属有关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相关知识,使其对手术知识有充分了解,降低护患纠纷风险。
②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安抚患儿,并取其健侧卧位,使其术耳朝上,避免患侧耳部受压,同时对其各项生命体征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测,比如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率等,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给予其吸氧操作,若口腔分泌物较多,应及时进行清理。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观察指标”内容采取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应用“%”表示;计量资料应用“±”表示,两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以P<0.05判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依从性
观察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93.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表1:30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
3.讨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耳科疾病的常用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加强患儿的心理护理,能够使其应激反应降低,顺利度过围术期。
针对性心理护理应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中,能够使患儿依从性得到提高,同时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使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术后加强对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够促进患儿早期康复,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依从性及满意度均具有提高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苑黎娜,王林娥,韩曙光,等. 老年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7,25(5):388-391.
[1]张莉,邱建新. 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生活质量评估[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7,25(3):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