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教具: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劳动2、介绍作者范成大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1、老师范读课文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

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特色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复习巩固1、出示卡片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1、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2、学习小组汇报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1、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五、知识延伸特色作业: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

【译文 】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析
江上一位老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 衣,在斜风细雨中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 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感情朗读
【词句赏析】
青箬笠 绿蓑衣
【自由读词】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你能读出什 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学种瓜
——天真可爱、勤劳
朗读古诗,思考全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田园生活生动真切的 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勤劳的农民 和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 情。
补充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桃花流水鳜鱼肥。
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俗称“花鱼”或“桂鱼”
青箬笠,绿蓑衣,
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斜风细雨不想不须回归去。、回家。
【译文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高飞,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漂浮在水中 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鳜鱼是那 样肥美。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
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白天
除草
搓麻线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
第一首《乡村四月》意思:
绿油油的青草遍布山原,天空倒映在水田里满川亮白。

杜鹃啼唱,细雨像轻烟。

四月的乡村里,没有什么闲人。

刚刚才采完桑叶,又要插秧国。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意思
白天出去耕田晚上在家织麻布。

乡村里的男男女各自经营的家计。

小孩子们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在桑树旁边学着种瓜。

绿油油的青草遍布山原天空倒映在水田里满川亮白,杜鹃啼唱,细雨像轻烟,四月的乡村里,没有什么闲人,刚刚才采完桑叶,又要插秧国。

第三首《渔歌子》意思
西塞山前面白鹭在飞。

溪边桃花盛开,溪里的鳜鱼肥大。

头戴着青色的斗笠,身坡着绿色的蓑衣。

斜风细雨也不须要回去。

第一单元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第一单元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月到了,农民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 刚结束了桑蚕的事,又要插秧了。
你从哪两个字可以看出农民农活繁忙呢? “才”“又”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这里体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 赞美之情。
我当小诗人: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又 。
巩固练习
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 号石湖居士。他的诗, 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 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 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 品。
要求读准每一个字 词,并且思考诗的节 奏是怎么样的。
朗读的停顿节奏: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 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的拿手 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着 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 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除
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
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些小孩子……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可爱
天真
自由朗读,借助注释或利 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字、 词,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杂兴:各种兴趣。 昼:白天。 耘: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男女女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未解:不懂。
耕织:试着说一说 这首诗的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蚕、桑、昼、绩、耘”5个字,理解带“耒字旁”的“耘”和“耕”的意思。

借助注释,读准多音字“了、供”两字。

能正确地诵读两首古诗,尝试默写。

2.通过库选择,了解乡村四月的农活,能用“才了……又……”句式说话。

3.通过寻找诗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体会古人描写景物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古诗中的“静态美”“动态美”,体会古人描写景物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了解乡村四月的农活。

教学准备:Ipad、课件、音频、词卡教学过程:一、反馈预习情况1.板书诗题。

齐读。

2.反馈预习:①预习时,同学们已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录音分享到班级群;大家互听录音,互相评价,预习得很认真!②在难读难写字统计中,大家都认为“了、耘”两字最难读,“昼、耘”二字最难写。

别怕,我们课上来解决。

二、检查自学情况(一)谁来读第一首诗?1.正音:liǎo①“了”是个多音字,根据注释,在诗里是“结束”的意思。

②出示字典义项:据义定音,这里应该读——liǎo。

③诗中是什么事情结束了?(蚕桑)2. 蚕桑:cáng sāng①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跟老师读。

②有人叫“蚕”天虫,它爱吃什么?(桑叶)③写“桑”要注意三个“又”字的最后一笔“捺”都变成了“丶”。

④把“蚕桑”送进古诗,谁会读?开火车读。

(二)谁来读读第二首诗?指读。

1.耘:yún 这是个形声字,耒是形旁,云是声旁。

2.示图:耒lěi是一种除草的农具,有三横,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3.诗里还有一个“耒”字旁的字——耕。

出示:耕织ɡēng是后鼻音,开火车读。

4.开双轨火车读:耘田、耕织(三)解决了难读字,相信我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谁再来读?三、对比朗读,感悟两首诗的相同之处1.自读两首古诗,你发现了哪些共同点?2.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补充反馈:①都是宋代诗人写的七言诗;②描写乡村生活的田园诗;③都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景美人忙的特点;④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WTT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sāi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 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

(出示诗人简介)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3、解意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4、学生自学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1、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2、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